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0-05-16
    评述
    洞庭湖区消除血吸虫病迈向新时期
    周晓农
    2020, 32(3):  219. 
    摘要 ( )   PDF (9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南省在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史上占据了特殊地位,不但是我国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也是在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不同阶段出成绩、出经验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湖南省高度重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坚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持续推进家畜传染源控制、人群传染源控制、钉螺控制及血防机构能力建设“四大工程”,取得了显著血防效益,实现了防治与科研结合、科研为现场服务的理念,从防治实践中创造了一批血防模式,为我国血吸虫病防治提供了“湖南经验”。今后仍需贯彻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原则,坚持科学防治、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继续强化以“以传染源控制为主、钉螺控制并重”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保障经费投入、提高防治队伍能力建设,积极探索医防结合新模式,早日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
    特约专稿
    论中国血防文化的内涵与精神特质及其现实意义
    邓维成,李岳生,程湘晖,任光辉,贺宏斌,周艺彪,张跃云,胡本骄,刘寒秋,卢世魁,李胜明,周晓农
    2020, 32(3):  222. 
    摘要 ( )   PDF (9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防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独具特色,广义上血防文化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血吸虫病防治历程中创造并形成的独特风气、社会意识乃至物质文化等总和;狭义上则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广大血防工作者所共同创造、发展和积淀起来的精神文化。血防文化的精神特质主要表现在心忧天下的爱国爱民精神、经世致用的求真务实精神、敢为人先的开拓进取精神、甘于奉献的牺牲精神4个方面。研究血防文化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如期实现、推动消除血吸虫病进程,以及推进卫生血防事业行稳致远等。
    新时期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李胜明,邓维成,程湘晖,贺宏斌,周艺彪,周杰,胡本骄,刘寒秋,卢世魁,李岳生,周晓农,任光辉
    2020, 32(3):  225. 
    摘要 ( )   PDF (9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阐述了当前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特征和疫情态势,分析了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对今后防控重点和措施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湖南省消除血吸虫病工作提供借鉴。
    论著
    2004-2019年湖南省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效果
    汤凌,周杰,赵正元,王慧岚,姜琼,连花,吴翔,蒋立平,韩阳清,任光辉,邓维成
    2020, 32(3):  230. 
    摘要 ( )   PDF (10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04-2019年湖南省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效果,为制定血吸虫病消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4-2019年湖南省卫生、农业、水利、林业和国土等部门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每年各项措施完成情况、防治费用以及人群、耕牛病情和螺情。采用Delphi法构建湖南省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计算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效果指数;对人群及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垸内钉螺面积和感染螺面积压缩等方面进行费用?效果分析。结果 2004-2019年湖南省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累计投入经费711 092.65万元;完成药物灭螺277 437.12 hm2,人群扩大化疗6 927 230人·次,牛扩大化疗2 116 247头·次,建造无害化厕所954 850座,圈养牛290 359头,淘汰牛136 666头,以机代牛141 905套,水改旱39 048.63 hm2,灌区改造724.12 km,安全饮水覆盖人口399.43万人,种植抑螺防病林191 102.89 hm2,土地平整38 535.27 hm2。2004年,湖南省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4.29%,耕牛感染率为4.48%,垸内有螺面积2 449.37 hm2,感染性钉螺面积3 423.74 hm2;2019年,全省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均下降至0,垸内有螺面积较2004年下降了77.92%(540.92 hm2),感染性钉螺面积下降至0。以2004年数据为基线,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效果指数总体呈逐年增加趋势,2019年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效果指数为97.35。每100人血吸虫感染率和每100头牛感染率下降1%的年平均费用分别为70.11元和4 204.78元,每1 hm2垸内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压缩1%的年平均费用分别为2 010.20元和1 298.09元。结论 湖南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显著,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明显下降,垸内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大幅压缩。今后应继续保障资金投入,以进一步完善综合防治措施、巩固已取得的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指数平滑模型与ARIMA模型在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周杰,任光辉,贺宏斌,侯循亚,邓维成
    2020, 32(3):  236. 
