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5年 第2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5-12-22
    特约专稿
    2014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雷正龙, 张利娟, 徐志敏, 党辉, 许静, 吕山, 曹淳力, 李石柱, 周晓农
    2015, 27(6):  563.  DOI: 10.16250/j.32.1374.2015235
    摘要 ( )   PDF (27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报了2014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81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14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直辖市、自治区)已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四川、云南、江苏及湖北4省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安徽、江西和湖南3省尚处于疫情控制阶段。全国共有45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流行县总人口2.51亿人;流行村30 048个,流行村总人口 6 850.73万人。全国453个流行县(市、区)中,313个(占69.09%)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35个(占29.80%)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疫情控制县(市、区)数由2013年的34个减少至5个(占1.10%)。2014年,全国推算血吸虫病人115 614人,较2013年的184 943人减少了37.49%;报告急性血吸虫病2例,较2013年减少7例;现存晚期血吸虫病30 880例;2014年全国共完成人群血吸虫病查病9 461 348人,共发现粪检阳性者8 270人,比2013年的16 865人减少了50.96%。2014年全国共有20 123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5 653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28.09%;共新查出13个有螺村;共查螺576 506.37 hm2,发现钉螺面积364 324.42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531.13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919 579头,共检查耕牛494 620头,发现粪检阳性耕牛666头。2014年,全国81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11%和0.05%,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4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人280 855例,扩大化疗2 565 555人次;治疗病牛798头,扩大化疗耕牛408 690头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38 923.90 hm2,实际药物灭螺74 538.17 hm2,环境改造灭螺5 331.42 hm2。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下降,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在局部地区仍然较大,仍需要加大防治及监测工作力度。
    论著
    长江下游丹徒段洲岛型滩涂湿地蓄水养殖灭螺项目效果观察
    李叶芳, 黄轶昕, 王和生, 杭德荣, 陈祥平, 谢一锋, 张联恒
    2015, 27(6):  570.  DOI: 10.16250/j.32.1374.2015169
    摘要 ( )   PDF (10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长江下游洲岛滩涂湿地蓄水养殖灭螺项目效果和效益。 方法 选择长江下游丹徒段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滩涂湿地实施蓄水养殖灭螺,常规法监测调查项目实施前后钉螺孳生情况,以评估项目控制和消除钉螺效果。同时采用静态效益-费用比率法对其中2个蓄水养殖灭螺项目进行费用-效益分析。 结果 长江下游丹徒段洲岛型流行区滩涂湿地的7个蓄水养殖项目实施后第1年即全部消除了钉螺;项目实施后平均每个项目每年节约查灭螺费用6.92万元;南号10组滩和五套6 ~ 14滩蓄水养殖项目年净效益分别为203.94万元和95.5万元,年净效益费用比分别为1.09∶1和1.07∶1。 结论 在长江下游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滩涂湿地开展蓄水养殖灭螺可快速消除钉螺孳生,且经济效益明显,但需综合考虑湿地生态保护和长江防洪安全等因素。
    灭螺药氯代水杨胺对非靶生物的急性毒性评价
    元艺, 刘敏, 陈茹娟, 魏凤华, 李桂玲, 李建强, 徐兴建
    2015, 27(6):  575.  DOI: 10.16250/j.32.1374.2015104
    摘要 ( )   PDF (10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新型灭螺药10%氯代水杨胺制剂(LDS)对非靶生物的急性毒性。方法 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将10% LDS分别对鹌鹑、蜜蜂、家蚕、斑马鱼等非靶生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10% LDS对鹌鹑的急性毒性试验在最大染毒浓度为200 mg/kg时,受试鹌鹑未出现任何中毒症状,也未出现死亡情况,为无毒。10% LDS对蜜蜂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2.68×103 mg/L,为低毒。10% LDS对家蚕按最高浓度6.00×102 mg/kg桑叶染毒时,观察96 h后,各浓度组未观察到家蚕死亡;但与空白对照相比,高浓度组家蚕出现一些如食欲减退、运动减缓等中毒症状,故为低毒。10% LDS对斑马鱼的LC50为6.16 mg/L,为中毒。结论 10% LDS对鹌鹑为无毒,对蜜蜂、家蚕为低毒,对斑马鱼为中毒,对鱼的安全性明显优于氯硝柳胺乙醇胺盐,是一种新型的灭螺药。

