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2020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张利娟, 徐志敏, 杨帆, 党辉, 李银龙, 吕山, 曹淳力, 许静, 李石柱,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1, 33 (3): 225-.  
    摘要5504)      PDF(pc) (1047KB)(1756)    收藏
    本文通报了2020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20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四川、江苏省维持传播阻断标准,云南、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5个省维持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0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28 376个流行村,流行村总人口7 137.04万人;全国450个流行县(市、区)中,337个(74.89%)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98个(21.78%)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5个(3.33%)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20年,全国尚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29 517例。2020年,全国共开展询检查病11 117 655人,阳性1 798 580人;开展血检查病5 263 082人,阳性83 179人;开展病原学检查273 712人,阳性3人,其中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例。2020年,全国共有19 733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7 309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7.04%,新查出 15个有螺村;共查螺736 984.13 hm2,查出有螺面积206 125.22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1 174.67 hm2,感染性钉螺面积1.96 hm2。2020年,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544 424头,血检查病147 887头,阳性326头;开展粪检查病130 673头,未发现粪检阳性耕牛。2020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患者19 214例,扩大化疗964 103人·次;扩大化疗耕牛266 280头·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36 141.92 hm2,实际药物灭螺71 980.22 hm2,环境改造灭螺1 464.03 hm2。2020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中,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均为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血吸虫病呈低度流行水平,全国如期实现《“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目标,但局部地区疫情有所反弹,仍需开展血吸虫病精准防控、强化血吸虫病疫情及风险监测,在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消除进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2021年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进展
    张利娟, 徐志敏, 杨帆, 何君逸, 党辉, 李银龙, 曹淳力, 许静, 李石柱,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2, 34 (4): 329-.  
    摘要1693)      PDF(pc) (1069KB)(1723)    收藏
    本文通报了2021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21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四川、江苏省维持传播阻断标准,云南、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5个省维持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1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27 571个流行村,流行村总人口7 325.06万人;451个流行县(市、区)中,339个(75.17%)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100个(22.17%)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2个(2.66%)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21年,全国尚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29 037例。2021年,全国共开展血吸虫病血检查病4 405 056人,阳性72 937人;开展粪检查病220 629人,阳性3人。全国共有19 291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7 026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6.42%,新查出12个有螺村;累计查螺686 574.46 hm2,查出有螺面积191 159.91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1 063.08 hm2,复现钉螺面积5 113.87 hm2。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525 878头,累计血检查病115 437头,阳性231头;开展粪检查病128 719头,未发现粪检阳性耕牛。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患者19 927例,扩大化疗729 113人·次,扩大化疗耕牛256 913头·次;累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17 372.74 hm2,实际药物灭螺65 640.5 hm2,环境改造灭螺1 244.25 hm2。2021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中,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均为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数据分析显示,2021年全国血吸虫病呈低度流行水平,但达标进程减缓、钉螺面积略有反弹;需加强钉螺扩散与控制研究,强化血吸虫病监测预警,防止疫情反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我国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现状与防治进展
    黄继磊, 王耀, 周霞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1, 33 (4): 424-.  
    摘要1560)      PDF(pc) (1011KB)(1313)    收藏
    食源性寄生虫病包括肉源性、鱼源性、植物源性、水源性、软体动物源性及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病等。本文主要就华支睾吸虫病、并殖吸虫病、猪带绦虫病、弓形虫病、旋毛虫病和广州管圆线虫病等6种我国主要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治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认识、为制定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多与饮食有关,不生食、不半生食是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山东省首次发现福寿螺入侵
    王龙江, 许艳, 孙慧, 张本光, 孔祥礼, 韩海涛, 李瑾, 李曰进, 杨丽敏, 郭云海, 王用斌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2, 34 (4): 407-.  
    摘要1394)      PDF(pc) (1136KB)(252)    收藏
    目的 对山东省境内首次发现的入侵生物福寿螺进行物种鉴定。方法 2021年10月,在山东省济宁市野外采集福寿螺样本进行形态学鉴定;随机选取部分福寿螺样本,取螺腹足部肌肉组织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多重PCR扩增并测序,利用MegAlign 7.1.0软件对测序后的序列进行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肺检法检测福寿螺中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结果 共采集福寿螺活体样本104只,经形态学鉴定均为福寿螺属物种;随机挑选12只成螺样本,经多重PCR和测序鉴定11只为小管福寿螺、1只为斑点福寿螺。104只福寿螺均未发现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结论 山东省境内首次发现福寿螺入侵,且存在小管福寿螺和斑点福寿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基于Joinpoint回归模型的2004—2020年江西省鄱阳县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分析
    吴新华, 吴君, 徐仁美, 熊瑛, 陈喆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2, 34 (1): 7-.  
