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9-11-04
    专家视角
    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下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思考
    王盛琳,李银龙,张利娟,吕山,许静
    2019, 31(5):  459. 
    摘要 ( )   PDF (10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江经济带建设已纳入国家战略,其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全民经济水平,更是以经济性、均衡性、生态性和公平性共同发展,建设一个绿色生态廊道。长江经济带作为血吸虫病流行的主要地区,在进行经济建设时更应严格做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促进血吸虫病消除目标顺利实现。本文对长江经济带区域血吸虫病流行现况,以及长江经济带建设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剖析,并对今后该区域内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论著
    江西省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野生动物血吸虫感染调查
    吕尚标,陈年高,刘跃民,周理源,汪义松,胡飞,李宜锋,袁敏,林丹丹
    2019, 31(5):  463. 
    摘要 ( )   PDF (102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掌握江西省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野生动物血吸虫感染情况,为实施精准防控措施及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消除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江西省血吸虫病疫情较重的山丘型流行区瑞昌市和彭泽县的5个流行村作为调查村。在调查村有螺环境捕捉野鼠等野生动物,收集来自调查村的野生动物肝脏,检查其血吸虫感染情况。在调查村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筛查、粪便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和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人群血吸虫感染,采用粪便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检测家畜血吸虫感染;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调查钉螺分布,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钉螺血吸虫感染。结果 在调查村捕获、收购野鼠、黄鼠狼、野猪、麂子和野兔等野生动物或肝脏样本240只(份),其中捕获野鼠172只,血吸虫感染率为2.91%,其他野生动物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野鼠、麂子和野猪肝毛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2.21%、1.96%和12.50%。调查村人群和家畜中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各村平均钉螺密度在0.13~0.80只/0.1 m2,在1个村发现2只检测管钉螺有血吸虫阳性。结论 江西省山丘型传播控制地区野生动物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和潜在风险仍不可忽视;应继续加强监测,并采取有针对性防治措施,以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重组酶介导的华支睾吸虫特异性核酸等温扩增方法的建立及初步评价
    张强,丁昕,吴小珉,刘燕红,刘剑峰,徐祥珍,应清界,曹俊,戴洋
    2019, 31(5):  468. 
    摘要 ( )   PDF (13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一种可用于华支睾吸虫检测的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核酸扩增方法(RAA)。方法 以华支睾吸虫18S rRNA基因序列作为靶序列,设计、合成、筛选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快速检测华支睾吸虫的荧光RAA检测方法。分别以含不同拷贝数DNA片段的重组质粒和不同浓度华支睾吸虫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荧光RAA扩增,评价其检测敏感性;分别以似蚓蛔线虫、细粒棘球绦虫、日本血吸虫、十二指肠钩虫、曼氏血吸虫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荧光RAA扩增,评价其检测特异性;通过抽提含华支睾吸虫虫卵的粪便及含囊蚴的淡水鱼肉样本DNA并进行荧光RAA扩增,初步评价其检测现场样本的能力。结果 成功建立了华支睾吸虫检测荧光RAA法,其可在39 ℃ 20 min内实现对华支睾吸虫DNA的特异性扩增。以含不同拷贝数DNA片段的重组质粒为模板,该方法最低检出限为10 拷贝/μL;以不同浓度华支睾吸虫基因组DNA为模板,该方法最低检出限为3 pg/μL;以似蚓蛔线虫、细粒棘球绦虫、日本血吸虫、十二指肠钩蚴及曼氏血吸虫基因组DNA为模板,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可成功检出感染华支睾吸虫的人体、大鼠粪便样本以及麦穗鱼样本,具备较好的现场样本检测能力。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敏感、特异的可用于华支睾吸虫检测的RAA法。
    安徽及周边省份绵羊和山羊隐孢子虫分子特性分析
    李文超,汪凯,唐莉,陈苗,李慧,阚珍珍,顾有方
    2019, 31(5):  474. 
