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道德声明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9-04-09
上一期
下一期
特约专稿
弘扬新时期血防精神 推进血吸虫病消除进程
李石柱,许静,汪天平,闻礼永,杨坤,汪伟,吕山,曹淳力,周晓农
2019, 31(1): 1-13.
摘要
(
)
PDF
(14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曾是全球血吸虫病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经过60余年的不懈努力,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正在向传播阻断和消除目标迈进。2018年是毛泽东主席《七律二首·送瘟神》发表60周年,全国开展了一系列血吸虫病防治成就宣传活动,其中包括凝练我国新时期血防精神。经过专家研讨、广泛征集和筛选提炼,最终凝练出“群策群力,科学防治,甘于奉献,誓送‘瘟神’”的我国新时期血防精神。群策群力是对我国血防工作行政决策与民众参与的概括,科学防治是对我国血防策略因时因地制定与实施的提炼,甘于奉献是新时代我国血防专业工作者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竭的动力源泉,誓送“瘟神”是新时代赋予我国血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与责任担当。新时期血防精神将进一步坚定我国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的信念。
中国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路径分析——以援助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项目为例
杨坤,羊海涛,梁幼生,戴建荣,李伟,张键锋,何健
2019, 31(1): 14-18.
摘要
(
)
PDF
(9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全球卫生治理进程中的中国参与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期待。本文以中国援助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项目为例,分析了非洲血吸虫病防治现状及需求、中国及国际组织参与非洲血吸虫病治理现状及我国援助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项目进展情况,揭示了中国可以通过强化与政府间和国际组织间合作、提供成熟防控经验和产品、强化能力培养与队伍建设等途径提升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能力和国际声誉。
全球消除疟疾进展及面临的挑战
朱国鼎,曹俊
2019, 31(1): 19-22,23.
摘要
(
)
PDF
(11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全球疟疾防控成效显著,流行范围逐渐缩小,但疟疾死亡人数居高不下、发病数甚至有所回升,消除疟疾工作停滞不前。其主要原因是疟疾监测与响应体系不够健全、抗疟药物敏感性下降、杀虫剂抗性扩散和经费投入减少等。本文介绍了当前全球消除疟疾进展和面临的挑战,梳理了当前消除疟疾的策略和主要干预措施,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我国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现状及新时期防控原则
陈颖丹,朱慧慧,黄继磊,诸廷俊,周长海,钱门宝,李石柱,周晓农
2019, 31(1): 23-25.
摘要
(
)
PDF
(9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分析了我国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现状,阐述了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了我国土源性线虫病在流行水平大幅度下降的新形势下流行特征的改变以及面临的挑战。下一步应结合健康扶贫工程,围绕《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目标,建立土源性线虫病监测体系,落实精准防控等新时期土源性线虫病防控原则。
特约综述
境外血吸虫病输入我国的现状及面临风险
张剑锋,闻礼永,许静,梁幼生,严晓岚,任光辉,贾铁武,汪伟,周晓农
2019, 31(1): 26-32.
摘要
(
)
PDF
(10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及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增加,国际人员往来致使境外血吸虫病输入我国的病例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本文就我国境外输入血吸虫病现状和传播风险进行分析,为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和出入境卫生检验检疫等提供借鉴和参考。
血吸虫的种间杂交及其意义
石锋,王宜安,梁幼生
2019, 31(1): 33-39.
摘要
(
)
PDF
(10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吸虫病是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也是WHO规划消除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该病病原血吸虫的种间杂交已成为一种新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血吸虫为雌雄异体的复殖吸虫,其种群繁多、分布区域重叠,不同种血吸虫尾蚴感染同一宿主后,异种童虫在宿主体内雌雄合抱,杂交后可形成新的杂交虫株。优势杂交虫株的产生及其生物学特性如对宿主选择性、生殖力及感染力等改变,势必导致其种群演化、分布区域、流行模式及对人和动物的致病性变化,从而对正在实施中的全球血吸虫病消除规划产生影响。本文就血吸虫种间杂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我国家畜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及防控进展
林矫矫
2019, 31(1): 47-46.
摘要
(
)
PDF
(10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介绍了我国家畜血吸虫病造成的危害及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回顾了我国家畜血吸虫病的防控历程,及不同防控时期家畜血吸虫病流行情况;指出虽然我国家畜血吸虫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影响血吸虫病流行与传播的多种因素依然存在,该病在局部地区仍有死灰复燃或疫情回升的风险。血防工作者需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和重点地区防治力度,巩固防控成果,突破消除家畜血吸虫病的关键技术难点,探讨提出精准防控技术措施和策略,推进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钉螺生态特点和水利血防
黄轶昕
2019, 31(1): 47-52.
摘要
(
)
PDF
(10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钉螺水利生态控制及水利血防措施是我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长期的防治研究与实践中,我国逐渐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水利血防技术规范,其理论基础则与钉螺水生态和钉螺水力学相关。本文重点回顾了水、泥土、草、光照等相关的钉螺生态要素,并对血吸虫病防治现场应用的钉螺水利生态控制技术和现行水利血防措施进行了初步评述,对未来水利血防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期望在新形势下水利血防深入发展,为我国消除血吸虫病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空间流行病学在血吸虫病防控实践中的应用进展
王英鉴,李石柱,姜庆五,周艺彪
2019, 31(1): 53-57.
