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3年 第2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3-08-15
    述评
    全国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平台建设及思考
    秦志强, 许静, 冯婷, 祝红庆, 李石柱, 肖宁, 周晓农
    2013, 25(4):  329. 
    摘要 ( )   PDF (9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本文介绍了我国血吸虫病诊断工作的现状, 阐述了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平台建设的基本思路及工作进展, 提出了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平台建设和运行面临的挑战及今后的工作重点。
    我国农村地区重点寄生虫病健康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的思考
    张晶, 林丹丹
    2013, 25(4):  333. 
    摘要 ( )   PDF (9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寄生虫病是行为性疾病。健康教育作为预防控制寄生虫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推动我国农村寄生虫病防治进 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寄生虫病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 当前农村地区寄生虫病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及其效果等进 行了综合评述, 系统总结了各类模式在寄生虫病防治中的作用和影响; 并就当前寄生虫病防治形势及防治目标对我国农 村地区健康教育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论著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研究Ⅰ工程水位调度及血防调度对有螺草洲的影响
    陈红根, 林丹丹, 曾小军, 杭春琴, 马巍, 辜小南, 吕尚标, 李召军, 刘红云, 陈奕杨
    2013, 25(4):  337. 
    摘要 ( )   PDF (18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分析在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议预设的调度水位及血防调蓄水位条件下, 工程运行对鄱阳湖区沿湖10个 县 (市、 区) 钉螺孳生草洲的水淹影响。方法 方法 调查收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选址上游鄱阳湖全流域有螺草洲分布、 数量、 面积、 高程和坡度, 并据此分析和测算工程分别按14、 13、 12 m和11 m调度水位运行时鄱阳湖草洲淹没状态和受淹面积。 结果 结果 按14 、 13 、 12 m和11 m 4种调蓄水位预设, 随着调蓄水位降低, 鄱阳湖区从下游至上游淹没的草洲数量及草洲面积 依次减少。14 m调蓄条件下, 完全淹没、 部分淹没草洲数分别占全湖草洲数的32.9%和51.4%, 淹没的草洲面积占全湖草 洲面积的60.3%; 13 m调蓄时, 完全淹没、 部分淹没草洲数分别占全湖草洲数的9.8%和46.8%, 淹没的草洲面积占全湖草洲 面积的31.9%; 11 m调蓄时, 仅有4块草洲部分被淹, 水淹的草洲块数和草洲面积分别仅占全湖草洲的0.5%和0.2%。结 结 论 论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可为水淹灭螺创造条件, 连续2~3年实施14 m的血防调蓄水位, 可使湖区60.3%的有螺洲滩逐 步实现无螺; 但按11 m或10 m水位调蓄, 仅从有螺洲滩淹没效应考量, 对目前鄱阳湖区钉螺孳生地及其分布几无影响; 沿 湖各县草洲因所处区位及高程不同, 所受影响有所不同。
    基于垸尺度的以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为主综合措施效果评价
    伍劲屹, 周艺彪, 李林瀚, 郑盛邦, 朱绍平, 易平, 任光辉, 宋秀霞, 姜庆五
    2013, 25(4):  343. 
    摘要 ( )   PDF (13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基于垸尺度的实施以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为主综合措施的效果。方法 方法 以 “垸” 为单位收集安乡县血吸虫病病情、 螺情等数据, 采用趋势 χ2 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安保垸累计淘汰牛2 606头, 干预后第5年, 人群感染率由干预前的8.04%降至0.70%, 垸外钉螺感染率由0.56%降至0.05%; 安澧垸累计淘汰牛535头, 干预后第3年, 人群感染率由干预前的5.87%降至1.09%, 垸外钉螺感染率由0.17%降至0.07%; 安造垸累计淘汰牛62头, 干预后第2年, 人群感染率由干预前的2.67%降至0.39%, 垸外钉螺感染率由1.12%降至0; 安昌垸未淘汰牛, 人群感染率由干预前的1.76%降至 1.23%。结论 结论 以淘汰牛为主的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综合措施能较大幅度降低疫区人群和钉螺感染率。

    江西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风险评估分析
    林丹丹, 辜小南, 陈喆, 曾小军, 刘红云, 李召军, 姜唯声, 吕尚标, 高祖禄, 陈红根
    2013, 25(4):  348. 