    摘要 ( )   PDF (11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安徽及周边省份绵羊和山羊隐孢子虫流行情况及分子特性。方法 选择安徽省及其周边的河南、江苏和山东部分地区的7个规模化绵羊场和10个规模化山羊场,分别采集832份和781份新鲜绵羊和山羊粪便样品,利用隐孢子虫SSU rDNA基因特异的巢氏PCR技术对所有样品进行检测,调查上述地区绵羊和山羊隐孢子虫感染和虫种分布;对获得的微小隐孢子虫和泛在隐孢子虫进行gp60基因扩增与分析,以鉴定其基因亚型。结果 安徽及周边省份绵羊和山羊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5.8%(48/832)和8.7%(68/781)。SSU rDNA基因分析显示,绵羊感染的隐孢子虫为肖氏隐孢子虫和泛在隐孢子虫,山羊感染的隐孢子虫为微小隐孢子虫。gp60基因分析显示,泛在隐孢子虫基因亚型均为XIIa亚型2,微小隐孢子虫基因亚型均为IIdA19G1。结论 人兽共患泛在隐孢子虫XIIa亚型2和微小隐孢子虫 IIdA19G1基因亚型的鉴定,提示绵羊和山羊可能为人隐孢子虫感染的潜在来源。
    重庆市江津区社区医院住院人群人芽囊原虫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康纪明,李伊婷,陈睿,俞英昉,李西同,吴秀萍,储言红,陈家旭,张顺先,田利光
    2019, 31(5):  479. 
    摘要 ( )   PDF (11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重庆市江津区住院人群人芽囊原虫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重庆市江津区某社区医院住院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粪便和血液样本,进行镜检和PCR检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人芽囊原虫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198名住院患者,人芽囊原虫感染率为10.61%(21/198),女性感染率(12.10%)高于男性(8.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 ~ 2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为19.23%;其次为60岁以上年龄组,为17.74%;20 ~ 40岁年龄组患者感染率最低,为2.38%;不同年龄组患者人芽囊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538,P = 0.035)。家庭厕所为旱厕的患者人芽囊原虫感染率显著高于家庭厕所为水冲厕所的患者(33.30%和9.10%;[χ2] = 4.908,P = 0.027)。感染的人芽囊原虫基因型有ST1、ST3、ST6和ST7 4种基因型,以ST6和ST3型为主,分别占47.62%(10/21)和38.10%(8/21);其中男性感染的基因型仅有ST3型和ST6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中是否饲养宠物是影响人芽囊原虫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OR = 3.798,95% CI(1.245,11.581),P < 0.05]。结论 重庆市江津区社区住院人群人芽囊原虫感染率较高,主要基因型为ST6型和ST3型,饲养宠物可能是影响人芽囊原虫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川省石渠县人群细粒棘球蚴病影响因素的 病例对照研究
    何伟,王谦,黄燕,喻文杰,张光葭,廖沙,王奇,杨柳,陈凡,李汭芮,钟波
    2019, 31(5):  486. 
    摘要 ( )   PDF (10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四川省石渠县人群细粒型棘球蚴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11月-2017年6月,随机抽取四川省石渠县细粒棘球蚴病患者(病例组)和健康者(对照组)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患者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宗教信仰、居住方式、文化程度等人口学特征,以及家庭饲养犬、牛、羊数以及庭院内犬粪便密度等信息,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居民患细粒棘球蚴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细粒棘球蚴病患者危险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的有7项,年龄、居住方式、养牛数、养羊数、养犬数、庭院内犬粪便密度等6个因素进入了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OR值分别为1.026、4.792、1.067、1.022、1.709、1.095。结论 高年龄组、游牧生活方式、养牛数多、养羊数多、养犬数多、庭院内犬粪便密度大等因素与四川省石渠县居民患细粒棘球蚴病高度相关。
    河南省农村儿童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伟奇,李素华,张雅兰,邓艳,许汴利,张红卫,蔺西萌,李蓬,赵玉玲,杨成运,钱丹,周瑞敏,刘颖,陈建设
    2019, 31(5):  491. 