    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策略永修县推广区实施效果
    陈喆, 饶贤龙, 李宜锋, 辜小南, 徐美新, 林丹丹
    2015, 27(6):  579.  DOI: 10.16250/j.32.1374.2015179
    摘要 ( )   PDF (10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策略在永修县推广区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永修县吴城镇为推广区观察点,采用现场调查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评估该区实施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策略后的防治效果。结果 2010年吴城镇有粪检血吸虫阳性病人17人、推算病人数2 331人,耕牛血吸虫感染率4.5%,感染性钉螺面积10.00 hm2。2011年推广区实施传染源控制策略,2012年起淘汰了全部耕牛和羊,2013年和2014年未再查到粪检阳性病人,2014年未再查见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永修县推广实施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策略后,有效地控制了血吸虫病的流行传播,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三峡工程运行对南京市血吸虫病疫情及防控的影响
    谢朝勇, 杨佩才, 王毓
    2015, 27(6):  583.  DOI: 10.16250/j.32.1374.2015147
    摘要 ( )   PDF (19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长江三峡工程运行对长江南京段水位变化及其沿江地区血吸虫病疫情的影响,为制定适宜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2-2012年长江南京段代表性水文站水情资料,以及沿江地区血吸虫病病情和螺情资料,分析长江三峡工程运行后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结果 长江三峡工程运行后,1-4月长江南京段水位较建坝前略有上升,春季(5月)和汛期(8月)平均水位较建坝前明显降低,且汛期退水时间提前,11-12月水位较建坝前略有下降。三峡工程运行以来,南京市沿江地区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2012年居民和耕牛感染率分别较建坝前(2002年)下降了100%,2012年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和钉螺平均密度分别较建坝前(2002年)下降了48.45%、100%和95.76%。结论 三峡工程运行后,南京市沿江地区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需开展长期的监测工作。
    江苏省疟疾疫情预警系统的建立 Ⅶ 消除疟疾哨点监测
    王伟明, 周华云, 朱国鼎, 刘耀宝, 曹园园, 曹俊, 高琪
    2015, 27(6):  586.  DOI: 10.16250/j.32.1374.2015084
    摘要 ( )   PDF (10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江苏省疟疾流行现状,掌握疟疾流行规律和趋势。方法 根据全省疟疾流行程度与特征,选择原本地病例较多的宿迁市泗洪县和输入性病例较多的扬州市宝应县为国家级疟疾监测哨点;选择无锡市宜兴市、徐州市睢宁县、常州市武进区、南通市海安县、连云港市赣榆县和淮安市盱眙县6个县(市、区)为省级疟疾监测哨点。收集疟疾监测哨点基本情况以及发热病人血检、疟疾病人个案调查、疫点调查和处置等监测数据。结果 2014年江苏省8个疟疾监测哨点共血检发热病人92 484人次,平均血检率为1.15%;检出疟原虫阳性61例,阳性率为0.07%。61例疟疾病例均为实验室诊断的境外输入性病例,并在网络直报3 d内完成血片复核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7 d内完成疫点调查与处置。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发现,61例疟疾病例初次就诊主要集中在县级疾控机构(37.70%,23/61)和县级医疗机构(50.82%,31/61),明确诊断也集中在县级疾控机构(45.90%,28/61)和县级医疗机构(47.10%,29/61);初次就诊确诊率为90.16%(55/61);48例由公司外派出国,34例有同行人员。结论 江苏省疟疾监测哨点较好地发挥了监测作用,有效推动了全省消除疟疾工作。今后的疟疾监测工作应建立多部门合作模式,形成协查机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主动筛查和健康宣教。
    2014年江苏省疟疾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周华云, 王伟明, 刘耀宝, 曹园园, 顾亚萍, 徐岁, 朱国鼎, 曹俊
    2015, 27(6):  591.  DOI: 10.16250/j.32.1374.2015121
