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4年 第2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4-06-15
    述评
    藁杆双脐螺在中国内陆的分布现状与传病风险
    黄少玉, 张启明, 李晓恒, 邓卓晖
    2014, 26(3):  235. 
    摘要 ( )   PDF (12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藁杆双脐螺可作为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1981年证实在深圳市局部地区有该螺孳生; 2013年再次调查发现, 该 螺已在深圳市、 以及周边的东莞市和惠州市等地大范围蔓延扩散, 并已在当地形成较优势种群, 有进一步扩散的趋势。由 于深圳市及周边地区与国际交流密切, 劳务输出等人口流动性大, 且目前我国由境外输入的曼氏血吸虫病病例报道亦逐 渐增多, 因此曼氏血吸虫病在我国传播或流行的潜在风险因素正在逐步增加,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控措 施, 加强监测, 降低该病在我国传播或流行的风险。本文就藁杆双脐螺在中国内陆的发现、 分布、 扩散蔓延及传病风险等 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相关的防控建议。
    论著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机构学术影响力的评价
    姚嘉文, 贾铁武, 官亚宜, 周晓农
    2014, 26(3):  238. 
    摘要 ( )   PDF (13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机构的学术影响力。方法 方法 以Web of Science(WOS) 数据平台的科学引文索 引扩展版数据库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 为数据源, 检索2002-2012年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 (论著 或综述), 采用文献计量法统计中国机构及作者在SCIE数据库中的发文量、 h指数、 被引频次等指标, 并根据发文量和h指 数对机构和作者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采用CiteSpace II软件绘制科学知识网络图谱, 分析机构间的学术合作网络。结 结 果 果 2002-2012年, 中国学者累计发表血吸虫病相关SCIE论文610篇, 占全球总量的16.7%, 发文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中国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寄生虫病所) 发文量为114篇,h指数为27, 发文量和h指数在国内相关机构中均 排名第1位, 且在国际学术合作网络中处于核心主导地位。周晓农以h指数17成为血吸虫病防治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结论 结论 与世界排名前列的研究机构相比, 我国寄生虫病防治科研机构无论是在SCI发文量还是机构h指数方面均存在着较 大差距。建议在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和研究的同时, 注意防治经验、 成果的输出和分享。
    湖区5省急性血吸虫感染时空聚集性分析
    张利娟, 徐志敏, 郑浩, 李石柱, 许静, 朱蓉, 郭家钢
    2014, 26(3):  245. 
    摘要 ( )   PDF (21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分析2005-2012年湖区5省急性血吸虫感染 (急感) 发病时间及空间聚集性, 为制定防治策略和采取有效 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05-2012年湖区5省急感病例基本信息, 采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急感的流行 季节及时间聚集性进行分析, 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对病例的空间聚集性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 急感发病具有较强的季节 性, 集中度为0.758, 其发病高峰日为8月10日左右。急感病例分布图提示急感病例在空间上高度聚集于鄱阳湖、 洞庭湖及 长江流域周边5省的23个县, 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2年间急感空间自相关系数I = 0.16 (P = 0.01)。结论 结论 湖 区5省急感发病时间上具有较强的季节性, 空间上呈聚集状态, 可据此将防控关口前移, 在高聚集区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 措施。
    三峡工程运行后鄱阳湖区居民接触疫水特征分析
    曾小军, 林丹丹, 姜唯声, 刘跃民, 葛军, 徐圣国, 曹换利, 陈红根
    2014, 26(3):  250. 
    摘要 ( )   PDF (9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掌握三峡工程运行后鄱阳湖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疫水接触特征, 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 据。方法 方法 选择鄱阳湖2个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村居民作为观察对象, 以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居民接触疫水情况。结果 结果 鄱阳湖区居民接触疫水比例及频率较高, 平均疫水接触率为69.77%, 98.96%的疫水接触行为发生在春、 夏、 秋3个季节。 成年男性以生产性接触疫水为主, 主要接触方式为捕鱼和游泳/玩耍; 成年女性以生活和生产性接触疫水并重, 主要接触方 式为洗衣和捕鱼; 学生以生活和娱乐性接触疫水为主, 主要接触方式为游泳/玩耍和洗手, 3类人群疫水接触率分别为 73.33%、 71.63%和61.87%。居民接触疫水频率>1次/周、 1次/周~1次/月和< 1次/月的构成比分别为62.61%、 23.74%和 13.66%。结论 结论 鄱阳湖区居民接触疫水主要时间段为春、 夏和秋季, 主要接触方式为捕鱼, 种田和打草等生产性接触疫水 已由过去的主要方式转变为现在的次要方式
    基于人畜疫情分层的血吸虫病流行区综合治理投入与效果评价I 2006-2010年湖沼垸内型地区费用效果
    张华明, 余晴, 张瑕, 曹淳力, 李石柱, 朱红
    2014, 26(3):  254. 
