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3年 第2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3-10-28
    特约专稿
    中国疟疾从控制走向消除——消除阶段的目标 策略和措施
    曹俊, 周水森, 周华云, 余新炳, 汤林华, 高琪
    2013, 25(5):  439. 
    摘要 ( )   PDF (17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于2010年正式启动了国家消除疟疾行动, 计划于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消除疟疾。要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的 目标, 必须要客观认识疟疾消除阶段的特点, 制订科学合理的防控策略和技术措施。本文通过对疟疾控制和消除阶段的 比较, 分析疟疾消除阶段目标、 策略和措施调整与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对我国现行的消除疟疾 “1?3?7定点清除” 工作模 式的背景、 定义、 工作重点及技术难点进行阐述, 以增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我国当前消除疟疾目标、 策略和措施的认识, 促进相应策略和措施的创新和贯彻落实, 推动我国消除疟疾工作。
    防治经验
    2012年句容市空青村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江成功, 吴晓军, 陈世军, 李水明, 王晓雷
    2013, 25(5):  443. 
    摘要 ( )   PDF (17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句容市山丘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和防治效果。方法 方法 按照 《血吸虫病预防控制规范》 和 《江苏省 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工作方案 (2012-2015年)》, 统计钉螺密度和人、 畜感染率等指标,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结果 2012年监 测点钉螺面积有8 150 m2 , 钉螺密度为0.14只/0.1 m2 , 居民血检阳性率为3.2%, 家畜感染率为0。结论 结论 句容市丘陵地区血 吸虫病疫情呈低度流行趋势, 今后仍需监测, 防止疫情反弹。
    论著
    三峡工程蓄水后鄱阳湖水情变化及其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
    陈红根, 曾小军, 林丹丹, 吕尚标, 辜小南, 杭春琴, 李召军
    2013, 25(5):  444. 
    摘要 ( )   PDF (17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阐明三峡工程运行后, 鄱阳湖区水文情势的新特点, 及其对这一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方法 方法 调查 收集三峡工程蓄水信息、 2002-2012年鄱阳湖都昌水文站日均水位资料和同期鄱阳湖区沿湖12个血吸虫病流行县 (市、 区) 血吸虫病疫情及防治资料, 分析在新的水情条件下疫情的动态与趋势。结果 结果 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后, 湖区全年水位受到 抑制, 汛期高水位下降, 春季水位低枯, 秋季退水提前, 枯水期水位下降快, 水位更低枯。三峡蓄水后, 鄱阳湖血吸虫病疫 区人群感染率、 耕牛感染率和钉螺密度分别下降了92.65%、 76.37%和94.21%, 血吸虫病流行水平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结 结 论 论 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后, 鄱阳湖水文情势呈现以低枯水位为特点的常态性改变, 并导致湖区洲滩的钉螺密度下降和血 吸虫病流行程度减轻。此期间防治力度的显著加强亦是疫情得以控制在较低水平并得到稳定的重要原因。
    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高危传播环境快速评估体系的构建和应用II现场调查方法的制定和应用
    曹淳力, 鲍子平, 祝红庆, 贾铁武, 余晴, 秦志强, 梁幼生, 钟波, 任光辉, 黄希宝, 林丹丹, 张世清, 许静, 李石柱, 郭家钢, 周晓农
    2013, 25(5):  451. 
    摘要 ( )   PDF (11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根据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高危传播环境快速评估指标体系, 制定血吸虫病现场调查方法并评估其应用 效果。 方法 方法 2012年在湖南、 湖北、 江西和安徽4省选取60个行政村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螺情, 并在钉螺调查环境采用塑 料杯顶管孵化法 (1粪3检) 调查野粪感染情况;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人群感染情况, 方法为先采取血清学筛查, 阳性者再 用尼龙绢集卵孵化法粪检 (1粪3检), 每个评估村调查人数不少于300人; 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 (1粪3检) 调查评估村全 部耕牛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结果 在4省60个评估村中, 共调查了65处野粪环境, 78.46% (51/65) 的环境发现野粪, 野粪阳 性率为1.07% (9/842)。73.33% (44/60) 的行政村有存栏家畜 (耕牛), 存栏家畜数最多的为江西省南昌县五丰村 (329头); 共调查了3 242头家畜 (牛), 感染率为1.51% (49/3 242), 家畜感染率最高为江西省永修县同兴村 (4%)。共调查47 099人, 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0.77% (364/47 099), 最高为4.37% (湖南省华容县畜牧场村), 有43.33% (26/60) 的行政村人群血吸虫 感染率为0; 所有评估村2011和2012年均未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在60个评估村中共调查了77处钉螺环境, 其中洲滩环 境51处, 沟渠环境26处。51处洲滩环境中, 5.88% (3/51) 的环境查到感染性钉螺, 80.39% (41/51) 的环境查到活螺, 最高活 螺平均密度为3.20只/0.1 m2 (湖南省华容县幸福乡畜牧场村), 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000 45只/0.1 m2 (4/8 942), 感染性 钉螺分布在湖北省洪湖市刘家堤村和六合村及安徽省贵池区江口村。26处沟渠环境中, 未查到感染性钉螺; 53.85% (14/ 26) 的环境中查获活螺, 最高活螺平均密度为3.76只/0.1 m2 (湖北省嘉鱼县花口村)。 结论 结论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血吸虫病 现场调查方法, 有助于科学、 客观、 快速地评估湖沼型疫区高危传播环境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江苏省血吸虫病查病质控体系的构建与应用Ⅰ县级人员血清学检测能力
    张键锋, 孙乐平, 杨坤, 洪青标, 姚韵怡, 高扬, 谢朝勇, 张联恒, 梁幼生
    2013, 25(5):  457. 
