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7年 第2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7-06-20
    述评
    我国新时期水利血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王家生, 卢金友, 闵凤阳, 朱孔贤
    2017, 29(3):  259-262. 
    摘要 ( )   PDF (11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吸虫病的传播与流行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阻碍经济社会发展。水利血防是指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利用水利工程结合血吸虫病防治措施,发挥控制钉螺孳生繁殖和扩散等防治作用,从而有效控制血吸虫病传播与流行的一种防治策略。本文回顾了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水利血防的历史沿革,以及水利血防在推进我国血吸虫病防治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在当前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正在向传播阻断和消除阶段推进的新时期,水利血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水利血防对策建议:开展水利血防新策略研究;加强水利血防新技术研究,提高水利血防工程的效率和适用性;加强水利血防工程技术指导,完善工程评估体系建设等。
    论林业血防在长江经济带开发生态优先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苏宁, 徐永杰
    2017, 29(3):  263-266. 
    摘要 ( )   PDF (10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我国实施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过程中,相关工程对流域内血吸虫病流行与传播的影响等问题,是“生态优先”开发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以长江经济带开发中的“生态优先”为基点,分析了林业血防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中面临的潜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大、疫情易反复发生、流行区现有林地抑螺防病提效改造任务艰巨、效果评价体系滞后、监测平台及基础研究不足等关键性挑战问题,并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全国林业血防发展提供参考。作者指出,今后的林业血防应着重加强以下工作:落实综合防治策略,谋划好新一轮林业血防工程规划;加强现有林抑螺成效提升改造工作,巩固和提高林业血防成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林业血防工程技术水平。
    晚期血吸虫病多学科综合治疗的价值与评价
    朱永辉, 赵正元, 邓维成
    2017, 29(3):  267-272. 
    摘要 ( )   PDF (11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期血吸虫病病情复杂,并发症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本综述通过对晚期血吸虫病临床分型、辅助检查与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手术类型等)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认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的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是晚期血吸虫病最合理的治疗模式。建议今后要设立多学科协作的诊疗制度,定期组织多学科病例讨论,形成稳定的治疗团队,以提高晚期血吸虫病的诊疗水平,减少误诊,提高疗效。
    论著
    2015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分析
    党辉, 金嘉宁, 许静, 李石柱, 周晓农, 孙军玲, 李中杰, 吕山
    2017, 29(3):  273-280. 
    摘要 ( )   PDF (11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15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数据,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开展风险监测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 (2014年版)》的要求,在全国所有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和三峡库区潜在流行县(市、区)共设立457个国家级监测点,按照不同流行类型对当地常住居民、流动人群、家畜的血吸虫感染情况,以及钉螺分布和感染情况等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 结果 2015年全国457年监测县(市、区)共开展本地常住居民血吸虫血清学筛查共133 350人,发现血检阳性者4 468人,其中4 457名血检阳性者接受了血吸虫病原学检查,发现病原学阳性者71人,主要为中、老年组的渔船民和农民;监测点常住居民总的血吸虫感染率为0.05%。共开展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85 047人,发现血检血吸虫阳性者977人;其中966名血检阳性者接受了血吸虫病原学检查,发现病原学阳性者16人;监测点流动人群总的血吸虫感染率为0.02%;浙江、湖南、湖北省和安徽省在监测点流动人群中发现了输入性血吸虫感染者。2015年所有监测点均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报告。监测点共检查家畜13 406头,查出血吸虫感染家畜(牛)5头,监测点家畜总的血吸虫感染率为0.04%。监测点共调查各类环境面积22 295.13 hm2,查出有螺环境面积7 426.63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3.47 hm2,分布于江苏省和上海市;在除湖北省和广东省以外的监测点发现了钉螺复现环境82.22 hm2;所有监测点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常住居民总的血吸虫感染率继续保持稳中有降的态势;流动人群中存在输入性血吸虫感染者。牛仍是主要的血吸虫感染家畜。虽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但钉螺分布仍面广量大,且仍有新发现和复现有螺环境。各地应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的统一要求,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提高监测工作的科学性、敏感性和有效性。
    2015年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治疗救助特征分析
    李飞跃, 谭红专, 周杰, 周瑞红, 朱金华, 蔡新婷, 任光辉
    2017, 29(3):  281-285. 