    摘要 ( )   PDF (24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对湖沼垸内型血吸虫病流行区2006-2010年期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投入与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为 此类亚型地区加快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进一步合理配置有限卫生资源提供参考。方法 方法 选择湖北省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 育委员会 (原卫生部, 简称国家卫生计生委)、 农业部联合防治血吸虫病试点之一的湖北省江陵县, 参考全国血吸虫病防治 传播控制达标考核、 湖北省阶段防治工作目标要求, 2006-2010年以人畜感染率分层 (即人和畜感染率都≥ 3%为一层村, 3% >人和畜感染率≥ 1%为二层村; 人和畜感染率均< 1%为三层村) 为依据, 采用分层分析方法, 选择当地当年各分层覆盖 流行村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调查、 收集防治工作效果与费用数据, 所有数据经汇总后进行费用?效果综合分析。结果 结果 疫情 防治效果显示, 截止2010年, 江陵县无一层村, 二层村共计114个, 三层村共计18个。 血吸虫病病人数, 一层村绝对数逐 年减少直至0, 二、 三层村绝对人数增加。粪便管理方面, 无害化厕所覆盖率仅二层村2009、 2010年分别为27.45%、 48.74%, 而一、 三层村均为0。防治费用经贴现后, 当地5年总防治费用中, 综合治理投入 (10 266.39万元) 远高于查治投入 (418.30万元) 与人工投入 (223.95万元)。综合治理费用中, 国土、 农业、 水利部门费用占据前3位。卫生经费投入显示, 分 层村均呈国家级>省级>县级, 且年均都呈增长态势; 费用?效果比显示, 人群、 耕牛感染率与病人数下降1%、 感染性钉螺面 积下降1 hm2的单位成本比值均逐年趋高。卫生投入的半对数差值稳定性分析显示, 各分层村两两比较均< 1, 三层村 (5 年年均差值均< 1) 投入与费用较稳定, 一、 二层村均呈年均费用大于投入的波动状态。结论 结论 2006-2010年江陵县血吸虫 病疫情逐年降低, 但主要传染源尚存, 需加强控制与清除; 扩大粪便管理覆盖面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之一。资源配置上, 卫生领域内重点投入与单位成本控制、 费用的年均分配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
    2005-2010年湖北省血吸虫病国家监测点疫情评估
    陈艳艳, 蔡顺祥, 刘建兵, 黄希宝, 苏正明, 涂祖武, 单晓伟, 利国
    2014, 26(3):  260. 
    摘要 ( )   PDF (12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分析湖北省血吸虫病国家监测点疫情流行趋势, 为全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根据 《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 对湖北省16个国家监测点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纵向观察, 并对监测数据采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和疫情评估。结果 结果 2005-2010年, 16个监测点居民血检阳性率、 粪检阳性率和血吸虫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分别由 2005年的15.67%、 10.93%和1.71%下降到2010年的10.48%、 8.54%和0.90%, 下降率分别为33.12%、 22.70%和47.95%; 男性 血吸虫感染率均高于女性; 居民血吸虫感染高峰主要在30岁以上人群, 渔民血吸虫感染率较高, 学生感染率较低。耕牛血 吸虫感染率也呈下降趋势, 由2005年11.69%下降到2010年的1.41%, 下降了88.01% (χ2 = 298.79, P < 0.001)。6年间, 监 测点感染性钉螺面积、 活螺平均密度、 钉螺感染率和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均呈下降趋势, 分别下降了90.88%、 61.66%、 80.00%和92.00%。结论 结论 湖北省国家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 但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螺威与杀螺胺现场杀螺效果比较
    刘汉成, 钟晨晖, 徐春梅, 刘先国, 孙华山, 黄希富, 李作均, 廖昌军, 杨军晶, 刘建兵, 范宏萍
    2014, 26(3):  265. 
