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4年 第2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4-12-22
    特约专稿
    2013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雷正龙, 郑浩, 张利娟, 朱蓉, 徐志敏, 许静, 付青, 王强, 李石柱, 周晓农
    2014, 26(6):  591. 
    摘要 ( )   PDF (45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报了2013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截至2013年底, 全国推算血吸虫病人184 943例; 2013年全国报告急 性血吸虫感染病例9例, 较2012年减少4例; 现存晚期血吸虫病病例29 796例, 当年发现911例, 死亡1 700例。2013年, 全国共有钉螺面积365 468.00 hm2 , 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287.28 hm2 , 感染性钉螺面积9.25 hm2 。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现 有存栏耕牛962 065头, 检查发现血吸虫感染病牛633头。疫情数据显示, 2013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下降, 但实现 《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 (2004-2015年)》 目标仍有压力; 已达标地区疫情尚不稳定, 需要继续加强防治 工作并开展更有效的监测。
    我国疟疾由控制走向消除的干预措施分析
    夏志贵, 徐俊芳, 张少森, 王汝波, 钱颖骏, 周水森, 杨维中, 周晓农
    2014, 26(6):  598. 
    摘要 ( )   PDF (26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提出疟疾由控制走向消除的关键措施, 为我国实施消除疟疾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0年 《全国血吸虫病、 疟疾和包虫病防治工作年报》 数据, 选取疟疾疫情较重的典型流行省份, 建立发病率变化与干预措施间 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果 结果 2004-2010年全国87.56%的疟疾发病集中在安徽、 云南、 海南和河南4省。以Y为间日疟 发病率, X1为有疟疾病史者休止期服药人数的自然对数 (F = 14.53, P < 0.01, R2 = 0.72), X2为重点人群休止期服药人数的 自然对数 (F = 15.90, P < 0.01, R2 = 0.71), X3为镜检培训人数 (F = 11.53, P < 0.01, R2 = 0.61), 分别建立了地区固定效应模 型, X1、 X2和X3均对Y具有负向影响作用; 以Y为恶性疟发病率, X1为镜检培训累计人数 (F = 11.06, P < 0.01, R2 = 0.87), X2 为媒介培训人数的自然对数 (F = 15.28, P < 0.01, R2 = 0.89), 分别建立了地区时间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X1和X2均对Y具有 负向影响作用。结论 结论 有疟疾病史者休止期服药、 重点人群休止期服药和镜检培训等是控制间日疟疫情的关键干预措 施, 镜检培训和媒介培训则对恶性疟发病率下降有重要作用。
    论著
    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实施以机代牛和封洲禁牧措施效果
    曹淳力, 鲍子平, 杨鹏成, 陈朝, 严俊, 任光辉, 李以义, 蔡顺祥, 刘建兵, 许静, 李石柱, 郭家钢, 周晓农
    2014, 26(6):  602. 
    摘要 ( )   PDF (21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分析以机代牛和封洲禁牧措施在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防治效果。 方法 方法 选择实施以机代牛措施 为主的湖北省江陵县和公安县、 实施封洲禁牧措施为主的湖南省沅江市和华容县,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场调查方法, 对 2007-2013年人群、 耕牛、 野粪和钉螺感染血吸虫情况进行分析, 比较措施实施前后的防治效果。 结果 结果 湖北省6个行 政村实施以机代牛为主措施, 湖南省7个行政村实施封洲禁牧为主措施。2007-2013年调查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呈整体 下降趋势, 从3.95%下降至0.69%, 下降了82.5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28.376, P < 0.05); 以机代牛和封洲禁牧2 组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幅度分别为83.08%和81.6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0.132, P > 0.05)。耕牛血吸虫感染 率从3.66%降至0.65%, 下降了82.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3.692, P < 0.05)。2013年13个村有螺环境野粪调查 157.44 hm2 , 检获野粪625份, 均为牛粪, 平均密度为3.97份/hm2 , 血吸虫卵阳性7份, 阳性率为1.12%。2007年后, 13个村 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均逐步下降, 2011-2013年均未查到感染性钉螺。 结论 结论 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 实施以机代牛和封洲禁牧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明显。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河道钉螺随水扩散可能性进一步研究
    黄轶昕, 杭德荣, 汤洪萍, 孙道宽, 周灿华, 高金彬, 郑波, 胡桂全, 李倩, 黄永军, 佘广松, 任志远
    2014, 26(6):  608. 
