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8-31
    特约专稿
    2021年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进展
    张利娟, 徐志敏, 杨帆, 何君逸, 党辉, 李银龙, 曹淳力, 许静, 李石柱, 周晓农
    2022, 34(4):  329. 
    摘要 ( )   PDF (10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报了2021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21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四川、江苏省维持传播阻断标准,云南、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5个省维持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1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27 571个流行村,流行村总人口7 325.06万人;451个流行县(市、区)中,339个(75.17%)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100个(22.17%)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2个(2.66%)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21年,全国尚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29 037例。2021年,全国共开展血吸虫病血检查病4 405 056人,阳性72 937人;开展粪检查病220 629人,阳性3人。全国共有19 291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7 026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6.42%,新查出12个有螺村;累计查螺686 574.46 hm2,查出有螺面积191 159.91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1 063.08 hm2,复现钉螺面积5 113.87 hm2。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525 878头,累计血检查病115 437头,阳性231头;开展粪检查病128 719头,未发现粪检阳性耕牛。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患者19 927例,扩大化疗729 113人·次,扩大化疗耕牛256 913头·次;累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17 372.74 hm2,实际药物灭螺65 640.5 hm2,环境改造灭螺1 244.25 hm2。2021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中,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均为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数据分析显示,2021年全国血吸虫病呈低度流行水平,但达标进程减缓、钉螺面积略有反弹;需加强钉螺扩散与控制研究,强化血吸虫病监测预警,防止疫情反弹。
    专家视角
    迈向血吸虫病消除阶段的钉螺控制策略
    元艺, 曹淳力, 黄希宝, 赵琴平
    2022, 34(4):  337. 
    摘要 ( )   PDF (9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钉螺控制是血吸虫病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防治进程推进,我国血吸虫病呈低水平流行状态,但钉螺孳生和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严峻。在新时期血吸虫病防治目标和环境保护等要求下,在钉螺控制中引入精准识别、精准干预和精准评价,巩固现有防治成效,将有助于推进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论著
    云南省钉螺螺壳形态学性状指标测量
    宋静, 董毅, 杜春红, 张宗亚, 沈美芬, 张云, 周济华, 李石柱
    2022, 34(4):  341. 
    摘要 ( )   PDF (18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云南省钉螺螺壳形态学变异,为钉螺遗传进化研究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在云南省现有钉螺分布区,综合考虑钉螺密度、地理位置、海拔、水系、环境类型等多个因素后,选取3个州(市)10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12个行政村作为钉螺采集点。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每个采集点采集约200只钉螺,随机选取其中30只成年钉螺(螺旋数6~7个),对钉螺的11个螺壳形态学性状指标进行测量,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12个钉螺样本群中,壳高最长的钉螺样本采自洱源县永乐村,为7.33 mm;最短的样本采自古城区东元村,为4.68 mm。壳顶角度最大的样本采自弥渡县蔡庄村,为59.47°;角度最小的样本采自洱源县前甸村,为41.40°;12个钉螺样本群的螺壳形态学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9.075%,其中以外唇缘厚度变异系数最大,达29.809%。12个钉螺样本群间平均欧式距离为2.26,其中以洱源县前甸村和大理市五星村两地钉螺样本群间欧式距离最小(0.26),以弥渡县蔡庄村和楚雄县苍岭村两地样本群间欧式距离最大(8.17)。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将12个钉螺样本群划分为3类:弥渡县蔡庄村钉螺样本群,楚雄县苍岭村钉螺样本群,洱源县前甸村、大理市五星村、永胜县杨伍村、祥云县小桥村、洱源县永乐村、大理市小岑村、南涧县安定村、古城区东元村、鹤庆县莲义村、巍山县甸中村钉螺样本群;3类样本群差异主要体现在与壳顶角度和外唇缘厚度相关的主成分2上。结论 随采集点纬度逐渐减小,云南省12个钉螺样本群螺壳形态指标欧式距离及螺壳形态变异程度逐渐增加,壳顶角度可作为反映螺层成长过程的指标之一。
    慢性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杜志祥, 李阳, 王子健, 周大明, 杨江华
    2022, 34(4):  352. 