    摘要 ( )   PDF (10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比较螺威 (TDS) 和四聚?杀螺胺 (MNSC) 的现场杀螺效果。方法 方法 选择有钉螺孳生的小型有螺沟渠环境为 试区, 分别采用浸杀法和喷洒法对TDS和MNSC的杀螺效果进行评价。TDS和MNSC浸杀试验浓度分别为2.5 g/m3 和2ml/m3 , 喷洒试验剂量分别为3 g/m2 和2 ml/m2 ; 设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 (WPN) 为对照组, 浸杀浓度和喷洒剂量为2 g/ m3 和2 ml/m2 。结果 结果 TDS浸杀24 h钉螺死亡率为90.70%, 喷洒7 d 死亡率为81.40%, 各观察时点杀螺效果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 (P均>0.05)。喷洒后1 d , TDS组钉螺死亡率低于MNSC组 (P<0.01), 喷洒3 d后两组死亡率相近 (P>0.05)。MN? SC浸杀24 h钉螺死亡率为99.17%, 喷洒1 d 为66.07%;WPN浸杀24 h钉螺死亡率为97.51%, 喷洒1 d 为71.43%, 两者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 结论 TDS具有良好的杀螺活性和药效稳定性, 现场杀螺效果与MNSC相近, 但杀螺敏感 性低于MNSC。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周瑞红, 潘洁, 肖水源, 罗志红, 刘科峰, 邵志伟, 余慧琼, 来如意, 袁钢
    2014, 26(3):  270. 
    摘要 ( )   PDF (18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患者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 应用自编的一般资 料调查表、 抑郁自评量表、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对206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结果 206例晚血患者抑郁发生 率为69.4%, 抑郁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呈负相关 (P = 0.000);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次数 (β = 0.442, P = 0.007) 是 晚血患者出现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 而文化程度高 (β = - 0.583, P = 0.011)、 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史 (β = -0.917, P = 0.000) 是 患者出现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结论 结论 晚血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改善 晚血患者的心理状况, 降低其抑郁情绪的发生。
    我国农村土壤蛔虫卵污染状况监测及SWOT分析
    朱慧慧, 周长海, 臧炜, 张雪强, 陈颖丹
    2014, 26(3):  274. 
    摘要 ( )   PDF (14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级监测点土壤中蛔虫卵污染情况, 为制定防治对策及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根据 《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 (试行)》 要求, 在22个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级监测点中, 每年每监测点随机抽取10户居民, 分别采集菜园、 厕所周边、 庭院及厨房的土样, 采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检查法分离土壤蛔虫卵, 并鉴别受精和未受精蛔虫卵, 鉴定受精蛔虫卵的死活。另外, 对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级监测点土壤中蛔虫卵监测工作进行SWOT分析。结果 结果 2006-2010年, 22个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共监测1 090户, 土壤中蛔虫卵总检出率为30.73%, 未受精蛔虫卵、 受精蛔虫卵和活受精蛔虫卵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3.21%、 26.42 %和20.28%, 菜园、 厕所周边、 庭院和厨房土壤蛔虫卵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6.51%、 13.49%、 14.22%和10.73%。SWOT分析表明, 监测点土壤蛔虫卵监测工作存在优势和劣势, 同时面临机会与挑战。结论 结论 部分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级监测点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仍十分严重, 应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 改水改厕、 改造环境等措施, 以保护人群免受感染。

    西南两省贫困地区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晓兵, 张林秀, 王国飞, 罗仁福, Alexis Medina, Scott Rozelle
    2014, 26(3):  279. 
    摘要 ( )   PDF (10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四川和贵州省贫困地区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 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 选择贵州和四川两省6个贫困县的95个行政村及46所小学为调查点, 每个样本村 各选择11名3~5岁学龄前儿童及8~10岁就读于样本学校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 收集其粪便,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进 行检查。同时对各村村医和村干部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该村2009年儿童驱虫情况及社会经济和卫生状况; 采用Tobit 估计 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结果 两省共粪检1 707名儿童, 贵州省样本村儿童土源性线虫感 染率为46.1%, 蛔虫、 钩虫、 鞭虫感染率分别为31.1%、 4.1%、 10.8%; 四川省样本村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9.8%, 上述3种 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3.6%、 3.5%、 2.7%。两省共粪检890名学龄儿童, 贵州省样本学校儿童土源性线虫和蛔虫、 钩虫、 鞭虫 感染率分别为53.8%、 32.7%、 6.6%、 14.4%, 四川省分别为7.3%、 2.2%、 2.9%、 2.2%。Tobit 估计分析显示, 儿童驱虫治疗和村 水田比例是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的影响因素 (P均 < 0.05)。结论 结论 我国西南贫困地区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仍然较高。 为有效降低贫困地区儿童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 除构建长效驱虫工作机制和采取改水、 改厕等措施外, 还应加强健康教 育, 并将驱虫防治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
    2012年江苏省疟疾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周华云, 王伟明, 刘耀宝, 曹园园, 顾亚萍, 唐建霞, 曹俊, 高琪
    2014, 26(3):  284. 