    摘要 ( )   PDF (19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估江西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面临的形势与风险。方法 方法 采用 “点面结合”、 现场调查和回顾性 调查相结合等方法, 分析、 评估江西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达到传播控制标准面临的形势。结果 结果 江西省血吸虫病疫情 控制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普遍处于低水平, 90.24% (536/594) 的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 1%; 38块洲滩查见45个感染性钉螺 点; 19.87% (118/594) 的村家畜血吸虫感染率≥1%。结论 结论 目前江西省9个疫情控制县血吸虫病疫情整体处于较低水平, 已形成较为有利的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的态势。但要如期实现全省达到传播控制的目标, 仍需重点强化以家畜为 重点的传染源控制措施。
    时空统计量在感染性钉螺分布预警中的应用研究
    高风华, 张世清, 何家昶, 汪天平, 张功华, 李婷婷
    2013, 25(4):  353. 
    摘要 ( )   PDF (14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时空扫描统计量在感染性钉螺分布探测以及预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法 收集2006-2012年安徽省钉 螺分布监测数据, 采用ArcGIS 9.3软件建立村级空间数据库, 再导入SaTScan 9.1.1软件进行前瞻性扫描聚类分析, 确定感 染性钉螺发生的时空热点区域, 并以村作为基本地理单位进行预警。结果 结果 时空聚类分析显示, 2010-2012年安徽省有4 处热点区域为感染性钉螺的预警区域, 分布于长江安徽段及其支流流域。结论 结论 时空扫描统计量能够早期探测到感染性 钉螺分布在时空两个维度的聚集性, 可提供确切的预警信息。探测出的热点区域为安徽省血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区域, 提示有必要加大预警区域的防治工作力度。
    湖沼型地区黑色地膜覆盖灭螺近期效果观察
    郑盛邦, 周艺彪, 李林瀚, 伍劲屹, 姚保栋, 朱绍平, 魏成建, 李伏平, 胡本骄, 任光辉, 易平, 姜庆五
    2013, 25(4):  357. 
    摘要 ( )   PDF (12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观察黑色地膜覆盖灭螺及其与氯硝柳胺联合灭螺的近期效果。方法 方法 在安乡县选取一条钉螺密度较高、 钉螺分布比较均匀的沟渠, 依次设为薄膜组、 氯硝柳胺组和氯硝柳胺薄膜组进行试验。于试验开始前和开始后第1、 2、 3、 5、 7 d进行查螺, 鉴定钉螺死亡情况, 并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地膜覆盖后第1 d土表温度最高达到63.7 ℃, 40 ℃ 以上的温度维持了4.34 h, 第2 d薄膜下土表温度最高为52.3 ℃, 40 ℃以上的温度维持了4.96 h, 试验第4、 5 d薄膜下土表温 度都低于30 ℃, 第6 d薄膜下最高温度没有超过34 ℃。试验后第7 d, 薄膜组、 氯硝柳胺组和氯硝柳胺薄膜组土壤表层钉螺 死亡率分别为16.36%、 58.40%和53.57%; 薄膜组和氯硝柳胺薄膜组土壤下层钉螺死亡率分别为20.00%和40.00%, 氯硝柳 胺组第3 d后在土壤下层未查到钉螺; 薄膜组、 氯硝柳胺组和氯硝柳胺薄膜组袋装钉螺第7 d的死亡率分别为84.00%、 95.33%和95.33%。结论 结论 本次试验未观察到黑色地膜覆盖对钉螺有明显的近期灭螺效果, 也未观察到地膜覆盖对氯硝柳 胺灭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西藏墨脱县疟疾暴发自然村伪威氏按蚊与威氏按蚊生态习性比较
    武松, 黄芳, 王多全, 许国君, 蒋伟康, 周水森, 汤林华, 王洪举, 卓玛央金, 永健, 次仁旺姆
    2013, 25(4):  362. 
