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5年 第2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5-03-05
    特约专稿
    消除血吸虫病——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新目标与新任务
    雷正龙, 周晓农
    2015, 27(1):  1.  DOI: 10.16250/j.32.1374.2015036
    摘要 ( )   PDF (23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建国以来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实施与取得的防治成就,分析了《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及面临的挑战。指出了在新阶段我国血防工作的四个主要特征:一是高度流行地区已显著压缩,但疫情反弹的风险在个别区域仍存在;二是低水平流行将在大范围内维持较长时间,监测巩固工作将成为长期任务;三是有钉螺分布且人畜常到的高危地带成为焦点,综合防治力度必须加大;四是消除血吸虫病防治技术难点仍未突破,科研水平须进一步加快提升。强调,今后应围绕这些重点,继续依法加强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才能最终实现消除血吸虫病、“将‘瘟神’危害群众扫进历史,还一方水土清净、百姓安宁”的新目标。
    论著
    消除血吸虫病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的建立
    刘阳, 张奕, 陈琳, 万佳嘉, 徐佳, 邱东川, 钟波
    2015, 27(1):  5.  DOI: 10.16250/j.32.1374.2014178
    摘要 ( )   PDF (18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消除血吸虫病的关键因素指标体系,为制定监测和控制方案、最终在山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查阅法设计调查问卷,选择24位从事血吸虫病防治、科研和管理的专家进行德尔菲法调查,对消除血吸虫病相关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建立消除血吸虫病关键因素指标体系并计算体系中各指标的归一化权重和组合权重。结果 经过2轮调查,确立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13个三级指标的消除血吸虫病关键指标体系。疫情、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3个一级指标的归一化权重分别为0.371 1、0.339 5、0.289 4。二级指标中,经济的组合权重最高,为0.289 4;农业生产和卫生设施组合权重最低,均为0.112 7。三级指标中,家畜感染率组合权重最高,为0.124 6,种植结构组合权重最低,为0.053 0。结论 消除血吸虫病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的建立对明确消除血吸虫病阶段监测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具有指导意义。
    云南山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效果
    陈绍荣, 李炳桂, 罗家军, 李文豹, 母亮先, 田淑惠, 李萍, 刘榆华, 杨慧, 王尚位, 陈凤, 罗秉荣, 李科荣, 段玉春
    2015, 27(1):  11.  DOI: 10.16250/j.32.1374.2014232
    摘要 ( )   PDF (24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在云南山区的效果。方法 方法 2006-2014年在鹤庆县金 墩乡高原峡谷和高原平坝2类流行区各选择2个行政村作为观察区, 实施查治病、 查灭螺、 健康教育、 改水改厕、 禁牧、 建 卫生畜厩、 以机代牛等防治措施。以2006年螺情和病情作为基线资料, 评价该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结果 结果 高原峡谷 地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2006年的4.94%下降到2014年的0.06%, 家畜感染率则由1.11%降至0。高原平坝地区2007年 在孝廉村查出1例血吸虫病病例, 其余各年均未发现病例; 家畜血吸虫感染率由7.38%降至0。2014年高原峡谷和高原 平坝地区钉螺面积分别较2006年下降了74.89%和75.30%; 两类地区钉螺面积百分比、 有螺框出现率、 活螺平均密度均 下降, 2008年以来未再发现感染性钉螺。高原峡谷地区西甸和新庄村于2009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高原平坝 地区的孝廉和康福村于2014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结论 结论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能有 效控制云南高原山区血吸虫病疫情, 今后应将控制传染源与消灭钉螺并重, 以巩固和扩大血防成果。
    基于人畜疫情分层的血吸虫病流行区综合治理投入与效果评价Ⅱ2006-2013年湖沼垸内型地区疫情变化与费用投入关联分析
    胡合华, 余晴, 张瑕, 曹淳力, 李石柱, 朱红
    2015, 27(1):  17. 