    摘要 ( )   PDF (21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掌握2014年江苏省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为制订和调整适合本省的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全省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和专报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4年江苏省共报告疟疾355例,较2013年(341例)上升4.11%,发病率为0.046/万。355例均为国外输入性病例,4例(1.13%)来自东南亚,351例(98.87%)来自21个非洲国家或地区。全省13个市均有疟疾病例报告,其中淮安市(56例)、南通市(46例)、连云港市(42例)、扬州市(41例)和泰州市(40例)报告病例数占全省总数的63.38%(225/355)。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对355份样本进行复核,发现恶性疟292例、间日疟4例、三日疟10例、卵形疟46例,混合感染3例。病例追踪观察发现,355例疟疾病例中有6例恶性疟出现了再燃,有4例卵形疟和1例间日疟出现了复发。结论 江苏省已连续3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初步实现消除疟疾目标,但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仍较多,且感染虫种呈多样性,加强境外输入性疟疾监测、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对疟疾的诊断和治疗能力、针对性地开展重点人群健康教育,是本省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2014年江西省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现状
    曾小军, 李召军, 姜唯声, 谢曙英, 葛军, 刘红云, 张晶, 黄成坚, 杭春琴
    2015, 27(6):  595.  DOI: 10.16250/j.32.1374.2015196
    摘要 ( )   PDF (11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和分析江西省重点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并为制定全省“十三五”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2014年全国第3次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方案,结合江西省具体情况开展调查。其中土源性线虫和肠道原虫调查以生态区为基础,按照经济条件和地理方位进行分层整群抽样;华支睾吸虫的调查在农村地区与土源性线虫调查一并进行,在城镇地区以随机整群抽样法进行调查。 结果 在全省32个县的92个调查点共计调查了23 606人,其中21 569人接受了肠道原虫检查,1 486名儿童接受了蛲虫卵检查。全省共查出肠道寄生虫20种,感染率为9.64%,推算全省肠道寄生虫感染者约429.6万人。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3.73%,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58%,肠道原虫感染率为1.42%,目标人群弓形虫阳性率为7.50%。 结论 江西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在局部地区明显上升,全省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仍需加强。
    上海市综合性医院腹泻患者中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现状调查
    张小萍, 何艳燕, 王真瑜, 张耀光, 朱倩, 蒋守富, 李颖, 成玉萍, 尹明敏
    2015, 27(6):  600.  DOI: 10.16250/j.32.1374.2015210
    摘要 ( )   PDF (11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综合性医院腹泻患者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上海市3所综合性医院肠道门诊,采集门诊腹泻患者新鲜粪便和血清,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和碘液染色法、免疫层析法、ELISA法进行检测,以了解腹泻患者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状况,并对感染者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检测腹泻患者粪便样本 1 015份, 检出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病原学阳性36份, 总阳性率为3.55%。3所医院腹泻患者病原学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溶组织内阿米巴阳性者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脓血便中溶组织内阿米巴阳性率显著高于稀便和水样便(P均 < 0.01)。7-9月为发病高峰。88.90%的阳性者有腹痛,75.00%和22.23%的阳性者粪便查见白细胞和红细胞。试剂条法检测溶组织内阿米巴粪抗原阳性率为8.18%(83/1 015),ELISA 法检测溶组织内阿米巴IgG抗体阳性率为7.12%(48/675)。结论 夏秋季是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高发季节,应加强监测;脓血便中溶组织内阿米巴检出阳性率较高,联合应用多种检测手段能提高检出率。
    无锡地区孕妇弓形虫感染及危险因素调查
    周佼佼, 陶莉莉
    2015, 27(6):  604.  DOI: 10.16250/j.32.1374.2015220