    摘要 ( )   PDF (11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了解2015年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治疗救助患者的特点和分布现状,为完善晚血治疗救助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晚血治疗救助标准,对湖南省2015年在册晚血患者进行核查与确认,对符合晚血治疗救助标准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比较救助患者在人口学、诊疗史及治疗救助等方面的特征。结果 2015年湖南省救治晚血患者3 850人,男性2 664人(69.19%),女性1 186人(30.81%),主要分布在岳阳、常德、益阳3个血吸虫病流行市。晚血救治患者中腹水型2 369例(61.53%),巨脾型1 466例(38.08%),结肠增殖型及侏儒型15例(0.39%);平均年龄(62.94±11.67)岁,以60岁以上高年龄人群为主(64.31%)。晚血救治患者首次确诊平均年龄(53.85 ± 21.32)岁,主要集中在40~60岁(68.57%);平均患病年限(9.58 ± 10.06)年,主要为10年以内(75.95%);首次确诊血吸虫病到首次确诊晚血平均历时(22.33 ± 14.20)年。晚血救治医院以县级为主(76.57%),患者救治有效率为94.46%,享有医保(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医保等)者占86.57%。结论 湖南省晚血救治患者数量较多,临床治愈率偏低,晚血救治任务仍然较重。腹水型、高年龄晚血患者是治疗救助的重点。

    门-体分流程度评估血吸虫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
    鞠帅, 李瀛, 纪昌学, 张飚
    2017, 29(3):  286-289. 
    摘要 ( )   PDF (22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门?体静脉分流程度在评估血吸虫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方法 以金山医院经临床证实的33例血吸虫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及29例血吸虫病肝硬化非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上腹部128层螺旋CT扫描。采用薄层块最大强度投影(TSMIP)、多平面重建(MPR)对门静脉系进行血管重建,对两组患者门?体静脉分流程度进行评分和比较,分析各侧支血管分流程度与血吸虫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结果 3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侧支血管发生率如下:胃左静脉曲张86.4%、胃短静脉曲张68.2%、食管静脉曲张50.0%、食管旁静脉曲张50.0%、胃底静脉曲张37.9%、胃肾静脉69.7%、脾肾静脉51.5%、腹壁静脉曲张25.8%、网膜静脉曲张15.2%、脾周静脉曲张63.6%、附脐静脉曲张34.8%、腹膜后?椎旁静脉40.9%、肠系膜静脉曲张36.4%。出血组食管静脉、食管旁静脉、胃左静脉和胃底静脉的发生率和分流程度均明显大于非出血组(P值均< 0.05)。结论 CT门静脉系成像可精确显示各类侧支血管的部位、程度及走向。食管静脉、食管旁静脉、胃左静脉和胃底静脉能较准确地预测血吸虫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情况,上述侧支血管分流程度越高,上消化道出血危险性就越大。
    武汉市汉口江滩血防工程实践与效果
    邓芷晴, 谭晓东, 孔世博, 吴凯, 徐明星, 罗华堂
    2017, 29(3):  290-293. 
    摘要 ( )   PDF (13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武汉市市内大型江滩血防工程灭螺的效果。方法 采用表层除障、药物灭螺、滩面平整、表土剥离填埋、沟渠挖新填旧等工程措施对汉口江滩进行血防整治,提出工程措施的相应技术参数并比较工程整治前后的螺情变化。 结果 汉口江滩工程整治总长度为6 015 m,整治面积87.21 hm2,其中表土填埋17.44 hm2,表土覆盖52.08 hm2,开挖新沟23条。新沟的平均长度、沟顶宽、沟深、高程差、边坡比及沟底坡的平均数值均有提高,沟底宽度和沟底高程平均数值有所下降。江滩滩面形成了内高外低(堤高江低)的坡度,滩面未再发现钉螺孳生。 结论 工程灭螺后,江滩钉螺孳生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变,但后期仍需加强螺情监测和工程管理。
    湖北省江陵县血吸虫病流行区野粪分布特征调查分析
    张瑕, 薛靖波, 胡合华, 刘雄, 崔彩霞, 文晓红, 谢小平, 张维荣, 田荣, 董黎春, 曹淳力, 李石柱, 周艺彪
    2017, 29(3):  294-299. 
    摘要 ( )   PDF (36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湖北省江陵县血吸虫病流行区野粪分布及阳性情况,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描述,以及时发现传染源,为制定相应的监测与响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在江陵县血吸虫病流行区,将疫情按严重程度分为高、中、低3层,每层抽取5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选取江滩和沟渠作为调查环境,收集野粪并采用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检查。此外,采用描述性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对野粪进行空间分布特征描述和回归分析。结果 现场调查共收集野粪701份,野粪平均密度为0.055 6份/100 m2;检出阳性野粪82份,野粪阳性率为11.70%。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野粪阳性率与人群感染率、感染性钉螺面积和耕牛存栏数之间存在空间相关性,其模型的校正R2值为0.58。结论 江陵县野粪阳性率与人群感染率、感染性钉螺面积及耕牛存栏数之间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可以根据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重点防控。
    日本血吸虫侵袭前后的湖北钉螺转录组研究 I RNA-Seq数据的de novo拼接
    秦志强, 莫筱瑾, 官威, 李石柱
    2017, 29(3):  300-304. 