    摘要 ( )   PDF (17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掌握江苏省2012年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 为制订和调整适合本省的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 方 法 法 对2012年全省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和专报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结果 2012年江苏省共报告疟疾 198例, 较2011年的374例下降了47.06%, 发病率为0.026/万, 均为国外输入性病例。全省13个市均有疟疾病例报告, 其中 扬州、 南通、 南京、 泰州、 徐州和淮安报告的病例占全省的71.72% (142/198)。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对196份样本进行复 核, 确定恶性疟164例、 间日疟6例、 卵形疟22例、 三日疟1例、 混合感染3例。结论 结论 2012年江苏省首次实现无本地感染疟 疾病例, 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数虽明显下降, 但病例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 且感染虫种呈多样性。境外输入性疟疾仍是本 省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猪囊尾蚴特异性抗原cC1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疫苗的构建与鉴定
    王雪梅, 骆江坤, 李倩, 李江艳, 陈勇, 陶志勇, 夏惠, 方强
    2014, 26(3):  287. 
    摘要 ( )   PDF (29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构建表达猪囊尾蚴cC1抗原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疫苗。方法 方法 提取pET28a?cC1质粒DNA, 用xho I和 BamH I双酶切, 用Klenow酶补平xho I酶切末端, 同时提取pMV261穿梭质粒载体, 用Hind III和BamH I双酶切, 用Klenow 酶补平Hind III酶切末端, 纯化后的酶切产物通过T4连接酶连接, 构建pMV261?cC1穿梭质粒, 测序验证正确后, 将 pMV261cC1穿梭质粒经电穿孔法转化耻垢分枝杆菌, 构建重组耻垢分枝杆菌, 经热诱导后, 以猪囊尾蚴病患者血清为一抗 进行Western?blotting鉴定。此外, 比较正常耻垢分枝杆菌和重组cC1耻垢分枝杆菌生长状态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 结果 构 建的重组穿梭载体经酶切、 测序验证正确。构建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经热诱导后, 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 在40 kDa处 有外源性蛋白表达, 与预期值相符。Western?blotting显示其可被猪囊尾蚴病患者血清识别, 表明cC1抗原基因在耻垢分枝 杆菌中表达成功。重组耻垢分枝杆菌与正常耻垢分枝杆菌的增殖特性无明显差异。结论 结论 成功构建了表达猪囊尾蚴特 异性抗原cC1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疫苗。
    基于蛋白重复序列及线性B细胞表位预测筛选间日疟原虫特异性抗原肽
    陶志勇, 徐岁, 王媛媛, 方强, 夏惠, 高琪
    2014, 26(3):  292. 
    摘要 ( )   PDF (20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蛋白重复序列及线性B细胞表位预测筛选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P. vivax) 特异性抗 原肽的方法。方法 方法 以PlasmoDB数据为基础, 建立间日疟原虫蛋白序列数据库。编写重复序列查找软件, 逐一检索16 aa 多肽在全部蛋白序列中的重复次数, 统计出重复较高者进行连续B细胞表位预测, 优选具有间日疟原虫特异性的肽进行合 成, 偶联钥孔戚血蓝蛋白 (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 KLH) 后免疫小鼠, 并检测抗体滴度。 结果 结果 通过软件分析间日疟原 虫全部5 432个蛋白序列中的16肽的重复次数, 利用BcePred网站预测其中重复较高的1 000个序列, 获得22个候选肽, 经 聚类分析和相似性比较, 优选到5个潜在特异性肽, 人工合成并偶联KLH后免疫小鼠诱生的抗体滴度均超过1 : 9 000。 结 结 论 论 建立了一种基于蛋白重复序列联合线性B细胞表位预测筛选间日疟原虫特异性抗原肽的方法, 得到的5个肽均能诱 导小鼠产生高滴度抗体。
    粉尘螨3类变应原的B细胞线性表位预测及鉴定
    李娜, 李朝品, 刁吉东, 赵蓓蓓, 陆维, 姜玉新
    2014, 26(3):  296. 