    摘要 ( )   PDF (10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农村儿童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4–2015年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根据河南省不同生态区划分及经济水平确定调查县(市),根据被调查县(市)地形和经济水平等因素分层,每层随机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共选取35个县(市)的104个点开展儿童肠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每个调查点至少收集250份被调查者的新鲜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Kato?Katz)法检查肠道蠕虫卵,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美洲钩虫与十二指肠钩虫,应用生理盐水和碘液直接涂片法查肠道原虫滋养体和包囊;同时对3 ~ 6岁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和带绦虫卵。结果 河南省农村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3.21%(214/6 671),肠道蠕虫感染率(2.62%,175/6 671)高于原虫(0.60%,40/6 671)。共检出12种肠道寄生虫,其中肠道线虫4种、吸虫1种、原虫7种;所有检出虫种中以蛲虫感染率最高,为2.47%(161/6 671)。全省4个生态区中,秦巴山地生态区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为5.85%(90/1 538)。男、女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年龄组([χ2] = 32.762,P < 0.05)和文化程度([χ2] = 67.507,P < 0.05)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各年龄组均以蛲虫感染为主。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无害化厕所覆盖率高、饮用自来水及集体驱虫是儿童感染肠道寄生虫的保护因素。本次调查河南省农村儿童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明显低于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和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中河南省的相关数据,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 河南省农村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蛲虫应成为今后河南省农村儿童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重点。
    安徽省阜阳市HIV/AIDS患者人芽囊原虫感染 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
    张顺先,俞英昉,吴秀萍,储言红,滕雪娇,汪峰峰,陈家旭,田利光
    2019, 31(5):  498. 
    摘要 ( )   PDF (10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安徽省阜阳市HIV/AIDS患者人芽囊原虫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安徽省阜阳市HIV/AIDS感染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信息、社会经济状况、生产生活方式信息。采集调查对象粪便,通过PCR方法检测粪便基因组中人芽囊原虫DNA以判定感染状况;同时采集调查对象血液,检测其中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HIV病毒载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HIV/AIDS患者人芽囊原虫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招募398名HIV/AIDS病例,平均年龄为49.3岁、平均体重为55.9 kg、平均身高为164.4 cm。人芽囊原虫感染率为6.78%,不同性别([χ2] = 1.589,P = 0.207)、受教育程度([χ2] = 0.508,P = 0.776)、婚姻([χ2] = 0.419,P = 0.811)和职业([χ2] = 2.744,P = 0.615)患者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人芽囊原虫感染者和非感染者年龄(t = 0.370,P = 0.712)、身高(t = 1.587,P = 0.113)、体重(t = 0.516,P = 0.606)、CD4+ T淋巴细胞数量(t = 1.187,P = 0.230)和HIV病毒载量(t = 0.193,P = 0.49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饮用非自来水[OR = 6.554, 95% CI:(1.876,22.903)]和养狗[OR = 5.895,95% CI:(2.017,17.225)]是HIV/AIDS患者感染人芽囊原虫的危险因素。结论 安徽省阜阳市HIV/AIDS患者人芽囊原虫感染率较高,饮用非自来水和养狗是该人群人芽囊原虫感染的危险因素。
    旋毛虫成虫排泄?分泌蛋白对卵清蛋白诱导的小鼠变应性鼻炎的保护作用
    袁圆,王黎源,梅娟,程洋,王伟,褚亮,唐洁,李楠,李徽徽,贺文欣,杨浪浪,陈杰,白永生,吴玥,梁金宝,孙思颖,张祥,杨小迪
    2019, 31(5):  504. 