    摘要1234)      PDF(pc) (1296KB)(665)    收藏
    目的 分析2004—2020年江西省鄱阳县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变化,为制定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20年江西省鄱阳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资料及2005—2020年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数据,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鄱阳县血吸虫病流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20年鄱阳县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与病原学检查阳性率分别从24.39%(24 976/102 397)和4.53%(259/5 721)下降至5.37%(2 421/45 100)[年度变化百分比(APC) =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 = -8.64%]和0(0/3 963)(APC = AAPC = -32.07%),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2013—2020年鄱阳县耕牛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从1.21%(294/24 332)下降至0.58%(35/5 999),变化趋势有1个趋势变化连接点(AAPC = -8.20%,P > 0.05)。2004—2020年鄱阳县未曾新查出有螺乡与有螺村,查出有螺面积占查螺总面积比例有3个趋势变化连接点(AAPC = -2.30%,P > 0.01)。2005—2020年,鄱阳县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本地居民血检阳性率及校正感染率分别从60.82%(742/1 220)和10.16%(124/1 220)降至5.73%(70/1 221)和0,血检阳性率(APC = AAPC = 17.47%,P < 0.01)与校正感染率(APC = AAPC = -44.92%,P < 0.01)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仅2005、2007年在本地家畜中分别查出10头和2头血吸虫感染牛,感染率分别为10.00%(10/100)和13.33%(2/15);仅于2008—2009年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未发现血吸虫核酸阳性混合钉螺样本。结论 2004—2020年鄱阳县血吸虫病疫情下降趋势显著,但巩固防治成果及消除血吸虫病仍面临挑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全球首款疟疾疫苗RTS, S/AS01的研发和应用
    徐文岳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1, 33 (6): 557-.  
    摘要1211)      PDF(pc) (643KB)(693)    收藏
    2021年10月,WHO宣布疟疾中、高度流行区儿童可接种RTS, S/AS01疟疾疫苗的消息,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本文就RTS, S/AS01疟疾疫苗的研发历程及其在疟疾防控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2022年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进展
    张利娟, 何君逸, 杨帆, 党辉, 李银龙, 郭苏影, 李仕祯, 曹淳力, 许静, 李石柱,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3, 35 (3): 217-224,250.  
    摘要1087)      PDF(pc) (939KB)(1157)    收藏
    本文通报2022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概况,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和监测工作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截至2022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维持血吸虫病消除状态,四川、江苏省继续维持传播阻断标准,云南、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5个省维持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2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27 434个流行村,流行村总人口7 342.44万人;452个流行县(市、区)中,343个(75.89%)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106个(23.45%)达到传播阻断标准、3个(0.66%)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22年,全国累计开展血吸虫病血检查病4 317 356人,阳性62 228人;开展粪检查病208 646人,阳性1人,另有2例尿液镜检阳性者,3例均为非洲输入血吸虫病病例。2022年,全国尚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28 565例。全国共有18 891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6 917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6.62%,新查出有螺村8个;累计查螺655 703.01 hm2,查出有螺面积183 888.60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110.58 hm2、复现钉螺面积844.35 hm2。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477 200头,累计血检查病113 946头,阳性204头;粪检查病131 715头,未发现粪检阳性耕牛。2022年,全国累计治疗血吸虫病患者19 726例,扩大化疗714 465人·次,扩大化疗耕牛234 737头·次;累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19 134.07 hm2,实际药物灭螺65 825.27 hm2,环境改造灭螺1 163.96 hm2。2022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结果显示,居民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均为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数据分析显示,2022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持续向低,3例确诊病例均为非洲输入外籍血吸虫病患者,钉螺面积居高不下;需继续完善血吸虫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强钉螺监测与控制,防止疫情反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浸杀法冬季对土表及土层下钉螺杀灭效果
    汪为春, 詹惕, 范泽涵, 项可霞, 朱应富, 段永梅, 操治国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2, 34 (4): 396-.  
    摘要1021)      PDF(pc) (1017KB)(218)    收藏
    目的 评价在冬季使用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ES)浸杀法对土表以及不同土层深度钉螺的杀灭效果。方法 在冬季室外低温环境下,将钉螺放置在土层表面以及土层下2、5 cm和10 cm,使用2 mg/L和1 mg/L 50% WPNES药液分别浸泡1、3、7 d,以脱氯自来水作为对照,观察土表及土层内钉螺死亡情况。结果 在冬季采用2 mg/L和1 mg/L 50% WPNES浸杀法施药,施药3 d后土表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8.0%和76.0%,7 d后钉螺死亡率均为100.0%。在冬季采用2 mg/L和1 mg/L 50% WPNES浸杀法施药7 d后,土层下2 cm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达95.5%和85.6%,土层下5 cm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6.0%和6.4%。2 mg/L和1 mg/L 50% WPNES施药7 d后,土层下10 cm钉螺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冬季采用2 mg/L 50% WPNES浸杀7 d,对土表以及土层下5 cm以内的钉螺具有较好杀灭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全健康:人兽共患病防控的新思考
    费思伟, 许靖姗, 吕山, 郭晓奎,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2, 34 (1): 1-.  
    摘要977)      PDF(pc) (1170KB)(735)    收藏
    在新发人兽共患病不断涌现和传统人兽共患病消除困难的双重压力下,当前全球人兽共患病控制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对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造成了挑战。“全健康”理念是人们在认识人类疾病与动物疾病间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有助于人兽共患病防控。“全健康”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一”,即“天人合一”的系统思维方式、“整齐划一”的实践指导方法、“一本万利”的经济评价策略。中国在血吸虫病等重大人兽共患传染病控制中成功应用了全健康理念,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面临诸多挑战。在全健康发展与应用中,应注重顶层设计、新发疾病与传统疾病有别、全健康治理动态过程。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2004—2018年湖北省人群血吸虫病流行趋势Joinpoint回归分析
    肖瑛, 钟晨晖, 魏凤华, 代凌峰, 杨军晶, 陈艳艳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2, 34 (2): 122-.  