    摘要 ( )   PDF (16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指数平滑模型与ARIMA模型预测湖南省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变化趋势。方法 根据1957–2015年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统计资料中的人畜感染率数据,建立指数平滑模型及ARIMA模型,并对2016–2018年湖南省人畜血吸虫感染率进行预测与效果评价。结果 1957–2015年湖南省人畜血吸虫感染率指数平滑模型与ARIMA模型均具有较好拟合效果。1957–2015年湖南省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具有线性趋势,2016–2018年人群感染率Brown’s线性趋势指数平滑模型与家畜感染率Holt’s线性趋势指数平滑模型预测值较2016–2018年人畜感染率ARIMA模型预测值更匹配于实际数据,但ARIMA模型提示湖南省血吸虫病可能仍处于低流行状态。结论 在血吸虫病低流行情况下,湖南省亟须研发高敏感度疾病监测技术,以匹配当前流行态势,并强化防控措施以巩固取得的防控成果。
    2015-2019年湖南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
    李广平,喻鑫玲,吴翔,赵正元,夏蒙,邓奕,章洁,罗振华,毛伟,姜琼,汪军
    2020, 32(3):  242. 
    摘要 ( )   PDF (10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湖南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全省血吸虫病消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在湖南省41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5-2019 年开展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监测和螺情监测,对各年病情和螺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湖南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分别为2.57%和1.56%,均呈逐年降低趋势,男性血检阳性率均高于女性(P < 0.01);5年间,洲滩型、洲垸型、垸内型和丘陵型4种流行区人群血检阳性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5-2019 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别检出44例和19例本地人群粪检阳性、5例和1例流动人口粪检阳性。5年累计监测家畜9 346头·次,2015、2016年检出粪检阳性家畜6头(均为牛)。2015-2019 年,共进行钉螺调查1.55亿m2,活螺平均密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19年较2015年下降45.79%;5年间未查获血吸虫感染性钉螺;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混合钉螺样本1 469份,2015、2017年分别检出阳性混合样本1份和5份。结论 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今后应加强健康教育、加大流动人群查病力度、进一步完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以巩固已取得的防治成果。
    粉尘螨瘦素受体叠加转录蛋白样1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杨华莹,朱晗婷,崔玉宝
    2020, 32(3):  248. 
    摘要 ( )   PDF (16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获得粉尘螨瘦素受体叠加转录蛋白样1(Leptin receptor overlapping transcript?like 1,LepROTL1)的编码基因及其分子特征,并构建表达质粒。方法 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获得粉尘螨LepROTL1编码基因序列片段。据此设计引物,应用实时PCR技术从粉尘螨总RNA中扩增全长基因片段,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LepROTL1后测序。将该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T1R,异丙基?b?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达产物。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序列及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特征。结果 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1个清晰条带;构建的质粒pET28a(+)?LepROTL1经测序显示,该编码基因从起始密码子ATG至终止密码子TAA共417 bp,该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后经 IPTG诱导,SDS?PAGE见特异性条带,提示有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由134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4 378.13 Da, 其亲水性指数为1.149,有一定疏水性;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19 aa,14.18%)、延伸主链(48 aa,35.82%)和无规卷曲(67 aa,50.00%)。将该基因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进行BLAST获得同源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粉尘螨与屋尘螨聚成一簇。结论 本研究获得了粉尘螨LepROTL1编码基因全长及其表达质粒,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其分子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奠定了基础。
    性别因素对C57BL/6小鼠日本血吸虫感染所致肝脏病理及抗体免疫的影响
    王春,张丽娜,唐睿,齐鑫,余艳雄,郁贝贝,陈颖,王俊玲,周莎,陈晓军,李娅琳,朱继峰,苏川
    2020, 32(3):  255. 