    摘要 ( )   PDF (16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基于RNA?seq的二代测序技术分析日本血吸虫侵袭前后的湖北钉螺转录组的表达,为进一步完善湖北钉螺基因结构信息及挖掘血吸虫感染钉螺相关分子标记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分别提取日本血吸虫毛蚴感染后第7天、第30天湖北钉螺组织和正常钉螺组织的总RNA,经RNA质量检测合格后建立eDNA文库,利用Illumina NextSeq500 测序仪进行测序得到原始序列数据;测序数据经过滤和de novo拼接后,进一步开展转录本注释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得到63 686条广泛通用的基因数据(Unique gene, Unigene),基因功能注释及功能群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一般性功能蛋白质编码Unigene占比最多(15.36%),其次是信号转导(11.75%)、转录后修饰(8.89%)等,此外还有较高比例的未知功能蛋白质编码Unigene(12.20%)。结论 日本血吸虫侵袭后的湖北钉螺转录组表达信息显示有数个基因呈显著性上调或下调表达,本研究为从分子水平研究湖北钉螺与血吸虫感染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2012-2015年上海市实验室疟疾检测能力比较分析
    王真瑜, 江莉, 张耀光, 朱民, 张小萍, 马晓疆, 朱倩, 何燕艳, 蒋守富, 蔡黎
    2017, 29(3):  305-309. 
    摘要 ( )   PDF (16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疟原虫镜检、抗原快速检测(RDT)和核酸检测(PCR)3种方法在上海市级和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的应用情况,对该市疟疾实验室检测能力进行分析。方法 由上海市疾控中心收集2012-2015年上海市疟疾病例和疑似疟疾病例的血涂片、全血血样、病例复核确认记录单和上海市疟疾病例疫情资料,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2-2015年,上海市各区县共送检数据完整的样本212份,各区县中以金山区送样量最多(41.98%),报告医院以三级医院送样量最多(82.07%);1-10月间送检样本量逐渐增多。市疾控中心对212份血样均采用显微镜检、RDT和PCR 3种方法同时进行检测,综合判定疟疾确诊样本共计167份(78.77%),阴性样本45份(21.23%)。区县级实验室使用显微镜检和国产RDT对样本进行检测,判定疟疾阳性样本153份(72.17%),其中阳性未分型41份(19.34%),阴性样本53份(25.00%),未检测6份(2.83%)。报告医院与区县疾控中心镜检符合率为78.16%,区县疾控中心与市疾控中心镜检符合率为93.20%;区县级实验室RDT使用率为73.58%,国产RDT检测和市疾控中心进口RDT检测的符合率为93.59%。以市疾控中心检测结果作为标准,区县级实验室误判37份。99.37%的疟疾确诊病例为境外输入,包括非洲(85.44%)、亚洲(13.92%)和美洲(0.63%)。结论 上海市消除疟疾后的监测工作应结合多种检测方法,整合资源开展。
    2011-2015年重庆市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
    罗飞, 周爽, 袁熠, 黄文利, 李珊珊
    2017, 29(3):  310-314. 
    摘要 ( )   PDF (43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重庆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特点,为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调整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1-2015年重庆市报告的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对其虫种、感染地、就诊情况、诊断结果和治疗情况等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11-2015年重庆市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148例,其中恶性疟96例(65.54%),间日疟37例(24.32%);非洲国家输入125例(84.46%),东南亚国家输入23例(15.54%)。发病人群主要为30 ~ 50岁境外务工的男性工人,男女性别比11.42∶1。病例报告时间无明显季节变化,仅在年中(6-8月)和年初(1-2月)略有集中。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中位数为1 d,从就诊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2 d。首诊单位主要集中在县级(50例,33.78%)、省级医疗机构(36例,24.32%)和个体医生(20例,13.51%),78例(52.70%)病例首诊为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95.54%(142/148),有43例(29.05%)出现了较严重的并发症,死亡3例。 结论 加强多部门合作,建立协查、主动筛查机制,针对境外务工人员开展疟疾防治健康教育,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疟疾防治技术培训,提高首诊医疗机构的疟疾防治意识,是保证输入性疟疾病例规范管理和消除疟疾的重要措施。
    约氏疟原虫感染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
    乔继琛, 张慧, 焦玉萌, 杨玉婷, 董家军, 王争争, 李江艳, 孟令文, 杨小迪, 陶志勇, 夏惠, 方强
    2017, 29(3):  315-319. 