    摘要 ( )   PDF (43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研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河道漂浮物漂流规律和水体钉螺扩散的潜在风险。方法 方法 采用打捞法和稻 草帘诱螺法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河道水体钉螺进行监测, 并通过GPS定位漂流试验对输水河道中钉螺随水扩散的 可能性进行评估。结果 结果 2006-2013年汛期, 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里运河及金宝航道打捞漂浮物8 338.0 kg, 投放稻草帘 2 100块, 均未发现钉螺。漂浮物定位漂流试验表明, 东线工程通水前高水河段表层北向水面流速为0.45 m/s时, 搭载 GPS定位器的漂浮物 (GPS漂浮物) 平均漂流速度为0.56 ~ 0.60 m/s, 平均每次漂流999.70 ~ 1 995.50 m; 金宝航道段则无 明显漂流。试通水期高水河水面流速为0.45 m/s时, GPS漂浮物平均漂流速度为0.35 ~ 0.41 m/s, 平均每次漂流1 248.06 ~ 1 289.44 m; 金宝航道段水面流速为0.28 m/s时, 平均漂流速度为0.25 ~ 0.27 m/s, 平均每次漂流477.76 ~ 496.38 m。漂流 试验显示GPS漂浮物在水流、 风向、 船行波作用下, 逐渐向岸边靠拢, 在受到芦苇、 水草或其他障碍阻滞时则停止不前, 如 无外力帮助则不能继续漂流。 结论 结论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河道水体监测未发现钉螺, GPS定位漂流试验显示漂浮物 随水漂流距离受流速和岸边环境限制。
    应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趋势
    陈艳艳, 蔡顺祥, 肖瑛, 蒋湧, 单晓伟, 张娟, 刘建兵
    2014, 26(6):  613. 
    摘要 ( )   PDF (22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研究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的变化趋势, 为血吸虫病监测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方法 运用时间序列ARI? MA模型对1987-2013年湖北省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进行拟合, 并预测感染率的短期变化趋势。 结果 结果 居民血吸虫病 感染率的实际值均处于ARIMA模型预测值的95%可信区间内。预测结果显示未来5年湖北省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仍将 继续降低, 但下降幅度不大。 结论 结论 时间序列ARIMA模型预测精度较好, 可用于对血吸虫病感染率进行短期预测分析。
    湖沼型流行区常用血吸虫病查病模式效能分析
    张瑕, 崔彩霞, 张维荣, 文晓红, 马念, 邹萍, 涂祖武, 胡合华, 刘雄, 曹淳力, 许静
    2014, 26(6):  618. 
    摘要 ( )   PDF (21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湖沼型流行区常用血吸虫病查病模式效能。方法 方法 选择江陵县荆干村作为调查点, 采集6~65岁 常住居民静脉血, 采用间接血凝试验 (IHA)、 胶体染料试纸条法 (DDIA) 进行平行检测,对任一方法检测阳性者采用Kato? Katz法、 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进行平行检测。对两种免疫学方法的一致性进行评价, 并分别以IHA、 DDIA、 IHA+DDIA法筛 查再加病原学检测3种查病模式来推算受检人群的感染率。 结果 结果 血清学方法共检测530人,DDIA、 IHA的抗体阳性 率分别为46.98% (249/530)、 28.49% (151/530), 前者显著高于后者 (χ2 = 59.55,P < 0.01)。两种方法共检出抗体阳性者 279人, 其中252人接受了病原学检测, Kato?Katz法和集卵孵化法共检出血吸虫感染者22例, IHA、 DDIA分别漏检7例和 3例。IHA、 DDIA、 IHA+DDIA法筛查再加病原学检测3种查病模式对530例受检人群的推算感染率分别是3.14%、 3.97%、 4.60%。 结论 结论 在疫情持续降低的情况下, 当前常用的血吸虫病查病模式易导致漏诊, 应开发更敏感和有效的诊 断方法, 并探索适合低度流行态势下的血吸虫病筛查新模式。
    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与风险评估系统的研究II东台市螺情监测方式与效果
    蒋怀育, 孙伯超, 曹国祥, 高霞, 张长桂, 周兴军, 杨坤, 孙乐平
    2014, 26(6):  622. 