    摘要882)      PDF(pc) (1177KB)(669)    收藏
    目的 分析2004—2018年湖北省居民血吸虫病病情变化趋势,为制定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18年湖北省居民血吸虫病病情数据,应用Joinpoint 回归模型分析居民血检阳性率、粪检阳性率和血吸虫感染率变化趋势。结果 2004—2018年湖北省居民血吸虫病血检和粪检阳性人数均呈下降趋势,血吸虫感染率由6.85%降至0。Joinpoint 回归分析发现,2004—2018年湖北省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 -24.1%(P < 0.01),其中2004—2006年和2006—2018年下降率均有统计学意义,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别为-35.1%和-22.1%(P 均< 0.01)。2004—2018年,垸外洲滩、垸内和丘陵亚型流行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 = -25.1%、-26.4%和-32.5%,P均< 0.01)。在疫情控制(2004—2008年)、传播控制(2009—2013年)和传播阻断阶段(2014—2018年),湖北省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 = -28.0%、-24.4%和-63.8%,P均< 0.01)。2004—2018年,湖北省居民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APC = -14.5%,P < 0.01),其中2004—2012年和2012—2018年下降率均有统计学意义(APC = -8.4%和-22.1%,P均 < 0.01)。2004—2018年,湖北省居民血吸虫病粪检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APC = -30.6%,P < 0.05),其中2007—2014年下降率有统计学意义(APC = -15.5%,P < 0.01)。结论 2004—2018年湖北省居民血吸虫病病情呈下降趋势,垸外洲滩和垸内亚型流行区是湖北省迈向消除阶段血吸虫病重点防控地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2020年武汉市1例省外输入性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分析
    左玉婷, 王浩, 周水茂, 何建敏, 施晓莺, 罗华堂, 徐明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1, 33 (6): 647-.  
    摘要875)      PDF(pc) (1111KB)(430)    收藏
    2020年武汉市报告1例输入性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该病例在外省务工时,因前往长江江滩下水游玩接触疫水而感染血吸虫病,自发病至确诊历时20 d、辗转4家医疗机构,一度病危。该病例血吸虫病防治意识淡薄和相关医疗机构血吸虫病诊断意识缺乏可能是该病例发生并进展到重症的主要原因。应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同时切实提高临床医生血吸虫病早期诊断的意识与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我国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防治现状与挑战
    郭照宇, 刘剑峰, 周长海, 钱门宝, 陈颖丹, 周晓农, 李石柱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1, 33 (6): 563-.  
    摘要866)      PDF(pc) (944KB)(408)    收藏
    WHO关于2021—2030年被忽视的热带病防控路线图将疾病控制目标分成4个层级,分别是控制、作为公共卫生问题被消除、消除和根除。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被列为需要控制的疾病。总体上,我国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人群感染率呈低水平,流行程度呈明显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但消除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面临诸多挑战。在以往防控工作的基础上,还需在“全健康”理念下建立完整的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监测体系、更新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诊断标准、确立国家级治疗标准、提升跨学科和跨部门交流协作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血吸虫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朱永辉, 蔡雨, 江远东, 邓维成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2, 34 (4): 432-.  
    摘要834)      PDF(pc) (999KB)(114)    收藏
    血吸虫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因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血流动力学特征与特发性、遗传性、HIV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类似而被归为WHO 定义的第I类肺动脉高压,通常是肝脾型血吸虫病的一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以血管壁改变、重构、血管收缩为特征,病变主要位于肺血管的毛细血管前段,可导致肺血管阻力显著和持续增加、右心室衰竭乃至死亡。尽管虫卵沉积到肺部和随后的炎症级联反应是血吸虫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关键因素,但其确切发病机制、病程和治疗仍有很大不确定性。本文主要探讨血吸虫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学和免疫学机制,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全球首款疟疾疫苗问世:希望和挑战并存
    张逸龙, 潘卫庆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1, 33 (6): 560-.  
    摘要796)      PDF(pc) (649KB)(249)    收藏
    RTS, S/AS01疟疾疫苗是一款针对恶性疟原虫红外期的亚单位疫苗,已历经30余年研发和临床试验,并获得WHO推荐,在全球疟疾高发地区5个月以上儿童中应用。尽管这款疫苗存在保护率不高(仅有30%左右)、需要接种4剂、免疫保护持续时间短等不足,但近年来每年均有数十万儿童死于疟疾,预计该款疫苗应用后每年能挽救数以万计的儿童生命、避免千万疟疾病例发生。因此,该疫苗的问世是人类抗击疟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事件,给人类遏制疟疾乃至最终消除疟疾带来希望。当然,研制理想的疟疾疫苗仍存在诸多挑战,但RTS, S/AS01疫苗的研发成功能极大推动疟疾等寄生虫病疫苗的研发进程,更加完美的疟疾疫苗值得期待。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取不易守更难: 我国巩固消除疟疾成果面临的挑战
    朱国鼎, 高琪, 曹俊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2, 34 (2): 109-.  
    摘要743)      PDF(pc) (1006KB)(361)    收藏
    摘要] 2021年6月我国正式通过WHO消除疟疾认证,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但目前全球疟疾流行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疟疾发病数和死亡数不降反升,我国传疟媒介仍将长期存在,巩固来之不易的消除疟疾成果任重道远。本文对我国当前疟疾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下一步工作重点,旨在为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提供科学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剖析新版WHO指南内容与特点 加速推进中国消除血吸虫病步伐
    郭照宇, 冯家鑫, 张利娟, 周艺彪, 周杰, 杨坤, 刘阳, 林丹丹, 刘建兵, 董毅, 汪天平, 闻礼永, 季旻君, 吴忠道, 姜庆五, 梁松, 郭家钢, 曹淳力, 许静, 吕山, 李石柱,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2, 34 (3): 217-.  