    摘要 ( )   PDF (26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筛选慢性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并对其功能进行分析。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数据库下载慢性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测序表达谱数据集,利用R语言进行DEGs筛选,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以筛选关键基因。结果 共鉴定出62个DEGs,其中12个下调表达基因、50个为上调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DEGs主要富集在脂肪酸、硫化合物、酰基辅酶A、硫酯代谢等116种生物学过程,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外膜、细胞器外膜等19种细胞组分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氧化还原酶活性等7种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DEGs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信号通路、钙离子代谢以及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信号传导等功能密切相关。PPI网络分析发现ACACA、ACSL1、GPAM、THRSP、PLIN1、DGAT2等6个与慢性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发生有关的关键基因,其中核心程度居前3位的基因是ACSL1、ACACA和PLIN1。结论 ACSL1、ACACA和PLIN1可能是导致慢性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发生的关键基因,其调控的脂质代谢异常可能在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弓形虫Chinese 1优势基因型感染对小鼠脑组织铁代谢影响 
    王崇, 蔡亦红
    2022, 34(4):  361. 
    摘要 ( )   PDF (25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我国弓形虫Chinese 1优势基因型感染对宿主脑组织铁代谢及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20只C57BL/6(体质量15~17 g)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每组10只。感染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4 000个弓形虫Chinese 1优势基因型TgCtwh3虫株速殖子,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无菌PBS,饲养6 d后处死小鼠并取其脑组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检测小鼠脑组织铁元素水平;采用RNA芯片检测两组小鼠脑组织差异基因数目并对功能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功能富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技术检测小鼠脑组织中弓形虫表面抗原1(Toxoplasma gondii surface antigen 1,TgSAG1)基因及部分锌铁调控蛋白(Zrt⁃ and Irt⁃like protein, ZIP)家族mRNA表达水平;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小鼠脑组织海马齿轮回(dentate gyrus, DG)超微结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 GPx4)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蛋白表达光密度(optical density, OD)值。结果 光镜下可见感染组小鼠脑组织海马DG区细胞坏死,电镜下见感染组小鼠脑组织海马区出现胞质空泡化、核皱缩坏死、线粒体嵴断裂消融、自噬小体增加等超微结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小鼠脑组织中铁元素水平上调[(32.92 ± 0.90) µg/g vs.(37.72 ± 1.10) µg/g;t = 3.397, P < 0.01];RNA芯片检测感染组小鼠脑组织发现721个基因上调、276个基因下调,差异表达基因在金属离子结合能力上有明显富集。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小鼠脑组织金属元素转运体ZIP2 mRNA表达水平上调(t = 8.659,P < 0.05)、GPx4表达下降[(1.046 ± 0.025) vs. (0.720 ± 0.101);t = 3.129,P < 0.01])、MDA水平升高[(4.37 ± 0.33) nmol/mgprot vs.(5.93 ± 0.54) nmol/mgprot;t = 2.451,P < 0.05)]、VEGF蛋白平均OD值上调[(0.348 3 ± 0.017 8) vs. (0.490 6 ± 0.010 5);t = 6.641,P < 0.01]。结论 Chinese 1优势基因型弓形虫感染后,小鼠脑组织中铁元素蓄积、抗氧化能力下调、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提示弓形虫感染可影响宿主脑组织铁代谢而导致脑损伤。
    河南省结直肠癌患者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
    陈慧慧, 邓艳, 李智, 王振雷, 润增慈, 张颋, 蔡玉春, 张红卫, 胡主花, 陈军虎, 田利光, 李剑
    2022, 34(4):  370. 