    摘要 ( )   PDF (35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螺情监测的方式, 为螺情监测工作提供新模式。方法 方法 选择苏北沿海达到 血吸虫病传播组断的东台市, 采用村级普查、 村级抽样调查、 市镇重点环境调查和群众报螺4种螺情监测方式, 并采用设 置质控螺点进行质量评估, 分析比较不同螺情监测方式的效果与费用。结果 结果 2008-2013年东台市共监测调查环境 163 079处, 面积22 785.62 hm2 , 发现8个残存螺点, 钉螺面积1.48 hm2 。村级普查、 村级抽样调查和市镇重点环境调查3 种方式分别调查环境94 550、 45 033处和23 496处, 占57.98%、 27.61%和14.41%, 查出有螺环境2、 0处和6处, 螺点环境 查获率0.21个/万、 0和2.55个/万, 市镇重点环境调查螺点查获率显著高于村级普查 (χ2 = 19.158, P = 0.000)。3种方式 质控螺点回收率分别为52.56%、 38.27%和73.62%, 市镇重点环境调查质量显著优于村级查螺 (χ2 = 111.597、 85.991, P 均 = 0.000)。6年接受群众报螺289人次, 共报可疑有螺环境279个, 各类活螺1 501只, 未发现钉螺。6年村级普查、 村级抽 样调查、 市镇重点环境调查分别投入费用161.75万、 94.67万元和52.77万元, 单位面积查螺费用分别为129.88、 133.60元/ hm2 和162.57元/hm2 ; 村级普查和市镇重点环境调查查出每个螺点的费用为80.88万元/处和8.80万元/处,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t = 12.850, P = 0.000), 后者费用为前者的10.88%。结论 结论 市镇重点环境调查查螺方式效率高、 质量好, 可作为传 播阻断地区螺情监测的优选方式之一。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文献计量学研究
    钱熠礼, 汪伟, 洪青标, 梁幼生
    2014, 26(6):  626. 
    摘要 ( )   PDF (25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对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产出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 方法 方法 在中国知网 (CNKI)、 万方数据库、 维普数据库 (VIP)、 PubMed、 Web of Science、 BIOSIS和Google Scholar 等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以传染源控制为 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的文献, 并进行相关文献计量学分析。 结果 结果 2004?01?01至2014?09?30共发表94篇有关以 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 其中中文文献78篇, 占82.98%; 英文文献16篇, 占17.02%。中文文献共发表 在21种期刊上,《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发表论文最多, 占全部文献的37.23%; 16篇英文文献发表在12种英文期刊上, 其中 《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刊载论文最多, 为3篇。94篇文献著者隶属于37家机构, 其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16篇)、 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12篇)、 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 (9篇) 发文量居前3位; 94篇文献共有157位署名作者, 其中汪**、 周**、 张**发文量居前3位。 结论 结论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 策略已在全国广泛推广实施, 应加大经验总结, 并积极向国际上宣传已取得的成果。
    泥蚶多糖佐剂对日本血吸虫DNA疫苗效果影响的初步研究
    唐小牛, 孔福旺, 湛孝东
    2014, 26(6):  632. 
    摘要 ( )   PDF (26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泥蚶多糖佐剂对日本血吸虫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 方法 将6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 对照组、 泥蚶多糖组、 疫苗组、 疫苗+佐剂组等4组, 每组15只, 分别皮下注射100 μl PBS、 100 μg泥蚶多糖、 100 μg pcD? NA3.1?Sj26GST血吸虫DNA疫苗、 100 μg pcDNA3.1?Sj26GST与等量泥蚶多糖佐剂的混合物。各组分别于实验开始时、 第 2周、 第4周各免疫1次。末次免疫后第2周, 以日本血吸虫尾蚴40 ± 1条/只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小鼠。感染后6周剖杀 小鼠, 收集血清、 肝脏及成虫, 以ELISA法测定血清中特异性IgG水平, 计算减虫率及每克肝组织减卵率。结果 结果 感染后 6周, 疫苗组和疫苗+佐剂组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分别为18.26 ± 0.42 mg/ml和20.21 ± 0.89 m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 < 0.05); 疫苗组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为28.60%和35.84%, 疫苗+佐剂组减虫率 和减卵率分别为38.04%和49.7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0.05), 且均显著高于PBS对照组 (P均< 0.01)。 结论 结论 泥蚶多糖作为佐剂, 对日本血吸虫DNA疫苗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新西兰大白兔感染日本血吸虫不同时期内脏沉积虫卵特征与病理变化
    赵登云, 许瑞, 林矫矫, 陆珂, 洪炀, 李浩, 刘迎春, 刘一平, 朱传刚
    2014, 26(6):  636. 
    摘要 ( )   PDF (57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观察感染日本血吸虫不同时间动物内脏中沉积虫卵的分布特征及组织病理变化。方法 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 定量人工感染血吸虫后, 比较感染后42、 60 d沉积虫卵在组织中的分布特征、 虫卵孵化率的变化以及相应部位的病理改 变。结果 结果 感染42 d时, 沉积虫卵百分比、 每克组织沉积虫卵数及沉积虫卵孵化率最高的均为肝脏; 感染60 d时, 上述3 个指标值最高的分别为肝脏、 直肠和小肠上段。从感染后42 d到60 d, 兔肝脏肿大, 且由黑色逐渐变成暗灰色并失去弹 性而硬化, 小肠各段逐渐出现虫卵结节, 结肠、 盲肠和直肠可见黏膜充血、 水肿、 结节, 病变程度与虫卵的沉积相关。结 结 论 论 新西兰大白兔感染日本血吸虫后不同时期, 不同器官组织的沉积虫卵数量、 密度及虫卵孵化率均有差异, 且沉积虫 卵的分布和宿主病理损伤程度有关。
    细粒棘球绦虫组织蛋白酶B的重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张颋, 贾利芳, 陈英, 鞠川, 莫筱瑾, 徐斌, 陈绅波, 陈军虎, 胡薇
    2014, 26(6):  642. 