    摘要 ( )   PDF (27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预测并鉴定粉尘螨3类变应原 (Der f 3) 中的B细胞线性表位。方法 方法 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 从抗原性、 表 面易接近性、 柔韧性、 亲水性、 β转角等5个方面在线预测Der f 3的B细胞线性抗原表位。同时, 采用人工合成法合成相应B 细胞表位肽分别与由12份螨性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组成的3个血清池共同作用, 明确其中的强阳性表位肽序列。结果 结果 成功预测了Der f 3中的8个B细胞表位肽。其中, 在过敏性患者血清与变应原特异性IgE结合试验中确认了33 KAKAG? DCP40 、 86 HASGGEKIQVAEIYQHENYDSMTID110 、 118 LKTPMTLDQTNAKPVPLPPQGSDVKVG144 、 199 DVANGGVDSCQGDSGGPV? VD218 和156 QEGSYSLP163 5个强阳性表位肽序列。结论 结论 成功确认了Der f 3变应原中5个B细胞线性表位序列, 为尘螨过敏 性哮喘的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
    短篇论著
    华支睾吸虫病不同流行程度地区化疗措施的探索
    方悦怡, 阮彩文, 高向雄, 谭覃, 陈娆娆, 郝阳
    2014, 26(3):  300. 
    摘要 ( )   PDF (10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索人群华支睾吸虫病不同流行程度地区的防治化疗措施。方法 方法 选择广东省人群华支睾吸虫病高、 中、 低度流行区, 分别设立干预组和对照组, 干预组分别对3岁以上人群、 重点人群和感染者实施阿苯达唑驱虫干预措施; 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结果 结果 干预1年后, 干预组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显著降低, 高、 中度和低度流行区分别下降了 47.90%、 86.52%和100%; 肝脏B超异常率分别下降了26.50%、 31.00%和100%;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率分别下降了 48.70%、 62.30%和100%,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率分别下降了55.50%、 39.90%和100%。对照组人群所有指标无下降 趋势。结论 结论 人群华支睾吸虫病不同流行程度地区应采取不同的化疗措施。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黎桂福, 滕峥, 田建国, 郁晞, 於雪琴, 孙晓冬
    2014, 26(3):  303. 
    摘要 ( )   PDF (9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估青浦区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患者生存质量, 了解其影响因素。方法 方法 采用WHOQOL?BREF量表进行 问卷调查, 同时收集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 家庭背景、 患病情况、 健康状况及医疗服务利用等信息。结果 结果 217例晚血患者 男女性别比为2 ∶5, 平均年龄75.33±6.94岁, 农民占89.86%, 文盲半文盲占75.58%, 巨脾型占88.94%。患者生存质量和健 康状况总体评价得分中等以上的分别为61.29%和45.16%, 两者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7.804, P<0.01); 生存质量各领 域得分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23.46, P<0.01)。在不同诊断年份、 不同临床分型间生存质量各领域评分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 (P均>0.05)。Logistic回归多元分析显示定期参加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对4领域评分均有影响, 近2周疾病急性 发作、 长期服用治疗性药物、 婚姻状态和年龄等因素对相应领域评分有影响。总体生存质量及生理、 心理、 社会关系和环 境4个领域评分为中等及以上水平, 但生理领域评分低于其他3个领域。结论 结论 青浦区晚血患者的生存质量尚可。为患 者提供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和鼓励参加适度的体育、 体力活动, 是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途径。
    孕早期妇女弓形虫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陈玉昆, 杨亚晓, 魏世锦, 宋任浩
    2014, 26(3):  308. 
    摘要 ( )   PDF (9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孕早期妇女弓形虫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 993例孕妇外周血 中弓形虫IgM和IgG抗体, 将感染者分为急性感染组、 既往感染组、 活动性感染组, 并从非感染者中随机抽取200 名孕妇作 为对照组, 对4组进行随访, 观察比较4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结果 共检测出弓形虫感染者286例, 总感染率为9.56%(286/ 2 993), 其中急性感染43例、 既往感染156例、 活动性感染87例; 以上3组及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13.95% (6/ 43)、 1.92% (3/156)、 5.75% (5/87) 和1.50% (3/200)。急性感染组和活动性感染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既往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结论 弓形虫急性感染和活动性 感染与孕早期妇女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应将弓形虫IgM抗体检测作为育龄妇女孕前常规检查项目。
    脑囊尾蚴病患者抗囊尾蚴治疗前后脑电图及影像学对比研究
    王忠磊, 付婷霞, 胡颖新, 李桂玲, 毛德华, 谭文彬
    2014, 26(3):  311. 