    摘要 ( )   PDF (11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调查西藏疟疾流行区墨脱县中、 高海拔地区主要按蚊伪威氏按蚊和威氏按蚊的生态习性及其传播疟疾的 潜能。 方法 方法 采用人诱、 动物诱 (牛、 马、 猪) 和诱蚊灯诱捕方法捕获成蚊, 分析按蚊密度、 夜间活动规律、 室内外吸血习性; 对于捕获的经形态学鉴定为多斑按蚊复合体的蚊虫, 按照捕蚊时间、 地点和捕蚊方式进行标记, 带回实验室后采用PCR方 法鉴定蚊种; 采用晨捕和白天搜捕法判断按蚊栖息习性; 在不同类型水体捕捞幼虫, 饲养羽化以判定孳生地。 结果 结果 共捕 获多斑按蚊复合体蚊虫1 053只, 其中伪威氏按蚊331只, 威氏按蚊722只。室内与室外威氏按蚊的数量均高于伪威氏按 蚊 (P < 0.01, P < 0.05)。室内外两种按蚊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伪威氏按蚊和威氏按蚊经产蚊比例分别为 65.90%和69.8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伪威氏按蚊室外吸血蚊数大于室内吸血蚊数 (P < 0.05), 威氏按蚊室内外 吸血蚊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种按蚊夜间活动均为单峰分布, 威氏按蚊密度日落后21: 00-22: 00达高峰, 随 后逐步下降, 凌晨4: 00后未捕获威氏按蚊; 伪威氏按蚊密度高峰为24: 00至凌晨1: 00, 几乎整夜都有活动。结论 结论 西藏墨 脱县中、 高海拔地区威氏按蚊构成与密度均高于伪威氏按蚊, 两种按蚊生态习性有差异; 威氏按蚊比伪威氏按蚊更具传播 疟疾的潜能。
    寄生虫病国际合作与学术影响力的相关关系——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为例
    姚嘉文, 贾铁武, 周晓农
    2013, 25(4):  367. 
    摘要 ( )   PDF (23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调查2002-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科研和外事活动进展, 在个体水平上评估 国际合作与学术影响力的关系。方法 方法 以科研人员数量与结构、 科研项目与经费、 出访频次等非文献计量学指标评价中 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科研及外事活动进展情况, 以发文量、 h指数等文献计量学指标评价高级科研人 员的学术影响力, 采用协方差分析和广义线性模型探讨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机构国际合作与学术影响力的关系。结果 结果 自 2002年建所以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科研项目及经费、 出访频次等均呈增长态势, 2011年后增长 尤为显著。机构h2指数为7。协方差分析和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显示, 国际伙伴数 (F = 81.75, P < 0.000 1)、 国际合作项目数 (F = 22.81, P < 0.000 1)、 国内项目数 (F = 7.30, P = 0.011 0) 和学位 (F = 3.80, P = 0.033 0) 等4个因素对个体学术影响力的 贡献较大, 而出国频次、 职称、 工龄等因素与h指数无显著相关性 (P > 0.05)。结论 结论 加大国际合作项目申请力度和发展长 期稳固的国际伙伴关系可提高机构和个人在寄生虫病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重组日本血吸虫P14蛋白对血吸虫感染小鼠保护性免疫效果
    唐小牛, 季丰, 姜玉新, 湛孝东, 李朝品
    2013, 25(4):  375. 
    摘要 ( )   PDF (27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P14蛋白 (SjP14) 对血吸虫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方法 构建SjP14原核表达质粒pET28a (+) ? SjP14, 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重组蛋白rSjP14, 纯化蛋白后, 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 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将6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SjP14重组蛋白实验组 (A组)、 佐剂对照组 (B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 (C组), 每组10只。每鼠每次注射抗原100 μg, 免疫3次, 每次间隔2周, 末次免疫后2周, 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分别于免疫前、 免疫后6周和感染后6周经眶静脉采血, 分离血清,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血清总IgG、 IL?4和IFN?γ。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后6周, 剖杀小鼠, 计算各组的减虫率和肝脏减卵率。结果 结果 SjP14原核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 (Mr) 约为38 000; rSjP14能被SjP14多克隆抗体识别。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后6周, A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升高, 为 (25.52±1.91)μg/ml, 与C组 [(18.65±3.16)μg/ml] 和B组 [(22.44±2.83)μg/ml] 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IFN?γ浓度升高, 为 (171.30±70.12)ng/L, 与C组 [(136.89±37.62)ng/L] 和B组 [(153.64±43.44)ng/L] 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A组免疫后6周IL?4先略有升高, 感染后6周下降, 为 (112.05±15.02) ng/L, 与C组 [(102.82± 27.46)ng/L]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小鼠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为29.2%和41.3%, 与B、 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 结论 SjP14蛋白疫苗具有一定的抗血吸虫感染免疫保护作用。

    Surgical treatment of 42 patients with cerebral cschistosomiasis caused by Schistosoma japonicum
    王鹏, 吴明灿, 陈世杰, 杨勇, 鲁晓杰
    2013, 25(4):  379. 
