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 2024, Vol. 36 ›› Issue (3): 294-298,328.
罗静雯,田洪春,刘阳*,吴小红,铁磊,张丽萍,邓秀
LUO Jingwen, TIAN Hongchun, LIU Yang*, WU Xiaohong, TIE Lei, ZHANG Liping, DENG Xiu
摘要: 目的 调查四川省人群钩虫感染家庭聚集性,探讨其影响因素,为科学防治钩虫病提供参考。方法 2017—2022年,于四川省盆地、丘陵地区、盆周山区等钩虫病主要流行区选取3 ~ 4个县(区)作为人群钩虫感染固定调查点,并选取17 ~ 30个县(市、区)作为流动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抽取至少1 000名≥ 3周岁的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Kato⁃Katz法进行粪便钩虫虫卵检测。选取家庭人口数≥ 2人、且所在县(区)当年钩虫感染人数≥ 2人的调查对象,应用二项分布拟合优度检验进行钩虫感染家庭聚集性分析。2021—2022年在四川省合江县和乐山市五通桥区开展人群钩虫病防治知识与相关行为调查,比较两地钩虫感染聚集性家庭与非聚集性家庭成员钩虫病防治知识与相关行为差异。结果 2017—2022年,在四川省钩虫病主要流行区共抽取25 196户家庭的66 812名居民进行钩虫感染调查,发现钩虫感染4 403例,感染率为6.59%。四川省主要流行区人群钩虫感染分布不符合二项分布,具有家庭聚集性([χ2] = 2 116.759,P < 0.001);人群钩虫感染率≥ 1%的流行区均发现钩虫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χ2] = 136.006 ~ 428.738,P均< 0.001);不同年份([χ2] = 87.615 ~ 471.838,P均< 0.001)、不同地形流行区([χ2] = 8.423 ~ 1 144.176,P均< 0.001)人群钩虫感染均具有家庭聚集性。钩虫感染聚集性家庭与非聚集性家庭中,钩虫感染者每克粪便虫卵数(egg per gram,EPG )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80(780)和72(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2.686,P < 0.05)。钩虫感染聚集性家庭中知晓钩虫病防治知识者所占比例低于非聚集性家庭(24.49% vs. 51.72%;[χ2] = 10.262,P < 0.05),经常赤脚下地劳动者所占比例高于非聚集性家庭(30.61% vs. 13.25%;[χ2] = 6.289,P < 0.05)。结论 四川省人群钩虫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钩虫病预防措施知晓情况、是否经常赤脚下地劳动等因素与钩虫感染家庭聚集性相关。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