    摘要 ( )   PDF (13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旋毛虫成虫排泄?分泌蛋白(Adult?worm excretory?secretory protein, AES)对卵清蛋白(Ovalbumin, OVA)诱导的小鼠变应性鼻炎的保护作用。方法 18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变应性鼻炎组,C组为AES治疗组。A组小鼠给予PBS;B组小鼠经腹腔注射抗原佐剂混悬液进行基础致敏,隔日1次,共7次,后以5% OVA溶液滴鼻进行局部激发,每日1次,共7次,诱导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C组小鼠在诱导变应性鼻炎基础上,于基础致敏和局部激发时分别加入25 μg AES进行干预。末次激发后观察各组小鼠30 min,并进行行为学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IL?4、IL?5、IL?10及TGF?β水平变化,HE染色后镜下观察小鼠鼻黏膜病理改变。结果 3组小鼠行为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10.12, P < 0.01);B组小鼠行为学评分显著高于A组[(7.17 ± 0.75)分和(1.33 ± 0.52)分,P < 0.01],且鼻黏膜病理损伤更为显著;经AES治疗后,C组小鼠行为学评分[(3.83 ± 0.75)分]显著下降(P < 0.01),鼻黏膜病理损伤亦显著缓解。3组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7.50,P < 0.01),B组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显著低于A组(P < 0.05);经AES治疗后,C组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较B组显著升高(P < 0.05)。3组小鼠血清中IL?4 (F = 470.81,P < 0.01)、IL?5水平(F = 68.20,P <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小鼠血清中IL?4、IL?5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均 < 0.01);经AES治疗后,C组小鼠血清中IL?4、IL?5水平均较B组显著降低(P均 < 0.01)。3组小鼠血清中IL?10(F = 174.91,P < 0.01)、TGF?β水平(F = 9.39,P <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AES治疗后,C组小鼠血清中IL?10、TGF?β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均 < 0.05)。结论 旋毛虫AES对OVA诱导的小鼠变应性鼻炎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实验研究
    低温对淡色库蚊海藻糖和海藻糖酶的影响
    张本光,李亚平,马荣,程鹏,郭秀霞,王海防,刘丽娟
    2019, 31(5):  510. 
    摘要 ( )   PDF (10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低温环境对淡色库蚊体内海藻糖和海藻糖酶含量的影响。方法 在4 ℃环境中对淡色库蚊四龄初幼虫和雌成蚊分别冷处理0、1、3、6、12、18、24 h和0、1、3、6、12、18、24、36、48、72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低温处理不同时间淡色库蚊幼虫和成蚊体内海藻糖和海藻糖酶含量。结果 经低温处理后,淡色库蚊幼虫和雌成蚊体内海藻糖和海藻糖酶平均含量均明显增加。幼虫和雌成蚊体内海藻糖变化趋势一致,均在低温处理3 h达到最大值,平均值分别为(2.458 8 ± 0.379 2) mg/g 和(2.825 7 ± 0.211 1) mg /g。海藻糖和海藻糖酶在低温处理前6 h内变化幅度较大,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稳定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结论 低温能快速诱导淡色库蚊体内海藻糖和海藻糖酶产生,海藻糖和海藻糖酶在提高淡色库蚊抗寒性方面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甜果螨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赵亚男,李朝品
    2019, 31(5):  513. 
    摘要 ( )   PDF (14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甜果螨生活史不同发育阶段外部形态的超微结构。方法 采集龙眼肉中新鲜甜果螨,置连续变倍光镜下以双蒸水清洗,制备标本置扫描电镜下分别观察卵、幼螨、若螨、成螨外部形态的细微结构。结果 扫描电镜下可见卵呈椭圆形,乳白色;幼螨足3对,生殖毛和肛前毛缺如,无基节杆,无生殖器官生长痕迹;若螨足4对,生殖区发育未完全,有生殖毛和肛前毛。雄成螨颚体圆锥形,躯体背面除一对顶外毛为长刚毛,其余刚毛均为短杆状,腹面生殖区有一弯管阳茎,顶端挺直向前,骶外毛和肛后毛为最长刚毛;雌成螨躯体腹面胸板和足Ⅱ表皮内突愈合成生殖板,覆盖在生殖孔前端,躯体后缘有一肛门孔和一对肛毛。结论 扫描电镜可清晰辨识甜果螨不同发育阶段外部形态超微结构及形态变化,本研究结果为后续阐明甜果螨寄生、致病作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江苏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巴贝虫感染调查
    林红,姬艺洪,陈晓莉,朱绍汶,孙俊,黄成垠,焦永军
    2019, 31(5):  516. 