    摘要 ( )   PDF (10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河南省结直肠癌患者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2021年3—7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河南省肿瘤医院结直肠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其粪便样本,采用巢式PCR法扩增蓝氏贾第鞭毛虫磷酸丙糖异构酶(tpi)基因以确定感染虫种基因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结直肠癌患者307例,其中男性176例(占57.3%)、女性131例(占42.7%)。巢式PCR检测粪样基因组DNA发现,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率为8.1%[25/307,95% 可信区间(CI):(0.056,0.117)],其中男性感染率为9.1%[16/176,95% CI:(0.057,0.143)]、女性感染率为6.9%[9/131,95% CI:(0.037,0.125)]([χ2] = 0.495,P = 0.482)。不同年龄组结直肠癌患者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534,P = 0.675)。多因素分析发现,使用粪池[比值比(OR)= 3.336,95% CI:(1.201,9.267)]、日常使用水井水[OR = 3.042,95% CI:(1.093,8.465)]及饲养家畜[OR = 3.740,95% CI:(1.154,12.121)]是结直肠癌患者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危险因素。结直肠癌患者中,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者腹痛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感染者(P = 0.017)。25例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者中,24例(占96.0%)为聚集体A型感染、1例(占4.0%)为聚集体B型感染。结论 河南省结直肠癌患者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率相对较高,感染的蓝氏贾第鞭毛虫主要基因型为聚集体A型;使用粪池、日常使用水井水及饲养家畜是结直肠癌患者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危险因素。  
    基于接头序列“GSGGSG”的细粒棘球蚴病重组多表位疫苗EgG1Y162⁃2(4)的制备及鉴定
    郑佳, 张东军, 赵商岐, 李艳敏, 周彦霞, 周文涛, 周晓涛
    2022, 34(4):  378. 
    摘要 ( )   PDF (13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细粒棘球蚴病重组多表位疫苗EgG1Y162⁃2(4)进行原核表达并初步鉴定。方法 利用免疫信息学方法对基于接头序列“GSGGSG”的细粒棘球蚴病重组多表位疫苗EgG1Y162⁃2(4)进行三维结构建模,分析其结构变化并评估该疫苗抗原性。通过EcoR I和Sal Ⅰ双酶切构建pET30a⁃EgG1Y162⁃2(4)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入感受态细胞,利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 IPTG)诱导蛋白表达, Western blotting鉴定原核表达蛋白产物,并应用细粒棘球蚴病患者及健康人血清分析重组蛋白抗原性。 结果 构建的重组疫苗EgG1Y162⁃2(4)三维结构串联的4个EgG1Y162⁃2蛋白均能独立、有效表达且具有良好抗原性。重组质粒pET30a⁃EgG1Y162⁃2(4)在0.2 mmol/L IPTG 37 ℃诱导4 h条件下,上清中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使用60 mmol/L咪唑洗脱的蛋白成分较纯。Western blotting分析发现,重组多表位蛋白HIS⁃EgG1Y162⁃2(4)在约39 kDa位置处出现条带,且该蛋白可被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识别。结论 成功构建了细粒棘球蚴重组疫苗EgG1Y162⁃2(4),为研究细粒棘球蚴病重组多表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某海外企业员工疟疾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杜炎秋, 梁成, 顾亚萍, 周华云, 黄葭燕, 曹俊
    2022, 34(4):  383. 
    摘要 ( )   PDF (10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改善海外企业员工疟疾防治相关知识、态度与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的效果。方法 2019年9月,对刚果民主共和国某中资矿产企业全体中方员工开展实地疟疾防治健康教育。在问卷星网站创建疟疾防治KAP调查问卷,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4个月对干预对象开展两次问卷调查。回收问卷后,根据调查对象是否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及参与前后两次问卷调查,将有效问卷分为基线组(接受干预且参与两次问卷调查的应答者干预前填写的问卷)、失访组(接受干预但仅参与干预前问卷调查的应答者填写的问卷)、复测组(接受干预且参与两次问卷调查的应答者干预后填写的问卷)、新增组(未接收干预、仅参与干预后问卷调查的应答者填写的问卷)4组。对基线组与失访组、基线组与复测组、复测组与新增组疟疾防治知识正确率、态度认可率、行为依从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次问卷调查分别回收有效问卷110份和142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9%和70.3%。基线组、失访组、复测组、新增组分别包含77、77、33、65份有效问卷。基线组与失访组应答者性别、年龄、学历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两组应答者KAP平均得分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Z知识 = 2.011、t态度 = -0.787、t行为 = -0.787,P均> 0.05)。复测组应答者疟疾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10.83、29.48、6.43分,基线组分别为9.79、28.61、5.9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知识 = -4.017、Z态度 = -1.981、Z行为 = -2.499,P均< 0.05)。复测组与新增组应答者性别、年龄、学历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 0.05),复测组应答者疟疾防治知识平均得分(10.83分)高于新增组(9.81分)(Z知识= -2.962,P < 0.05),两组应答者疟疾防治态度(29.48分 vs. 30.17分)和行为平均得分(6.43分 vs. 6.37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态度 = -1.158,Z行为 = -0.048,P均> 0.05)。结论 以疟疾防治为主题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升海外企业员工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对正确态度的认可度以及对正确行为的依从性。
    实验研究
    2019—2020年哈密市蚊虫种类分布及携带病毒调查
    郜振国, 王东, 马合木提, 曹志馨, 刘艳, 丽娜·吐尔逊巴依, 黄蕊芳, 马鑫
    2022, 34(4):  392. 