    摘要 ( )   PDF (13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江苏省县级人员开展血清学筛查血吸虫病的检测能力, 为构建血吸虫病现场查病质控体系提供技术 支撑。方法 方法 制作标准血清, 由县级人员在现场血吸虫病查病的同时对标准血清进行单盲检测, 比较检测结果与标准结 果的符合率、 误检率和漏检率。结果 结果 江苏省26个县 (区、 市) 共检测标准血清780份, 检出阳性134份, 阴性646份, 总符 合率为95.13%, 总误检率为1.28%, 总漏检率为19.23%, 检测结果与标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1.605 3, P = 0.000 7)。26个县 (区、 市) 中分别有5个和21个出现了误检和漏检, 分别占19.23%和80.77%。江滩、 山丘、 水网和湖滩4类 地区血清学检测误检率为0~2.08%, 漏检率为16.67%~33.3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误=1.590,P = 0.667 1;χ2 漏=1.757, P = 0.624 4)。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2类流行区血清学检测误检与漏检率分别为1.14%、 1.39%与18.18%、 20.00%, 差异亦 无统计学意义 (χ2 误= 0.008, P = 0.931;χ2 漏=0.001, P = 0.974)。结论 结论 漏检是江苏省县级水平血吸虫病查病质量下降的 主要原因, 现场血清学检测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现场血吸虫病查病同步开展标准血清检测是控制查病质量的有效方法 之一。
    江西省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达标前后疫情回顾性调查分析
    林丹丹, 吕尚标, 辜小南, 殷晖, 曾建芳, 朱晓峰, 陈红根
    2013, 25(5):  462. 
    摘要 ( )   PDF (10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分析江西省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 (传控) 或传播阻断 (传阻) 标准前后疫情消长 规律, 为修订 《血吸虫病控制与消灭标准》 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选择江西省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传阻县2个和传控县1 个,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 收集、 整理各县达到传控前10年和以后各年 (截止2008年或2009年) 疫情资料并建立数据库; 分 析达标前后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规律。结果 结果 广丰、 上饶和德安等3县达到传控后, 有螺面积分别压缩了96.79%、 98.99%和 99.77%, 钉螺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 治愈了95%的病人和病牛。达传控标准后, 广丰和德安2县分别历经了17年和26年达 到传阻标准; 上饶县则由于残存钉螺复现与扩散而导致螺情反复, 但人、 畜病情稳定, 尚未达到传阻标准。结论 结论 螺情反 复是山丘型血吸虫流行区传控或传阻达标进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在一个较孤立单元的流行区域内, 如有螺面积或 钉螺密度持续控制在较低水平, 即使存在少量传染源, 血吸虫病也不易传播与蔓延。
    四川芦山地震灾区血吸虫病防治效果阶段性评估
    刘阳, 徐保华, 陈琳, 吴子松, 肖志勇, 王朝富, 谢明康, 张奕, 陆定, 徐亮, 毛勇, 李荣智, 杨羽, 徐佳, 万佳嘉, 邱东川, 钟波
    2013, 25(5):  467. 
    摘要 ( )   PDF (9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估 “4 ? 20” 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灾后血吸虫病防控措施阶段性效果及血吸虫病传播流行风险, 为制定下阶 段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法 根据芦山、 天全两县历史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及现场调查情况, 结合地震受灾情况, 每县 在受灾严重且历史流行程度较重的乡 (镇) 中抽取2~3个乡 (镇)、 每个乡 (镇) 选择1个流行村作为评估村。对评估村的螺 情、 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员的血防知识和疫水接触情况、 相关卫生行为等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两县外来人员进行血吸虫 病病情监测并排查可疑发热病人。综合评估灾后血吸虫病防治效果。结果 结果 芦山县和天全县的5个评估村活螺平均密度 为0.41只/0.1 m2 , 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对655名外来人员进行血清学检测, 阳性率为2.14%, 未发现粪检阳性病人。排查两 县发热病人484人, 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人。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检验, 发放宣传资料的健康教育形式更 适宜当地居民, 而树立警示牌对外来人员的宣传效果更好。结论 结论 经过落实有效防控措施,“4 ? 20” 地震后芦山县和天全 县血防工作取得阶段性成绩, 但仍需不断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传, 加强血吸虫病监测。应采取适宜的防控措 施, 阻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 力争如期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的目标。
    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的制备及其杀螺效果
    邢云天, 戴建荣, 戴洋, 杨振坤, 王飞, 梁晓天, 马波, 曲国立, 汪伟, 梁幼生
    2013, 25(5):  473. 