    摘要 ( )   PDF (8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脑型血吸虫病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脑型血吸虫病患者病例资 料, 评估外科手术治疗脑型血吸虫病效果。结果 结果 25例患者接受血吸虫性肉芽肿全切除术, 17例患者因病灶累及功能区或2个以 上脑叶而接受血吸虫性肉芽肿全切除术。术中无患者死亡。术后随访发现, 31例患者完全恢复, 且能正常工作、 生活; 2例肢体轻 度麻木; 3例术后癫痫发作; 2例死于血吸虫性肝硬化; 1例自然死亡。结论 结论 外科手术是一种有效治疗脑型血吸虫病的方法。
    短篇论著
    东洞庭湖钱粮湖地区垸外洲滩钉螺自然消长情况分析
    李林瀚, 周艺彪, 姚保栋, 伍劲屹, 郑盛邦, 宋秀霞, 何忠, 游加边, 蔡斌, 赵根明, 姜庆五
    2013, 25(4):  383. 
    摘要 ( )   PDF (14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东洞庭湖钱粮湖地区垸外钉螺自然消长的变化情况, 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 方 法 法 回顾性收集1988-2011年间钱粮湖地区垸外的查螺资料, 逐年比较螺情指标的变化趋势, 并对这些螺情指标进行相关 性分析。结果 结果 1988-2011年垸外洲滩每年查螺面积未变化, 均为433.2 hm2 。1988-1998年活螺平均密度、 钉螺感染率变 化趋势不明显 (P > 0.05), 但钉螺死亡率有下降趋势 (P < 0.05); 感染性钉螺密度与钉螺死亡率(R = 0.640, P < 0.05)、 钉螺 感染率 (R = 0.639, P < 0.05) 和活螺平均密度 (R = 0.646, P < 0.05) 呈正相关, 未发现其它螺情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 系; 1999年查螺仅发现7只钉螺, 其中1只活螺, 无感染性钉螺;2000-2011每年均未查到活螺。结论 结论 钱粮湖垸外洲滩 1988-1998年活螺平均密度变化不明显, 1999年后钉螺数量骤减, 直至目前仍维持无螺状态。
    湘江长沙城区段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及水体安全性测定
    陈发明, 申晓君, 廖瑜, 徐明忠, 郭彦昌, 吴敏泉, 饶敏, 王展新, 郭雪飞, 任光辉
    2013, 25(4):  387. 
    摘要 ( )   PDF (9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观察湘江长沙城区段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与桔洲景区水域水体安全性。方法 方法 了解2003-2012年间实施的防治措施, 调查洲滩钉螺分布和两岸居民、 水上渔船民血吸虫感染率, 采用哨鼠实验测定水体感染性。结果 结果 湘江长沙城区段2003年钉螺面积为471 hm2 , 2012年为28.81 hm2 , 下降了93.88%; 11个有螺洲滩通过环境改造已有9个未查到活螺, 其余2个活螺密度已降至0.006只/0.1 m2 以下, 并连续7年未查到感染性钉螺。桔洲景区原有钉螺孳生地已彻底改造, 自2008 年起连续5年未查到活螺, 景区水域及其上游已无敞放家畜, 哨鼠实验测定水体感染性已连续10年为阴性, 2003年居民感染率为3.63%, 2010年后未发现本地新感染病例。结论 结论 湘江长沙城区段血吸虫病疫情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 桔洲景区水体安全; 但仍需加强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邗江区输入性恶性疟防控体系效果评价
    佘国林, 马玉才, 王福彪
    2013, 25(4):  390. 