    摘要 ( )   PDF (13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性别因素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所致C57BL/6小鼠肝脏病理及抗体免疫的影响。方法 雌、雄C57BL/6小鼠分别感染日本血吸虫8周,应用HE染色、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雌、雄C57BL/6小鼠血清抗可溶性成虫抗原(SW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特异性IgG抗体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雌、雄C57BL/6小鼠脾脏、淋巴结中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和调节性T(Treg)细胞水平。结果 感染日本血吸虫8周后,雌[(28.050 ± 3.576)× 104 μm2]、雄小鼠肝组织中平均单个虫卵肉芽肿面积[(26.740 ± 4.093)× 104 μ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241,P = 0.821);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感染日本血吸虫雌、雄小鼠肝纤维化程度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天狼星红染色阳性区域平均比例:(7.667 ± 1.856)% vs.(7.667 ± 1.764)%;t = 0,P = 1;平均光密度:(0.023 ± 0.003)vs.(0.027 ± 0.007);t = 0.447,P = 0.678]。ELISA检测结果显示,雌、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8周后血清抗SWA[(2.098 ± 0.037)vs.(1.970 ± 0.071);t = 1.595,P = 0.162]和SEA特异性IgG抗体水平[(3.738 ± 0.039)vs.(3.708 ± 0.043);t = 0.512,P = 0.6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感染日本血吸虫8周后雌、雄小鼠脾脏[雌鼠:(8.645 ± 1.356)% vs.(1.730 ± 0.181)%,t = 5.055,P = 0.002;雄鼠:(8.470 ± 1.161)% vs.(1.583 ± 0.218)%,t = 5.829,P = 0.001]、淋巴结[雌鼠:(3.218 ± 0.153)% vs.(1.095 ± 0.116)%,t = 11.040,P < 0.001;雄鼠:(3.673 ± 0.347)% vs.(0.935 ± 0.075)%,t = 8.994,P <0.001]中Tfh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未感染小鼠,但雌、雄小鼠脾脏[(8.645 ± 1.356)% vs.(8.470 ± 1.161)%;t = 0.098,P = 0.925]和淋巴结[(3.218 ± 0.153)% vs.(3.673 ± 0.347)%;t = 1.332,P = 0.241]中Tfh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日本血吸虫8周雄鼠脾脏中Treg细胞比例与未感染小鼠无显著差异[(10.060 ± 0.361)% vs.(10.130 ± 0.142)%;t = 0.174,P = 0.867],而日本血吸虫感染雌鼠脾脏中Treg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未感染小鼠[(10.530 ± 0.242)% vs.(9.450 ± 0.263)%;t = 3.021,P = 0.023],但感染日本血吸虫雌、雄小鼠脾脏中Treg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530 ± 0.242)% vs.(10.060 ± 0.361)%;t =1.077,P = 0.323];日本血吸虫感染8周后,雌[(17.150 ± 0.805)% vs.(13.100 ± 0.265)%;t = 4.781,P = 0.003]、雄鼠淋巴结中Treg细胞比例均较未感染小鼠显著增加[(18.550 ± 0.732)% vs.(12.630 ± 0.566)%;t = 6.402,P < 0.001],但感染日本血吸虫雌、雄小鼠淋巴结中Treg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150 ± 0.805)% vs.(18.550 ± 0.732)%;t = 1.287,P = 0.246]。结论 利用C57BL/6小鼠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所致肝脏病理及抗体产生机制时,不需要考虑性别因素。
    日本血吸虫热休克蛋白40 kDa免疫学功能研究
    余艳雄,李莎莎,朱继峰,陈晓军,徐志鹏,李娅琳,周莎,苏川
    2020, 32(3):  262. 
    摘要 ( )   PDF (17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日本血吸虫热休克蛋白40 kDa(SjHSP40)免疫学功能。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SjHSP40蛋白序列同源性,并预测其B细胞及T细胞表位。应用PCR技术扩增全长SjHSP40基因,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GEX?6P?1,再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中;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再经亲和柱分离纯化获得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SjHSP40融合蛋白,分别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进行鉴定。以GST?SjHSP40免疫BALB/c小鼠后,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SjHSP40特异性IgG抗体及其亚型IgG1、IgG2a抗体,采用流式检测术观察SjHSP40对CD4+ T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结果 SjHSP40含有7个潜在B细胞表位及多个T细胞表位(CTL表位和Th表位)。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EX?6P?1?SjHSP40,并通过诱导表达和蛋白纯化获得GST?SjHSP40融合蛋白。与其他组相比,GST?SjHSP40免疫小鼠血清中抗SjHSP40特异性IgG抗体及其亚型IgG1和IgG2a水平均显著升高,但SjHSP40对CD4+ T淋巴细胞分化无显著影响。结论 SjHSP40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但不影响小鼠体内各类Th免疫反应平衡,可作为潜在疫苗候选分子。
    2013–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棘球蚴病报告病例 空间分布特征
    姜晓峰,冯克民,郝慧霞,宋健,郭卫东
    2020, 32(3):  268. 