    摘要 ( )   PDF (10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杀螺效果。 方法 方法 通过对润湿剂、 分散剂、 黏合剂和载体 进行筛选, 得出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的最佳配方。将制得的氯硝柳胺乙醇胺盐颗粒剂进行堆密度、 松密度、 水分和热 储稳定性评价, 调查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喷撒法的实验室和现场杀螺效果。结果 结果 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的最 佳配方和制备方法为: 5%的杀螺胺乙醇胺盐、 0.2%的十二烷基硫酸钠、 1%的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盐混合后, 经气流粉 碎机粉碎, 得到粉末; 再与93.7%的石英砂和0.1%的聚乙烯醇水溶液混合均匀, 烘干, 得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所制得的 颗粒剂为干燥、 自由流动的黄色颗粒, 无可见外来物和硬块, 粉尘少, 适于机器施药; 堆密度、 松密度和水分分别为1.4、 1.3 g/ml和2.4%, 热储稳定性合格。实验室采用0.5 g/m2 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喷撒7 d后, 或> 1.0 g/m2 剂量喷撒1 d后, 钉 螺死亡率均> 95%; 现场采用0.5 g/m2 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喷撒7 d后, 或> 1.0 g/m2 剂量喷撒1 d后, 钉螺死亡率均> 85%。 结论 结论 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杀螺效果较好, 是一种适合现场应用的新型杀螺剂型。
    传播阻断地区新发展晚期血吸虫病病人情况调查
    殷安华, 华海涌, 孙国祥, 徐敏皋, 周卫恩, 朱炜成, 冯俊元, 尤璐, 唐凤, 梁幼生
    2013, 25(5):  477. 
    摘要 ( )   PDF (17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传播阻断地区新发展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病人的情况。方法 方法 根据调查标准, 2008-2011年间新确 诊的晚血病人经县、 省2级确认后, 详细了解病人的流行病学史及现病史, 并进行相关的医学检查。结果 结果 75例病人中, 男 性22例, 女性53例, 平均年龄为 (70.0 ± 7.0) 岁, 均曾感染过血吸虫, 并经平均1.85次抗虫治疗, 1976-1985年间连续进行了 平均26.24次粪检, 结果均为阴性; 患者居住地末次发现钉螺的时间多数在1976年, 最晚的在1983年; 期间多次检查未达 到晚血诊断标准的患者在2008-2011年间确诊为晚血病人。本次调查显示, 病人的肝脏均呈纤维化改变, 达Ⅲ级改变者占 82.7%, 脾脏肿大者占90.7%, 有腹水者占20.0%, 门静脉增宽者占22.7%; 肝功能酶指标ALT、 AST和γ?GT均值分别为 31.81、 53.19 U/L和89.28 U/L, 阳性率分别为21.3%、 49.3%及57.3%; 纤维化指标中HA、 LN、 CⅥ及PⅢP异常的阳性率分别 为73.3%、 13.3%、 17.3%及9.3%, HA均值是正常高值的3倍。结论 结论 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存在着历史感染病人经抗虫治 疗后, 虽无再次感染可能, 但病情持续进展, 最终成为晚血病人的现象, 但新病人的产生与现阶段的疫情无关; 新发展晚血 病人目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肝功能损伤及活跃的纤维增生, 抗纤维化治疗是必要的。
    “螺威”植物杀螺剂现场灭螺效果研究与示范Ⅱ湖北汉川市湖区现场灭螺效果
    张志海, 方荣, 喻斌, 刘志爽, 赵泽军, 徐新文, 黄秀龙, 贾铁武
    2013, 25(5):  481. 
    摘要 ( )   PDF (12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植物杀螺剂4%螺威粉剂 (TDS) 在汉川市湖沼型现场的灭螺效果。方法 方法 选择5条有螺沟渠和一片有 螺河滩分别进行浸杀试验和喷洒试验, 比较不同剂量 TDS、 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 (WPN) 和26%四聚杀螺胺悬浮剂 (MN? SC) 在不同时间的现场杀螺效果。结果 结果 浸杀试验72 h后, 2.5 g/m3 和3.0 g/m3 TDS组、 2.0 g/m3 WPN组、 2.0 g/m3 MNSC组钉 螺死亡率依次为99.33%、 100%、 100%和100%, 各施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喷洒试验15 d后, 3.0 g/m2 和5.0 g/m2 TDS组、 2.0 g/m2 WPN组、 2.0 g/m2 MNSC组钉螺死亡率分别为86.10%、 90.26%、 87.45%、 91.86%, 5.0 g/m2 TDS组与MN? SC组、 3.0 g/m2 TDS组与WPN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05)。 结论 结论 TDS的现场灭螺效果与WPN和MNSC相当, 在 现场灭螺中以浸杀法2.5 g/m3 、 喷洒法5.0 g/m2 的推荐剂量较为合理。
    芜湖市钉螺分布特征与态势及防控策略
    陈勇, 张戎, 高岚, 鲍建国, 何家昶
    2013, 25(5):  485. 
    摘要 ( )   PDF (19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安徽省芜湖市钉螺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 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的方法, 根据1997-2012年钉螺调查结果, 按照不同年份、 不同水系、 不同环境和不同县 (区) 分别统计新发现和复现钉螺面积, 分析钉螺复现与消灭年限的关系。 结果 结果 1997-2012年芜湖市累计新发现钉螺面积3 479.42 hm2 , 主要集中在江滩地区; 累计复现钉螺面积1 648.08 hm2 , 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区。钉螺复现距消灭年份最长达26年, 主要集中在 3~12年。 结论 结论 江滩面积的增加和灌溉系统钉螺扩散是导致芜湖市钉螺面积增长的主要原因, 加强灌溉系统钉螺控制是降低内陆钉螺复现的主要手段。

    日本血吸虫虫源性抗原诱导效应性B细胞分化的研究
    田芳, 胡雪莉, 刘浩, 魏慧, 杨维平, 段秋芳, 钱莉, 严华
    2013, 25(5):  488. 