    摘要 ( )   PDF (45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克隆、 表达细粒棘球绦虫组织蛋白酶B (EgCatB) 基因, 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分析。方法 方法 提取 细粒棘球绦虫总RNA反转录成cDNA, 以此为模板扩增目的基因。利用无缝克隆技术和麦胚无细胞表达体系克隆表达 EgCatB, 用免疫印迹实验进行验证。采用SignalP 4.1、 TMHMM sever v. 2.0、 TargetP 1.1对EgCatB编码蛋白分别进行信号 肽、 跨膜区及亚细胞定位的预测。采用BLASTP和GeneDoc进行EgCatB同源序列比对及保守位点分析。采用ProtParam、 SMART、 Predictprotein、 Swiss?model分析EgCatB编码蛋白的结构。采用NetOGlyc 4.0 Server和NetNGlyc 1.0 Server在线分 析EgCatB蛋白O型和N型糖基化位点。结果 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U?EgCatB。蛋白电泳和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 该基因获得了可溶性表达。经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该蛋白分子量35.9 kDa、 理论等电点6.37, 为含信号肽的分泌蛋白, 酶 活性位点高度保守, 并通过Gln106 、 Cys 112 、 His 282 和Asn302 形成了催化中心。EgCatB基因所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中不存在N? 糖基化位点, 但存在9个O?糖基化位点。结论 结论 成功克隆表达了细粒棘球绦虫EgCatB基因并对其进行了较全面的生物 信息学预测分析, 为该蛋白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害嗜鳞螨Ⅱ类变应原Lep d2对过敏性哮喘小鼠的免疫治疗效果分析
    陆维, 李娜, 谢家政, 李朝品
    2014, 26(6):  648. 
    摘要 ( )   PDF (30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害嗜鳞螨Ⅱ类变应原Lep d2对尘螨致敏哮喘小鼠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效果。方法 方法 将30只SPF级 BALB/c小鼠随机分为PBS组、 哮喘组、 Lep d2治疗组, 于实验开始时及实验第7、 14 天用尘螨提取液对哮喘组及Lep d2治 疗组小鼠腹腔注射致敏, 第21天开始雾化吸入激发, 连续7 d, 第25~27天开始, Lep d2免疫治疗组于雾化前30 min用 Lep d2变应原进行免疫治疗, PBS组及哮喘组用PBS进行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最后1次雾化激发24 h后, 收集支气管 肺泡灌洗液 (BALF) 和血清, 并进行脾细胞培养。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 采用ELISA法测定BALF 和脾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FN?γ、 IL?5、 IL?13及血清中特异性IgE (sIgE)、 sIgG2a抗体水平。结果 结果 哮喘组及Lep d2治疗组 小鼠出现哮喘急性发作症状, PBS组未出现该症状。哮喘组肺部炎性细胞浸润明显, PBS组及Lep d2治疗组肺部炎症较 轻。Lep d2治疗组BALF和脾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FN?γ浓度均高于哮喘组 (P均<0.01), 但IL?5和IL?13浓度则均低于哮 喘组 (P均<0.01)。Lep d2治疗组sIgE抗体水平低于哮喘组 (P<0.01); 但sIgG2a抗体水平高于哮喘组 (P均<0.01)。结 结 论 论 害嗜鳞螨Ⅱ类变应原Lep d2疫苗可有效减轻哮喘小鼠肺部炎症。
    温度对白纹伊蚊氯氰菊酯品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黄晓丹, 程鹏, 赵久旭, 代玉华, 刘宏美, 公茂庆, 寇景轩
    2014, 26(6):  652. 