    摘要 ( )   PDF (17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棘球蚴病报告病例空间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为强化重点地区棘球蚴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8年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内蒙古自治区棘球蚴病报告病例数据,采用空间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棘球蚴病报告发病率为(0.22~0.41)/10万,报告病例的旗数由2013年的24个增加到2018年的39个。棘球蚴病高发病率地区主要集中在西乌珠穆沁旗(最高为19.23/10万)、东乌珠穆沁旗(最高为12.93/10万)和新巴尔虎右旗(最高为11.66/10万);三维趋势图显示,棘球蚴病报告发病率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偏东地区。棘球蚴病报告病例空间分布存在正自相关关系,呈聚集性分布(Moran’sⅠ> 0,P < 0.05),存在“高?高”和“低?高”2种聚集形式。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棘球蚴病报告病例存在空间分布聚集性,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锡林郭勒盟及赤峰地区,建议加强这些地区棘球蚴病防控措施。
    四川省色达县居民棘球蚴病防治知信行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雷雅麟,肖成汉,马骁
    2020, 32(3):  273. 
    摘要 ( )   PDF (9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四川省色达县居民棘球蚴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当地进一步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10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3个行政村,每个村随机抽取20~40户,每户调查1~2名村民。采用入户问卷调查了解调查居民棘球蚴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采用[χ2] 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居民防治知识合格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60份,回收有效问卷748份,问卷回收率为98.42%。色达县居民棘球蚴病防治知识合格率为56.42%(422/748),其中“人是怎样感染棘球蚴的?”知晓率仅为48.40%;调查对象棘球蚴病防治积极态度持有率在64.71%~94.79%,防治行为正确率在10.40%~82.45%。单因素分析表明,居民棘球蚴病防治知识合格率影响因素包括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是否曾经接受棘球蚴病筛查服务及健康教育(P均 < 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主要职业为牧民、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未接受过棘球蚴病筛查服务及健康教育是导致防治知识知晓率不合格的影响因素(P均 < 0.05)。结论 四川省色达县居民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行为正确率不高,需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疾病防治知识宣传,并进行适当行为干预。
    江苏省沿海地区高危人群异尖线虫感染风险调查
    茅范贞,孙伯超,倪碧娴,张学艳,吴小珉,丁昕,张强,徐祥珍,金小林,戴洋,曹俊
    2020, 32(3):  282. 
    摘要 ( )   PDF (10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江苏省沿海地区高危人群异尖线虫感染风险,为制定江苏省异尖线虫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8年选择江苏省沿海地区南通市如东县、连云港市海州区和盐城市东台市作为调查点,对从事海鱼捕捞、鲜活海鱼销售、喜食鲜活海鱼者等3类异尖线虫感染高危人群开展异尖线虫病防治知行信调查,检测血清特异性异尖线虫IgG抗体,并对上述人群血清IgG抗体阳性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集当地鲜活海鱼样本,检测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情况,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结果 本次调查3类高危人群625人,其中男性349人(占55.8%)。问卷调查显示,听说过异尖线虫病的有81人(13.0%);3类人群对异尖线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生食或半生食海鱼者占21.6%,5.8%的调查对象选择吃未煮熟的海鱼;3.2%食用海鱼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5.1%出现全身过敏症状,65.6%砧板切生熟食不分。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调查人群血清异尖线虫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为7.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OR = 0.687,95% CI(0.478, 0.987)]和是否存在全身过敏症状[OR = 4.641,95% CI(1.411,15.268)]是调查人群血清学IgG抗体阳性的影响因素。累计调查海鱼494条,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率为64.0%,感染度为8.1条/鱼,其中带鱼和青占鱼感染率较高。结论 江苏省沿海地区高危人群异尖线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且存在生食或半生食、砧板切生熟食不分等高危行为;该地区海鱼异尖线虫感染率高。后续应进一步加强异尖线虫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实验研究
    铜和镉离子对湖北钉螺体内保护酶活力的影响
    高梦阳,章琴,唐小牛,周书林
    2020, 32(3):  290. 