    摘要 ( )   PDF (34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研究湖沼垸内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与经费投入和防治费用的关联性, 为优化血吸虫病 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方法 选择江陵县为研究区, 采用直线相关与回归法分析当地2006-2013年血吸虫病疫情; 采用两 阶段最小二乘法与路径递归模型分析经费投入与防治费用对当地疫情变化的可能影响。 结果 结果 2006-2013年, 江陵县 人群校正感染率、 耕牛存栏数与钉螺面积分别下降了77.42%、 76.34%和19.43%; 钉螺感染率与人群血检、 粪检阳性率及 耕牛感染率均呈显著相关, 且与耕牛感染率呈直线回归关系 (P均< 0.05)。各级投入与人群血检和粪检阳性率、 耕牛和 钉螺感染率, 以及各类费用与人群粪检阳性率、 耕牛和钉螺感染率的回归模型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 但各类费用 与人群血检阳性率回归模型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影响人群血检阳性率、 人群粪检阳性率、 耕牛感染率和钉螺感染率 的分别为县级投入、 综合治理费用、 人工费用与查治病费用、 国家级投入与查治病费用 (P均< 0.05)。 结论 结论 2006-2013 年, 江陵县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与各级投入、 防治费用均有关联; 各疫情指标相互显著相关的现象提示应开展综合性监测 体系研究。
    2013年湖北省血防专业机构实验室规范化 建设效果分析
    朱红, 郑朝晖, 唐丽, 蔡顺祥, 黄希宝, 涂祖武, 秦俊, 曾明星, 孙茜, 刘建兵
    2015, 27(1):  22. 
    摘要 ( )   PDF (22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湖北省血防专业机构实验室规范化建设效果与现况, 为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建立、 完善诊断质控体 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方法 对5座实验室按照自查、 现场操作考核、 实验室现场考核的程序进行考评, 并对各项得分情况 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结果 各实验室检测人员平均为 (7.00±1.58) 人, 其中市级血防机构实验室高级职称平均人数多于县级 (t =5.563, P < 0.05); 平均房屋 (3.20±1.64) 间, 平均面积 (117.00±88.29) m2 。现场操作考核总分平均 (96.40±4.49) 分; 实验 室现场考核总分平均 (106.60±6.15) 分, 其中环境与设施条件、 质量体系文件管理与实施分别为实验室现场考核得分最高 项 (19.60±0.55分) 与最低项 (15.70±2.39分)(F = 2.869, P < 0.05)。 结论 结论 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各地应继续加强检测人 才梯队建设, 强化检测水平的维持和提升, 重视质量管理体系, 规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兔经皮肤给药防蚴灵防护剂长期毒性实验
    郏自明, 岳苗苗, 郑艳华, 张金明, 唐利军
    2015, 27(1):  26. 
    摘要 ( )   PDF (23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观察防蚴灵防护剂对兔反复经皮给药1个月的毒性反应, 评价其安全性。 方法 方法 40只兔随机分为溶媒 对照组和防蚴灵防护剂低、 中、 高剂量组, 对照组给予葵花籽油, 各剂量组分别按50、 300、 2 000 mg/kg经皮肤给予防蚴灵 防护剂, 每天1次, 连续4周。观察兔的一般状况、 皮肤刺激性反应、 体重、 摄食量、 血液、 血液生化、 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 学变化。 结果 结果 低、 中、 高剂量的防蚴灵防护剂对兔一般情况无明显影响; 对照组和防蚴灵防护剂低剂量组的所有兔皮 肤未见明显改变, 中剂量组有2只、 高剂量组有4只兔的皮肤可见轻度刺激性; 高剂量防蚴灵防护剂对兔体重和摄食量有 一定的抑制作用; 各剂量防蚴灵防护剂对兔血液、 血液生化和脏器均无明显影响。 结论 结论 防蚴灵防护剂50 mg/kg为无 毒性反应剂量。
    云南临沧HIV阳性者血液中弓形虫SAG2 基因位点分析
    贾玉玺, 陈凌娟, 李伟, 聂大平, 罗米, 何建方, 申丽洁
    2015, 27(1):  32. 