    摘要 ( )   PDF (10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蚊虫种类及病毒携带情况,并鉴定该市尖音库蚊所属亚种。方法 分别于2019、2020年7月中旬,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州区、伊吾县、巴里坤县采用诱蚊灯法捕捉蚊虫,鉴定所捕获蚊虫种属及尖音库蚊种属。采用逆转录PCR技术检测捕获蚊虫携带黄病毒属、甲病毒属、布尼亚病毒属、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辽宁病毒、Tahyna病毒、蜱传脑炎病毒及西尼罗病毒情况。结果 在哈密市伊州区、伊吾县、巴里坤县共捕获蚊虫1 496只,分属于3属3种。尖音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所捕获蚊虫总数的65.91%(986只);其次为里海伊蚊,占30.55%(457只);阿拉斯加脉毛蚊最少,仅占3.54%(53只)。所捕获尖音库蚊经雄蚊尾器鉴定为尖音库蚊指名亚种。经逆转录PCR法检测,所捕获蚊虫黄病毒属、甲病毒属、布尼亚病毒属、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辽宁病毒、Tahyna病毒、蜱传脑炎及西尼罗病毒均为阴性。结论 2019—2020年哈密市存在尖音库蚊、里海伊蚊、阿拉斯加脉毛蚊3种蚊虫,以尖音库蚊为优势蚊种;所捕获尖音库蚊均为指名亚种,未发现蚊类携带相关虫媒病毒。
    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浸杀法冬季对土表及土层下钉螺杀灭效果
    汪为春, 詹惕, 范泽涵, 项可霞, 朱应富, 段永梅, 操治国
    2022, 34(4):  396. 
    摘要 ( )   PDF (10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在冬季使用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ES)浸杀法对土表以及不同土层深度钉螺的杀灭效果。方法 在冬季室外低温环境下,将钉螺放置在土层表面以及土层下2、5 cm和10 cm,使用2 mg/L和1 mg/L 50% WPNES药液分别浸泡1、3、7 d,以脱氯自来水作为对照,观察土表及土层内钉螺死亡情况。结果 在冬季采用2 mg/L和1 mg/L 50% WPNES浸杀法施药,施药3 d后土表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8.0%和76.0%,7 d后钉螺死亡率均为100.0%。在冬季采用2 mg/L和1 mg/L 50% WPNES浸杀法施药7 d后,土层下2 cm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达95.5%和85.6%,土层下5 cm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6.0%和6.4%。2 mg/L和1 mg/L 50% WPNES施药7 d后,土层下10 cm钉螺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冬季采用2 mg/L 50% WPNES浸杀7 d,对土表以及土层下5 cm以内的钉螺具有较好杀灭作用。
    曼氏裂头蚴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诊治技术研究Ⅱ原尾蚴灌胃法建立曼氏裂头蚴病小鼠模型
    汤宪时, 许永良, 王强, 张英, 仝德胜
    2022, 34(4):  400. 