    摘要 ( )   PDF (24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实验室条件下比较不同温度对白纹伊蚊氯氰菊酯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和差异。方 方 法 法 选择20、 25 ℃和28 ℃ 3个不同温度条件下饲养的白纹伊蚊氯氰菊酯敏感和抗性品系, 观察2个品系的繁殖、 发育及 平均寿命等生物学特性,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5 ℃下抗性品系卵的孵化率 (69.37%±0.01%) 和化蛹率 (77.04%±0.07%) 显著低于敏感品系 (孵化率和化蛹率分别为85.24%±0.03%和88.23%±0.05%), 分别下降了25.88%和 11.18%; 在实验温度下各品系成蚊预期寿命随温度增加而缩短, 敏感品系在28、 25 ℃和20 ℃下历期分别为19.75±0.10、 23.65±0.07 d和25.08±0.08 d, 而抗性品系在上述3种温度下则分别降为17.21±0.09、 20.95±0.09 d和22.58±0.10 d; 同时, 抗性品系成蚊平均寿命低于敏感品系; 同一实验温度下抗性品系幼虫发育周期较敏感品系延长, 28 ℃下差异最大, 抗性 品系和敏感品系分别为156.2 h和137.1 h; 不同品系幼虫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 28、 25 ℃和20 ℃下敏感品系和抗 性品系幼虫发育历期分别为137.1、 163.3、 247.7 d和156.2、 182.3、 263.2 d, 上述指标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结论 结论 不同温度下, 白纹伊蚊抗氯氰菊酯品系环境适应能力和生殖力水平均低于敏感品系
    徐州地区猫源弓形虫虫株的分离与鉴定
    付琳琳, 颜超, 刘转转, 孔德龙, 吕梁, 师娜
    2014, 26(6):  656. 
    摘要 ( )   PDF (23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获得徐州地区猫源弓形虫虫株, 了解徐州地区流浪猫弓形虫感染情况。方法 方法 捕捉徐州地区流浪猫, 收 集血清后, 用ELISA试剂盒检测弓形虫特异性IgG抗体; 同时将猫的心、 脑、 舌用盐酸?胃蛋白酶溶液消化处理后接种小 鼠, 经连续传代分离弓形虫虫株, 采用特异PCR法对所分离的虫株进行鉴定。结果 结果 共捕捉41只流浪猫。从猫体内共 分离到弓形虫虫株11株, PCR均扩增出弓形虫特异性条带; ELISA结果表明41.5%的流浪猫均能检测到弓形虫抗体。结 结 论 论 徐州地区流浪猫弓形虫感染较为严重, 有可能成为人和其它动物弓形虫病的重要传染源, 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短篇论著
    汉川市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效果评价
    向瑞灯, 张志海, 喻斌, 单晓伟, 邓芳, 徐新文, 方荣, 刘志爽, 张红娥, 王惠玲
    2014, 26(6):  658. 
    摘要 ( )   PDF (17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汉川市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3年汉川市血吸虫 病综合防治资料, 分析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期间螺情和人畜病情指标的变化趋势, 比较对策实施前后疫情控制效果。 结 结 果 果 实施综合防治后, 居民、 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 分别由2004年的6.38%、 8.11%下降至2013年的0.61%、 0, 2007年已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发生, 2011年已无新感染病例发生; 2012年已查不到感染性钉螺。2013年有螺框出现率、 活螺平均密度较2004年分别下降了56.78%、 68.35%, 但钉螺面积、 易感环境面积分别增长了0.62%、 7.10%。2013年全市 26个乡 (镇) 367个流行村全部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结论 结论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湖沼 型地区血吸虫病传播; 在巩固该综合防治措施成果的同时, 需控制内垸沟渠钉螺面积, 以防止居民重复感染血吸虫。
    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心理干预路径表的设计与应用
    来如意, 邵志伟, 余慧琼, 李丽乐, 梅艳, 何玉
    2014, 26(6):  662. 
    摘要 ( )   PDF (15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患者心理干预路径表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 方法 选择腹水型晚血患者 156例, 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8例, 按腹水型晚血患者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设计心理干预路径表, 分5个步骤指导责任 护士对干预组开展心理干预, 对照组不作干预。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WHO 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 (WHOQOL?BREF) 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实施心理干预路径前两组患者的SAS、 SDS、 WHOQOL?BREF评分结果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均> 0.05), 实施心理干预路径后两组患者的上述评分结果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 0.05)。结论 结论 应用心理干预路径表对腹水型晚血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改善其负性情绪, 提 高生活质量, 且方法简便
    镇江市润州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综合防治效果
    夏爱, 陶恒业, 赵亚明, 蒋军, 王进, 梅进
    2014, 26(6):  665. 