    摘要 ( )   PDF (14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约氏疟原虫17XL虫株感染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C57BL/6小鼠20只,腋下注射传代培养的B16F10黑色素瘤细胞;次日,将小鼠随机分为约氏疟原虫(P.y)感染组和对照组2组,10只/组;P.y感染组小鼠每只腹腔注射1×106个含虫红细胞率为20%的小鼠红细胞;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的C57BL/6小鼠正常红细胞。观察两组小鼠黑色素瘤出瘤时间并测量肿瘤的体积。结果 P.y感染组小鼠黑色素瘤出瘤时间为注射黑色素瘤细胞后(11.30 ± 0.21) d,晚于对照组[(10.40 ± 0.22) d](P < 0.05);自可精确测量瘤体起至实验终点,2组小鼠肿瘤均不断增长,P.y感染组瘤体体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 0.05);P.y感染组瘤体生长速度为(71.10 ± 6.29) mm3/d,明显慢于对照组[(302.80 ± 49.94) mm3/d](P < 0.05),且P.y感染组肿瘤每日生长速度亦明显慢于对照组(P均< 0.05)。结论 约氏疟原虫感染可以延缓肿瘤出瘤时间,且对小鼠黑色素瘤瘤体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小鼠细粒棘球蚴体外促血管生成作用研究
    尹建海, 沈玉娟, 于爱萍, 曹建平
    2017, 29(3):  320-323. 
    摘要 ( )   PDF (26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细粒棘球蚴体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及其促血管生成因子转录水平,初步探讨细粒棘球蚴的促血管生成作用。方法 将继发感染小鼠体内的细粒棘球蚴体外培养后的上清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观察其成管现象并用NIH Image J软件的Angiogenesis模块进行分析。同时,在细粒棘球蚴基因组中寻找同宿主(小鼠)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B1,HMGB1)的同源蛋白,并对其转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鼠源细粒棘球蚴囊培养上清能显著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成管(F = 73.03,P < 0.001),在细粒棘球蚴囊壁和原头节中存在小鼠MMP?9和HMGB1同源蛋白的表达,且MMP?9在原头节中的转录水平高于棘球蚴囊(t = -11.65,P < 0.001),而HMGB1在棘球蚴囊中的转录水平高于原头节(t = 6.43,P = 0.003)。结论 细粒棘球蚴囊培养上清可能含有促进血管生成的虫源分子,但其确切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包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评估 Ⅱ 系统整合与模拟测试
    余晴, 韩帅, 王强, 薛靖波
    2017, 29(3):  324-328. 
    摘要 ( )   PDF (40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跟踪包虫病信息管理系统改造,归纳系统整合进展,了解与分析各级层面的模拟测试反馈结果,为系统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包虫病防治信息系统改造基本信息,在包虫病流行区开展机构匹配工作;在包虫病主要流行区选择各级专业防治机构,开展信息系统模拟填报运行功能调查并收集反馈建议。结果 机构匹配阶段结果显示,行政区划匹配平均完成率为94.30%,登记在册的专业防治机构匹配平均完成率为69.94%;与包虫病防治专业机构匹配平均完成率为56.40%。系统模拟测试结果显示,5省(自治区)共计15个包虫病防治专业机构开展了系统测试填报,获得建议14份,反馈率为93.33%。认为系统运行不够流畅的占比21.43%;认为系统还需提高数据输入便捷性的占比64.29%;认为系统功能还需加强维护与完善的占比42.86%。建议提出涉及省级机构占比27.78%,市级占比22.22%,县级占比50.00%。 结论 包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的整合契合了主要流行区填报的基本需求,下一阶段需在完善机构匹配的基础上,扩大测试范围并进一步改进与提高系统各项服务功能。
    江苏省先天性畸胎弓形虫分离株和HIV-弓形虫共感染患者弓形虫基因型分析
    周永华, 侯照峰, 马以武, 王学东, 许永良, 陶建平
    2017, 29(3):  329-333. 
    摘要 ( )   PDF (14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鉴定分离自江苏省先天性畸胎的弓形虫虫株(KS株)和HIV?弓形虫共感染患者刚地弓形虫的基因型。方法 抽提江苏省先天性畸胎弓形虫分离株(KS株)速殖子和1例HIV?弓形虫共感染患者的全血DNA,选择11个基因位点,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 自江苏省先天性畸胎分离的弓形虫虫株和1例HIV?弓形虫共感染患者的全血DNA样本中均获得完整分型条带,经鉴定均为弓形虫基因型Ⅰ型。结论 Ⅰ型刚地弓形虫可能是江苏地区引起妊娠异常结局妇女和HIV?弓形虫共感染患者的优势基因型虫株。
    实验研究
    3种方法提取湖北钉螺RNA的比较
    许树俊, 王康, 张敏红, 陈文捷, 管国宇, 刘曼曼, 徐蕾, 孙恩涛
    2017, 29(3):  334-337. 