    摘要 ( )   PDF (31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初步了解云南临沧HIV阳性者血液中弓形虫的基因型特征。方法 方法 运用巢式PCR法对弓形虫SAG2基 因的两个片段分别进行基因提取、 扩增, 然后对PCR产物进行回收纯化、 酶切及测序, 并与弓形虫基因I型标准株进行对 比鉴定。结果 结果 从170份HIV阳性者全血样本中分别扩增出35个弓形虫SAG2基因 (241、 221 bp), 从其中扩增阳性的全 血样本中各选择4份分别进行酶切, 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 进一步从酶切样本中选择2份与弓形虫基因标准株RH株进 行对比, 酶切SAG2基因 (241 bp) 显示血液样本基因型为Ⅰ型或Ⅱ型, 酶切SAG2基因 (221 bp) 确定基因型均为Ⅰ型。结 结 论 论 初步确定云南临沧HIV阳性者弓形虫基因型以Ⅰ型为主。
    上海市医学贝类物种组成及其分布
    郭云海, 吕山, 顾文彪, 刘和香, 吴缨, 张仪
    2015, 27(1):  36. 
    摘要 ( )   PDF (38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调查上海市医学贝类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方法 方法 于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 根据水系分布特点, 对上海市嘉定、 青浦、 宝山、 闵行、 松江、 金山、 崇明岛和浦东新区等8个区 (县) 各类生境进行现场抽样调查, 采集医学贝 类标本。所获标本经形态学鉴定分类, 并对物种组成、 生境及区系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 共获得标本5 211只, 经鉴定 隶属于2纲14科18属, 共计25种, 包括湖北钉螺指名亚种、 小管福寿螺、 纹沼螺、 长角涵螺、 尖膀胱螺、 小土蜗和尖口圆扁 螺等。崇明、 金山、 浦东和青浦等区 (县) 物种相对较多, 分别为22、 22、 21种和20种。生境分析显示河流和沼泽地物种分 布最多, 均为14种。区系分析表明上海市医学贝类以广布种和东洋界种类为主。结论 结论 上海市淡水腹足类物种相对匮 乏, 但多可作为中间宿主传播相关寄生虫病, 应加强监测工作。
    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监测与控制效果
    李锦辉, 林康明, 韦树姣, 韦海艳, 黎军, 杨益超
    2015, 27(1):  41. 
    摘要 ( )   PDF (21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分析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监测和控制效果, 探讨适合本地区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和管理方法, 为 输入性疟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方法 收集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疫情数据、 控制措施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结果 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检出疟疾1 251例, 恶性疟、 间日疟、 三日疟、 卵形疟和混合感染病例分别占总病例的88.25% (1 104例)、 8.63% (108例)、 0.64% (8例)、 1.52% (19例) 和0.96% (12例); 职业为农民工的病例数占93.21%(1 166例); 来 自非洲的病例占96.56% (1 208例), 以恶性疟为主; 来自东南亚的病例占3.44% (43例), 以间日疟为主。输入性疟疾病例 数增加, 使广西2013年疟疾发病率 (2.37/10万) 较2012年 (0.42/10万) 增高了464%。 结论 结论 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疫 情以非洲输入病例为主, 加强健康教育和专业人员疟疾防治技术培训, 早期发现、 治疗是控制输入性疟疾的重要措施。
    无症状感染利什曼原虫快速分子检测 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赵桂华, 尹昆, 仲维霞, 崔勇, 王洪法
    2015, 27(1):  45. 
    摘要 ( )   PDF (37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建立适合快速检测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者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 方法 选择利什曼原虫kDNA小环保 守区的2对快速诊断特异性引物RV1?RV2、 K13A?K13B, 以杜氏利什曼原虫山东分离株前鞭毛体抽提的kDNA为模板进 行PCR扩增, 并通过对扩增条带测序比对来鉴定方法的可靠性。运用该法对四川省黑水县105例无症状家犬和新疆喀 什地区部分乡镇75例无症状易感人群的静脉血样进行检测, 并同时对上述地区确诊的部分病犬及病人 (均为7例) 进行 检测, 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准确性。结果 结果 RV1?RV2、 K13A?K13B两对引物扩增出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的条带, 序 列比对结果显示扩增产物在利什曼原虫种内保守性高; 该方法对105例无症状家犬及75例无症状居民静脉血样的阳性 检出率分别为37.14% (39/105) 和82.67% (62/75), 且对同地区确诊病犬及病人血样本检测的阳性率均为100% (7/7)。结 结 论 论 该方法适于目前我国黑热病流行区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者的检测, 且灵敏快速准确, 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粉尘螨1类变应原重组融合表位免疫治疗小鼠哮喘的效果分析
    徐海丰, 祝海滨, 徐朋飞, 李朝品, 王克霞
    2015, 27(1):  49. 