    摘要727)      PDF(pc) (6857KB)(276)    收藏
    2022年2月,WHO基于循证医学框架发布了《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以下简称WHO新指南),以指导血吸虫病流行国家和地区控制和消除这一公共卫生问题、促进阻断血吸虫病传播。WHO新指南以全健康理念为基础,提出了6项核心建议。本文旨在分析WHO新指南中的关键内容对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适用性,阐释其对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后续发展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控体系在实施层面上已基本体现全健康理念及其组成部分。基于WHO新指南,针对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出如下建议:加强系统性框架建设,推动跨部门共识的形成,建立高级别领导小组;优化现阶段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中的人畜治疗措施;开发高敏感度和高特异度的检测工具和消除验证框架;通过整合其他寄生虫病防治项目,进一步推动血吸虫病和其他寄生虫病防控工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超声影像在肝脏疾病的精准诊疗
    周泊阳, 石一磊, 郭乐杭, 牟立超, 朱晓香, 赵崇克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2, 34 (5): 458-.  
    摘要677)      PDF(pc) (1084KB)(1174)    收藏
    肝脏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超声在肝脏弥漫性和局灶性病变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传统超声评估存在主观性强且提供信息有限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因能弥补传统超声的不足而被广泛应用于肝病超声领域,其在肝脏疾病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基于超声影像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肝脏弥漫性和局灶性病变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解析中国血吸虫病预防性化疗方案演变历史 提升WHO指南精准化实施水平
    许静, 李宜锋, 董毅, 赵正元, 闻礼永, 张世清, 林丹丹, 周杰, 梁松, 郭家钢, 李石柱,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2, 34 (3): 223-.  
    摘要649)      PDF(pc) (7139KB)(242)    收藏
    预防性化疗是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的重要干预措施之一,可显著降低发病率和感染率。为推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WHO《结束忽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021—2030年被忽视热带病路线图》中设定的血吸虫病防控目标,2022年WHO发布了《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对血吸虫病化疗策略进行了较大调整。作为血吸虫病防控进程较快的流行国家,中国在70余年的血吸虫病防治历程中对化疗方案也进行了多次调整和修订。本文在回顾WHO和中国血吸虫病化疗策略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对中国现行化疗方案和《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中的化疗建议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今后贯彻实施WHO指南的化疗策略提出相应建议,为从事血吸虫病公共卫生援外工作者和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凝练中国血吸虫病防控成功经验 贡献于WHO指南在全球实施
    王鑫瑶, 张键锋, 郭家钢, 吕山, 季旻珺, 吴忠道, 周艺彪, 姜庆五, 周杰, 刘建兵, 林丹丹, 汪天平, 董毅, 刘阳, 李石柱, 杨坤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2, 34 (3): 230-.  
    摘要641)      PDF(pc) (7023KB)(221)    收藏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寄生虫病。为实现2030年全球消除作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的血吸虫病,2022年2月WHO发布了《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旨在为各国实现控制血吸虫病发病率、将其作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消除及最终达到传播阻断提供循证建议。在历史上血吸虫病曾经严重流行的中国,经过有效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实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逐步迈向消除血吸虫病。本文回顾中国血吸虫病防控策略、防控关键技术和实践的成功经验,贡献于《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的制定与实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世界也期待更多血吸虫病防控领域的“中国方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湖北钉螺视觉智能识别模型的建立
    施亮, 熊春蓉, 刘毛毛, 魏秀参, 王鑫瑶, 王涛, 黄轶昕, 洪青标, 李伟, 羊海涛, 张键锋, 杨坤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1, 33 (5): 445-.  
    摘要598)      PDF(pc) (1670KB)(205)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湖北钉螺视觉智能识别模型,评价不同训练策略用于钉螺图像识别的效果。方法 通过现场采集和互联网抓取构建钉螺及4种相似螺类数据集2 614幅,将其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建立智能识别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训练及测试,计算模型识别钉螺的精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F1值、约登指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全新学习”、“迁移学习”、“迁移学习+数据增强”等3种不同训练策略对模型识别钉螺准确性的影响。结果 “迁移学习+数据增强”训练策略下,模型识别钉螺的精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约登指数和F1值分别为90.10%、91.00%、97.50%、96.20%、88.50%、90.51%,均高于“全新学习”、“迁移学习”策略;“全新学习”、“迁移学习”、“迁移学习+数据增强”训练策略下,模型识别钉螺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01)。“迁移学习+数据增强”训练策略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94)。结论 首次建立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湖北钉螺视觉智能识别模型,钉螺图像识别准确性较高。“数据增强和迁移学习”训练策略有助于提高模型识别钉螺的准确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贝莱斯芽孢杆菌Y6杀螺活性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杨成, 乔云龙, 刘辉, 潘中武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1, 33 (3): 248-.  