    摘要 ( )   PDF (13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改良SDS法、TRIzol法和CTAB法对湖北钉螺RNA的提取效果,以期获得一种经济、高效,适于湖北钉螺大样本RNA的制备方法。方法 采用改良SDS法、TRIzol法和CTAB法分别提取湖北钉螺RNA,利用核酸蛋白分析仪测定RNA浓度和纯度,通过浓度计算产率,纯度以A260/A280、A260/A230表示;以1%琼脂糖凝胶电泳进一步检验RNA完整性;以β?acting为目的基因进行RT?PCR,验证提取的RNA能否满足RT?PCR的实验要求。结果 经方差分析,3种方法的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16 895.85,P < 0.01);经LSD检验,改良SDS法产率较高,其次为TRIzol法,CTAB法产率较低。CTAB法提取的RNA纯度较高,A260/A280、A260/A230分别在1.8~2.0和2.0~2.2之间,其余两种方法的A260/A230均低于2.0。改良SDS法提取的RNA完整性较好,电泳结果显示28S、18S和5S条带完整清晰,条带之间无明显弥散现象;而TRIzol法未见28S条带,CTAB法仅见18S条带。3种方法提取的RNA经RT?PCR均能扩增出阳性条带。相比另外两种方法,改良SDS法成本低、耗时少。结论 改良SDS法是一种经济、高效,适于湖北钉螺大样本RNA的制备方法。
    藁杆双脐螺密度和静水沉速的测定
    闵凤阳, 王家生, 徐兴建, 周建银, 谌力贞
    2017, 29(3):  338-339. 
    摘要 ( )   PDF (24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曼氏血吸虫的中间宿主藁杆双脐螺的生态水力学特性。方法 采用排水体积法和沉降管法分别测定了双脐螺的密度和静水沉速。结果 藁杆双脐螺的密度在1.04~1.16 g/cm3之间,平均密度为1.08 g/cm3;其静水沉速在2.32 ~ 12.92 cm/s之间。结论 藁杆双脐螺的生态水力学特性与钉螺有所不同,在研究采用水利措施防控藁杆双脐螺扩散中应考虑其特性。
    芜湖地区黑线姬鼠体表发现毒厉螨
    柴强, 陶宁, 李朝品
    2017, 29(3):  340-341. 
    摘要 ( )   PDF (18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报道芜湖地区首次从黑线姬鼠体表检获毒厉蟎,提示该地区有螨媒性疾病传播流行的可能性。方法 从毒饵毒死的黑线姬鼠体表直接检获螨,常规制作玻片标本,参照文献对检获的螨类进行螨种鉴定。结果 从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体表共检获螨8只,经鉴定,该螨为毒厉蟎(Laelaps echidninus),均为雌性。结论 芜湖地区黑线姬鼠体表有毒厉蟎寄生,应予以重视,谨防毒厉蟎作为传播媒介传播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防治研究
    两种塑料地膜在云南省有螺排灌沟的短期灭螺效果比较
    张云, 黄宁波, 冯锡光, 施学文, 李雄斌, 杨卫东, 毛桂林, 熊孟韬, 吴明寿, 宋静, 孙佳昱, 陈春琼
    2017, 29(3):  342-345. 
    摘要 ( )   PDF (11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并比较无色和黑色塑料地膜覆盖法在云南省有螺排灌沟的短期灭螺效果。方法 选择钉螺密度较高的排灌沟,设单纯无色地膜覆盖组、单纯黑色地膜覆盖组、无色地膜覆盖施药组和黑色地膜覆盖施药组4个组。在实验前以及覆盖地膜后7、14、21、30 d对各组进行螺情调查,观察钉螺死亡率,并定时记录土表温度、膜内土表及土下5、15 cm处温度及每日天气情况。结果 单纯无色地膜覆盖组钉螺平均死亡率(15.29%)略高于单纯黑色地膜覆盖组(6.56%)(P < 0.01),两组灭螺效果均不理想。两种地膜覆盖并辅以灭螺药,均能增加钉螺死亡率;无色、黑色地膜施药覆盖组钉螺平均死亡率分别为40.80%、5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种塑料地膜均能提高膜内土表及土内温度,并且随着覆盖时间的延长膜内土壤温度均呈升高趋势,黑色地膜覆盖后30 d平均膜内土表温度高于无色地膜。结论 云南省有螺排灌沟不宜大范围使用地膜覆盖法灭螺,如必须使用地膜,需辅以灭螺药物。
    长江沿岸武警某部官兵血吸虫病防治知信行及感染情况调查
    何明祯, 谢轶青, 郭燕丽, 陈弘, 邹永根, 朱仕英, 张友
    2017, 29(3):  346-348. 