    摘要 ( )   PDF (11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通过感染原尾蚴的剑水蚤灌胃小鼠建立曼氏裂头蚴病小鼠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室条件下用曼氏裂头蚴感染家猫,收集当日新产猫粪,用去氯水淘洗后过滤获得曼氏迭宫绦虫虫卵,制成虫卵悬浊液。将2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5只、对照组5只。以曼氏迭宫绦虫钩球蚴感染野生剑水蚤,使每只剑水蚤体内含有3 ~ 5条原尾蚴;再将感染原尾蚴的剑水蚤灌胃实验组小鼠,每只小鼠灌入剑水蚤15只,对照组灌胃等体积去氯水。6个月后处死小鼠,分离疑似裂头蚴虫体,并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清中抗曼氏裂头蚴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提取疑似虫体基因组DNA,以曼氏裂头蚴细胞色素C氧化酶1(CO1)基因片段为目的序列进行PCR扩增以鉴别疑似虫体。结果 实验组15只小鼠中,6只小鼠血清抗曼氏裂头蚴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呈阳性;于其中4只小鼠皮下发现并分离出乳白色虫体。每只小鼠均仅检出1条虫体,虫体形态与曼氏裂头蚴相似。基于CO1基因的疑似虫体PCR扩增产物在毛细管电泳上于151 bp处显示特异性条带,测序结果与已知曼氏裂头蚴序列100%符合。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曼氏裂头蚴病小鼠动物模型。
    吡螺脲硫酸盐可湿性粉剂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灭螺效果
    朱泽林, 罗秉荣, 刘榆华, 郝瑜琬, 田添, 王强, 段李平, 李石柱
    2022, 34(4):  404. 
    摘要 ( )   PDF (10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25%吡螺脲硫酸盐可湿性粉剂(WPPS)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灭螺效果及其对鱼类的毒性。方法 2020年10月选取云南省南涧县一处有螺环境进行除障并划分为若干单元,计算钉螺自然死亡率。将25% WPPS配置成浓度为1、2 g/L的药液,将25%杀螺胺乙醇铵盐(WPNES)溶于水配置成浓度为2 g/L的药液,将不同浓度的药物均匀喷洒, 以等量清水作为空白对照。在施药后1、3、7 d,通过系统抽样法进行钉螺调查,观察钉螺死活。在南涧县选择一处鱼塘,将2 kg 25% WPPS(药物有效浓度20 g/L)均匀投撒于液面使其自然分散溶解,于投撒后8、24、48、72 h观察鱼类死亡情况。结果 施药1 d后, 1、2 g/L WPPS组钉螺校正死亡率均为97.99%,高于2 g/L WPNES组的94.11%([χ2] = 3.509、3.509,P均> 0.05)。施药3 d后,1、2 g/L WPPS组和2 g/L WPNES组钉螺校正死亡率均为100%。施药7 d后,1 g/L WPPS处理组钉螺校正死亡率为91.75%,2 g/LWPPS处理组钉螺校正死亡率为86.57%,均显著高于2 g/L WPNES处理组的57.76%([χ2] = 14.893、42.284,P均< 0.05)。鱼毒试验结果显示,2 kg 25% WPPS施药72 h后鱼类累计死亡率为0.67%。结论 WPPS可有效杀灭钉螺且对鱼类生物安全性较高,可应用于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灭螺。  
    防治研究
    山东省首次发现福寿螺入侵
    王龙江, 许艳, 孙慧, 张本光, 孔祥礼, 韩海涛, 李瑾, 李曰进, 杨丽敏, 郭云海, 王用斌
    2022, 34(4):  407. 
    摘要 ( )   PDF (11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山东省境内首次发现的入侵生物福寿螺进行物种鉴定。方法 2021年10月,在山东省济宁市野外采集福寿螺样本进行形态学鉴定;随机选取部分福寿螺样本,取螺腹足部肌肉组织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多重PCR扩增并测序,利用MegAlign 7.1.0软件对测序后的序列进行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肺检法检测福寿螺中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结果 共采集福寿螺活体样本104只,经形态学鉴定均为福寿螺属物种;随机挑选12只成螺样本,经多重PCR和测序鉴定11只为小管福寿螺、1只为斑点福寿螺。104只福寿螺均未发现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结论 山东省境内首次发现福寿螺入侵,且存在小管福寿螺和斑点福寿螺。
    2010—2020年苏州市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施倩雯, 沈玲娥, 周靖, 张钧, 吴敬之
    2022, 34(4):  412. 