    摘要 ( )   PDF (10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江苏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巴贝虫感染情况,为输血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2–5月对江苏省血液中心采集的950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样,以巴贝虫分泌抗原(BmSA1)为诊断靶标分子,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单份血清标本靶向巴贝虫特异性总抗体水平,对抗体阳性样品制作血涂片进行镜检,并提取DNA进行巢式PCR扩增确认寄生虫血症;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献血者巴贝虫抗体阳性率。结果 江苏地区950人份无偿献血人群巴贝虫抗?BmSA1抗体阳性率为0.53%,5例巴贝虫抗?BmSA1抗体阳性血样镜检和巢式PCR结果均为阴性。不同性别([χ2] = 0.01,P = 0.92)和年龄([χ2] = 0.11,P = 0.95)献血者巴贝虫抗?BmSA1抗体阳性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职业献血者巴贝虫抗?BmSA1抗体阳性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93,P < 0.05)。结论 江苏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有巴贝虫感染者,应予以重视。
    防治研究
    2010–201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曹淳力,张利娟,鲍子平,戴思敏,吕山,许静,李石柱,周晓农
    2019, 31(5):  519. 
    摘要 ( )   PDF (9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10–201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掌握血吸虫病流行趋势,为制定消除血吸虫病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和防治工作资料,对历年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17年,全国推算血吸虫病病人数逐年下降,降幅为88.46%;共报告急性血吸虫病病例71例,以散发为主,其中有12.68%(9/71)为输入性病例。流行区存栏耕牛数量减少50.09%,累计查出血吸虫感染耕牛17 239头;耕牛平均粪检阳性率从1.04%下降至0.000 22%。全国实有钉螺面积373 596.18~363 068.95 hm2,每年新发现有螺面积46.71~1 346.73 hm2;2012年和2013年分别报告感染性钉螺分布面积171.68 hm2和9.25 hm2。在7个流行省份的72个重点水域开展哨鼠监测显示,2010年和2016年分别发现17个和6个水体血吸虫阳性点;其他风险监测点也分别发现了感染血吸虫的耕牛、犬、野鼠,以及在有螺地带放牧、野便等与血吸虫病传播有关的高风险因素。结论 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整体显著下降,已处于较低流行水平;但流行环境因素尚未彻底消除,依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的风险。应继续加强传染源防控,加强健康教育,控制重点环境钉螺,完善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推进全国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江苏省金湖县消除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及效果
    孙道宽,李倩,李书梅,张翠萍,王全锋
    2019, 31(5):  522. 
    摘要 ( )   PDF (10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江苏省金湖县在消除血吸虫病进程中的防治策略及效果。方法 收集1970–2017年江苏省金湖县血吸虫病防治资料,分析不同防治时期实施的防治策略,并评价实施效果。结果 1970–2017年,金湖县血吸虫病防治经历了传播控制、传播阻断、监测与消除3个阶段,实施的防治策略和措施主要包括钉螺控制、传染源控制和健康教育。期间累计开展查螺290 691.78 hm2,发现有螺环境3 420.98 hm2,累计开展灭螺 8 729.37 hm2,自2014年起未再发现钉螺。累计开展人群血吸虫病查病525 377人·次,发现血吸虫病患者2 815例,累计治疗病人2 844人·次、扩大化疗977人·次;自1990年后未再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2017年目标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正确率较1992年分别提高了54.59%和14.23%。结论 金湖县在不同时期实施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均取得了显著效果,推进了血吸虫病消除进程;但今后仍应加强监测,巩固防治成果。
    重庆市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谢君,李珊珊
    2019, 31(5):  525. 