    摘要594)      PDF(pc) (1435KB)(378)    收藏
    目的 评价芽孢杆菌Y6实验室内杀螺活性,初步探讨其杀螺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 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对菌株Y6进行生物学鉴定。配制浓度分别为0.005、0.010、0.015 g/mL的芽孢杆菌Y6悬液,采用浸泡法评价其室内杀螺效果。检测芽孢杆菌Y6悬液浸泡后钉螺软体组织内Y6菌体含量和糖原含量变化,初步探讨其杀螺机制。结果 Y6菌落呈乳白色、不透明,在营养琼脂培养基表面有菌膜形成;革兰氏染色呈阳性,杆状;芽孢位于菌体中间,呈无色透明折光小体,被菌体包裹;卵磷脂酶试验呈阳性,Y6菌体16S rDNA基因序列与多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同源性均为100%,将菌株Y6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0.005、0.010、0.015 g/mL 芽孢杆菌Y6悬液浸泡24、48、72 h后,钉螺死亡率分别为28.3%、31.7%和81.6%,43.3%、58.3%和93.3%及63.3%、78.3%和98.3%;随着悬液浓度增加、浸泡时间延长,菌株Y6悬液杀螺效果提高。采用染色镜检法和平板菌落计数法观察发现,菌株Y6悬液浸泡后的死螺体内Y6菌体含量最高、活螺体内最低;经芽孢杆菌Y6悬液浸泡后,死螺、濒死螺和活螺软体组织内平均糖原含量分别为(0.68 ± 0.06)、(1.09 ± 0.16) μg/mg和(2.56 ± 0.32) μg/mg(F = 59.519,P < 0.05),活螺软体组织内平均糖原含量显著高于死螺(t = 14.073,P < 0.05)和濒死螺(t = 10.027,P < 0.05),而濒死螺软体组织内平均糖原含量显著高于死螺(t = 5.983,P < 0.05)。结论 贝莱斯芽孢杆菌Y6对钉螺具有较好杀灭效果,其杀螺机制可能是菌体侵染致螺体内糖原代谢紊乱而引起钉螺死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新一代疟疾疫苗研发的展望与思考
    肖波, 黄正辉, 江陆斌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1, 33 (6): 555-.  
    摘要578)      PDF(pc) (625KB)(240)    收藏
    疫苗的广泛接种是控制和清除传染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近期,首款疟疾亚单位疫苗RTS, S/AS01获得了WHO批准,将在非洲疟疾传播中、高风险地区的儿童中推广使用,为疟疾疫苗研发带来了新希望。本文结合疟疾疫苗研究现况,对新一代疟疾疫苗研发进行展望,为疟疾疫苗的成功研发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中国大陆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的meta分析
    戴思敏, 余晴, 马晓疆, 王真瑜, 张耀光, 朱民, 张宸罡, 朱倩 江莉, 靳艳军, 潘浩, 吴寰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2, 34 (1): 16-.  
    摘要539)      PDF(pc) (1460KB)(309)    收藏
    目的 了解中国大陆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实际水平,为华支睾吸虫病防控和淡水鱼卫生检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发表的有关中国大陆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状况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利用Stata 15.0软件计算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合并感染率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tial interval,CI),并对不同地区、不同采样季节、不同来源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合并感染率进行亚组分析。此外,对所纳入研究的敏感性及发表偏倚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40篇,其中中文文献37篇、英文文献3篇,高质量文献10篇、中等质量文献27篇、低质量文献3篇。40项研究共纳入53种、37 959条淡水鱼,其中39种(占73.58%)淡水鱼感染华支睾吸虫。meta分析结果显示,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23.5%[95% CI:(0.19,0.28)];亚组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达35.7%[95% CI:(0.22,0.50)],高于华中地区[25.9%,95% CI:(0.04,0.48)]和华南地区 [20.6%,95% CI:(0.09,0.32)];春季采样的淡水鱼样本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44.1%[95% CI:(0.35,0.53)],高于秋季[6.7%,95% CI:(0.05,0.08)]和夏季[3.3%,95% CI:(-0.01,0.07)];来源于自然水体的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25.2%[95% CI:(0.17,0.33)],高于来源于零售环节[22.2%,95% CI:(0.17,0.28)]和养殖环节[12.3%,95% CI:(0.03,0.22)]的淡水鱼。所纳入文献敏感性较低,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中国大陆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高,华支睾吸虫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需要加强健康教育、诊断技术开发和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工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血吸虫病防治这10年:进展与挑战
    许静, 曹淳力, 吕山, 李石柱,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2, 34 (6): 559-.  
    摘要539)      PDF(pc) (1317KB)(568)    收藏
    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历史悠久,危害严重。在国家血吸虫病防治专项规划和标准的导向下,我国血吸虫病消除工作成绩斐然。本文重点回顾近10年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展及疫情形势,分析实现2030年消除目标所面临的挑战,并就今后工作重点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2019年江苏省疟疾疫情分析
    王伟明, 曹园园, 杨蒙蒙, 顾亚萍, 徐岁, 周华云, 朱国鼎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1, 33 (4): 411-.  
    摘要529)      PDF(pc) (982KB)(319)    收藏
    目的 分析2019年江苏省疟疾疫情,为制订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监测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江苏省疟疾病例报告信息、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疫点调查与处置结案报告等疟疾疫情资料,并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9年江苏省累计报告疟疾病例244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的境外感染输入性病例,其中间日疟4例、恶性疟206例、三日疟12例、卵形疟22例;11例发展为重症病例,1例死亡。全省13个设区市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依次为南京、南通、连云港、泰州、常州,报告的疟疾病例数占全省报告病例总数的59.84%。2019年报告的244例疟疾病例中,2例感染地为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1例为亚洲巴基斯坦,其他241例均为非洲的27个国家或地区,其中输入来源较多的国家为安哥拉、刚果民主共和国、尼日利亚、赤道几内亚和科特迪瓦。244例疟疾病例中,在发病当天和发病后1~3 d就诊分别有77例(31.55%)和146例(59.84%),首次就诊和就诊后1~3 d确诊分别有149例(61.06%)和77例(31.55%),从就诊到确诊平均时间为(0.80 ± 1.59)d,较2018年的(1.34 ± 2.59)d显著缩短(U = 2.53,P < 0.05)。结论 江苏省应继续加强输入性疟疾监测和管理,提高输入性疟疾诊断能力和危重疟疾病例救治能力,以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2016—2020年孝感市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程斌, 邬静怡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1, 33 (4): 420-.  