    摘要 ( )   PDF (16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 (SEA) 和可溶性成虫抗原 (SWAP) 诱导小鼠效应性B细胞分化情况。方 方 法 法 SEA、 SWAP和脂多糖 (LPS) 分别体外刺激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和脾脏CD19+ B细胞, 72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CD19+ IL?6+ 及CD19+ IFN?γ+ 细胞比例;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抗原刺激后脾脏B细胞培养上清中IL?6和IFN?γ 水平。用SEA、 SWAP、 PBS分别和不完全弗氏佐剂混合免疫小鼠, 每周1次, 共3次, 末次免疫后7 d取小鼠脾脏, 流式细胞 术检测CD19+ IL?6+ 及CD19+ IFN?γ+ 细胞比例, 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6和IFN?γ水平。 结果 结果 SEA与LPS可以体 外诱导脾脏单个核细胞和脾脏B细胞分化为CD19+ IL?6+ B细胞 (F = 5.099, P < 0.05; F = 6.951, P < 0.05), 并刺激脾脏B细 胞分泌IL?6 (F = 55.184, P < 0.01); SEA免疫小鼠后, 可以在体内刺激小鼠脾脏B细胞分泌IL?6 (F = 19.244, P < 0.01), 并诱 导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分化为CD19+ IL?6+ B细胞 (F = 14.904, P < 0.05)。SWAP可以体外诱导脾脏单个核细胞分化为 CD19+ IFN?γ+ B细胞 (F = 3.277, P < 0.05), 但不能单独诱导脾脏B细胞分化为IFN?γ+ B细胞, 也不能刺激脾脏B细胞分泌 IFN?γ; SWAP免疫小鼠后, 可以在体内刺激小鼠脾脏B细胞分泌IFN?γ (F = 31.886, P < 0.01), 并诱导其分化为CD19+ IFN? γ+ B细胞 (F = 49.873, P < 0.01)。 结论 结论 日本血吸虫SEA可以优势诱导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分化为CD19+ IL?6+ B细胞, 而 SWAP可以优势诱导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分化为CD19+ IFN?γ+ B细胞, 但依赖于其他免疫细胞的参与。
    短篇论著
    综合措施控制水产养殖区血吸虫病效果
    汤洪萍, 黄永军, 佘广松, 谢杨, 高扬
    2013, 25(5):  493. 
    摘要 ( )   PDF (17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综合措施控制水产养殖区血吸虫病的效果, 为控制特殊环境血吸虫病流行提供方法。 方法 方法 选择扬 州市江都区渌洋湖水产养殖区, 2003年开始实施钉螺与传染源控制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观察人群病情和螺情变化, 评 价综合治理措施效果。结果 结果 2003-2012年共投入12.54万元修缮了码头护坡和根须晒场540 m2 , 处理杨树或松树根须 620 t, 治疗血吸虫病人19例, 预防性治疗接触疫水人员49人次, 设立血防警示与宣传牌4块。综合治理措施实施后, 未再 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 未发现粪检阳性病例, 2007年后未查到钉螺。 结论 结论 钉螺与传染源控制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是水产 养殖区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有效方法之一。
    “螺威”植物杀螺剂现场灭螺效果研究与示范Ⅲ山丘地区喷洒灭螺效果
    周云, 王志美, 张标, 谢德兵, 梅枝忠, 贾铁武, 洪青标, 孙乐平
    2013, 25(5):  495. 
    摘要 ( )   PDF (13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植物杀螺剂4%螺威 (TDS) 在山丘地区现场灭螺效果, 为现场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在南京市江 宁区湖山村选择钉螺密度相对较高的环境, 采用5 g/m2 TDS和2 g/m2 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 (WPN) 进行喷洒灭螺试验, 比 较不同时间不同药物的现场灭螺效果。结果 结果 灭螺后1、 3、 7、 15 d TDS组钉螺死亡率为56.47%、 57.32%和90.58%、 93.41%, WPN组钉螺死亡率为49.22%、 53.37%、 95.92%和97.26%, 灭螺后1、 7 d和15 d两组钉螺死亡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均<0.05); 灭螺后15 d, TDS组和WPN组活螺密度分别由20.30±16.20只/0.1 m2 和23.67±21.22只/0.1 m2 下降至 2.28±2.17只/0.1 m2 和1.27±0.76只/0.1 m2 , 钉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88.77%和94.63%。结论 结论 TDS可作为山丘地区的备选灭 螺药物之一,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2009-2011年金山区慢性丝虫病患者照料效果
    沈利, 朱民, 魏雪辉, 何章飞, 俞瑞芳
    2013, 25(5):  498. 