    摘要 ( )   PDF (28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镇江市润州区人群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效果。 方法 方法 在实施药物驱虫、 健康教育、 改水改厕为主综 合防治措施的同时, 开展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监测, 调查当地经济指标、 自来水和无害化厕所普及率, 进行防治效果评 价。 结果 结果 1997-2012年全区实施集体化疗累计20.21万人次, 粪检阳性驱虫化疗2 006人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 1997年为57.18%, 2012年达95.62%; 自来水和无害化厕所普及率1997年分别为10.14%和10.21%, 2012年分别为 100.0%和90.38%。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年纯收入均呈显著负相关 (r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0.526, P<0.05; r居民人均年纯收入= -0.671,P<0.01); 与自来水普及率、 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和健康知识知晓率间也均呈显著负相关 (r自 来水普及率=-0.936, r无害化厕所普及率= -0.922,r健康知识知晓率= -0.774, P均<0.01) 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指数曲线下降趋势 (y = 42.031 7e-0.357 6x , R2 = 0.803 6, F = 57.28, P = 0.000)。务农人员感染率显著高于学生 (χ2 = 17.998,P<0.01), 男、 女感染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3.627,P = 0.057)。 结论 结论 综合性防治措施实施及社会经济发展有助于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 率的持续下降。
    138例输入性恶性疟治疗效果观察
    于振华, 王福勇, 魏冬冬, 尹斌, 魏艳彬, 赵桂华, 张本光, 王用斌
    2014, 26(6):  669. 
    摘要 ( )   PDF (25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总结输入性恶性疟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对2007年1月-2013 年2月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所收治的138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 138例病人全部来自非洲 国家, 临床表现以发热、 头痛、 乏力、 肝脾肿大为主, 实验室检查多有红细胞、 血小板计数降低, 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有 36.96%的病例被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 肾炎、 肝炎等。采用蒿甲醚、 伯氨喹、 青蒿琥酯、 双氢青蒿素、 双氢青蒿哌喹片等抗 疟药治疗及对症治疗后, 近期治愈率为98.55%, 远期治愈率为94.93%, 未愈1例, 死亡1例。结论 结论 青蒿素类仍是最有效 的抗恶性疟药物, 但部分病例因体内疟原虫对该药存在抗药性或敏感性下降而复燃。应重视重症疟疾的早期抗疟及对 症治疗, 以提高治愈率、 降低死亡率。
    沃尔巴克氏体与淡色库蚊溴氰菊酯抗性关系初步研究
    洪善超, 吕园, 方福谨, 朱昌亮
    2014, 26(6):  672. 
    摘要 ( )   PDF (34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沃尔巴克氏体与淡色库蚊溴氰菊酯抗性间的相关性。 方法 方法 以PCR鉴定本实验室饲养的淡色库 蚊体内的沃尔巴克氏体, 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 (qRT?PCR) 测定并比较淡色库蚊溴氰菊酯抗性和敏感品系中沃尔巴克 氏体表达差异。 结果 结果 本实验室饲养的淡色库蚊体内含有沃尔巴克氏体。淡色库蚊溴氰菊酯抗性品系卵、 一龄蚊、 二 龄蚊、 三龄蚊、 四龄蚊、 雌蚊、 雄蚊体内沃尔巴克氏体表达水平分别是敏感品系的18.42、 3.69、 4.43、 3.96、 6.31、 1.55、 3.76 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 而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蛹中沃尔巴克氏体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南京江心洲溴氰菊酯抗性雌蚊体内沃尔巴克氏体表达水平是敏感雌蚊的2.64倍。 结论 结论 沃尔巴克氏体可能与 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产生抗性有关。
    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动物模型的效果观察
    王建明, 许金俊, 周永华, 陶建平
    2014, 26(6):  675. 
    摘要 ( )   PDF (18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观察人工建立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动物模型的效果, 为进一步开展广州管圆线虫病研究提供基础资 料。 方法 方法 从人工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福寿螺中分离出3期幼虫, 经灌胃感染SD大鼠。感染后第6周从大鼠粪便中分 离、 计数广州管圆线虫1期幼虫, 并将大鼠每天排出的1期幼虫人工感染健康福寿螺。3周后, 用胃蛋白酶消化法, 从福 寿螺内分离出广州管圆线虫3期幼虫。 结果 结果 SD大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3期幼虫后第6周, 其粪便中均检出1期幼虫, 并成功感染健康福寿螺得到3期幼虫。 结论 结论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每只大鼠50条广州管圆线虫3期幼虫的感染量可成功 建立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动物模型及其实验室种群。
    深圳大鹏半岛4种入侵医学贝类的发现
    曹世奎, 庄馨, 胡观冠
    2014, 26(6):  678. 