    摘要 ( )   PDF (9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分析邗江区输入性恶性疟综合防控体系现状, 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 方法 依据 《扬州市输入性恶性疟防治 项目管理方案》, 开展输入性恶性疟综合防控。统计2010-2012年劳务输出及回国发热人员疟原虫血检率、 恶性疟报告病 例中实验室确诊病例比例、 恶性疟病例发病24 h内得到规范治疗的比例等, 对邗江区输入性恶性疟综合防控体系进行综 合分析评价。结果 结果 综合防控措施实施后, 恶性疟病例从初诊到确诊24 h内确诊率达60.47%, 初诊到确诊时间缩短为平 均1.8 d, 从发病到确诊时间缩短为平均3.7 d; 健康教育覆盖率为100%, 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5.56%, 病人主动就医率、 实验 室确诊率、 病例确诊后规范治疗率均为100%。结论 结论 邗江区输入性恶性疟防控体系实施成效显著。
    云南省洱源县节水灌溉工程控制血吸虫病效果
    董毅, 冯锡光, 黄鹏, 董兴齐, 施学文, 杨文灿
    2013, 25(4):  393. 
    摘要 ( )   PDF (9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云南省洱源县节水灌溉血防工程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方法 方法 调查云南省洱源县节水灌溉血防工程 实施前后螺情, 收集并分析工程所在村螺情和人群血吸虫病病情指标。 结果 结果 洱源县节水灌溉工程区有螺框出现率由改 造前的10.70%下降至改造后的2.27%, 钉螺密度由0.42只/0.1 m2 下降到0.10只/0.1 m2 , 57%的沟渠消灭了钉螺。2009年 工程所在村钉螺面积较2005年下降了49.18%, 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99.38%。 结论 结论 节水灌溉工程是消灭钉螺、 控制 血吸虫病的有效措施, 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011年湖南省垸外血吸虫病易感环境分布现状调查
    胡本骄, 易平, 罗志红, 彭再之, 李小松, 李以义, 赵正元, 夏蒙, 任光辉
    2013, 25(4):  396. 
    摘要 ( )   PDF (26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调查2011年湖南省垸外血吸虫病易感环境分布现状及其特点, 为制订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 方 法 法 对湖南省垸外有人畜活动、 历史上有钉螺分布及可能有钉螺分布的环境普查; 收集垸外血吸虫病易感环境信息, 采用 GPS定位并建立空间数据库, 应用Google Earth平台绘制垸外血吸虫病易感环境分布电子示意图, 分析全省垸外血吸虫病 易感环境分布现状及特点。 结果 结果 2011年湖南省共有垸外血吸虫病易感环境洲滩787块, 长1 429.64 km, 面积62 017.17 hm2 , 活螺平均密度为0.37只/0.1 m2 , 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001 9只/0.1 m2 , 查出有感染性钉螺洲滩180块, 感染性钉螺 面积688.07 hm2 ; 湘、 资、 沅、 澧等16条有螺水系均有血吸虫病易感环境分布; 垸外血吸虫病易感环境植被主要为杂草, 其次 为芦苇和树。结论 结论 湖南省垸外血吸虫病易感环境分布广、 面积大、 环境复杂, 需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
    塑料薄膜覆盖法现场灭螺效果
    刘汉成, 钟晨晖, 万国清, 陈斌, 王玉祥, 田瑞灵, 陈爱东, 夏柱国, 杨爽, 丁兆军, 蔡顺祥
    2013, 25(4):  399. 
    摘要 ( )   PDF (9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观察塑料薄膜 (塑膜) 覆盖法的灭螺效果。方法 方法 在钉螺孳生的荒地设单纯覆膜、 覆膜辅助碳铵、 覆膜辅 助杀螺胺3组; 沟渠设单纯覆膜、 覆膜辅助碳铵2组, 人工除障。每组设4个投螺点, 每点投放钉螺100只, 再将塑膜均匀覆 盖封闭试区。分别于灭螺后3、 7、 15 d和30 d观察钉螺死亡情况。结果 结果 荒地单纯覆膜组灭螺后15 d钉螺死亡率为 20.77%, 30 d达96.92%; 覆膜辅助杀螺胺组灭螺后3 d钉螺死亡率为80.46%。灭螺后30 d各组钉螺死亡率为96.92%~ 100%。结论 结论 塑膜覆盖法具有一定的杀螺效果, 可在丘陵亚型、 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合理选用。
    输入性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76位点多态性分析
    周水茂, 杨燕, 陈智, 吴凯, 徐明星, 王重新, 刘勇
    2013, 25(4):  402. 