    摘要 ( )   PDF (10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金山区慢性丝虫病患者 (慢丝患者) 实施WHO推荐的慢丝患者照料方法后的病情变化。方法 方法 采用 分级随访, 1级患者1年随访1次, 2~3级患者1年随访2次; 并按照统一的随访表进行随访记录。对慢丝患者照料前、 后的 症状体征变化和疾病转归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结果 2011年底, 金山区有慢丝患者264例, 其中男性106例, 女性158例; 70~85岁201例, 占患者总数的76.14%。症状以淋巴水肿为主, 占76.51%。每天卫生清洗、 患肢抬高与锻炼患肢的最高比 例依次为89.02%、 83.71%和72.08%。3年好转率分别为6.54%、 10.95%和14.77%, 好转率逐年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8.359, P< 0.01)。结论 结论 WHO推荐的慢丝患者照料方法具有缓解症状的作用, 应进一步推广并坚持使用。
    湖北钉螺不同季节和螺龄溶菌酶活力研究
    黄春兰, 周书林, 李朝品
    2013, 25(5):  501. 
    摘要 ( )   PDF (17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索湖北钉螺 (Oncomelania hupensis) 体内溶菌酶活力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及不同螺龄钉螺体内溶菌酶活 力差异。方法 方法 采用钉螺软体组织匀浆, Tris?HCl?TritonX?114 缓冲溶液抽提, 经超滤浓缩获得粗制溶菌酶液, BCA法测定 蛋白质含量, 浊度法测定溶菌酶活力。分析不同季节、 不同螺龄钉螺体内溶菌酶活力差异。结果 结果 春、 夏、 秋、 冬季钉螺溶 菌酶活力分别为 (71.33±4.16)、(93.67±7.10)、(150.33±10.01)、(358±35.38)U/mg, 冬季活力最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144.455, P < 0.01), 成螺和幼螺溶菌酶活力分别为 (93.67±7.10)U/mg和 (69.33±5.03)U/m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4.845, P<0.05)。结论 结论 湖北钉螺成螺体内溶菌酶活力随季节变化而改变, 成螺溶菌酶活力高于幼螺。
    纳米银复合生物灭螺剂与氯硝柳胺灭螺效果比较
    光晓元, 汪江节, 何宗贵, 陈更新, 丁雷, 戴建军, 杨小红
    2013, 25(5):  503. 
    摘要 ( )   PDF (10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观察新型纳米银复合生物灭螺剂野外实地灭螺效果, 及其对水生物的毒性影响。方法 方法 选择安徽省池州 市秋浦河下游河滩为研究现场, 挖掘4个1 m3 的水池, 分别设纳米银复合生物灭螺剂300 g/m3 组和600 g/m3 组、 50%氯硝柳 胺乙醇胺盐2 g/m3 组、 天然水对照组, 同时向各水池分别投入100只钉螺、 100尾鲫鱼苗。采用浸杀法, 定期观察同一环境 条件下各组灭螺效果, 以及2种不同药物的鱼毒性影响。结果 结果 纳米银复合生物灭螺剂600 g/m3 组和300 g/m3 组钉螺死亡 率分别在第7 d和第14 d达到100%, 2种剂量的鱼苗死亡率均为6%; 氯硝柳胺组在第3 d的鱼苗死亡率为100%, 第7 d时 钉螺死亡率为100%; 对照组第7 d钉螺死亡率为7%, 第14 d为14%, 鱼苗死亡率为22%。结论 结论 新型纳米银复合生物灭螺 剂具有良好的灭螺效果, 而且对水生动物的生长基本无毒性影响, 有望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环保型生物灭螺剂推广应用。
    汉川市两流域不同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比较
    向瑞灯, 张志海, 汪少荣, 喻斌, 徐新文, 邓芳, 刘志爽, 方荣, 张红娥, 王惠玲
    2013, 25(5):  506. 
    摘要 ( )   PDF (10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比较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与常规卫生血防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 为制定下一步血吸虫 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法 在汉川市南支河流域实施常规卫生血防措施, 在汉北河流域实施常规卫生血防措施的 基础上, 加河滩禁牧、 以机代牛为主并辅以河滩综合开发的措施。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4-2011年汉川市南支河流 域与汉北河流域血吸虫病疫情资料, 比较这两类措施控制两流域血吸虫病的效果。结果 结果 2004年南支河流域人群和耕牛 血吸虫感染率均较汉北河流域低, 2004-2011年南支河流域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较汉北河未翻耕种植河滩与防 浪林低; 2004-2011年南支河流域均查获感染性钉螺, 2008-2010年汉北河未翻耕种植河滩未查获感染性钉螺。2007年汉 北河流域耕牛已全部淘汰, 2007-2011年汉北河防浪林未查获感染性钉螺, 南支河流域每年均有粪检阳性耕牛。 2004-2011年两流域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但汉北河流域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率较南支河流域更为显 著。 结论 结论 常规血防措施和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均可取得较好的血吸虫病防治效果, 但以传染源控制为主 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的效果更好。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质性研究
    王剑萍, 汪兴菊, 鲍惠红, 张弘, 徐峥嵘
    2013, 25(5):  510. 