    摘要 ( )   PDF (10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苏州市血吸虫病疫情,为制定巩固血吸虫病消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从2010—2020年苏州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江苏省血吸虫病(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平台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历年苏州市查螺、灭螺、血吸虫病查病等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本地人群和流动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比较采用[χ2] 检验,历年血检阳性率比较采用趋势性[χ2] 检验。结果 苏州市于2018年通过江苏省血吸虫病消除评估考核。2010—2020年累计查螺18 572.73 hm2,共查出有螺面积68.61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37.30 hm2;共解剖钉螺23 144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无论是复现还是新发钉螺环境,均以内陆为主。2010—2020年累计药物灭螺269.34 hm2,其中环境改造灭螺3.48 hm2。2010—2020年共对674 002人·次进行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查,检出阳性2 567人·次,血检阳性率0.38%;病原学检查33 835人·次,未检出阳性。2010—2020年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χ2] = 129.48,P < 0.001),其中本地人群血检阳性率除2016年居于高位外,其余几年相对平稳;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χ2] = 54.11,P < 0.001)。2013—2020年分别对本地人群和流动人口开展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查278 800、175 202人·次,分别检出阳性1 387、609人·次,阳性率分别为0.50%和0.35%,本地人群血检阳性率高于流动人口([χ2] = 54.76,P < 0.001)。结论 苏州市血吸虫病疫情有回升风险,应继续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降低血吸虫病疫情复燃的风险。
    教学研究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
    樊艳婷, 刘延庆, 杨阳
    2022, 34(4):  417. 
    摘要 ( )   PDF (10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SPOC)混合式教学是基于网络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其结合线上教学与翻转课堂的优势、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旨在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基于当前《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课时显著减少的背景,本研究从课前学习、课中学习、课后巩固和考核评价四个方面,构建了《人体寄生虫学》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本校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通过实施该混合式教学模式后,多数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均提升,对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提高,避免了考核分数的两级分化。
    学术争鸣
    人体寄生虫的分类阶元
    贾铁武, 汪伟, 周艺彪, 周杰, 梅仲秋, 李石柱
    2022, 34(4):  420. 
    摘要 ( )   PDF (45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学分类可反映过去和现在种群间的进化关系。传统的人体寄生虫分类鉴定主要基于某些重要形态学特征,故在形态学特征相似的近缘物种分类中具有较大局限性。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核糖体、线粒体基因等分子标记的有效应用和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体寄生虫分子分类学的发展。国际上有关人体寄生虫分类也在不断修订和完善。本文对人体寄生原虫、吸虫、绦虫和线虫的分类阶元进行了梳理,旨在为研究寄生虫分子系统学和遗传进化提供参考。  
    病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囊型棘球蚴病1例
    刘韬, 许召君, 蒋树云, 刘光照, 王鑫乐, 熊子超, 王成
    2022, 34(4):  429. 
    摘要 ( )   PDF (10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囊型棘球蚴病病例的诊治经过。患者因“间断性上腹部不适半月余”收治入院,行辅助检查提示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囊性棘球蚴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囊型棘球蚴病病灶未处理,术后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
    综述
    血吸虫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朱永辉, 蔡雨, 江远东, 邓维成
    2022, 34(4):  432. 
    摘要 ( )   PDF (9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吸虫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因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血流动力学特征与特发性、遗传性、HIV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类似而被归为WHO 定义的第I类肺动脉高压,通常是肝脾型血吸虫病的一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以血管壁改变、重构、血管收缩为特征,病变主要位于肺血管的毛细血管前段,可导致肺血管阻力显著和持续增加、右心室衰竭乃至死亡。尽管虫卵沉积到肺部和随后的炎症级联反应是血吸虫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关键因素,但其确切发病机制、病程和治疗仍有很大不确定性。本文主要探讨血吸虫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学和免疫学机制,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巨噬细胞替代激活在钩虫干预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杨友桂, 戴洋
    2022, 34(4):  438. 
    摘要 ( )   PDF (10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巨噬细胞作为一种高度可塑性的固有免疫细胞,可在不同刺激下分化为M1型巨噬细胞和替代活化的M2型巨噬细胞,其中M2型巨噬细胞参与免疫调节、组织重构和再生、伤口愈合等过程。既往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蠕虫感染率与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炎症性疾病发病率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钩虫作为一种常见的肠道蠕虫,其感染后同样可诱导宿主产生高水平Ⅱ型免疫反应,巨噬细胞呈现替代激活,可有效干预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从巨噬细胞替代激活的角度对钩虫干预炎症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