    摘要527)      PDF(pc) (945KB)(167)    收藏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湖北省孝感市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数据,为掌握血吸虫病流行趋势、科学评价防治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2020年在孝感市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16个监测点开展人畜血吸虫感染、螺情及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6—2020年,孝感市无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发生。5年在16个监测点累计查出血检阳性660例,血检阳性率由2016年的2.08%下降到2020年的0.97%,男性血检阳性率高于女性、60~岁年龄组血检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未检出粪检阳性病例和阳性家畜。活螺平均密度为0.05~0.06只/0.1 m2,有螺框出现率由2016年的2.99%上升到2020年的3.92%,但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2016—2020年孝感市血吸虫病疫情显著下降;今后需继续健全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重点加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及流动人口管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上海市生态城市建设中重点寄生虫病潜在传播风险及应对
    余晴, 潘浩, 江莉, 朱民, 靳艳军, 王真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2, 34 (5): 531-.  
    摘要527)      PDF(pc) (1009KB)(256)    收藏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的推进,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以加强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寄生虫病传播与流行受气候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尽管上海市各种寄生虫病已处于极低流行水平,几乎无本土病例发生,但生态环境改变可能引发寄生虫病潜在传播风险。本文就上海市重点寄生虫病监测现状及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寄生虫病潜在传播风险和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并就生态城市建设中远期需探索的寄生虫病监测与控制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卫生经济学评价技术在重要传染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吴铃铃, 周晓农, 贾铁武, 许静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1, 33 (3): 311-.  
    摘要516)      PDF(pc) (961KB)(552)    收藏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卫生资源相对匮乏,合理分配和利用卫生资源从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至关重要,这就需要运用卫生经济学评价技术权衡降低成本和增强效果这一竞争要求。本文以艾滋病、结核、乙型肝炎以及血吸虫病等4种重要传染病为例,介绍了卫生经济学评价技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目前,有关传染病防治中的经济学评价尚不规范,尤其是成本研究的透明度有限,这可能影响到研究结论的推广性。今后要继续开展传染病领域的卫生经济学评价,同时需要制定策略来提高经济学评价的质量、标准和透明度,提高研究的标准化、提高研究结论的推广性、改善经济学评估对政策的适用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迈向血吸虫病消除阶段的钉螺控制策略
    元艺, 曹淳力, 黄希宝, 赵琴平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2, 34 (4): 337-.  
    摘要515)      PDF(pc) (997KB)(372)    收藏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钉螺控制是血吸虫病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防治进程推进,我国血吸虫病呈低水平流行状态,但钉螺孳生和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严峻。在新时期血吸虫病防治目标和环境保护等要求下,在钉螺控制中引入精准识别、精准干预和精准评价,巩固现有防治成效,将有助于推进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RTS, S/AS01疟疾疫苗大规模现场应用 可能面临的挑战
    冯高谦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1, 33 (6): 553-.  
    摘要511)      PDF(pc) (654KB)(425)    收藏
    RTS, S/AS01疟疾疫苗获得WHO批准大规模应用是人类抗击寄生虫感染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然而 RTS, S/AS01 疫苗并非完美。本文从免疫学角度探讨了RTS, S/AS01疟疾疫苗存在的不足以及下一代疟疾疫苗研发可能面临的挑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血吸虫病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宋兰桂, 吴忠道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1, 33 (6): 660-.  
    摘要508)      PDF(pc) (939KB)(417)    收藏
    [摘要] 血吸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被WHO归类为被忽视的热带病。经过70年的努力,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血吸虫感染率和致残致死率显著下降。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深入推进,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时有报告,输入性血吸虫病在中国大陆的潜在传播风险值得关注。为了更好地巩固血吸虫病防控成果、提升对外部生物安全风险的检测能力,本文对血吸虫病病原学、免疫学与核酸等诊断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人工智能在血吸虫病防控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李子昂, 焦一平, 徐军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2, 34 (5): 453-.  
    摘要507)      PDF(pc) (1052KB)(545)    收藏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寄生虫病。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筛查、心电图、影像学与病理学分析等临床医学领域,并有望实现血吸虫病精准防控。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应用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异位血吸虫病临床评估,晚期血吸虫病预后预测,钉螺、虫卵、毛蚴自动检测,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监测和药物发现等方面。本文对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血吸虫病防控领域的应用进展与前景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白纹伊蚊不同发育阶段体内菌群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赵永俏, 夏骜, 张梅花, 李菊林, 朱国鼎, 唐建霞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2, 34 (5): 475-.  