    摘要 ( )   PDF (9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资料。方法 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 学研究方法, 以半结构式访谈方法, 选择18例晚血患者做深度访谈, 并采用Miles 和Huberman 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和归纳。结果 结果 晚血患者多由于病情严重, 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控制行为, 尚能配合医疗救助。通过深度访谈资料分析, 提炼出症状管理、 情绪管理、 健康生活方式、 随访管理和服药意识等5个主题。结论 结论 晚血患者具有较好的自我管理行为, 医护人员要加强督促患者及其家属和社会参与晚血患者的自我管理。
    2007-2012年芦山县血吸虫病综合防治费用?效果
    祝继英, 王承祥, 王朝富, 汪世忠, 芦珂, 胡晓军, 李永权, 李忠琴, 陆小琴, 王英霁, 刘勇, 徐维, 盛晓燕
    2013, 25(5):  513. 
    摘要 ( )   PDF (10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2007-2012年芦山县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的费用?效果。方法 方法 收集 2007-2012年芦山县血吸虫病流行村的病情、 螺情、 防治技术方案、 血防投入经费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2年芦 山县居民血吸虫感染率由0.04%下降至0, 现存晚血病人由128例下降至121例, 下降了5.47%, 无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发 生。钉螺平均密度由0.06只/0.1 m2 下降至0.05只/0.1 m2 , 下降了16.67%, 未查见阳性钉螺, 有螺面积由15.84 hm2 上升至 52.12 hm2 , 上升了229.04%。年人均血防经费投入为200.48元, 居民感染率每下降1%的费用为94.99万元, 钉螺密度每下 降1%的费用为569.82万元。结论 结论 2007-2012年芦山县实施的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具有较好的 费用?效果。
    1963-2012年泉州市疟疾疫情分析
    王晓云, 刘江艺
    2013, 25(5):  516. 
    摘要 ( )   PDF (13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掌握泉州市过去50年来疟疾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 为制定适合本市的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方法 收集1963-2012年泉州市疟疾疫情资料和蚊媒监测情况, 并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泉州市50年来疟疾发病 率呈周期性增高, 季节分布不明显, 经济发达的县 (市、 区) 发病率明显低于经济发展较慢的内陆县区, 发病人群主要为青 壮年, 职业以农民、 工人、 民工为主。病例分型以间日疟为主, 主要传播媒介为微小按蚊。1997年以后发病率稳定在1/10 万以下, 2004年以来均为输入性病例, 主要源自非洲和东南亚的务工人员。结论 结论 经过50多年来的综合防治, 目前泉州市 的疟疾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今后应加强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和管理, 继续巩固疟防成果, 达到消除疟疾的目标。
    护理干预改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生活质量效果
    肖菊香, 梅蕊
    2013, 25(5):  519. 
    摘要 ( )   PDF (17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方法 226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13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治疗护理,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 心理疏导和饮食指 导、 出院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 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积分。结果 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 实验组疾病知识知 晓率从67.7%上升至98.9%;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 对照组为28.3%,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7.880 5, P < 0.05); 实验组不同时期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 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 结论 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 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疾病知识知晓率,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008-2012年溧阳市棘球蚴病监测
    黄小妹, 吕来福, 刘建平, 黄立中, 谢轶青, 何明祯, 金小林
    2013, 25(5):  521. 
    摘要 ( )   PDF (9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溧阳市人畜棘球蚴或棘球绦虫感染情况, 为制定棘球蚴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对确诊病 例和线索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用ELISA法检测重点地区和对照地区7~12岁儿童、 成人血清特异抗体, 对血清学检查阳 性者及其家属和邻居作B超检查; 采用ELISA法检测重点地区犬粪棘球绦虫抗原; 对羊肉屠宰交易市场羊只内脏进行剖 检。结果 结果 儿童、 成人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93%和0.52%,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2.124, P>0.05)。B超检查未 发现阳性病人。羊只内脏剖检未发现棘球蚴感染情况, 犬粪阳性率为0.95%。结论 结论 溧阳市棘球蚴病监测中检出人群血 清抗体阳性者和粪便抗原阳性犬, 且该市存在完整传播链。因此, 在棘球蚴病防控工作中, 应加强对重点地区犬粪监测、 外来羊只检疫以及人群健康教育。
    防治管理
    扬州市输入性恶性疟防控体系的建立与运用
    高扬, 尹亮, 施建军, 马玉才, 王福彪, 郑波, 佘广松, 徐玉慧, 左引萍, 杨军
    2013, 25(5):  524. 
    摘要 ( )   PDF (18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扬州市针对由赴境外劳务而引起的输入性恶性疟逐年增多的疫情特点, 建立了一套基于 “以劳务输出回归人员 管理为抓手, 以主动开展医学提醒服务为措施, 提高诊治能力, 强化健康教育, 实现医患协同, 避免延误就诊和误诊, 及时 治疗患者, 减少重症病例发生率, 防止发生死亡病例” 的输入性恶性疟防控体系。该体系自2010年实施以来, 全市在赴境 外劳务回归人员中发现输入性恶性疟病例164例, 患者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从实施前的6.8 d缩短为2.7 d天, 重症病例发 生率降为1.8%, 未再出现死亡病例。
    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策略的演变
    路龙廷, 朱蓉, 张利娟, 钟波, 冯锡光, 徐小林, 郭家钢
    2013, 25(5):  528. 
    摘要 ( )   PDF (9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阐述了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流行特点、 防治策略和措施的演变过程, 特别是总结了现阶段实行的 “以传 染源控制为主” 的综合性防治策略研究进展以及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障碍因素,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旨在为推 进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达到传播阻断提供参考。
    综述
    湿地保护和钉螺控制
    黄轶昕
    2013, 25(5):  533. 