    摘要 ( )   PDF (11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不同浓度Cu2+和Cd2+对湖北钉螺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的影响。方法 按照Cu2+、Cd2+质量浓度分别设置7个浓度梯度组,每组放入15只钉螺。24 h后解剖去壳,匀浆,取上清液,分别测定各组钉螺体内SOD、CAT和POD活力。结果 随着Cu2+浓度逐渐升高,钉螺体内SOD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AT活力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POD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Cd2+浓度逐渐升高,钉螺体内SOD活力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CAT活力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POD活力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结论 在相同作用时间下,高浓度Cu2+和Cd2+均可使钉螺体内SOD、CAT、POD活力下降。
    几种人体代谢化合物诱捕致倦库蚊效果
    吴华,戴建青,陈大嵩,黄鸿
    2020, 32(3):  294. 
    摘要 ( )   PDF (9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6 种人体代谢化合物在室内场所对家栖蚊虫致倦库蚊成蚊的诱捕效果。方法 采用陷阱诱捕法,分别比较乙酸、丙酸、辛酸、乳酸、1?辛烯?3醇和尿素6种人体代谢化合物单组分,液态乳酸、乙酸、丙酸、辛酸和1?辛烯?3?醇分别与固态尿素等质量混合后组合物以及乳酸、尿素按不同质量比混合后组合物诱捕致倦库蚊成蚊的效果,并以脱氯自来水作为对照。结果 乙酸、丙酸、辛酸乳酸、1?辛烯?3醇和尿素诱捕致倦库蚊成蚊效果均优于脱氯自来水。按1∶1质量比制备乙酸、丙酸、辛酸或1?辛烯?3?醇与尿素组合物,其诱蚊效果与各单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 > 0.05)。按1∶1质量比制备的乳酸?尿素组合物,其平均累计诱捕量[(35.60 ± 8.11)只]显著优于乳酸[(20.80 ± 8.53)只]、尿素[(17.00 ± 7.18)只]和脱氯自来水[(7.20 ± 2.68)只](P 均< 0.05)。按1∶1、1∶2、1∶3、1∶4、1∶5质量比制备的乳酸?尿素组合物,其诱蚊效果均显著优于乳酸、尿素和脱氯自来水(P均< 0.05);其中最优质量比为1∶4,该组合物平均累计诱捕量为(56.20 ± 9.88)只,显著高于乳酸[(17.00 ± 3.94)只]、尿素[(16.40 ± 3.78)只]和脱氯自来水[(7.40 ± 3.44)只](P 均 < 0.05)。结论 将乳酸和尿素按一定质量比制备的组合物能明显提高致倦库蚊成蚊诱捕数量;该组合物气味微弱,适合在家居办公环境使用。
    防治研究
    2018年河南省疟疾疫情及消除疟疾进展
    杨成运,钱丹,鲁德领,刘颖,周瑞敏,李素华,张红卫,赵玉玲
    2020, 32(3):  298. 