    摘要 ( )   PDF (11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长江沿岸武警某部官兵血防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并调查血吸虫感染情况,为制定武警部队血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江苏长江沿岸武警某部官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方式,并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查病。结果 2个调查点共调查376人。血防知识总及格率72.87%,不同年龄组官兵血防知识及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6,P > 0.05),流行区官兵的及格率显著高于非流行区 ([χ2]= 4.71,P < 0.05);干部的及格率显著高于普通士兵 ([χ2]= 4.21,P < 0.05) ;初中、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官兵的及格率依次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16,P < 0.05)。官兵防治态度积极者占93.88%。接触疫水的行为方式中,训练占17.55%,参加任务(如抗洪抢险、水上作业)占86.44%。下水时,采取防护措施的行为发生率为52.93%。防治知识及格组官兵的防护措施行为发生率显著高于不及格组官兵([χ2] = 10.55,P < 0.05)。2个营区内粪便都经过无害化处理。376名官兵的血检阳性率为0.53%,血检阳性者病原学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长江沿岸武警部队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及正确行为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加强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及推行行为干预是部队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关键。
    经皮穿脾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治疗血吸虫病上消化道出血
    纪昌学, 李瀛, 鞠帅, 强金伟
    2017, 29(3):  349-351. 
    摘要 ( )   PDF (11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经皮穿脾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PTSVE)在治疗血吸虫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血吸虫病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6例(均为食管静脉套扎及硬化治疗术后再次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例,女4例。所有病例在X线透视引导下,实施PTSVE术。术后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月复查CT,比较患者治疗前后静脉曲张程度。结果 14例(87.50%)患者PTSVE术取得成功,均获有效止血;2例(12.50%)失败;1例术后1周出现腹腔出血。术后1月复查CT,经评估显示患者食道静脉(P < 0.001)、食道旁静脉(P < 0.001)和胃底静脉(P < 0.001)曲张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 PTSVE治疗血吸虫病上消化道出血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方法特别适合肝硬化严重,肝裂明显增宽,门静脉主干甚至分支裸露者。
    无锡市重点人群弓形虫感染状况调查
    高东林, 孟晓军, 张轩, 钱燕华, 陆兵
    2017, 29(3):  352-354. 
    摘要 ( )   PDF (10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无锡市重点人群弓形虫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无锡市城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肿瘤病人、孕妇、宠物饲养者4类人群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并采血用ELISA法检测抗弓形虫IgG、IgM抗体。 结果 共调查404人,弓形虫抗体阳性38人,总阳性率为9.4%;其中IgG阳性37人,占97.4%;IgM阳性1人,占2.6%。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生食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和接触猫/狗是弓形虫感染的影响因素(OR = 2.1、2.6和2.3,P均< 0.05)。宠物饲养者、HIV/AIDS和肿瘤病人比孕妇更易感染弓形虫(OR =1.5、8.1和2.8,P均< 0.05)。 结论 无锡市重点人群弓形虫感染率较高,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对免疫缺陷、有不良饮食习惯及宠物饲养者等人群的干预工作。
    湖南省4县市居民华支睾吸虫病知识知晓率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魏选东, 卫沫, 吕媛, 易尚辉, 刘桃成, 罗春香, 査文婷, 罗庆红
    2017, 29(3):  355-357. 
    摘要 ( )   PDF (11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湖南4县市居民华支睾吸虫病知晓情况,并进行知晓率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为湖南省华支睾吸虫病防治策略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有效调查对象共1 224名,采用问卷调查及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进行知晓情况调查,并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对知晓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湖南4县市居民知晓率为:永州市15.67%(68/434)、岳阳市9.94%(34/342)、望城县13.25%(31/234)、通道县21.96%(47/214);疾病各方面知识的知晓率为:病原学44.67%(2 734/6 120),临床表现56.44%(3 454/6 120),流行病学特征60.95%(7 460/12 240),个人日常预防42.47%(2 599/6 120);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影响华支睾吸虫病知晓率的因素有长期就餐地点、家庭中是否有从医人员、对相关新闻报道的关注程度及寄生虫病史。结论 湘西南地区华支睾吸虫病知晓率水平较高,但湖南各地区知晓率总体水平不高,应加强有关华支睾吸虫病个人日常预防知识及食品卫生知识的宣教。
    芜湖市医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赵汝娟, 杨雪荣, 赵影, 潘依宁, 徐文婷, 胡亭亭, 杨艳, 赵金红
    2017, 29(3):  358-362. 