    摘要 ( )   PDF (19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输入性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转运蛋白基因(Pfcrt基因)K76T点突变发生情况。方法 方法 采集 2008-2012年从非洲、 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区回国人员恶性疟现症患者血样, 根据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序列设计巢式PCR引 物, 以血样中的恶性疟原虫DNA为模板, 进行巢式PCR?RFLP分析。结果 结果 92份输入性恶性疟现症患者血样中, 突变型Pf? crt基因50份, 占54.3%; 野生型Pfcrt基因42份, 占45.7%。采自非洲国家 (尼日利亚、 赤道几内亚、 利比里亚等9国) 回国人 员的70份血样中, 野生型Pfcrt基因37份, 突变型Pfcrt基因33份, 分别占52.9%和47.1%; 采自东南亚国家 (缅甸和印度尼西 亚) 回国人员的22份血样中, 野生型Pfcrt基因5份, 突变型Pfcrt基因17份, 分别占22.7%和77.3%。不同地区回国人员Pfcrt 基因突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6.12, P < 0.05)。结论 结论 来自不同流行区的恶性疟原虫分离株Pfcrt基因突变发 生率也不同, Pfcrt基因K76T位点突变检测在输入性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监测中具有应用价值。
    2011年湖北省血吸虫病查治病项目绩效分析
    皮文龙, 谭晓东, 狄娟, 邓宇, 蒋宝婕
    2013, 25(4):  405. 
    摘要 ( )   PDF (9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对2011年湖北省血吸虫病查治病项目进行绩效评价, 以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和项目管理水平。方法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将湖北省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按照疫情控制、 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各随机抽取6个县 (区) 共18 个县 (区) 为调查点。收集各县 (区) 查治病、 费用管理使用情况等资料, 对其计划任务完成情况、 资金配套使用、 投入与防 治效果效益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 18个县 (区) 查病任务完成率为103.9%, 化疗任务完成率为106.9%; 血防经费总投入 为7 381.5万元, 其中查病费用占12.0%, 化疗费用占4.9%; 人均查病费用9.03元, 人均治病费用10.35元。经济效益比为1∶ 6.1, 净效益比为1∶ 5.1。结论 结论 2011年湖北省查治病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但血防经费投入仍需优化。
    2002-2011年单县疟疾疫情分析
    邢玲玲, 王用斌, 崔先锋, 卜秀芹, 孔祥礼, 张本光, 赵长磊, 陈锡欣
    2013, 25(4):  408. 
    摘要 ( )   PDF (9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分析2002-2011年单县疟疾疫情, 掌握疟疾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 为制定消除疟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 方 法 法 收集2002-2011年单县疟疾病疫情相关资料, 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 2002-2011年单县共报告疟疾125例, 年发病率为 0.18/10万~2.00/10万。病例主要分布在浮岗、 黄岗及曹庄3个乡 (镇), 占病例总数的60.80%。本地感染121例, 外地感染 输入4例, 均为新发间日疟病例。流行季节为6-10月, 7-9月为发病高峰期。男性病例多于女性; 年龄1~83岁, 以46~60 岁发病较多。结论 结论 单县近10年来疟疾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 南部3个乡 (镇) 为防治重点区。加强流动人口及蚊媒监 测, 加大防治宣传力度是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防治管理
    江苏省基层卫生工作人员肠道寄生虫病防治技术培训效果分析
    江文才, 李建, 徐祥珍, 曹汉钧, 沈明学, 金小林
    2013, 25(4):  411. 