    摘要 ( )   PDF (9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了解2018年河南省疟疾疫情及消除疟疾进展,为制定疟疾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河南省疟疾疫情资料及病例个案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疟疾疫情及病例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河南省共报告疟疾病例174例,男女性别比33.8∶1,主要集中在30 ~和40 ~岁年龄组,职业以农民为主,所有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96.55% (168/174)的病例来自于非洲。全省17个地级市有病例报告,其中郑州、洛阳、许昌和濮阳4个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10例,占总病例数的63.22%。从发病到初次就诊及初次就诊到确诊时间中位时间均为1 d,超过7 d就诊6例,占3.45%;超过7 d确诊(延迟确诊)13例,占7.47%。所有病例均在24 h内完成上报,3 d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完成率为 98.28%(171/174)。截至2018年12月,河南省全部省辖市均已通过市级消除疟疾考核评估。结论 2018年河南省报告的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应加强对非洲和东南亚返乡人员的疟疾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输入性疟疾病例,防止出现继发病例,确保河南省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关键词] 
    2015-2018年安徽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
    李婷婷,丁宋军,何家昶,张世清,汪天平,汪昊,高风华
    2020, 32(3):  301. 
    摘要 ( )   PDF (9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15-2018年安徽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为全省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2015年在安徽省设立51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5-2018年对人群和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以及螺情等进行监测。结果 2015-2018年,安徽省51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居民和流动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筛查89 638人·次和42 609人·次,各年血检阳性率分别为1.41%~3.69%和0.84%~2.13%;分别在2015年发现病原学检测阳性5例和1例,职业为农民和渔民。累计调查各类家畜6 405头·次,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家畜。累计开展钉螺调查12 661 hm2,各年钉螺分布面积为2 461.27~2 628.96 hm2,活螺平均密度为0.375 7~0.433 0只/0.1 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已处于较低水平,但局部地区传播风险依然存在;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建设,巩固全省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临床研究
    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血清维生素D表达水平及与肝纤维化进展关系
    周丽云,吴一鸣,章丽芳
    2020, 32(3):  304. 
    摘要 ( )   PDF (9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I、II级患者血清维生素D表达水平,初步探索其与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宽度及肝纤维化进展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就诊于嘉兴市第一医院血吸虫病科的126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I、II级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宽度、25羟维生素D3[25(OH)D3]等指标;随访观察上述患者肝纤维化进展情况,比较病情进展者和病情稳定者维生素D表达水平。结果 126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中,男性72例,女性54例;年龄62~80岁;肝纤维化I级58例,II级68例。肝纤维化I级和II级患者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25(OH)D3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 > 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钙、血磷、门静脉主干内径宽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者血清中25(OH)D3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19.08 ± 1.36) nmol/L vs. (25.61 ± 6.69)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访3年,发现73例患者肝纤维化病情进展,病情进展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表达水平低于病情稳定组[(20.00 ± 0.81) nmol/L vs.(25.47 ± 5.91) n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在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中较常见,其可能与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及病情进展有关。
    合理情绪疗法对反复住院晚期血吸虫病患者 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
    周瑞红,余慧琼,刘佳新,肖翠兰,潘洁,来如意,李丽乐
    2020, 32(3):  308. 
    摘要 ( )   PDF (9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合理情绪疗法对反复住院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在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湘岳医院97例住院 ≥ 3 次且合并焦虑或(和)抑郁情绪的晚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持续4周的合理情绪疗法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比较干预前和干预4 周后晚血患者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4周后,晚血患者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5.40 ± 7.77)分和(51.48 ± 8.01)分,显著低于干预前的(59.25 ± 9.29)分和(63.93 ± 9.59)分(t = 14.021、12.991,P均< 0.01);干预4周后,中、重度焦虑、抑郁患者比例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χ2 = 82.019、62.698,P均 < 0.01),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均 < 0.01)。结论 合理情绪疗法可以改善反复住院晚血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防治管理
    湖南省县级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实验室能力建设调查
    夏蒙,喻鑫玲,贺宏斌,李广平,吴翔,邓奕,罗振华,章洁
    2020, 32(3):  311. 
    摘要 ( )   PDF (9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湖南省县级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实验室建设水平和运行情况,为完善全省血吸虫病诊断网络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县级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实验室建设标准和要求,采用自查、自评和现场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对湖南省县级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与运行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湖南省依托41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建设的县级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实验室中,有36个符合国家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实验室建设要求,获得了省级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实验室准入资质。3家县级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实验室参加的6批次国家血吸虫病诊断参比中心室间比对均获得“完全一致”评价;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样品复核检测符合率分别达 98.40%和100%。结论 湖南省已初步建成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实验室体系并有效运行,但其建设水平仍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防治经验
    吉林省西部地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调查
    徐长喜,王心,王舒雅,王本贺
    2020, 32(3):  314. 