    摘要 ( )   PDF (10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江苏省无锡市孕妇弓形虫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孕妇弓形虫感染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1-2014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3 014例孕妇进行抗弓形虫IgM和IgG抗体检测并追踪随访,观察其妊娠结局;采用问卷调查孕妇弓形虫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3 014例被调查的孕妇中,弓形虫抗体检测阳性215例,抗体阳性率为7.13%,其中IgM抗体阳性49例(占22.79%),IgG抗体阳性166例(占77.21%)。随访结果表明,215例感染弓形虫的孕妇中46例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占21.40%),其中35例IgM抗体阳性(76.09%),11例IgG抗体阳性(23.91%)。275例未感染弓形虫孕妇中,7例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占2.55%)。弓形虫感染和未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动物密切接触、喜吃生肉、喜吃火锅或烧烤、品尝生肉馅等是孕妇感染弓形虫的重要危险因素(与未感染组比较,P < 0.01)。 结论 孕妇弓形虫感染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减少动物密切接触、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以及做好孕期弓形虫感染监测工作等是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有效途径。
    实验研究
    甘草提取物与氯硝柳胺联合灭螺机制研究
    姜登钊, 李辉敏
    2015, 27(6):  608.  DOI: 10.16250/j.32.1374.2015132
    摘要 ( )   PDF (10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甘草提取物与氯硝柳胺联合用药的灭螺机制。方法 采用室内浸杀法,以氯硝柳胺(Nic)、甘草提取物(GE)、GE+Nic浸泡钉螺24、48 h后,以水养法检测存活情况后,选活螺解剖,分离肝脏后观察不同药物对钉螺肝脏蛋白质、糖原水平的影响。利用离体钉螺平滑肌实验方法观察上述不同药物对钉螺足跖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 甘草提取物对钉螺肝脏的蛋白质及糖原水平并无显著影响(P均 > 0.05),但能显著抑制钉螺足跖平滑肌的收缩,降低收缩频率(P均 < 0.05);氯硝柳胺能显著降低钉螺肝脏的蛋白质及糖原水平(P均 < 0.05),且可增强钉螺足跖平滑肌的收缩强度和收缩频率(P均 < 0.05);甘草提取物与氯硝柳胺联用后能进一步降低钉螺肝脏的蛋白质及糖原水平,且能够抑制钉螺足跖平滑肌的收缩,降低收缩频率(P均 < 0.05)。结论 甘草提取物与氯硝柳胺联用能加速对钉螺肝脏的损伤,同时可抑制其足跖平滑肌的活动,增加药物接触时间,达到灭螺增效作用。
    空调器隔尘网富集尘螨过敏原的研究
    湛孝东, 吴华, 胡慧敏, 李朝品
    2015, 27(6):  612.  DOI: 10.16250/j.32.1374.2015110
    摘要 ( )   PDF (18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空调隔尘网中尘螨过敏原与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 分别从芜湖市区食堂、商场、酒店和居民家中空调器隔尘网上,及其附近空气中采集灰尘样本各10份。用ELISA法检测粉尘螨1类过敏原(Der f 1)、屋尘螨1类过敏原(Der p 1)的浓度及其灰尘提取液过敏原性。结果 芜湖市区食堂、商场、酒店和居民家中空调器隔尘网灰尘中的过敏原Der f 1浓度分别为1.52、1.24、1.31 μg/g 和1.46 μg/g ;Der p 1浓度分别约为1.23、1.12、1.16 μg/g 和1.18 μg/g;2种过敏原在开机1 h后的空气中浓度显著高于开机前(P < 0.05)。ELISA分析结果显示,灰尘提取液中过敏原能与尘螨过敏性哮喘小鼠的IgE抗体产生结合反应。结论 芜湖地区居民空调器隔尘网中含有尘螨1类过敏原,可诱发哮喘。
    防治研究
    2010-2014年丹阳市人群血吸虫病监测及费用分析
    朱涛, 江涛, 史玉坤, 王娟
    2015, 27(6):  615.  DOI: 10.16250/j.32.1374.2015153
    摘要 ( )   PDF (18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和评价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有螺地区人群传染源监测方法,并对所产生的费用进行评估。方法 2010-2014年采用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两种方法,连续观察人群病情变化情况,评估两种监测方法的费用。 结果 2010-2014年全市累计血检49 277人,发现阳性608例,血检阳性率为1.23%,未检出病原学阳性病例。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血检阳性率分别为1.61%、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5.982,P < 0.05)。在不考虑组织动员和人工费用的前提下,每查治1例血检阳性者的平均费用,被动监测低于主动监测。结论 作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有螺无病地区,在今后传染源监测工作中应采取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
    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探讨
    张云, 冯锡光, 吴明寿, 熊孟韬, 沈美芬, 宋静
    2015, 27(6):  618.  DOI: 10.16250/j.32.1374.2015101
    摘要 ( )   PDF (13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为制订下一步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4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分类统计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地区血吸虫病流行情况。 结果 目前云南省达到传播控制和阻断标准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分别为7个和11个,其中传播阻断地区5年以上查不到螺的地区有5个。传播控制地区流行村数、人口数、耕牛数和有螺面积,分别占全省流行地区的80.94%、83.72%、79.32%和82.00%,血吸虫病传染源尚未彻底消除。 结论 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应继续清除残留的传染源,防止疫情回升;传播阻断地区应防止传染源输入,进一步巩固防治成果。