    摘要 ( )   PDF (21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观察脑囊尾蚴病患者抗囊尾蚴治疗前后脑功能和病理形态学改变。 方法 方法 对412例脑囊尾蚴病患者抗 囊尾蚴治疗前后的脑电图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果 412例脑囊尾蚴病患者中, 脑电图检查示轻、 中、 重度异 常分别占40.53%、 45.63%、 13.84%; 脑电波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和局限性慢波活动, 或在异常背景上有少量散在或阵发 性棘、 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脑CT、 MRI检查示单发小囊型占23.54%, 多发小囊型占44.42%, 脑炎型占13.59%, 大、 小囊 并存型占4.85%, 钙化型占2.18%, 混合型占11.41%。脑囊尾蚴病患者经过3个疗程抗囊尾蚴治疗后复查, 脑电图恢复正常 和明显好转分别占79.85%和20.15%; CT、 MRI检查发现77.18%的患者病灶全部吸收, 20.63%的患者大部分病灶吸收, 2.18%的患者病灶无变化, 均为钙化型。脑内囊尾蚴感染处于急性期的单发和多发小囊型、 脑炎型和大、 小囊并存型抗囊 尾蚴治疗效果好, 混合型抗囊尾蚴治疗效果较差, 处于钙化期的脑囊尾蚴病患者仅需进行对症治疗。结论 结论 脑囊尾蚴病 患者脑电图表现为轻度至重度异常, 脑CT、 MRI检查以多发小囊型为主。经抗囊尾蚴治疗后, 多数患者脑电图逐渐恢复正 常, 病灶全部吸收, 但部分患者会留有少量钙化灶。
    2011年德州市农村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及认知行为现状
    徐北霜, 王莹, 董健, 郗德凤, 张京京
    2014, 26(3):  314. 
    摘要 ( )   PDF (17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德州市农村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 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知识知晓及健康行为形成情况。方法 方法 按 照分层抽样法, 选择6个村作为调查点, 以调查点≥3岁的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调查对象粪 便中蛔虫、 钩虫、 鞭虫虫卵, 12周岁以下儿童以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在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取50户以上的家庭, 对 家庭成员进行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卫生行为调查。 结果 结果 共粪检2 294人, 阳性11人, 土源性线虫总感染 率为0.48%; 蛲虫感染检测260人, 阳性40人, 蛲虫感染率为15.38%。入户调查898人, 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 44.99%, 70%以上的调查者有良好卫生行为。结论 结论 德州市农村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低, 但儿童蛲虫感染率较高; 人 群卫生行为较好, 但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应继续加强防治工作, 促进健康教育, 以有效降低该病的危害。
    近30年江苏省人体肠道线虫感染的三间分布研究
    陈晓军, 刘剑峰
    2014, 26(3):  316. 
    摘要 ( )   PDF (12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分析近30年来江苏省人体肠道线虫感染的三间分布特点, 为今后肠道线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方法 检索1984-2012年有关江苏省各地肠道线虫感染的文献, 整理、 分析其中的感染数据。 结果 结果 共收集文献26篇。近30年 来, 江苏省蛔虫、 鞭虫、 钩虫感染水平不断下降, 但苏北感染率高于苏中和苏南地区。苏北、 苏中各虫种感染率2000年前下 降速度较快, 2000年后下降速度减缓; 苏南地区蛔虫感染率下降速度最快, 鞭虫感染率略有波动但相对平稳。1984-1989 年, 各年龄组人群3种肠道线虫感染率均较高, 鞭虫和蛔虫感染率分别在20%和30%以上, 钩虫感染率以中、 老年人群较 高。1990-2000年, 儿童和青少年蛔虫感染率较高, 40~70岁人群钩虫感染较为严重, >70岁者鞭虫和蛔虫感染率较低。 2001-2012年, 钩虫感染率仍以中、 老年人群较高, 儿童仍是蛔虫感染的高发人群。结论 结论 近30年来, 江苏省人体肠道线虫 感染水平逐年下降, 但苏北地区感染水平仍高于苏中和苏南地区, 苏北仍是肠道线虫病防治的重点地区。儿童蛔虫感染 率和中、 老年人群钩虫感染率均较高, 提示应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人群开展防治工作。
    青岛地区孕妇弓形虫感染调查
    辛克盛, 潘敏, 刘慧, 董荣荣
    2014, 26(3):  320. 