    摘要 ( )   PDF (25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粉尘螨1类变应原重组融合表位对哮喘小鼠的免疫治疗效果。 方法 方法 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阴性 对照组、 哮喘组、 Der f 1治疗组和重组融合变应原Der f 1A治疗组等4组。哮喘组、 Der f 1治疗组和Der f 1A治疗组小鼠 用粉尘螨提取液于第1、 7、 14 d进行3次腹腔注射致敏, 并于第21 d开始雾化吸入激发, 持续7 d。其中治疗组于雾化吸 入前30 min, 分别用Der f 1、 Der f 1A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照组用磷酸盐缓冲液 (PBS) 进行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完 成雾化吸入激发后, 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 中白细胞总数; 观察肺组织病理切片; 检测BALF与脾细胞培养上清 液 (SCCS) 中IL?5、 IFN?γ和血清中特异性IgE、 IgG2a水平。 结果 结果 与哮喘组相比, 免疫治疗组小鼠肺部炎症明显减轻, 且 BALF中白细胞总数明显降低; 免疫治疗组小鼠BALF和SCCS中IL?5水平显著降低, IFN?γ水平则显著升高; 血清中变应 原的特异性IgE抗体水平显著降低, IgG2a抗体水平则显著升高 (P均< 0.01)。 结论 结论 粉尘螨1类变应原重组融合表位能 够有效减轻小鼠的哮喘症状, 为诊断和治疗过敏性哮喘奠定了基础。
    医院就诊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的流行特征及风险因素分析
    张晓丽, 陈小贝, 朱骥伟, 舒晶, 韩甦
    2015, 27(1):  53. 
    摘要 ( )   PDF (24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黑龙江省就诊患者中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现状, 并分析风险因素, 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理论基 础。 方法 方法 收集就诊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人体寄生虫病研究所的疑似华支睾吸虫病患者2 359人, 采用Kato? Katz法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疑似患者的6 718份粪便样本和2 359份血样, 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 结 结 果 果 疑似患者中华支睾吸虫的感染者为513例; 疑似患者感染率在 ≥ 29岁人群中较高 (P < 0.05); 农村疑似患者感染率 和血检阳性率均高于城市 (P均 < 0.05); 生食鱼虾是感染华支睾吸虫病的风险因素。 结论 结论 华支睾吸虫病仍然是黑龙 江省主要流行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生食或半生食鱼虾的饮食习惯是感染华支睾吸虫的风险因素。
    实验研究
    氰氨化钙合成药物对血吸虫虫卵形态学影响
    周义生, 彭国华, 胡主花, 冯小武, 朱蓉, 魏望远, 郭家钢
    2015, 27(1):  56. 
    摘要 ( )   PDF (22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观察虫卵经氰氨化钙合成药物作用后的形态改变, 为进一步研究氰氨化钙合成药物杀灭血吸虫虫卵作 用机理提供依据。 方法 方法 向含有血吸虫虫卵的阳性牛粪中加入氰氨化钙合成药物并搅拌, 模拟野粪自然形态堆放于洲 滩上; 同时设空白对照。于1、 2、 3、 7 d后分别取样, 收集血吸虫虫卵, 于显微镜下观察虫卵形态。 结果 结果 虫卵经氰氨化 钙合成药物作用后, 颜色逐步加深, 毛蚴萎缩, 卵壳变厚, 3 d后胚膜不完整, 7 d后毛蚴严重变形; 对照组毛蚴未见明显萎 缩。 结论 结论 氰氨化钙合成药物对虫卵胚膜及毛蚴有损伤作用, 且随时间延长而损伤加重。
    不同温度下白纹伊蚊发育情况的观察
    李菊林, 朱国鼎, 周华云, 唐建霞, 曹俊
    2015, 27(1):  59. 