    摘要 ( )   PDF (17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估肠道寄生虫病防治技术培训对于提高江苏省基层卫生工作人员寄生虫病检测技术水平的效果。方 方法 法 采用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方式进行培训, 培训结束后分别对理论和镜检两部分进行考核, 其中镜检考核每人阅读10张改良厚加藤片, 每张限时5 min, 总共100分, 60分及格。应用SAS 9.0软件对考核结果进行秩和分析。结果 结果 共有13个市162名基层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 无学员缺考。理论考核最高分为99分, 最低分60分, 平均为 86.28分; 理论考核成绩女性学员高于男性, 30~40年龄组高于其他年龄组, 苏北地区优于苏南和苏中地区, 不同地区间理论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镜检考核最高分为100分, 最低分为20分, 平均为73.40分; 9种虫卵中5种虫卵的检出率 > 60.00%; 其中鞭虫卵检出率最高, 为88.17%, 带绦虫卵最低, 为14.72%。南京市平均总成绩最高, 为181.32分;常州市最低, 为138.27分; 不同地区间总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结论 江苏省不同地区基层卫生工作人员对肠道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的了解程度存在差异, 肠道寄生虫病防治技术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层卫生工作人员对肠道寄生虫病的病原学检测水平。

    综述
    基因工程抗体及其在寄生虫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姚媛, 余传信
    2013, 25(4):  413. 
    摘要 ( )   PDF (9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体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传统多克隆抗体及单克隆抗体由于其固有的缺点使其应用价值受 到限制。抗体的人源化与片段化改造催生出一系列基因工程抗体变体。本文就基因工程抗体及其在寄生虫病防治中的 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我国新发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
    朱宏儒, 刘璐, 杨国静
    2013, 25(4):  417. 
    摘要 ( )   PDF (10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介绍了我国主要的新发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流行特征, 分析了其影响因素, 指出当前一些新发病种尚缺乏 系统研究和防治措施, 具有较大的潜在流行风险, 需要引起公共卫生部门进一步的重视。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医药治疗进展
    吴忠廉, 何立
    2013, 25(4):  422. 
    摘要 ( )   PDF (10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 中医药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文献资料繁多, 临床经验丰富。本文分别从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基本方 药等方面作一个全面回顾与综述, 并提出个人的治疗思路。
    防治经验
    2005-2012年岳阳县二郎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李善峰, 何永康, 刘红霞, 喻劲, 任朝阳, 易平, 任光辉, 郑茂
    2013, 25(4):  425. 
    摘要 ( )   PDF (8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掌握岳阳县二郎村螺情、 血吸虫病人畜病情变化规律, 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2005-2012年连续8年对二郎村进行螺情、 血吸虫病病情监测。结果 结果 二郎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2005年的2.76%下降到 2012年的0.54%, 下降幅度为80.43%; 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从2005年的8.51%下降到2012年的0。垸内连续8年未发现钉 螺, 垸外感染性钉螺密度2005年为0.000 5只/0.1 m2 , 之后持续下降, 2009-2012年连续4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结论 二 郎村螺情、 人畜病情指标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留置治疗肝纤维化顽固性腹水效果
    张红霞, 李俊, 王以慧, 程春
    2013, 25(4):  427. 
    摘要 ( )   PDF (17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并顽固性腹水的综合治疗方法。 方法 方法 收集54例肝纤维化并顽固性腹水住院患者, 随机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良中心静脉导管腹腔内留置进行放液、 灌洗、 腔内药物注射, 并结合全身情况综合治 疗。对照组常规腹腔穿刺抽液。结果 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82.1%, 对照组总有效率57.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3.87, P<0.05)。实验组住院天数、 腹穿次数、 腹水消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 结论 改良中心 静脉导管腹腔留置治疗肝纤维化并顽固性腹水安全、 有效、 方便。
    498例血吸虫病患者病变部位分析
    郝卫刚, 王小明, 易文全, 高元平
    2013, 25(4):  428. 
    摘要 ( )   PDF (16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病理诊断血吸虫病的特点。方法 方法 选择2003-2012年眉山市人民医院手术切除 和/或消化内镜活检病理标本, 以查见血吸虫卵或虫卵肉芽肿为诊断标准, 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结果 共检查病理标本 56 237例, 诊断为血吸虫病498例, 占0.9%。其中阑尾为最常见病变部位, 共241例, 其次为结、 直肠209例, 肝脏23例。此 外尚有25例病变分布于其他较少见的部位, 其中归属门静脉系统的胆囊12例, 胃7例, 十二指肠2例, 小肠1例, 门静脉系 统外的异位损害3例。阑尾炎和结、 直肠癌是最常见的疾病类型。结论 结论 血吸虫病患者病变部位的分布特点能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其临床病理过程。
    2008-201年南京市输入性恶性疟疫情
    陈健, 李燕青, 高原, 杨佩才, 杨苏
    2013, 25(4):  429. 