    摘要507)      PDF(pc) (1932KB)(352)    收藏
    目的 了解实验室品系白纹伊蚊不同发育阶段体内及幼虫生存水体中菌群多样性及其构成。方法 收集实验室品系白纹伊蚊幼虫生存水体及不同发育阶段伊蚊,通过Illumina Miseq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菌群16S 核糖体RNA(16S ribosomal RNA,16S rRNA)基因V3和V4区进行测序。采用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白纹伊蚊不同发育阶段菌群丰度和多样性,采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发育阶段菌群结构进行差异分析,采用菌群构成柱状图和Venn图表示白纹伊蚊不同发育阶段菌群组成结构和相对丰度。结果 白纹伊蚊幼虫生存水体及各个发育阶段共检测到16个门、30个纲、72个目、129个科和224个属细菌。多样性指数显示,白纹伊蚊幼虫期菌群多样性最高(Chao指数为125.20 ± 30.48、Shannon指数为2.04 ± 0.39),与其生存水体中的菌群多样性(Chao指数为 118.52 ± 15.07、Shannon指数为2.15 ± 0.30)相似(t = 0.35、-0.41,P均> 0.05);雌性成蚊体内菌群丰度和均匀度(Chao指数为 42.50 ± 3.54、Shannon指数为1.25 ± 1.67)均高于雄蚊(Chao指数为18.50 ± 2.13,Shannon指数为0.50 ± 0.05)(t = 8.23、6.00,P均< 0.05)。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细菌为白纹伊蚊各个发育阶段所共有,其中蛹期以变形菌门居多,占90.36%;成蚊期以拟杆菌门居多,其在雌蚊和雄蚊体内菌群中分别占46.01%和86.11%;放线菌门是幼虫期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占32.10%。在属水平上,白纹伊蚊各发育阶段共同优势菌属为伊丽莎白菌属和拉恩氏菌属;其中拉恩氏菌属细菌是蛹期的主要组成部分,占87.56%;伊丽莎白菌属细菌是成蚊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雌蚊和雄蚊体内分别占46.01%和86.11%;幼虫中微杆菌属细菌占比最高,为12.11%。在种水平上,代尔夫特菌属、伊丽莎白菌属、罗姆布茨菌、沙雷氏菌属、拉恩菌属、肠球菌属、微杆菌属等7种菌属细菌为白纹伊蚊各发育阶段所共有。在白纹伊蚊幼虫期及其生存水体中的共有菌属中,土壤杆菌属和鞘氨醇杆菌属细菌占比最高,分别占17.54%和13.93%。结论 白纹伊蚊不同发育阶段菌群构成存在差异,但在门水平上保持了相似的菌群多样性,幼虫期体内菌群多样性与其生存水体中的菌群多样性相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人体寄生虫的分类阶元
    贾铁武, 汪伟, 周艺彪, 周杰, 梅仲秋, 李石柱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2, 34 (4): 420-.  
    摘要504)      PDF(pc) (4541KB)(240)    收藏
    生物学分类可反映过去和现在种群间的进化关系。传统的人体寄生虫分类鉴定主要基于某些重要形态学特征,故在形态学特征相似的近缘物种分类中具有较大局限性。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核糖体、线粒体基因等分子标记的有效应用和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体寄生虫分子分类学的发展。国际上有关人体寄生虫分类也在不断修订和完善。本文对人体寄生原虫、吸虫、绦虫和线虫的分类阶元进行了梳理,旨在为研究寄生虫分子系统学和遗传进化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基于EDDC平台的全国现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杨帆, 许静, 吕山, 曹淳力, 李石柱, 张利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1, 33 (3): 234-.  
    摘要489)      PDF(pc) (966KB)(287)    收藏
    目的 分析我国现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其精准管理和治疗救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动态数据采集平台(EDDC)血吸虫病调查系统中全国现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基本信息,对患者人口学特征、人群和地区分布、治疗救助等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截至2019年6月,我国现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31 889例,主要分布于湖北(7 737例)、江西(7 256例)、湖南(5 615例)、安徽(5 236例)、江苏(2 908例)等湖区5省,5省病例数占全国病例总数的90.2%(28 752/31 889)。我国现存晚期血吸虫病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5∶1;平均年龄为(67.0 ± 11.2)岁,50岁以上人群占病例总数的92.6%(29 521/31 889);文化程度多为初中及以下(97.6%,31 109/31 889),职业以农民(95.2%,30 359/31 889)为主。我国现存晚期血吸虫病病例类型以腹水型和巨脾型为主,分别占病例总数的72.6%(23 164/31 889)和26.3%(8 386/31 889);不同年龄组各类病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62.31,P < 0.01),各年龄组均以腹水型病例居多。现存晚期血吸虫病病例中,接受过内科、外科治疗的患者分别占88.9%(28 358/31 889)和18.7%(5 973/31 889)。结论 我国现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主要分布于未达血吸虫病消除的湖区5省,以腹水型和巨脾型病例居多,不同流行区病例性别、类型分布略有差异;需根据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加强精准救治,同时做好早期筛查、规范性管理及随访工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2017—2020年浙江省输入性疟疾疫情特征及病例诊断分析
    张轩, 阮卫, 陈华良, 陆巧绎, 姚立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1, 33 (3): 262-.  
    摘要486)      PDF(pc) (1001KB)(434)    收藏
    目的 分析2017—2020年浙江省输入性疟疾疫情特征和病例诊断情况,为该省输入性疟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17—2020年浙江省报告的疟疾病例调查数据,对输入性疟疾疫情和病例时间、地区、人群分布,以及病例初诊和确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20年浙江省累计报告593例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其中男性532例、女性61例,平均年龄41岁。病例主要来自非洲国家(93.93%),感染虫种包括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混合感染,其中恶性疟病例占比最高(76.73%,455/593)。病例在县级、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疾控)机构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初诊为疟疾的正确率最高,均为100%。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初诊当天即确诊的疟疾患者比例分别为41.48%(207/499)和66.18%(45/68)([χ2] = 14.779,P < 0.001)。2017—2020年浙江省输入性疟疾病例从发病到初诊、从初诊到确诊中位时间(四分位间距)[M(QR)]分别为1(2)、1(2) d,重症病例从初诊至确诊时间间隔[2(3) d]显著长于非重症病例[1(2) d](Z = -3.002,P < 0.05)。结论 浙江省输入性疟疾防治面临严峻挑战,仍需加强消除疟疾后监测工作;同时应提高疟疾流行区归国人员及时就诊意识,并提高医务人员疟疾诊断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迈向消除阶段我国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响应
    陈琳, 曹淳力, 刘阳, 钟波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1, 33 (6): 570-.  