    巢湖地区人群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调查
    刘欢, 沙建军, 黄浩, 操治国, 赵金红, 李朝品
    2015, 27(6):  621.  DOI: 10.16250/j.32.1374.2015044
    摘要 ( )   PDF (10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引江济淮”工程运行前巢湖地区人群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4年5-10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安徽省合肥市居巢区部分学生、渔民、船民和村民进行血防知识问卷调查。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和不同职业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差异,不同职业人群接触江、河、湖水情况,以及血防知识教育途径和人粪处理情况。 结果 共发放问卷1 140份,回收1 096份,其中有效问卷1 032份,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11.72%~71.71%,其中“是否听说过血吸虫病”知晓率最高,“是否知道血吸虫病传播的中间环节”知晓率最低。生产性接触江、河、湖水的主要方式是捕鱼捉虾(39.05%),生活性接触江、河、湖水的主要方式是下河游泳或玩水(63.18%)。血防知识平均受教率为41.47%,其中血防人员下乡宣传是最主要的教育方式(49.53%)。在接受调查的渔、船民中,船上粪便直接排入水中占91.14%。结论 “引江济淮”工程运行前有必要在巢湖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血吸虫病健康教育,以增强人群预防血吸虫感染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2012-2013年扬州市输入性疟疾防治管理效果评估
    徐玉慧, 高扬, 左引萍, 何日, 唐凯
    2015, 27(6):  625.  DOI: 10.16250/j.32.1374.2015194
    摘要 ( )   PDF (11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的 评估扬州市输入性疟疾防治管理效果,为制定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统计2012-2013年扬州市劳务输出及回国发热人员疟原虫血检率、疟疾病例中实验室确诊病例比例、恶性疟病例发病24 h内得到规范治疗的比例以及劳务输出信息平台建立情况等,对扬州市输入性疟疾防治管理效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 2012-2013年扬州市共报告输入性疟疾82例。全市7个县(市、区)均开展了劳务输出及回归人员监测,覆盖率为100%。2012-2013年共有劳务输出人员5 808人次,其中接受医学提醒5 575人次,服务覆盖率达95.99%;5 808名劳务输出人员中有5 525人接受健康行为,健康行为养成率达95.13%。对全市153个镜检站以及医疗、疾控专业人员进行疟疾镜检培训,两年累计达410人,培训覆盖率达100%。82例输入性疟疾病人从发病到初诊时间平均为2.5 d,从发病到确诊时间平均为2.75 d;所有病人均治愈出院,救治康复率为100%;初诊血检78人,初诊血检率为95.12%。78例初检血检均检出疟原虫,血检确诊率为100%;69例恶性疟报告病例均得到实验室确诊。69例恶性疟病例在初诊后24 h内得到规范治疗的有58例,占84.06%。结论 扬州市输入性疟疾防治管理效果明显,但仍需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健康教育以及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以进一步防控输入性恶性疟。
    徐州市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现状分析
    孙兴盛, 李丽, 张侃侃
    2015, 27(6):  628.  DOI: 10.16250/j.32.1374.2015185
    摘要 ( )   PDF (10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徐州市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徐州市云龙区市区和农村4所中小学800名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4所学校800名中小学生,回收有效问卷790份。结果显示,学生疟疾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1.27%,其中疟疾发作症状和疟疾预防方法知晓率较低,分别为38.99%和57.59%;学生疟疾防治知识获取途径主要为媒体,占51.5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地区、性别以及学段的学生在疟疾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上存在差异,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农村学生疟疾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显著低于城区学生、小学生显著低于中学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徐州市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低于国家行动计划要求的水平,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尤其是要加强对农村地区以及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的宣传和管理等工作。
