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 2024, Vol. 36 ›› Issue (6): 591-597.
芦瑞鹏,程明基,罗傲,陈雅婷,罗敏,段金花,陈宗晶,钟昱文,胡盛钧,邓惠*
LU Ruipeng, CHENG Mingji, LUO Ao, CHEN Yating, LUO Min, DUAN Jinhua, CHEN Zongjing, ZHONG Yuwen, HU Shengjun, DENG Hui*
摘要: 目的 了解2018—2023年广东省白纹伊蚊种群密度消长及不同地理片区、不同生境白纹伊蚊密度变化,为该省蚊媒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8—2023年3—11月,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121个区(县)、1 609个镇(街)设置白纹伊蚊监测点,每月在各监测点开展1次白纹伊蚊密度监测。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在登革热多发的地市针对特定环境每月开展1次监测。各监测点按不同地理方位选择4个街道(村),在居民区、公园、医院、工地等环境的花园、天台或公共绿化带布放诱蚊诱卵器,回收后计算诱蚊诱卵指数(mosquito ovitrap index,MOI)。根据MOI值,将各监测点白纹伊蚊密度分成符合防控要求以及低、中、高风险4个等级,分析各年各监测点白纹伊蚊风险等级,并对不同月份、不同地理片区、不同生境白纹伊蚊密度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23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118 241个白纹伊蚊监测点中,白纹伊蚊密度符合防控要求的监测点占68.26%,低、中、高风险监测点分别占23.61%、6.67%和1.47%。广东省白纹伊蚊密度风险等级于每年4—5月快速升高,9—10月后逐步下降,峰值出现在5—7月。2018—2023年,广东省各白纹伊蚊监测点平均MOI值为4.21,各年分别为4.69、4.80、4.38、3.82、3.38、4.33,其中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地区MOI值分别为4.35、4.43、3.53、3.58,居民区、公园、工地、医院、废品收购站及其他生境MOI值分别为4.18、5.44、4.75、3.24、4.27、3.70。结论 2018—2023年,广东省白纹伊蚊成蚊密度峰值出现在5—7月,珠三角片区和粤东片区蚊密度较高。建议在蚊密度高峰期出现前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减少蚊媒传染病发生。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