    摘要486)      PDF(pc) (673KB)(273)    收藏
    当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治从传播控制、传播阻断迈向消除阶段。由于血吸虫病传播环节多、流行因素复杂,加之受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尚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及已经达到传播阻断甚至消除的地区,都面临出现血吸虫病突发疫情的威胁,严重影响血吸虫病防治成效的巩固和消除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梳理历年发生的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分析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对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影响,并提出处置突发疫情、防止疫情回升为本阶段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建议进一步健全和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最大限度控制血吸虫病突发疫情的发生及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为消除血吸虫病提供技术支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2019—2020年哈密市蚊虫种类分布及携带病毒调查
    郜振国, 王东, 马合木提, 曹志馨, 刘艳, 丽娜·吐尔逊巴依, 黄蕊芳, 马鑫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2, 34 (4): 392-.  
    摘要484)      PDF(pc) (1057KB)(279)    收藏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蚊虫种类及病毒携带情况,并鉴定该市尖音库蚊所属亚种。方法 分别于2019、2020年7月中旬,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州区、伊吾县、巴里坤县采用诱蚊灯法捕捉蚊虫,鉴定所捕获蚊虫种属及尖音库蚊种属。采用逆转录PCR技术检测捕获蚊虫携带黄病毒属、甲病毒属、布尼亚病毒属、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辽宁病毒、Tahyna病毒、蜱传脑炎病毒及西尼罗病毒情况。结果 在哈密市伊州区、伊吾县、巴里坤县共捕获蚊虫1 496只,分属于3属3种。尖音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所捕获蚊虫总数的65.91%(986只);其次为里海伊蚊,占30.55%(457只);阿拉斯加脉毛蚊最少,仅占3.54%(53只)。所捕获尖音库蚊经雄蚊尾器鉴定为尖音库蚊指名亚种。经逆转录PCR法检测,所捕获蚊虫黄病毒属、甲病毒属、布尼亚病毒属、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辽宁病毒、Tahyna病毒、蜱传脑炎及西尼罗病毒均为阴性。结论 2019—2020年哈密市存在尖音库蚊、里海伊蚊、阿拉斯加脉毛蚊3种蚊虫,以尖音库蚊为优势蚊种;所捕获尖音库蚊均为指名亚种,未发现蚊类携带相关虫媒病毒。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2010—2020年嘉兴市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黄静, 张浩然, 蔡陈效, 吴一鸣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2, 34 (3): 307-.  
    摘要472)      PDF(pc) (3443KB)(100)    收藏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浙江省嘉兴市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死亡原因。方法 收集2010—2020年嘉兴市第一医院登记在册并接受国家晚血医疗救助的167例晚血患者死亡资料,并与1998—2008该市未接受国家晚血医疗救助的晚血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2010—2020年嘉兴市167例晚血死亡患者中,按人数多少排名前4位的死因分别为肝功能衰竭(22.16%)、上消化道出血(17.37%)、肝性脑病(14.97%)及肝癌(14.37%);平均死亡年龄74.8岁,死亡年龄主要集中在70 ~ 74岁。1998—2008年嘉兴市晚血患者按人数多少排名前4位的死因分别为上消化道出血(34.16%)、肝性脑病(22.28%)、不明原因(22.28%)、肝功能衰竭(4.46%);平均死亡年龄为69.3岁,死亡年龄主要集中在60 ~ 69岁。2010—2020年嘉兴市晚血患者死因构成([χ2] = 63.42,P = 0.00)及年龄构成([χ2] = 50.09,P = 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10—2020年嘉兴市晚血患者死亡原因发生了显著变化,可能与国家晚血医疗救助政策的实施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粉尘螨各发育阶段外部形态扫描电镜观察
    湛孝东, 姚润, 汪梅青, 蒋峰, 郭伟, 汤非凡, 王澜, 李朝品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2, 34 (2): 179-.  
    摘要469)      PDF(pc) (1263KB)(245)    收藏
    目的 观察粉尘螨(Dermatophagoides farinae)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方法 将纯培养的粉尘螨分离后,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卵、幼螨、若螨、成螨等不同发育阶段外部形态。结果 粉尘螨卵呈长椭圆形。幼螨足3对,若螨足4对,生殖孔不发达,有生殖毛和肛毛。成螨呈长圆形,表皮有细致花纹,足4对;雄成螨足Ⅰ明显加粗,足Ⅲ较足Ⅳ粗长,生殖区位于足Ⅲ、Ⅳ基节间,肛门被一圆形围肛环包围,环内有肛门吸盘和刚毛1对;雌成螨足Ⅲ、Ⅳ较细,长度相等,腹面有1个呈“人”字形的生殖孔,其前端有1个类似月牙形的生殖板,肛门为1个纵形裂缝。结论 对粉尘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能够清晰了解其形态结构特征,对粉尘螨分类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