    肝胆B超病理改变与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相关性探讨
    梁致成, 邱守中, 罗立旋
    2015, 27(6):  631.  DOI: 10.16250/j.32.1374.2015029
    摘要 ( )   PDF (10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胆B超病理改变与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关系,为华支睾吸虫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武宣县人民医院行腹部B超检查发现的疑似华支睾吸虫感染者,采用粪检和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华支睾吸虫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 结果 共检测疑似华支睾吸虫感染者113例,虫卵阳性率为64.60%(73例),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6.37%(75例)。男性虫卵阳性率高于女性,50岁以上年龄组虫卵阳性率高于50岁以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3.554、6.267,P均< 0.05)。感染者的肝胆B超病理改变程度与华支睾吸虫感染度呈正相关([χ2]= 64.952,P < 0.01)。 结论 肝胆B超病理改变可能由华支睾吸虫感染引起,B超检查发现肝胆有病理改变者,应进一步进行华支睾吸虫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
    储藏干果粉螨污染调查
    陶宁, 湛孝东, 孙恩涛, 李朝品
    2015, 27(6):  634.  DOI: 10.16250/j.32.1374.2015061
    摘要 ( )   PDF (10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仓储干果污染粉螨的种类及其密度。方法 采集干果商店和仓库的储藏干果样本,分离其中的孳生粉螨,制备螨类玻片标本,光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进行鉴定和计数,并计算孳生密度、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等指标。此外,选择粉螨孳生数目较高的干果,进行人工环境下粉螨的培养观察,以了解其消长情况。结果 从49种干果样本共获得12种粉螨,隶属于6科10属,其中以甜果螨、腐食酪螨、粗脚粉螨、伯氏嗜木螨为优势螨种,在桂圆、平榛子、话梅等样本中孳生密度较高,分别为79.78、48.91、35.73只/g。对粉螨的季节变化调查发现平均孳生密度在7、10月份较高,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在7月份达到最高,均匀度指数则在1、4月份较高。人工环境下观察伯氏嗜木螨和腐食酪螨的消长情况,发现伯氏嗜木螨孳生密度逐渐下降,而腐食酪螨先增后降。结论 储藏干果的粉螨污染情况严重,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防制措施来控制粉螨的孳生,以降低粉螨带来的危害。
    某地高校食堂调味品粉螨孳生情况调查
    宋红玉, 段彬彬, 李朝品
    2015, 27(6):  638.  DOI: 10.16250/j.32.1374.2015064
    摘要 ( )   PDF (9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某地区高校食堂调味品中粉螨的孳生情况。方法 采集餐厅现用调味品13种和储藏调味品29种。先用水膜镜检法和电热集螨法分离样品中的粉螨,然后显微镜下制片、鉴定和计数。结果 仓储调味品中有18种检出粉螨,检出率为62.07%,隶属于5科10属13种。食堂现用的调味品中有9种检出粉螨,检出率为72.73%,隶属4科9属11种。结论 该地区高校食堂常用调味品中粉螨孳生严重,食堂餐厅现用或已打开包装的调味品容易孳生粉螨。
    防治管理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话语变迁研究
    周丽颖, 刘思远, 李玉叶, 邓瑶, 杨坤
    2015, 27(6):  641.  DOI: 10.16250/j.32.1374.2015215
    摘要 ( )   PDF (9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我国血吸虫病防治话语的演变过程及其语义内涵,为血防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选取不同时期的血吸虫病防治文档及主流媒体有关血吸虫病防治的报道作为话语样本,分析血防话语演变的过程,及不同时期血防话语的语义内涵。结果 血防话语经历了政治话语、多元话语及公众话语的演变过程,其语义内涵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权威语义、冲突语义的特点,并向合作语义发展。结论 不同时期的血吸虫病防治有不同的语义内涵,血防工作要与社会实际相适应。实事求是,正确深入了解血防实际,才能制定出有效的血防政策。
    防治经验
    2008-2014年九江市血吸虫病疫情及防控策略分析
    何峰宁, 汪鑫, 范文燕, 王玲
    2015, 27(6):  644.  DOI: 10.16250/j.32.1374.2015178
    摘要 ( )   PDF (10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九江市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下一步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08-2014年九江市血吸虫病防治数据,建立数据库,分析流行区范围变化、人畜感染率、血吸虫急性感染和突发疫情、感染性钉螺环境等指标。 结果 2014年与2008年相比,人、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下降了98.40%、92.54%,感染性钉螺面积从103.24 hm2下降为0,有螺框出现率与活螺密度分别从14.86%和0.334 5只/0.1 m2下降至6.89%和0.126 5只/0.1 m2。除2011年及2014年外,各年度均有血吸虫急性感染病例发现。 结论 九江市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防治策略效果显著,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仍然存在,仍需加强风险控制及防控措施的落实。