    摘要 ( )   PDF (9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南京市输入性恶性疟疫情, 为制定疟疾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统计2008-2012年全市输入性恶 性疟疫情资料, 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结果 2008-2012年, 南京市共报告58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 逐年分 别为3、 5、 15、 17、 18例, 呈逐年增多趋势, 其中94.8%的病例为从非洲疟疾流行区回国人员。2012年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占 全市报告病例的81.2%。结论 结论 南京市输入性恶性疟逐年增多, 应加强监测与防控。
    环形缝扎加胃底折叠术预防晚期血吸虫病病人术后再出血效果
    郑绍龙, 肖秀兰, 徐春梅, 冯学桂
    2013, 25(4):  431. 
    摘要 ( )   PDF (9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估食管下段梯状环形缝扎黏膜下血管及胃底折叠术对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 出血的治疗效果。 方法 方法 2006-2011年选择患晚血门脉高压症患者, 随机分为联合手术治疗组 (联合组) 与单纯手术治疗 组 (单纯组)。单纯组患者行门奇静脉断流术, 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行食管下段梯状环形缝扎黏膜下血管及胃底折叠术。 术后通过胃镜检查随访, 比较2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结果 共选择晚血患者158例, 联合治疗组75例, 单纯治疗组83例。 术后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1.3 % (61/75) 和30.1% (25/83)(χ2 =39.44, P < 0.01), 发生再出血率分别为2.7 %(2/75) 和 12.0% (10/83)(χ2 =24.36, P < 0.01),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论 食管下段梯状环形缝扎黏膜下血管及胃底折叠术对 预防术后再出血效果明显, 且术式安全, 可作为治疗晚血门脉高压症的常规手术方式。
    2008-2012年长江富水流域宝塔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曹喆, 李名杰, 柯善火, 张晓琴, 周洁
    2013, 25(4):  433. 
    摘要 ( )   PDF (9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长江一级支流富水流域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方法 方法 收集2008-2012年监测点村血吸虫病 疫情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 监测点村居民感染率从2008年的3.83%降至2012年的0.23%; 耕牛感染率逐年下降, 并实现 了无牛村; 感染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明显下降, 连续5年无急性血吸虫感染和新发晚期血吸虫病病例。结论 结论 该地区 的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并呈持续好转趋势, 但仍应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工作。
    2007-2012年苏州市疟疾流行态势
    吴秀珍, 胡一河
    2013, 25(4):  435. 
    摘要 ( )   PDF (8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分析苏州市近期疟疾流行特征, 为制订适合苏州市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 2007-2012年苏州市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专报系统的疟疾信息, 并结合苏州市现有疟疾监测资料进行 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07-2012年全市共发生疟疾318例, 其中本地病例28例, 均为间日疟, 占病例总数的8.81%, 年发病率 为0.07/10万; 输入性病例290例, 占病例总数的91.19%, 年发病率为0.77/10万, 其中间日疟233例, 恶性疟20例, 混合感染 1例, 卵形疟1例; 6年间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 输入性病例有所上升, 后3年已无本地感染病例。结论 结论 苏州市本地感染疟 疾病例达到消除状态, 输入性病例增多。应加强跨地区疟疾联防联控和强化各类流动和出入境人员疟疾管理工作的措 施。
    北川羌族自治县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考核
    史映红, 刘昌弟, 罗琴, 王飞, 刘飞, 蒙先洪, 陈琳, 钱晓红, 邱东川
    2013, 25(4):  437. 
    摘要 ( )   PDF (9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考核北川羌族自治县 (北川县) 是否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方法 方法 按我国 《血吸虫病控制和消 灭标准》 要求, 在北川县抽取3个村作为现场考核村, 对人群病情、 家畜病情、 螺情、 档案资料进行考核。结果 结果 3个村连续 5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 病畜; 连续2年未查到钉螺; 已建立较完整的防治档案资料。各项指标均符合血吸虫病 传播阻断标准。结论 结论 北川县已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仍需做好疫情巩固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