    摘要 ( )   PDF (9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青岛地区孕妇弓形虫感染情况。方法 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7月, 对山东省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自愿接受弓形虫检测及就诊的不孕症、 流产、 死胎等异常妊娠孕妇, 采用抗体捕获ELISA法进行弓形虫IgM、 IgG抗体以及弓形虫DNA检测。结果 结果 异常妊娠与正常孕妇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39%和6.2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0.60, P<0.05)。20~29岁与30岁以上人群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21.9, P<0.05)。家中饲养与未饲养宠物孕妇弓形虫感染率分别为26.63%和8.7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0.93, P<0.05)。无业人员阳性率最高, 为 10.94% (22/201), 农民3.98% (8/201) 次之, 其他为职工3.98% (8/201)、 工人3.48% (7/201)。结论 结论 青岛市异常妊娠孕妇的弓形虫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孕妇, 应加强孕妇的健康教育以降低弓形虫感染的风险, 对于特定年龄以及职业人群更要加强预防工作。

    防治管理
    陕西省消除疟疾全球基金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周体操, 张义, 邓勇, 柴自超, 刘峰
    2014, 26(3):  323. 
    摘要 ( )   PDF (9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陕西省消除疟疾全球基金项目的实施效果, 为科学实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及考核评估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整理2010-2012年陕西省27个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县疟疾防治工作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评价陕西省消除疟疾全球基金项目的实施效果。结果 结果 2010-2012年陕西省全球基金项目实施地区共报告疟疾病例64例, 年均发病率为0.15/10万, 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病例感染地来源以境外输入性为主, 占总病例数的79.69%;“三热” 病人血检工作完成率为94.14%, 血检工作开展范围扩大到88个县 (含61个三类县); 疟防知识和技能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中小学生和居民疟防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1.68%和89.44%; 病例诊断后24 h内网络报告、 个案调查和疫点处置、 实验室检测和确诊等病例管理能力显著提高。结论 结论 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实施加速了陕西省消除疟疾工作的进程, 项目实施地区的疟疾防治工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综述
    间日疟原虫氯喹抗性研究进展李
    李江艳, 李倩, 方强
    2014, 26(3):  326. 
    摘要 ( )   PDF (23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疟疾仍然是一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尤其多见于发展中国家。随着认识的深入, 间日疟也获得 越来越多的重视。有效的药物治疗是控制疟疾甚至消除疟疾的基石, 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间日疟原虫氯喹抗性报道, 间日疟原虫氯喹抗性已成为间日疟防治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间日疟原虫氯喹抗性的分布现状、 体内外检测方 法和分子检测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初步总结。
    防治经验
    上海市金山区外来务工人员血吸虫感染及预防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沈利, 陶建秀, 俞瑞芳, 沈国红, 吴军, 蔡黎, 曹淳力, 许静, 李石柱, 郭家钢
    2014, 26(3):  332. 
    摘要 ( )   PDF (9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上海市金山区外来务工人员的血吸虫感染及预防知识知晓情况, 为传播阻断地区开展外来务工人员 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对来自血吸虫病流行省份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当地居民采用间接血凝法 (IHA) 筛查, 血检 阳性者采用改良加藤法和孵化法联合查病, 问卷调查血吸虫病知晓和行为情况。结果 结果 共调查579人, 其中来自流行省份 的外来务工人员348人, 本地居民231人, 男性占72.0%, 女性占28.0%。外来务工人员以来自安徽省的最多, 占36.2%, 年 龄上以20 ~ 29岁最多, 占56.0%, 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占56.6%。在外来务工人员中查出血清学阳性4人, 阳性率为 1.15%; 查出粪检阳性1人, 推算血吸虫感染率为0.29%, 当地居民未查到血清学阳性者和病人。外来务工人员在户籍地愿 接受血吸虫病检查和治疗的占79.9%, 在务工地愿接受血吸虫病检查和治疗的占84.8%, 在务工地自费检查和治疗血吸虫 病的占48.6%。外来务工人员的血吸虫病知识知晓情况普遍较差, 部分人员存在就诊和服药的不正确行为。结论 结论 来自 流行省份的外来务工人员中存在血吸虫感染者, 其血吸虫病预防知识知晓程度较低, 增加了当地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2013年徽州区螺情监测报告
    凌志利, 胡灶源, 方益民
    2014, 26(3):  335. 