    摘要 ( )   PDF (10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重庆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相关因素,为土源性线虫病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5年每年在重庆市设立监测点,采集监测点居民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1粪3检)检查土源性线虫虫卵;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1–2015年重庆市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6.44%、7.30%、6.85%、6.93%和5.56%;饮用水源不干净、便后洗手频率低是蛔虫感染的危险因素,厕所经过无害化处理、肥料无害化程度高、喝生水频率低、落地食物不洗就食频率低是蛔虫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重庆市人体土源性线虫病已处于较低流行水平;要巩固已取得的防治成果,还要在健康教育、改水改厕和改善环境卫生的基础上,坚持分类指导、综合防治,进一步做好监测工作。
    临床研究
    24例第四脑室囊尾蚴病患者临床特征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
    张正平,许常林,葸超杰,张晓路
    2019, 31(5):  529. 
    摘要 ( )   PDF (12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4例第四脑室囊尾蚴病患者临床特征,评估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4例第四脑室囊尾蚴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手术入路方式及效果、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24例第四脑室囊尾蚴病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16~68岁,平均43.5岁。术前CT及MRI检查示患者双侧侧脑室、三脑室、中脑导水管明显扩张,第四脑室球形或囊形扩张。18例患者抗囊尾蚴抗体阳性;21例行粪便检查,其中3例检出虫卵。24例病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其中8例采用正中孔入路、7例采用正中孔?小脑蚓部入路、9例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囊泡完整娩出17例,破裂5例,穿刺抽取囊液后再分离切除囊壁2例。术后患者脑室系统均明显回缩、颅内高压症状消失;19例(79.17%)恢复良好,小脑出现共济失调或症状加重5例(20.83%),前者经治疗1~2周恢复。结论 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安全、损伤小,是目前治疗第四脑室囊尾蚴病较好的手术入路。
    防治管理
    中国援助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项目的国际话语现状分析
    周丽颖,罗恩培,杨坤
    2019, 31(5):  532. 
    摘要 ( )   PDF (10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不断创新和发展外交理念,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向世界贡献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从话语和主体关系来说,话语建构主体并支配其进行话语实践,话语主体在话语实践中又强化和重申了话语规则。作为政府层面的话语主体,中国援助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项目的话语地位、话语实践及其对话语规则的重申,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国际话语的现状。
    防治经验
    江滩地区纳潮引水药浸法杀灭钉螺的现场评价
    仇其令,陈韶洲,左引萍,唐恺,杜广林,黄轶昕
    2019, 31(5):  535. 
    摘要 ( )   PDF (10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比较江滩地区纳潮引水药浸法与单纯喷洒法现场灭螺效果。方法 在2块相邻有螺江滩上分别采用纳潮引水药浸法灭螺(灭螺药为26%四聚·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与单纯26%四聚·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喷洒法灭螺,在灭螺前后分别进行螺情调查并计算灭后活螺密度。结果 纳潮引水药浸法灭螺后1年和2年活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72.19%和100.00%,单纯喷洒法灭螺后1年和2年活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5.93%和18.15%。结论 有螺江滩纳潮引水药浸法灭螺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喷洒法灭螺,纳潮引水药浸法灭螺持续开展2年以上效果更佳。
    2013–2015年嘉兴市秀洲区血吸虫病潜在传播因素监测
    朱培华,徐惠庆,沈月根,张剑锋,骆田斌,朱秋荣,余梦华
    2019, 31(5):  538. 
    摘要 ( )   PDF (9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嘉兴市秀洲区血吸虫病传播潜在风险,为血吸虫病巩固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2015年在嘉兴市秀洲区设立固定或流动血吸虫病监测点,对历史有螺环境、现有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开展螺情调查;应用血清学、病原学方法开展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员血吸虫感染调查。采用螺笼饲养法,观察输入性钉螺在秀洲区生存、繁殖的可能性;捕捉野外保虫宿主,解剖观察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2013–2015年嘉兴市秀洲区累计查螺面积540.14 hm2,查出有螺面积1.65 hm2,有螺环境以旱地为主,未检测到感染性钉螺,未监测到外来钉螺输入。3年内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员共开展血吸虫病查病7 668人·次,未查到本地新感染病人(畜),查出输入性血吸虫病患者3例。现场钉螺生存、繁殖模拟实验显示,输入性钉螺可以产卵与繁殖;野外保虫宿主调查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动物。结论 嘉兴市秀洲区仍有一定数量的残存钉螺和输入性血吸虫病传染源存在,应重点做好本地钉螺和输入性传染源监测与管理,以降低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海宁市流动人群血吸虫病监测与社会学因素分析
    程茜,高雨,丁丰,郑琼林,王娟芬
    2019, 31(5):  541. 