    摘要 ( )   PDF (11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当前湿地生态和湿地保护日益受到重视, 而传播日本血吸虫 病唯一的螺宿主——钉螺也是一种湿地生物。在血吸虫病防治中通常采用化学药物和改变生态环境的措施实现控制钉 螺, 而这些措施对湿地生态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适应湿地保护要求, 加强湿地钉螺控制适宜技术研究, 本文重点阐 述不同类型湿地对钉螺孳生的影响, 以及钉螺控制措施对湿地生态的影响, 讨论湿地钉螺控制对策。
    防治经验
    德保县血吸虫病传播阻断25年疫情监测
    陆建中, 蒋智华
    2013, 25(5):  537. 
    摘要 ( )   PDF (18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掌握德保县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流行因素的动态变化, 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 结合环境抽查法进行钉螺普查、 轮查和抽查; 采用血清学和粪便检查等方法对疫区常住人口以及外来流动人员开展查 病。结果 结果 1986-2011年, 累计查螺面积2 099.85 hm2 , 仅1988-1991年在1个村相继发现4处残存钉螺, 钉螺面积共1 024 m2 ; 共解剖钉螺853只, 未发现阳性钉螺。累计查病42 641人次, 耕牛3 165头次, 解剖野鼠2 063只, 均无阳性。结论 结论 德 保县血吸虫病疫情稳定; 但仍需继续加强监测和防治。
    综述
    乌桕活性成分及其抑螺研究进展
    罗坤水, 贺义昌, 徐林初, 黄成林, 孙启祥
    2013, 25(5):  538. 
    摘要 ( )   PDF (9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乌桕含多种有机酸、 黄酮及酚类物质, 对钉螺具有毒杀作用, 是一种良好的抑螺植物材料。本文就乌桕的品种资 源、 活性成分和抑螺研究进行综述, 并对乌桕作为抑螺防病林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以期为乌桕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 科学依据。
    防治经验
    序贯实施土地整理和以机代牛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
    徐春梅, 肖秀兰, 郑绍龙, 卢杰, 张力平, 范强, 徐乾成
    2013, 25(5):  541. 
    摘要 ( )   PDF (9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索序贯实施 “土地整理和以机代牛” 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方法 选择潜江市熊口农场和运粮湖 农场为试区, 序贯实施土地整理和以机代牛措施, 观察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 结果 2012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比2008年下 降了78.90%, 其中血检阳性率下降47.88% (χ2 =368.58, P<0.01), 粪检阳性率下降了55.88% (χ2 =29.92, P<0.01); 2008年 耕牛感染率为2.54%, 此后成为无牛区。有螺面积下降54.78%; 活螺框出现率下降76.49% (χ2 =11.34, P<0.01); 活螺平均 密度下降72.63% (χ2 =12.86, P<0.01); 2009年起, 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 结论 序贯实施土地整理和以机代牛措施, 可有效 控制血吸虫病传播。
    2005-2010沙市区黄场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廖显超, 黄文惠, 吴广翠
    2013, 25(5):  543. 
    摘要 ( )   PDF (9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荆州市沙市区血吸虫病流行状况、 变化趋势。方法 方法 2005-2010年每年4-5月对沙市区黄场村采取 系统抽样法进行螺情监测, 10月对6岁以上常住居民采用间接血凝试验 (IHA) 筛查, IHA阳性者采用kato?Katz法进行病原 学检查, 对全部存栏耕牛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进行检查。收集每年防治措施、 自然、 社会因素等方面资料进行统计分 析。结果 结果 2005-2010年黄场村人群血吸虫病IHA阳性率为16.47%~26.84%, 呈上升趋势, 粪检阳性率为2.13%~4.44%, 呈下降趋势, 耕牛感染率为1.56%~18.00%, 呈波动下降趋势。钉螺面积、 活螺框出现率、 活螺平均密度均呈上升趋势。结 结 论 论 沙市区血吸虫病病情呈波动下降趋势, 螺情呈上升趋势, 须加强防治力度。
    土地整理工程对汛期江滩钉螺滞留的影响
    高广厅, 刘亦新, 孙震, 胡建国, 胡琼
    2013, 25(5):  545. 
    摘要 ( )   PDF (17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江滩土地整理工程对汛期钉螺滞留的影响。方法 方法 2011年采用移除野柳林、 削高填低、 提升坡度等 方法对江滩土地进行整理, 2012年调查对比整理前、 后汛期末江滩钉螺情况。 结果 结果 2010年汛期末有螺框出现率为 96.5%, 钉螺密度为3.655只/0.1 m2 ; 2012年汛期末有螺框出现率为 2.0%, 钉螺密度为0.015只/0.1 m2 ; 整理前、 后有螺框出 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357.29, P< 0.01)。结论 结论 土地整理工程对抑制汛期江滩钉螺滞留具有明显作用。
    2008-2012年南京市居民肠道线虫感染监测
    陈健
    2013, 25(5):  546. 