    2005-2010年镇江市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
    朱新云, 吴荣凤, 神学慧, 李叶芳
    2015, 27(6):  647.  DOI: 10.16250/j.32.1374.2015123
    摘要 ( )   PDF (10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掌握镇江市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方法 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选择镇江市扬中市石城村和丹徒区三洲村为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于2005-2010年开展血吸虫病病情和螺情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石城村和三洲村监测点活螺平均密度、感染性钉螺密度、感染性钉螺面积、居民血检阳性率分别较2005年下降了98.4%、0、0、71.8%和70.4%、100%、100%、81.5%,2个监测点连续6年均未发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结论 镇江市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人畜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钉螺面积变化不大,下一步应加强江滩有螺环境综合治理。
    经脾动脉灌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在门脉高压症断流术中的应用
    刘礼军, 余伟, 匡勇军
    2015, 27(6):  650.  DOI: 10.16250/j.32.1374.2015160
    摘要 ( )   PDF (10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症断流术中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经脾动脉灌注,对预防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0月门脉高压症断流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行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实验组46例行门脉高压断流术,且术中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脾动脉灌注,对2组病例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术中术后输血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3%(2/46),浓缩红细胞输血量2 ~ 3 U,对照组患者血栓发生率及浓缩红细胞输血量分别为26.1%(12/46)和4 ~ 6 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术中经脾动脉低分子右旋糖酐灌注在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中操作安全可行,能有效降低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生率,且节约血源,减少用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0-2014年杭州市萧山区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林君英, 王冬飞
    2015, 27(6):  653.  DOI: 10.16250/j.32.1374.2015073
    摘要 ( )   PDF (11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10-2014年启动消除疟疾行动以来萧山区疟疾流行特征,评价消除疟疾工作效果,为制定适合本区实际的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以及疟疾疫情个案调查表,收集2010-2014年萧山区疟疾疫情数据资料,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0-2014年萧山区共监测报告疟疾病例25例,年报告发病率在(0.09 ~ 0.38)/10万之间。监测报告病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间日疟占48.00%(12例),恶性疟占52.00%(13例),无死亡病例发生。患者以青壮年为主,主要为境外务工或经商人员;国内省外输入性病例8例,境外输入性病例17例,分别占32.00%和68.00%,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 结论 萧山区疟疾发病率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感染来源已从省外感染和境外感染结合为主转向境外感染。今后需加强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的监测和处置。
    邳州市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刘体亚, 徐永, 张颖, 张允红
    2015, 27(6):  655.  DOI: 10.16250/j.32.1374.2015146