    摘要 ( )   PDF (9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海宁市流动人群潜在血吸虫病传染源与社会因素的关系,为海宁市流动人口血吸虫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在海宁市8个乡(镇)、4个街道各随机抽取1个村(共12个村),对来自血吸虫病流行省份的流动人口进行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查;并发放问卷,调查人群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结果 海宁市12个村共调查流动人口1 019人,检出血清学阳性23人,血检阳性率为2.26%,病原学检查未发现血吸虫病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流动人口中原职业为从事水产养殖、农牧业的人群更易检出血清学阳性;流动人口对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整体知晓率较低,血检阳性者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血检阴性者。结论 原职业为从事水产养殖、农牧业的人群是海宁市流动人口血吸虫病传染源监测的重点,应加强宣传,以提高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云南省10州(市)消除疟疾考核评估镜检 和血片复核结果分析
    周兴武,周红梅,杨亚明,许建卫,孙晓东,李建雄
    2019, 31(5):  543. 
    摘要 ( )   PDF (10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了解通过省级消除疟疾考核评估的云南省10个州(市)检验人员血片制作水平和镜检能力,为消除疟疾监测和疟原虫检测提供依据。方法 在云南省通过省级消除疟疾考核评估的10个州(市),每个州(市)随机抽取30张阴性血片进行血片涂制质量、染色质量、清洁度和结果判定复核;随机抽取每州(市)及所辖2个县(区)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名检验人员进行疟原虫显微镜检查技能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复检阴性血片869张,复检符合率为100%,其中血片涂制质量、染色质量和清洁度好和中等级血片分别占96.09%、91.71%和96.89%;镜检技能考核共镜检读片576张,正确率为87.67%,其中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混合感染血片镜检读片正确率分别为87.76%、87.50%和47.62%,镜检人员对不同疟原虫虫种的检测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7.169,P < 0.05),来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和卫生院的镜检人员对疟原虫的检测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2.782,P > 0.05),来自州(市)级、县(区)级和乡(镇)级机构的检验人员疟原虫镜检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358,P > 0.05)。结论 云南省10个州(市)疟原虫血片制作和镜检技能考核已达到省级消除疟疾考核评估中的指标要求,但还需进一步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检验人员的疟原虫血片制作和镜检技能。  
    2006–2015年百色市重点寄生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邓积广,余水兰,农智,杨益超2
    2019, 31(5):  546. 
    摘要 ( )   PDF (9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2006–2015年百色市重点寄生虫感染情况,为制定和调整寄生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15年百色市及辖区内的12个县(市、区)重点寄生虫病终期评估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15年百色市共开展人体寄生虫病调查20 654人·次,感染人数为1 147人,总平均感染率为5.55%;2006年感染率最高(28.67%),2013年感染率最低(2.08%)。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最高,其次为蛔虫。男性人体寄生虫感染率为5.35%,女性为5.8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2.175,P > 0.05); 40 ~岁年龄组、常住地为农村、职业为农民、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寄生虫感染率较高。结论 2006–2013年百色市人体寄生虫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14–2015年又出现回升。下一步应加强重点人群卫生教育宣传、重点人群定期驱虫以及粪便无害化管理。
    汶川特大地震后10年绵阳市血吸虫病防控效果评价
    史映红,王保东
    2019, 31(5):  549. 