    摘要 ( )   PDF (11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芜湖市医学院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透明胶纸法进行蠕形螨标本采集,以问卷形式对受检者进行蠕形螨感染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共调查学生316人,感染者117人,总感染率为37.03%(117/316),男女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0,P > 0.05)。117例感染者中,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率(51.28%)、单纯皮脂蠕形螨感染率(24.79%)和混合感染率(23.93%)现象均存在;轻度感染(83.76%)显著高于中度感染(12.82%)、重度感染(3.42%),额部感染居多(29.41%)。其中油性肤质的螨种感染与性别有关,男性皮脂蠕形螨的感染率(3.70%)低于女性皮脂蠕形螨的感染率(16.42%)([χ2]= 6.92,P < 0.05),而男性混合感染的感染率(17.28%)则高于女性(4.48%)([χ2]= 5.91,P < 0.05)。面部皮肤有症状的蠕形螨感染率(51.80%)显著高于面部皮肤正常的蠕形螨感染率(33.05%)([χ2]= 9.14,P < 0.01)。生活习惯等因素对蠕形螨感染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学生面部存在一定的蠕形螨感染,有皮肤症状人群的蠕形螨感染率显著高于面部皮肤正常者,应加强医学生蠕形螨感染的防治。
    防治管理
    基于WEB的慢性血吸虫病人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华伟, 杨菲, 彭国华
    2017, 29(3):  363-365. 
    摘要 ( )   PDF (24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南昌市各血吸虫病防治站慢性血吸虫病人信息管理工作水平,根据慢性血吸虫病人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特点,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和ASP+SQL技术,构建基于WEB的南昌市慢性血吸虫病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各血吸虫病防治站对慢性血吸虫病人数据的信息共享。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消除血吸虫病历程回顾分析
    余水兰, 邓积广, 许绍仁, 蒋智华
    2017, 29(3):  366-368. 
    摘要 ( )   PDF (12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靖西市历史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规律,为下一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靖西市1956-2015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数据,对不同阶段血吸虫病防治与流行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靖西市1956年起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198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连续36年未发现本地感染的粪检阳性病人和病畜,2016年5月份通过了国家卫计委“血吸虫病消除考核复核”标准。累计历史查病348 801人次,发现血吸虫病人10 434例,查畜20 674头次,发现病畜590头,治疗血吸虫病人18 739人次,处理病畜512头次。累计查螺面积65 213.25 hm2,发现有螺面积353.80 hm2。结论 靖西市已经达到了血吸虫病消除标准,但仍存在钉螺复现,而且有输入性传染源的存在,应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监测的工作。
    高校教学比赛中《人体寄生虫学》获奖作品探析
    杨小迪, 方强, 程洋, 常雪莲, 陶志勇, 王媛媛, 王小莉, 李江艳, 黄诗雅, 焦玉萌, 王雪梅, 夏惠, 陈兴智
    2017, 29(3):  369-371. 
    摘要 ( )   PDF (18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比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自身参加及观摩近年来全国高校医学类微课教学比赛及全国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的实践和体会,探讨其中《人体寄生虫学》获奖作品的共性,包括选题、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为高校人体寄生虫学专业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防治经验
    2015年海宁市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抽样监测
    程茜, 郑琼林, 丁丰, 王娟芬, 高雨
    2017, 29(3):  372-373. 
    摘要 ( )   PDF (10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海宁市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流行情况,评估血吸虫病的潜在传播风险。方法 随机抽取海宁市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各1个乡镇(或街道),对来自血吸虫病流行省的流动人口进行血吸虫病流行情况调查。 结果 共调查了流动人口1 207人,检出血吸虫感染血清学阳性4人(0.33%);病原学检查未发现血吸虫病患者;血检阳性者主要分布在31~40岁人群,阳性率为1.68%,高于其他年龄组([χ2]= 6.590,P < 0.05)。 结论 应加强海宁市流动人口的血吸虫病监测工作。
    2015年重庆市输入性疟疾病例特征分析
    谭妍, 李志峰, 凌华, 周杨, 谢武娟, 许静茹
    2017, 29(3):  374-376. 