    摘要 ( )   PDF (22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观察不同温度下白纹伊蚊各虫期的发育情况。方法 方法 在温度为10、 15、 20、 25、 30、 35 ℃和40 ℃的条件 下, 观察实验室饲养的白纹伊蚊卵期、 幼虫、 蛹期和生殖营养周期变化情况, 比较不同温度下全发育时期之间的区别。结 结 果 果 白纹伊蚊在10 ℃时各虫期均不能发育; 在15、 20、 25、 30、 35 ℃和40 ℃下其孵化率分别为0、 32%、 82%、 83%、 82%和 59%; 蛹化率分别为38%、 53%、 84%、 88%、 72%和42%; 羽化率分别为92%、 95%、 97%、 97%、 83%和17%; 在20、 25、 30 ℃和 35 ℃下全代发育时间分别为37.73、 18.50、 16.92 d和13.66 d。结论 结论 白纹伊蚊的发育周期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 最适宜 发育温度为25 ~ 30 ℃, 温度过高和过低均对蚊虫发育起到抑制作用。
    淮河水系发现盾盘吸虫
    李朝品, 朱玉霞
    2015, 27(1):  62. 
    摘要 ( )   PDF (14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调查淮河水系盾盘吸虫孳生情况。 方法 方法 采集淮河水系淮南流域孳生的河蚌, 编号并解剖分离蚌体内 的吸虫, 染色制片后鉴定虫种。 结果 结果 在淮河水系淮南流域共捕获79只河蚌, 其中23只感染盾盘吸虫, 感染率为 29.11%; 共检获盾盘吸虫209条, 感染性河蚌的平均感染度为9.09条/蚌。 结论 结论 淮河水系淮南流域有盾盘吸虫孳生, 经 鉴定为腹盾属吸虫 (Aspidogaster sp.)。
    染色法判别日本血吸虫尾蚴生命状态的实验研究
    鲍沁露, 黄春兰, 陈丹丹, 汪学龙, 王少圣, 唐小牛, 周书林
    2015, 27(1):  64. 
    摘要 ( )   PDF (24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采用染色法判别日本血吸虫尾蚴的生命状态。方法 方法 以0.4%台盼蓝、 0.5%M.E.B、 0.5%伊红、 0.5%甲基 蓝、 0.05%中性红等5种染色液分别对死活日本血吸虫尾蚴染色5 min, 显微镜下观察着色情况。结果 结果 台盼蓝、 M.E.B、 伊红、 中性红4种染色液可使死尾蚴着色, 而甲基蓝染液对其不着色; 5种染液均不能使活尾蚴着色。结论 结论0.4%台盼蓝、 0.5%M.E.B、 0.5%伊红、 0.05%中性红染液染色可判别日本血吸虫尾蚴的生命状态。
    防治研究
    老年血吸虫肝病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
    杨东明, 屠叶平, 洪雯霞
    2015, 27(1):  66. 
    摘要 ( )   PDF (27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老年血吸虫肝病患者血清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高密度脂蛋白 (HDL?C)、 低密度脂蛋白 (LDL?C) 及载脂蛋白 (APOAⅠ和APOB) 的临床意义。方法 方法 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收治的280例老年血吸 虫肝病患者 (慢性肝纤维化198例、 肝硬化82例) 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分别对肝纤维化、 肝硬化患者及肝功能 Child?pugh分级为A、 B、 C级者的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结果 肝纤维化组198例患者中仅69例表现为HDL?C、 LDL?C、 APOAⅠ轻度异常, 占34.8% (69/198); 肝硬化组82例 (100%) 患者血脂水平均明显降低, 两组血脂水平异常率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χ2 = 5.74, P<0.05); 肝硬化组患者TC、 HDL?C、 LDL?C、 APOAⅠ水平均显著低于肝纤维化组 (P均<0.05)。肝 功能A级者TC、 TG、 HDL?C、 APOAⅠ及APOB水平均显著高于C级者, 肝功能B级患者TC、 TG、 HDL?C水平亦显著高于C 级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 结论 老年血吸虫肝病患者肝硬化后血脂水平降低明显, 其与肝硬化患者肝 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检测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对判断病情、 评估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武汉市国外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分析
    吴凯, 杨燕, 周水茂, 徐明星
    2015, 27(1):  70. 