    摘要 ( )   PDF (10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邳州市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疟疾健康教育宣传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11-12月,采取横断面和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用统一的问卷调查全市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共调查中小学生7 221名,疟疾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8.64%,其中小学生为54.31%,中学生为6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3.05,P<0.01),而男、女性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20,P>0.05)。87.30%的调查对象知道患疟疾后怎么办,57.15%知道疟疾传播途径,62.46%知道疟疾主要症状,仅23.74%知道治疗疟疾的药物。结论 邳州市中小学生对疟疾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应开展有针对性的疟疾健康教育活动。
    邳州市和新沂市华支睾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流行病学调查
    金小林, 刘剑峰, 沈明学, 戴洋, 徐祥珍
    2015, 27(6):  658.  DOI: 10.16250/j.32.1374.2015047
    摘要 ( )   PDF (10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江苏省邳州市和新沂市华支睾吸虫在淡水鱼中的流行状况,为下一步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邳州市和新沂市自然水域中抓取野生麦穗鱼和棒花鱼,用压片镜检法检测鱼体内的华支睾吸虫囊蚴,分析感染数据。 结果 共解剖麦穗鱼和棒花鱼1 117条,其中麦穗鱼792条(占70.90%),棒花鱼325条(占29.10%)。麦穗鱼和棒花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总感染率分别为29.80%(236/792)和4.62%(15/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3.88, P<0.01)。 结论 新沂市和邳州市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率较高,当地居民面临着较高的感染华支睾吸虫的风险。
    江苏省涟水县慢性丝虫病患者现状观察
    孙维新
    2015, 27(6):  660.  DOI: 10.16250/j.32.1374.2015075
    摘要 ( )   PDF (9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涟水县现存慢性丝虫病患者现状。方法 对登记在册的慢性丝虫病患者逐一进行走访,调查每名患者的临床体征及1年内病情发作情况。结果 截至2014年,涟水县现存慢性丝虫病患者361例,分布于23个乡(镇)。男性128例,女性233例,农民占98.34%,70岁及以上者占63.71%。患者临床体征包括下肢淋巴液肿、乳糜尿、淋巴管(结)炎和鞘膜积液,分别占87.81%、18.56%、12.74%、2.49%,同时兼有2种及以上体征者占8.86%。在下肢淋巴液肿中,Ⅰ~Ⅲ期占97.79%,Ⅳ期及以上占2.21%。2014年,28.36%的乳糜尿患者和45.65%的淋巴管(结)炎患者病情出现反复。结论 应继续积极开展慢性丝虫病患者的关怀和照料,以减轻其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综述
    CD4+ T细胞亚群在血吸虫感染中的动态变化及功能研究进展
    范小琳, 高琪, 杨俊齐
    2015, 27(6):  662.  DOI: 10.16250/j.32.1374.2015165
    摘要 ( )   PDF (10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吸虫病是一种主要以肝、肠虫卵肉芽肿和随之伴随的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免疫病理性疾病。一般认为,CD4+ T细胞亚群在抗血吸虫感染及免疫调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辅助性T(T helper,Th)细胞1(Th1)、2(Th2)是主要的效应性CD4+ T细胞亚群,而调节性T(Regulatory T,Treg)细胞在血吸虫感染免疫病理机制中总体起免疫下调作用,新近发现的Th17细胞也积极参与抗血吸虫免疫反应。随着血吸虫感染的进展,这4种CD4+ T细胞亚群数量及功能呈现不同变化趋势,但均对血吸虫感染发生、发展及纤维化病理进程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此外,这些CD4+ T细胞亚群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相互调节(Cross?talk)。本文就血吸虫感染过程中Th1、Th2、Th17 和 Treg细胞亚群及其效应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与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巨噬细胞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谢园园, 徐元宏, 储德勇, 沈继龙
    2015, 27(6):  669.  DOI: 10.16250/j.32.1374.2015129
    摘要 ( )   PDF (14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过程中,促纤维生成和促纤维溶解因素不平衡导致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肝脏巨噬细胞和星状细胞的激活是肝脏纤维化的两个关键事件,两者形成一个复杂的调节纤维化平衡的网络。本文对巨噬细胞分泌的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的功能及其对星状细胞的激活、不同表型和不同激活状态的巨噬细胞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免疫调节防治肝纤维化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