    摘要 ( )   PDF (9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南京市人群肠道线虫感染情况, 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 查肠道线虫卵, 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低年级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蛲虫卵或成虫。结果 结果 共检查45 645例居民, 检出肠道 线虫感染者167例, 感染率为0.36%; 检出虫种为蛔虫、 钩虫和鞭虫, 其感染率分别为0.18%、 0.03%和0.15%。低年级小学生 和儿童蛲虫检查43 356人, 检出感染者135例, 感染率为0.31%。结论 结论 南京市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较低, 但应加强健康教 育, 定期开展监测
    拉米夫定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李玉春
    2013, 25(5):  548. 
    摘要 ( )   PDF (17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晚期血吸虫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拉米夫定 (LVD) 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病程进展的影响。方 方 法 法 58例晚期血吸虫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30例) 和对照组 (28例)。治疗组服用LVD100 mg /d, 同时 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 随访时间为36 ± 3个月。 结果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13.33% 和55.56% (P < 0.01), Child Pugh评分下降≥2分的患者分别为89.1%和62.3% (P < 0.05)。治疗组在降低血清胆红素和转氨 酶、 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 改善肝功能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01)。治疗组HBV?DNA和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对 照组 (P < 0.01)。治疗组在12周时HBV?DNA转阴率为93.3%, 治疗组在48、 96、 144周时LVD发生TMDD变异率分别为 6.7%、 23.3%和40%。大多数发生变异的患者联合阿德福韦酯 (ADV) 治疗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肝功能保持相对稳定。 结 结 论 论 对晚期血吸虫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LVD治疗可以快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改善肝功能, 延缓病情进展。 LVD联合ADV可抑制大多数YMDD变异患者的病毒复制, 改善肝功能。
    扬州市人体肠道蠕虫病流行现状
    何日, 徐玉慧, 高扬, 左引萍
    2013, 25(5):  550. 
    摘要 ( )   PDF (9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扬州市人体肠道蠕虫病流行现状。方法 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Kato?Katz) 检查肠道蠕虫卵, 透明 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结果 结果 共粪检5 666人, 肠道蠕虫卵阳性21人, 总感染率为0.37%; 虫种分别为蛔虫和钩虫, 阳性 率分别为0.14%和0.23%。蛲虫检查13 713人, 阳性51人, 感染率为0.37%。推算目前全市尚有2万肠道蠕虫感染者。结 结 论 论 扬州市尚有一定肠道蠕虫感染者, 必须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监测。
    2005-2012年南昌市急性血吸虫病疫情
    彭国华, 胡主花, 周义生, 付仁龙, 曾华, 张智姝, 范云龙
    2013, 25(5):  552. 
    摘要 ( )   PDF (18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掌握2005-2012年南昌市急性血吸虫病 (急血) 流行规律。 方法 方法 收集2005-2012年南昌市急血报表数 据, 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结果 2005-2012年南昌市共发生急血52例,2005年发病率为3.46/10万, 2012年为0, 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61.077, P < 0.01)。发病时间最早为5月, 最晚11月, 7月为高峰。男性43 例, 占82.69%, 女性9例, 占17.31%,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 22.231, P < 0.01)。年龄分布高峰出现于6~15岁组和 30~40岁组。农民占65.38%, 学生占25.00%, 渔船民占3.85%, 不同职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50.923, P < 0.01)。感染方式主要以生产性和娱乐性接触疫水为主, 分别占63.46%和26.92%, 不同感染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0.000, P< 0.05)。 结论 结论 南昌市急血重点人群为农民和学生, 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
    不同Child?Pugh分级血吸虫性肝硬化并发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
    张军
    2013, 25(5):  553. 
    摘要 ( )   PDF (10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分析不同Child?Pugh分级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并发糖代谢异常情况。方法 方法 观察90例不同Child?Pugh分 级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空腹血糖 (FBG)、 餐后2 h血糖 (2hBG)、 餐后3 h血糖 (3hBG)、 血清口服胰岛素 (FINS)、 胰岛素释放 指数 (IRI)、 胰岛素抵抗指数 (IRS) 变化。结果 结果 90例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随着Child?Pugh分级增加, 糖代谢异常逐渐加 重, 但大多患者 (83.1%) FBG正常或轻度升高。7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 仅1例为女性。结论 结论 血吸虫性肝硬化并发糖代 谢异常的比例较低, 且以男性发病为主。
    乙酰螺旋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孕期弓形虫感染的临床效果
    唐宏霞, 熊学峰, 秦志强
    2013, 25(5):  555. 
    摘要 ( )   PDF (10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螺旋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孕期弓形虫感染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检测孕妇血清 特异性弓形虫IgG和IgM抗体, 并采用PCR方法检测羊水中弓形虫感染情况; 选取其中3例弓形虫IgM抗体阳性孕妇作为 治疗对象, 应用螺旋霉素联合阿奇霉素进行综合治疗, 通过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检测和PCR检测结果初步判断其疗效。结 结 果 果 经ELISA检测, 孕期妇女血清特异性弓形虫IgG和IgM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5.97% (17/285) 和1.05% (3/285), 对3例血 清IgM抗体阳性孕妇的羊水进行PCR检测特异性弓形虫基因, 有2例呈阳性。经过2种药物的联合治疗, 这2例孕妇血清 特异性弓形虫IgM抗体滴度阴转, PCR检测产妇脐带血中弓形虫基因为阴性。结论 结论 螺旋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孕期弓 形虫感染安全、 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