    摘要 ( )   PDF (20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分析武汉市国外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疟疾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武汉市 2008-2013年国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资料, 对感染疟原虫虫种、 疫源地分布、 地区分布、 人群特征、 发病?诊断时间、 临床分度等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结果 2008-2013年武汉市共报告国外输入性疟疾240例。来自非洲国家180例, 其中 恶性疟占82.22%; 来自东南亚国家60例, 其中间日疟占76.67%, 两地区输入性病例的疟原虫虫种构成比不同 (χ2 = 105.53, P<0.001)。输入性疟疾病例以出国务工的青壮年男性为主。不同临床分度的发病?诊断时间、 不同职业的临床 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99, P=0.32、χ2 =10.61, P = 0.10); 疟疾初发病例较有疟史者 (χ2 =7.66, P<0.05)、 恶性 疟较非恶性疟更易出现临床症状加重 (χ2 =24.27, P<0.001)。结论 结论 武汉市国外输入性疟疾病例逐年增多, 且以恶性 疟为主, 应加强防控及出回国人员的管理工作。
    慢性丝虫病淋巴水肿患者关怀照料效果
    李明川, 梅火根, 汤觉萍, 徐鞍强, 胡一河, 曹汉钧
    2015, 27(1):  73. 
    摘要 ( )   PDF (18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观察慢性丝虫病淋巴水肿患者关怀照料前后病情变化及效果。方法 方法 采用中药泡脚、 单味中药洗脚、 清 水清洗、 消除侵入性伤口、 锻炼、 抬高患肢和穿鞋等综合照料方法, 对慢性丝虫病淋巴水肿患者进行关怀照料。观察照料 前、 后淋巴管/结炎发作的频次、 淋巴水肿病情分期和腿围等变化。结果 结果 完成观察照料共386例, 淋巴管结炎发作率照 料前为9.65%, 照料后为4.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7.34, P = 0.006 7)。左、 右侧患肢淋巴水肿分期高的患者照料后 比例明显降低, 较照料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 = -1.99、 -2.14, P = 0.048 2、 0.033 3), 两侧患肢的Ⅱ线和Ⅲ线腿围照料 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1), 腿围平均减少1.06 cm, 皮肤外观也有明显改善, 凹陷性水肿、 溃疡、 皮肤表层、 皮肤 皱褶等照料前、 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1)。结论 结论 慢性丝虫病淋巴水肿综合照料方法效果明显, 值得进一步 推广应用。
    深圳市罗湖区托幼机构儿童蛲虫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旷翠萍, 吴晓亮, 陈戊申, 吴菲菲, 卓菲
    2015, 27(1):  76. 
    摘要 ( )   PDF (21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调查深圳市罗湖区托幼机构儿童蛲虫感染情况, 并分析蛲虫感染危险因素。 方法 方法 以分层抽样法在罗 湖区抽取6所托幼机构的489名儿童进行调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 同时对托幼机构卫生环境、 儿童卫生 习惯及家庭卫生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结果 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0.22% (50/48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可能与蛲虫 感染相关 (P<0.05) 的因素有: 托幼机构档次、 年级、 睡房地面材质、 床铺类型、 被褥管理模式、 班级独立厕所、 盥洗室水龙 头类型、 父母文化程度、 洗澡频率、 清洗屁股频率、 饭前洗手、 便后洗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高年级、 被褥混合 叠放、 母亲学历低、 洗屁股频率低以及班级无独立厕所等5个因素为托幼机构儿童蛲虫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结论 控制托 幼机构儿童蛲虫感染率, 应从规范托幼机构寝具管理、 提高家长对蛲虫病的认识、 改善儿童的卫生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 防制。
    防治管理
    基于智能手机和Google Earth构建钉螺资料数据库
    汪为春, 詹惕, 朱应富
    2015, 27(1):  79. 