    摘要 ( )   PDF (11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15年输入性疟疾病例实验室诊断结果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按照《重庆市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工作手册》操作规程,采用涂片镜检、快速疟疾诊断试纸条(RDT)及巢式PCR对该市输入性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分型,并从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疟疾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5年重庆市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31例,其中间日疟2例(6.45%)、恶性疟23例(74.19%)、卵形疟5例(16.13%)、三日疟1例(3.22%),5例卵形疟中3例经实验室诊断为卵形疟wallikeri亚型。30例(96.77%)输入自非洲,1例(3.33%)输入自东南亚;30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年龄23~61岁,病例分布无明显季节性。病例从发病到初次就诊时间、从初次就诊到确诊时间的中位数均为2 d,初次就诊单位多为县级单位,确诊单位多为省级单位。结论 重庆市2015年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未发现本地病例,仍保持消除疟疾状态,但仍要加强输入性疟疾病例的管理及病原学监测工作,并加强相关疟疾防治机构医务人员的防治能力培训。
    河北石家庄地区健康献血人群弓形虫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调查
    吴亚, 宋任浩
    2017, 29(3):  377-379. 
    摘要 ( )   PDF (10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了解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健康献血人群弓形虫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石家庄市1 630例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的无偿献血者为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弓形虫抗体。对比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地献血人群的弓形虫感染率。对弓形虫感染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 630例健康献血者中,共检出弓形虫抗体阳性126例,感染率为7.73%。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人群弓形虫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4.36、13.98、9.71、7.65,P均< 0.05);不同居住地献血人群弓形虫感染率无明显差异([χ2]= 1.63,P > 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弓形虫感染与饲养宠物、经常在外就餐、喜吃火锅或烧烤、生熟食共用砧板、无饭前洗手习惯等不良生活卫生习惯密切相关([χ2]=35.90、175.44、7.41、15.72、6.94,P均< 0.01)。结论 河北石家庄地区健康献血人群有一定的弓形虫感染率。加强献血者弓形虫认知教育和感染监测是避免输血感染的重要环节。
    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与ANCA的相关性分析
    王娴默, 张家均, 肖林
    2017, 29(3):  380-382. 
    摘要 ( )   PDF (11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血吸虫病患者145例作为病例组,随机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血清,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以放射免疫法检测透明质酸、层粘蛋白、Ⅲ型前胶原和Ⅳ型胶原,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水平。结果 病例组ANCA阳性率为28.96%(42/145),对照组为1.00%(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病例组透明质酸、层粘蛋白、Ⅲ型前胶原和Ⅳ型胶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4项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异常者所占比例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病例组中,42例ANCA阳性者中透明质酸、层粘蛋白水平异常者所占比例均高于ANCA阴性者;前者4项肝纤维化指标均值均高于相应正常参考值,其透明质酸、层粘蛋白水平平均值显著高于ANCA阴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可出现自身免疫性抗体ANCA阳性,ANCA可能与肝纤维化的自身免疫过程有关。
    2015年南京市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
    魏德会, 谢朝勇
    2017, 29(3):  383-384. 
    摘要 ( )   PDF (10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掌握2015年南京市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要求,在全市11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 11个监测点常住居民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率为2.97%(97/3 269),粪检阳性率为0;流动人群IHA阳性率为0.52%(12/2 298),粪检阳性率为0。家畜粪检未发现阳性。查出有螺面积147.295 3 hm2 ,未查出感染性钉螺。结论 2015年南京市血吸虫病疫情明显下降,但仍需加强监测工作,以巩固现有血防成果。
    综述
    贾第虫病免疫学诊断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章乐生, 王燕娟, 曹建平
    2017, 29(3):  385-387. 
    摘要 ( )   PDF (11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是一种重要的肠道致病原虫,人体感染后可引起腹泻等症状。目前,贾第虫感染诊断主要有病原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其中免疫学诊断技术因快速、简便、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就常用贾第虫感染免疫学诊断技术及其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疟原虫薄血膜图像自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张娟胜, 张弟强, 王暐, 魏晓光, 王增国
    2017, 29(3):  388-392. 
    摘要 ( )   PDF (13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综述了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分析技术应用于疟原虫薄血膜涂片显微图像自动检测的研究进展。在介绍自动检测技术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首先对现有自动检测技术进行总结,将其分为图像获取、前处理、形态学分析、图像分割、疟原虫计数与分类等步骤;然后详细综述了各步骤的原理和现有实现方法;最后提出了自动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及厚血膜的自动检测等有待研究的问题,为后续研究疟原虫图像的自动显微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病例报道
    粪类圆线虫感染致甲状腺功能减低1例
    孙悦, 梁敏
    2017, 29(3):  393-394. 
    摘要 ( )   PDF (10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1例因粪类圆线虫感染导致甲状腺功能减低的少见病例的诊治过程。
    腐食酪螨致皮炎1例
    洪勇, 柴强, 陶宁, 李朝品
    2017, 29(3):  395-396. 
    摘要 ( )   PDF (26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1例腐食酪螨致皮炎的病例,并结合其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总结该皮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案,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