    摘要 ( )   PDF (18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深圳大鹏半岛入侵螺类物种。 方法 方法 于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对深圳大鹏半岛进行软体动物 资源调查, 通过贝壳形态学观察等鉴定入侵螺种。 结果 结果 大鹏半岛境内发现4种入侵螺类, 均为医学贝类, 分别为褐云 玛瑙螺 (Achatina fulica)、 小管福寿螺 (Pomacea canaliculata)、 尖膀胱螺 (Physa acuta) 和藁杆双脐螺 (Biomphalaria stra? minea)。其中尖膀胱螺在全部采集地点均有发现, 褐云玛瑙螺和小管福寿螺在除杨梅坑外的调查点均有分布, 藁杆双脐 螺仅分布于大鹏镇。结论 结论 4种重要外来螺类在深圳大鹏半岛广泛入侵, 鉴于其在疾病传播和农业生产上具有的潜在 危害, 需加强预防控制
    防治管理
    湖北省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标准研究Ⅱ机构人力状况调查分析
    刘汉成, 廖斯琪, 钟晨晖, 何汇
    2014, 26(6):  681. 
    摘要 ( )   PDF (17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湖北省基层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机构 (血防机构) 人力资源状况, 为制定机构能力建设标准提供依 据。方法 方法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对2004年体制改革以来湖北省血防机构人员结构层次、 人力技术结构特征 和职工相关待遇落实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结果 湖北省血防机构人员中, < 30、 30 ~ 45岁和> 45岁年龄段的构成比分别 为6.81%、 64.00%和29.19%, 平均年龄为43.1岁; 学历构成中61.35%的人员分布在中专或高中层面; 市、 县两级卫生技术 人员的职称结构比例分别为1.4∶5.6∶3.0和0.5∶6.1∶3.4; 乡镇血防机构年人均发放金额为1.42万元, 福利兑现率为 63.76%。结论 结论 湖北省血防机构人力结构不合理, 技术力量较薄弱, 年龄构成偏大, 工作报酬低下。
    3种寄生虫学核心期刊载文的引用期刊和被引期刊分析
    衣凤芸, 高石, 盛慧锋
    2014, 26(6):  684. 
    摘要 ( )   PDF (21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分析我国寄生虫学类核心期刊载文的引用期刊和被引期刊情况, 以了解此类期刊与其他学科期刊的成 果交流、 相互渗透情况。 方法 方法 以3种寄生虫学核心期刊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和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为研究对象, 在CNKI的中国引文数据库中检索2002-2012年上述3种期刊载文的引用期刊、 被引期刊以及引用频次。在2013年版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扩展版)》(简称 《引证报告》) 中查找期刊所属学科分类, 并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期刊的学科分类进行统计。结果 结果 2002-2012年,《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中国血 吸虫病防治杂志》 和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载文量分别为1 160、 1 541篇和2 494篇。3种期刊的引用期刊被 《引证报告》 收录的数目分别为496、 547和592, 总引用频次分别为4 778、 9 547和8 301, 篇均引用频次分别为4.12、 6.20和3.33。3种 期刊载文的被引期刊数分别为532、 407和659, 总被引频次分别为4 470、 7 206和7 885, 篇均被引频次分别为3.85、 4.68 和3.16。引用期刊和被引期刊数最多的学科为医药卫生、 基础科学和农业科学; 在医药卫生学科中, 引用期刊和被引期 刊数排前3位的二级学科均为医药卫生总论、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和临床医学。 结论 结论 寄生虫学类核心期刊与其他领域 期刊交流广泛, 对于促进本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成果交流起到了一定作用。
    综述
    刚地弓形虫速殖子表面抗原的研究及应用
    冷丽, 罗米, 高菊, 申丽洁
    2014, 26(6):  687. 
    摘要 ( )   PDF (13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 能感染包括人在内的所有温血动物。近年来弓形虫速殖子表面抗原已成 为候选的诊断和疫苗抗原, 主要包括P30、 P22、 P43、 P35和P23等, 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防治经验
    武汉市蔡甸区血吸虫病综合防治项目效果评价
    徐久泉, 周仿成, 尹其波, 巫朝阳
    2014, 26(6):  690. 
    摘要 ( )   PDF (11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武汉市蔡甸区血吸虫病综合防治项目的实施及效果。 方法 方法 收集蔡甸区血吸虫病综合防治项目 执行情况资料, 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结果 蔡甸区钉螺环境数、 钉螺面积由2003年的213处和223.47 hm2 分别降至2013 年的59处和51.20 hm2 , 分别下降了72.30%和77.09%; 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从2006年的1.58%下降至2013年的0.24%, 下降幅度为84.81%; 耕牛粪检阳性率从2006年的2.19%下降至2013年的0。 结论 结论 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吸虫 病传播。
    上高县晚期血吸虫病现况核查
    陶武明, 毛远华, 胡飞, 宁安
    2014, 26(6):  693. 