    摘要 ( )   PDF (19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利用智能手机和Google Earth的数字化、 可视化功能, 构建钉螺资料数据库。方法 方法 先给智能手机加载 多点GPS软件。选择1块江滩查螺, 先通过手机端采集调查框的GPS数据, 将采集的原始数据以KML/KMZ格式导入计 算机, 将KML转化为Excel格式, 录入实验室检查结果, 实现原始螺情资料的数字化。再将Excel格式转化为KML/KMZ 格式文件, 导入Google Earth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 结果 完成1块5 hm2 江滩螺情数据采集, 获得基于Google Earth的可视化 螺情分布图, 构建了钉螺资料数据库。通过钉螺资料数据库, 可查询每个调查框的钉螺数、 活螺数和感染螺数等数据。 结论 结论 利用智能手机和Google Earth, 实现了原始查螺数据的数字化管理。
    防治经验
    005-2012年鄱阳湖北岸都昌县钉螺消长态势分析
    曹换利, 李宜锋, 邹小青, 余春九, 张宝龙, 吕尚标
    2015, 27(1):  82. 
    摘要 ( )   PDF (26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鄱阳湖北岸都昌县钉螺消长趋势, 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05-2012年 都昌县的螺情资料, 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结果 2005-2012年, 都昌县活螺平均密度、 活螺框出现率、 感染螺密度和感染螺 面积均呈大幅下降态势, 并维持在较低水平, 与2005年相比, 2008年上述指标分别下降了70.06%、 90.33%、 79.48%和 37.88%, 2012年则分别下降了99.35%、 98.98%、 99.33%和93.93%。钉螺感染率在0.06%~0.53%间波动, 呈先降后升态 势。自2007年起, 各年有螺面积保持在2 052.5 hm2 不变。结论 结论 至2012年都昌县多数螺情指标均降至历史最低值, 但 有螺面积未见减少, 钉螺感染率呈波动态势, 提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仍然存在, 仍需加强钉螺控制。
    合溪水库主要水系钉螺分布与扩散监测
    章柳鸿, 许凤鸣, 陆红妹, 秦家胜, 曹为民, 蒋亚娟, 陆勤南
    2015, 27(1):  84. 
    摘要 ( )   PDF (12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合溪水库主要水系钉螺分布与扩散情况, 评价合溪水库血防工程控制钉螺的效果。方法 方法 采用草 帘诱螺法在合溪水库主要水系不同区域水体诱捕钉螺, 在水库网捞法打捞漂浮物查找钉螺, 分析合溪水库主要水系水体 螺情变化情况。结果 结果 投放草帘1 800条, 在南溪源头诱获37只钉螺, 其余区域未诱获钉螺。水库库区打捞漂浮物 5 870 kg, 未发现钉螺。结论 结论 合溪水库血防项目有效阻止了钉螺扩散, 但上游仍有钉螺孳生, 需加强水库区域的钉螺监 测与控制。
    潜江市兴隆河流域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与效果
    肖秀兰, 张娟, 徐乾成, 李义斌, 范强, 杨晖, 郑绍龙
    2015, 27(1):  86. 
    摘要 ( )   PDF (13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兴隆河流域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 为控制血吸虫病传播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方法 调查兴隆河流域 实施传染源控制和钉螺控制等综合防治措施的情况及效果。结果 结果 流域内血吸虫病疫情得到较好控制, 人、 畜感染率分 别下降53.77%和100%, 钉螺面积下降26.9%, 钉螺密度下降25.5%, 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结论 兴隆河流域综合防治措 施取得初步成效, 仍要加强有螺环境治理和钉螺扩散的监测。
    潜江市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救治动态分析
    朱绪元, 王正才, 舒孺荣
    2015, 27(1):  88. 
    摘要 ( )   PDF (12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分析潜江市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患者治疗、 转归的动态资料, 为今后制定和修订救治工作措施提供科学 依据。 方法 方法 对2009-2013年潜江市的晚血患者进行跟踪调查。 结果 结果 5年来全市共救治晚血患者1 284人次, 好转率 89.88%, 治愈82例。晚血病例以腹水型最多, 其次是巨脾型。 结论 结论 潜江市晚血患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新发病例有 小幅增加。
    1989-2013年济南市疟疾流行趋势
    徐淑慧, 韩笃菊, 王蔚茹, 耿兴义, 赵小冬
    2015, 27(1):  90. 
