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中英文) ›› 2025, Vol. 37 ›› Issue (4): 346-354.
刘剑峰1,王文雅1,张米禛1,周长海1,刘柳1,赵陆源1,李科荣2,张冬琦2,刘榆华2,刘宏坤2,陈绍荣2,钱门宝1,3,李石柱1,3*
LIU Jianfeng1, WANG Wenya1, ZHANG Mizhen1, ZHOU Changhai1, LIU Liu1, ZHAO Luyuan1, LI Kerong2, ZHANG Dongqi2, LIU Yuhua2, LIU Hongkun2, CHEN Shaorong2, QIAN Menbao1, 3, LI Shizhu1, 3*
摘要: 目的 评价现场调查中采用询检法诊断带绦虫病的价值,为进一步提升带绦虫病防控工作效率和精准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3年10月,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选择有带绦虫病流行的4个村作为调查点,各调查点分别随机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开展调查,调查人数均≥ 305例。采用结构化问卷以面对面方式对调查对象开展询检,了解其近1年内排节片史和排节片次数,近半年内食用生肉及其制品、生猪肝等未熟肉制品和是否服驱虫药物及服用驱虫药时间等信息。收集调查对象粪便样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1粪2检)检测粪便中带绦虫虫卵。对粪检阳性或自述近1年内有排节片史者采用槟榔⁃南瓜籽法进行诊断性驱虫治疗。以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出带绦虫虫卵及诊断性驱虫治疗驱出虫体或节片作为“金标准”,评价询检法用于带绦虫病的诊断效能,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此外,收集调查对象在诊断性驱虫治疗中排出的虫体或节片,采用多重PCR法及Sanger测序技术鉴定带绦虫虫种。结果 共纳入1 842例调查对象,收集1 842份有效问卷;共采集1 533份粪便样本,其中带绦虫虫卵阳性样本25份。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自述近半年内食用生肉及其制品、生猪肝等未熟肉制品者1 305例,近1年内有排节片史者42例。对上述25例粪检阳性者及42例自述近1年内有排节片史者进行诊断性驱虫治疗,其中33例驱出完整虫体。 排除近3个月内、近1年内有服药史者及全部有服药史者记录后,“自述近1年内有排节片史”诊断带绦虫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7(Z = 4.71,P < 0.001)、0.762(Z = 4.51,P < 0.001)、0.762(Z = 4.52,P < 0.001),两两比较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 = -0.005 ~ 0.328,P均> 0.05)。 排除近3个月内、近1年内有服药史者及全部有服药史者记录后,“自述排节片次数为2次”诊断带绦虫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Z = 4.71,P < 0.001)、0.835(Z = 4.17,P < 0.001)、0.847(Z = 3.98,P < 0.001),两两比较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 = -0.43 ~ -0.10,P均> 0.05);排除所有有服药史者记录后,“自述排节片次数为2次”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0%和81.82%。在排除不同服药间隔者记录后,“自述近半年内食用生肉及其制品、生猪肝等未熟肉制品”诊断带绦虫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在0.529 ~ 0.53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经虫种鉴定,驱出虫体的33例调查对象中,31例(93.94%)感染亚洲带绦虫,平均感染度为(1.39 ± 0.72)条/例;2例(6.06%)感染牛带绦虫,感染度均为1条/例。结论 询检法对于带绦虫病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可作为带绦虫病现场筛查的初筛工具。询检时进一步增加排节片次数等信息以及在分析过程中排除有服药史记录,均可提高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