    摘要 ( )   PDF (17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掌握上高县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病人现况, 为晚血治疗救助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 《江西省晚 期血吸虫病人治疗救助信息管理系统》 中上高县晚血病人数据和病历资料, 对在册病人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体格检 查、 肝脾B超等核查, 整理核查数据, 并与4年前数据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128例晚血病人中, 男女比例为2.46 ∶1, 平均 年龄68.02±6.19岁, ≥ 65岁病人占64.84%; 临床分型腹水型、 巨脾型、 结肠增殖型、 侏儒型、 普通型、 出血型分别占 57.81%、 12.50%、 2.34%、 0、 26.57%、 0.78%。2014年B超检查显示平均门静脉主干内径为 (12.70±1.91)mm, 显著大于 2010年检查时的 (12.05±0.34)mm (t = 4.19, P<0.01)。结论 结论 上高县晚血病人年龄呈老龄化趋势, 部分病人病情可能连 续发展, 应加强救助。
    166例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祝斐, 黄新, 吴明, 金卫星, 颉奎
    2014, 26(6):  695. 
    摘要 ( )   PDF (15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脑型血吸虫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方法 选择解放军171医院1989-2013年收治的166例脑 型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 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 166例脑型血吸虫病患者中, 根据临床表现、 病原学、 免疫学结合CT、 MRI辅助检查确诊156例, 其中病理检查确诊74例, 诊断性治疗确诊10例。102例患者行口服吡 喹酮40 mg/kg治疗, 于14~36 d临床症状好转后出院。64例行开颅手术, 术后辅以口服吡喹酮抗血吸虫治疗。其中, 48 例术后恢复良好, 7例肢体瘫痪加重, 4例肢体发麻加重, 11例术后仍有癫痫发作, 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81例, 66例症 状及体征消失, 7例肢体轻瘫但生活能自理, 5例生活不能自理, 3例死于其他原因。结论 结论 颅脑影像学和实验室专项检 测对脑型血吸虫病诊断有重要价值。脑型血吸虫病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内科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2004-2013年江陵县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刘军, 刘雄, 胡合华, 曹淳力, 陈美
    2014, 26(6):  697. 
    摘要 ( )   PDF (12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对江陵县血吸虫病疫情进行分析, 掌握血吸虫病流行趋势。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3年江陵县血吸虫病 疫情资料, 对人群、 耕牛病情和钉螺情况等进行分析, 计算人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 钉螺感染率等疫情指标。结果 结果 人群 血吸虫感染率由2004年的10.22%下降到2013年的0.63%, 下降幅度为93.84%。其中, 2009-2013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 的下降幅度较大, 为76.92%。耕牛感染率呈总体下降趋势, 由2004年的7.59%下降至2013年的0, 下降了100%。活螺框 出现率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17.53%、 100%。结论 结论 通过10年防治, 江陵县血吸虫病疫情已整体处于较低水平, 但 依然存在传播风险, 应继续加强实施以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深圳市福田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范苏云, 石向辉, 牛姬飞, 林志萍, 李丽廉
    2014, 26(6):  699. 
    摘要 ( )   PDF (14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 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方法 随机 选取2个监测点, 采用Kato?Katz法检查监测点≥ 3岁常住人口粪便中华支睾吸虫卵, 并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结果 本 次共粪检743例, 检出华支睾吸虫感染者7例, 感染率为0.94%; 感染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及40~岁组。生吃或半生 吃鱼是感染的危险因素, 生熟食物砧板分开是保护因素。 结论 结论 深圳市福田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低, 在防治中 应加强健康教育, 纠正居民不良饮食和卫生习惯。
    2005-2010年大丰市肠道蠕虫病监测
    陆健
    2014, 26(6):  701. 
    摘要 ( )   PDF (17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大丰市居民肠道蠕虫感染现状。 方法 方法 选择大丰市5个村为监测点。采用Kato?Katz法检查蠕虫 感染, 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儿童蛲虫感染。结果 结果 2005-2010年监测点居民肠道蠕虫感染率分别为5.77%、 5.51%、 4.60%、 4.18%、 3.41%、 1.38%, 呈逐年下降趋势。除2010年未查出蛔虫感染者外, 其余年份均查出钩虫、 蛔虫、 蛲虫感染 者。感染率以20~30岁及60~80岁年龄组较高, 12~20岁及40~60岁年龄组较低。其中20~30岁与12~20岁组、 60~80岁与40~60岁组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 = 62.24, 71.35, P均<0.05)。男性感染率为5.63% (359/6 375), 女性感染率为2.42% (144/5 94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74.81, P<0.05)。北部地区感染率较高, 年间最高为11.71%; 感染率从东、 北到西、 南呈下降趋势。2010年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75%。结论 结论 大丰市人群肠道蠕虫感染率较低, 需加 大儿童蛲虫感染防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