    摘要 ( )   PDF (13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分析济南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疟疾流行特征, 为制定疟疾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对1989-2013 年济南市疟疾监测和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结果 1989-2013年济南市疟疾疫情呈低水平流行趋势, 共报 告179例, 其中本地感染14例, 占7.82%, 输入性病例165例, 占92.18%; 共18个年度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 结论 结论 济南 市基本消灭疟疾后, 疫情以输入病例为主, 须加强对疟疾高流行区劳务出国人员的管理。
    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合并HBV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分析
    罗伏军, 姚作平
    2015, 27(1):  92. 
    摘要 ( )   PDF (15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提高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合并HBV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减少并发症, 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方法 选择2003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作者所在医院行抗病毒治疗的27例腹水型晚血合并HBV感染患者作为治疗组, 对其 抗HBV治疗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同时以31例未作抗乙肝病毒治疗、 病情基本相同的腹水型晚血合并 HBV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结果 治疗组自发性腹膜炎、 肝性脑病、 肝肾综合征、 上消化道出血、 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明 显低于对照组, 肝功能、 肾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检测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结论 腹水型晚期血 吸虫病合并HBV感染患者通过抗病毒治疗, 可明显改善患者愈后, 提高患者生存率。
    碳酰胺结合黑色地膜覆盖灭螺效果观察
    汪松波, 叶晓东, 郑寿贵, 蒋能明, 黄礼兰
    2015, 27(1):  94. 
    摘要 ( )   PDF (16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观察碳酰胺结合黑色地膜覆盖杀螺效果。 方法 方法 选择金华市江东镇曾有钉螺孳生的潮湿荒田, 设加药 黑色地膜组、 黑色地膜组和空白对照3个组进行灭螺试验。 结果 结果 试验第3、 7、 15、 20 d和30 d加药黑色地膜组钉螺死亡 率分别为86.0%、 88.0%、 100%、 100%、 100%, 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在第3、 7 d高于黑色地膜组, 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结论 喷洒碳酰胺显著提高了黑色地膜覆盖灭螺效果, 该法操作简便, 是一种理想的灭螺方法。
    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及其防治
    刘礼军, 匡勇军, 余伟, 张能平
    2015, 27(1):  96. 
    摘要 ( )   PDF (14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生情况及其防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肝 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肝硬化均由晚期血吸虫病和乙肝导致, 分析其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 成的时间、 部位, 并探讨预防和治疗方法。结果 结果 113例患者中, 33例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发生率为 29.2%。血栓形成时间为术后2~15 d, 中位时间为术后6 d; 单纯脾静脉和门静脉血栓各19例和10例, 另4例脾静脉和门 静脉均有血栓形成。经溶栓治疗后, 30例血栓消失。结论 结论 多数患者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位于脾静脉。术中 避免钳夹脾静脉主干、 术后早期采取全身抗凝治疗能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综述
    湖北钉螺分类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操治国, 赵亚娥, 汪天平
    2015, 27(1):  98. 
    摘要 ( )   PDF (17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北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惟一中间宿主, 在日本血吸虫病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其种下分化及遗传变 异对于防治血吸虫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形态学水平、 细胞水平、 蛋白质水平和DNA分子水平等方面对湖北钉螺的 分类鉴定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认为DNA序列测定技术是目前湖北钉螺分类鉴定的理想技术和今后的研究重 点。
    氯硝柳胺的细胞毒性机制研究
    徐颖, 戴建荣
    2015, 27(1):  104. 
    摘要 ( )   PDF (15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氯硝柳胺是最常用的灭螺药物。随着该药物的大量应用, 对其水生生物毒性作用及细胞毒性机制的研究越来 越多。本文对氯硝柳胺引起的细胞、 细胞器、 细胞酶、 细胞信号通路及遗传物质毒性进行了概述, 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 向。
    病例报道
    输入性恶性疟1例血液学筛查并文献复习
    徐玉婵, 韦丽淑, 尤婷婷, 苏强, 冯金, 尹琦
    2015, 27(1):  108. 
    摘要 ( )   PDF (15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1例输入性恶性疟的血液学筛查和原虫形态学特征, 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