    摘要 ( )   PDF (9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掌握吉林省西部地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为后续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吉林省西部地区有食用生鱼片风俗习惯的县(市、区),每个县(市、区)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选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各选取1个村作为调查点。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居民基本信息。采用Kato?Katz法(1粪2检)检查居民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对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在吉林省5个县(市、区)、25个乡(镇)、25个村共调查居民4 980人,检出华支睾吸虫感染者1 220人,人群平均感染率为24.50%。各县(市、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93.63,P < 0.01),其中大安市感染率最高(53.82%)。不同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其中男性高于女性、汉族高于其他民族、高年龄组高于低年龄组、大专学历高于其他学历、干部职业高于其他职业,检查前服用驱虫药人群感染率低于未服药者。 结论 吉林省西部地区仍为华支睾吸虫病高发区;今后仍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服药驱虫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性防控措施,以有效控制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与传播。
    2019年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
    王慧岚,周杰,姜琼,吴翔,蒋立平,汤凌,李昌廉,贺宏斌,任光辉
    2020, 32(3):  317. 
    摘要 ( )   PDF (9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19年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为全省2020年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9年湖南省人群、家畜血吸虫病病情以及螺情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有6个市、41个县(市、区)、281个乡(镇)流行血吸虫病。2019年全省血检 99.19万人·次,查出阳性22 773人·次,阳性率为2.30%;粪检22 933人,结果均为阴性。血检阳性率较高的地区是南县、安乡县、资阳区。全省尚存晚期血吸虫病病人5 034例,主要集中在沅江市、赫山区、岳阳县。2019年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村共有存栏耕牛44 963头,其中血检1 996头,粪检20 684头,均未查出阳性,耕牛存栏主要集中在沅江市、汉寿县、资阳区。2019年湖南省实有钉螺面积17.3亿m2,主要集中在沅江市、汉寿县、岳阳县。结论 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下降,局部地区仍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综述
    洞庭湖区血吸虫病防治历程
    胡本骄,李胜明,周杰,侯循亚,周艺彪,姜庆五,任光辉
    2020, 32(3):  320. 
    摘要 ( )   PDF (9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吸虫病是一种古老的寄生虫病,该病在洞庭湖区流行至少有2 100年的历史。20世纪初期在洞庭湖区发现并报告我国首例血吸虫病病例,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迅速启动在洞庭湖区开展大规模防治工作,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和防治工作者,与血吸虫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经消灭钉螺为主、人畜同步化疗为主、控制传染源为主3个防治阶段,洞庭湖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达到传播控制标准。本文对洞庭湖区血吸虫病的发现和防治历程进行了全面回顾,并对当前防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及未来防治工作的重点进行了梳理,以期对消除血吸虫病工作有所裨益。
    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切除术围术期处理的难点与对策
    潘舸,邓维成,刘佳新,李捷玲
    2020, 32(3):  323. 
    摘要 ( )   PDF (9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因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病因、病理、临床特征、预后有其特殊性,故其围术期处理也有所不同。本文针对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切除术围术期处理的难点问题,包括超低血小板、广泛严重粘连性巨脾、术中大出血、门静脉血栓形成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处理对策,旨在指导晚期血吸虫病临床救治工作,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病例报道
    乳房日本血吸虫病1例
    王洪波,黄聃
    2020, 32(3):  326. 
    摘要 ( )   PDF (9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1例乳房血吸虫病病例。
    2019年苏州市输入性恶性疟2例
    吴秀珍,蒋玲,古娜俐,周靖,苏静
    2020, 32(3):  328. 
    摘要 ( )   PDF (13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苏州市2019年报告的2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基本信息、流行病学史以及诊治过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结果显示,苏州市输入性疟疾不仅在劳务输出人群中高发,在探亲访友人群中也存在感染风险,尤其是儿童感染风险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