摘要
(
)
PDF
(9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吸虫病是我国重点防控的重大疾病之一,消除血吸虫病对于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随着空间流行病学的发展,血吸虫病空间分布描述、时空趋势预测、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综述了空间流行病学在血吸虫病防控中的应用,对血吸虫病时空分布、空间模型和遥感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我国蜱传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控
李兰花,张仪
2019, 31(1): 58-62.
摘要
(
)
PDF
(9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期我国报道的人感染蜱传寄生虫的种类和病例数均不断增加,蜱传疾病被认为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对我国蜱传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进行综述,提出我国蜱传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可能被严重低估,亟需开展包括人群、媒介及动物宿主在内的蜱传寄生虫病的系统监测。
国内外巴贝虫病流行现状与研究进展
周霞,王慧,薛靖波,夏尚,周晓农
2019, 31(1): 63-70.
摘要
(
)
PDF
(14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巴贝虫病是一种新发寄生虫病,在全球包括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及澳洲等地区均有流行,美国是巴贝虫病病例数最多的国家。我国巴贝虫病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其次是西南地区。作为一种新发虫媒传染病,该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但研究基础相对薄弱,应引起足够重视。巴贝虫病相关研究重点主要包括巴贝虫病诊断抗原筛选、巴贝虫与宿主及其他病原体共感染互作机制。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巴贝虫病流行分布情况、巴贝虫病诊断抗原筛选、宿主免疫应答机制及共感染现象等研究热点进行综述。
我国弓形虫病流行概况及防治基础研究进展
沈继龙,余莉
2019, 31(1): 71-76.
摘要
(
)
PDF
(10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弓形虫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体,弓形虫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及畜牧业生产。本文综述了我国弓形虫感染流行情况、基因分型、致病机制、诊断、治疗和疫苗研发等研究进展,旨在为我国弓形虫和弓形虫病研究提供参考。
蠕虫及肠道原虫感染与肠道菌群关系研究进展
徐梦,沈玉娟
2019, 31(1): 77-85,93.
摘要
(
)
PDF
(10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肠道菌群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与肠道病毒和寄生虫等共同栖息在人或动物肠道内。已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定植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虫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肠道菌群及其与机体的相对稳态,而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的改变也会影响寄生虫感染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本文就蠕虫及肠道原虫与肠道菌群相互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结膜吸吮线虫病原学 流行病学及遗传多态性研究进展
张玺,姜鹏,刘若丹,龙绍荣,崔晶,王中全
2019, 31(1): 86-93.
摘要
(
)
PDF
(10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有3种吸吮线虫可感染人体导致吸吮线虫病:结膜吸吮线虫(Thelaziacallipaeda)、加利福尼亚吸吮线虫(T. californiensis)和大口吸吮线虫(T. gulosa)。结膜吸吮线虫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地区,加利福尼亚吸吮线虫和大口吸吮线虫主要分布在北美地区。结膜吸吮线虫病主要流行于经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且当地有大量的家养或野生动物感染,虫种鉴定主要依赖口及生殖器官的特征,果蝇为其传播媒介,在亚洲是冈田绕眼果蝇(Phorticaokadai),在欧洲传播媒介则为变色伏绕眼果蝇(P. variegate)。我国是世界上结膜吸吮线虫病例数最多的国家,其他亚洲国家如韩国、日本等也有大量病例报道;欧洲地区病例较少,但在多数国家感染该虫的野生及家养动物较普遍。基于cox1基因,在全球范围内共鉴定出21个单倍型,其中单倍型1(Haplotype1)仅在欧洲不同地区不同宿主之间循环,其他20个单倍型分布于东亚国家(中、韩、日),又以我国的结膜吸吮线虫遗传多态性水平最高。遗传差异性分析表明,亚洲结膜吸吮线虫类群与欧洲类群存在长期地理隔离,且这两个类群在更新世中期已经开始分化。
我国棘球蚴病防治工作中健康素养提升策略之探讨
余晴,周晓农
2019, 31(1): 94-97.
摘要
(
)
PDF
(9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分析了我国棘球蚴病主要流行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最新进展,指出当前流行区内人群棘球蚴病防治知识匮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健康促进工作模式尚未完全建立、实现全民健康目标亟需努力的现状。同时,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探讨了现阶段棘球蚴病健康促进工作需紧密结合全民健康素养提升战略要求的可行措施与策略。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廖瑶,孙希,吴忠道
2019, 31(1): 98-102.
摘要
(
)
PDF
(10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因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后其幼虫移行至宿主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引起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征、以脑炎和脑膜脑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危害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阐明其致病机制对于广州管圆线虫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炎和脑膜脑炎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双月刊 1989年创刊)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名誉主编:王陇德(院士)
主编:周晓农
常务副主编:杨坤
编辑部副主任:汪伟
ISSN 1005-6661
CN 32-1374/R
扫一扫,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