    摘要 ( )   PDF (10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汶川特大地震后10年来绵阳市灾后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为开展灾后血防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收集汶川特大地震后绵阳市血吸虫病防控措施实施情况,分析全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同时,分别于2008年及2015年对村民和学生进行血防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绵阳市6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均遭受地震灾害,灾后围绕常规血防措施、传染源输入防控、钉螺监测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血防工作。各血防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主动落实防控措施。人群病情和螺情在地震当年上升,之后逐年下降。2015年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较2008年有较大提升。结论 绵阳市灾后血吸虫病防控措施行之有效,实现了“灾后无大疫”的阶段目标。
    九江市消除疟疾考核结果分析
    何峰宁,李友龙,范治钢,杨春红
    2019, 31(5):  552. 
    摘要 ( )   PDF (9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分析九江市消除疟疾考核结果,总结全市消除疟疾工作经验,为消除后监测工作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江西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要求,2013–2016年对全市13个县(市、区)开展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对考核评估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九江市最后1例本地疟疾感染病例发生于2008年。2010–2016年全市共发现境外输入疟疾报告病例20例,未发现本地感染病例;血检不明原因发热病人67 501例,发现血检疟原虫阳性13例,阳性率为0.02%,均为境外感染的输入性病例。13个县(市、区)消除疟疾工作综合考核得分为88.75~98.15分,均达到了考核评估标准。结论 九江市13个县(市、区)均通过市级消除疟疾考核。今后的工作重点是继续做好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和监测。  
    综述
    外泌体及其他细胞外囊泡在寄生虫与寄生虫病 研究中的进展
    程文君,蒋洪,董惠芬,刘镕
    2019, 31(5):  555. 
    摘要 ( )   PDF (10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泌体(Exosome)是一种由大多数内源细胞分泌的微小膜泡,其中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细胞特异性分泌的含有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等具有功能活性物质的膜泡,参与细胞间物质与信息传递,在机体免疫、新陈代谢以及肿瘤生长、转移和耐药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外泌体在寄生虫与寄生虫病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钩虫感染诱导宿主免疫反应及其潜在治疗价值研究进展
    吴小珉,戴洋,曹俊
    2019, 31(5):  560. 
    摘要 ( )   PDF (10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钩虫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人群钩虫感染较为普遍。近年来,随着寄生虫感染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钩虫等蠕虫感染引起的宿主免疫应答作用的“双向性”日益凸显:一方面诱导宿主产生杀伤感染蠕虫的免疫应答;另一方面也会引起宿主产生一系列有利于维持寄生虫寄生的免疫学改变,即通过多种复杂机制调控宿主免疫状态,导致感染宿主过敏性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减少或症状减轻,这为此类疾病的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对钩虫感染后宿主免疫应答,及其对过敏性哮喘、炎症性肠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潜在治疗价值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病例报道
    尿常规发现艾氏小杆线虫感染1例
    于培霞,赵晴,孟泽民,冀永进
    2019, 31(5):  565. 
    摘要 ( )   PDF (13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艾氏小杆线虫是一种营自生生活线虫,偶可通过饮用或接触污水而侵入人体,一般寄生于消化和泌尿系统,引起艾氏小杆线虫病。本文报道尿常规检验发现的1例艾氏小杆线虫感染病例。
    阿米巴脓胸1例
    韩晓庆,张明洋,吴妍,王键玮,喻昌利,李球兵,袁铃,李新如,董爱英
    2019, 31(5):  567. 
    摘要 ( )   PDF (12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了1例胸膜阿米巴脓胸,并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总结。
    简报
    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和26%四聚杀螺胺悬浮剂 灭螺成本和效果比较
    吴平进,刘玉荣
    2019, 31(5):  570. 
    摘要 ( )   PDF (10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NEG)和26%四聚杀螺胺悬浮剂(MNSC)灭螺成本和效果。方法 在江苏省南京市化学工业园区选择2个钉螺密度较高的滩块,分别用5% NEG 40 g/m2喷撒和26% MNSC 4 g/m2喷洒灭螺,比较其灭螺成本和灭螺效果。结果 5% NEG 1 hm2灭螺费用是26% MNSC的1.25倍,5% NEG灭螺效果和26% MNSC无显著差异。结论 5% NEG总灭螺费用高于26% MNSC,而灭螺效果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