    摘要 ( )   PDF (17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进一步调查掌握徽州区螺情现状, 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根据徽州区历史血吸虫病流行情况 和近年来残存螺点分布特点确定调查点, 对调查点范围内的可疑环境采取环境抽样结合系统抽样法进行调查, 并对所得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共调查了3个乡镇、 12个行政村, 投工319人次, 调查面积529.89 hm2 。结果查出4个有螺行政 村, 5个残存螺点, 面积2.44 hm2 , 钉螺密度最大为283只/0.1 m2 。共检获钉螺4 303只, 压片镜检1 534只, 未发现感染性钉 螺。结论 结论 徽州区螺情仍不稳定, 北干渠水系是螺情监测的重点区域。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贲门血管离断术后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治疗
    郑绍龙, 徐春梅, 肖秀兰
    2014, 26(3):  337. 
    摘要 ( )   PDF (9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急性胃黏膜病变 (AGML) 的治疗方法。方法 方法 选择1991? 2010年湖北省潜江市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所收治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AGML 15例。给予支持疗法、 降低胃酸和保护胃黏膜、 减少胃黏膜血流、 内镜下局部喷洒止血剂或电凝止血等方法治疗。结果 结果 15例贲门周围血管离 断术后发生AGML, 最短5 d, 最长23 d, 8~14 d 10例。13例治愈, 治愈率达86.67%, 2例死亡。结论 结论 支持疗法、 降低胃酸 和保护胃黏膜、 内镜下止血等综合疗法是治疗AGML的有效方法。
    日本血吸虫抗体间接血凝试验检测档案的建立
    罗伟, 周学文, 马奎, 王静, 高应萍, 谌树清, 罗志伟
    2014, 26(3):  339. 
    摘要 ( )   PDF (15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建立日本血吸虫抗体间接血凝试验 (IHA) 检测的书面、 电子档案。方法 方法 在血吸虫病IHA查病过程中, 将 书面原始记录、 电子记录、 样品血清库结合起来, 使记录的信息相互补充, 形成完整的检测档案。结果 结果 日本血吸虫抗体 IHA检测档案可长期保存血吸虫病查病资料, 更可进行实验溯源, 其操作简单, 有利于提高查病质量。结论 结论 建立的日本 血吸虫抗体IHA检测档案简单实用, 值得推广。
    腔镜下脾切除加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效果
    邓东, 李凌云, 李翔, 胡越, 刘娟娟
    2014, 26(3):  341. 
    摘要 ( )   PDF (10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索晚期血吸虫病微创外科处理, 以及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更安全精确、 损伤更小的方法。 方法 方法 应用腹腔镜和现代腔镜配套器械开展脾切除, 同时施行胃左静脉的胃支结扎, 以及食管旁静脉垂直进入食管壁的穿支静 脉结扎。结果 结果 14例患者均在处理脾蒂前分离脾动脉主干并夹闭。其中1例中转开腹, 原因为分离脾静脉时破裂出血所 致。无死亡病例。结论 结论 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经套管针 (Trocar) 腹壁孔将脾脏捣碎夹出, 无需扩大切 口取脾, 保证了真正意义上的微创。
    机械和人工土埋灭螺的效果-成本分析
    蒋能明, 叶晓东, 黄礼兰, 汪松波, 郑寿贵
    2014, 26(3):  343. 
    摘要 ( )   PDF (10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索特殊有螺环境 (特殊环境) 的高效灭螺方法。方法 方法 2006年对乱石溪滩、 渗水荒山等大面积特殊环 境, 采用挖掘机进行一次性深挖深埋灭螺 (机埋灭螺), 灭螺后, 连续7年观察灭螺效果, 并与2005年采用春、 秋两季人工铲 草土埋2次、 药杀8次的灭螺方法 (人工灭螺) 的效果和成本进行比较。结果 结果 2006年采用机埋灭螺法, 投入为0.78元/ m2 , 有螺面积压缩率达100%; 2005年采用人工灭螺法, 投入为1.34元/m2 , 有螺面积压缩率为20.26%。机埋灭螺比人工灭螺投 入降低41.79%, 灭螺效果提高79.74%。结论 结论 大面积特殊环境采用机埋灭螺优于人工灭螺。
    52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护理体会
    范肖春, 江兰英, 刘文学
    2014, 26(3):  345. 
    摘要 ( )   PDF (16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 方法 收集2008-2013年入住本院的52例晚血患者病例资 料, 总结护理措施。 结果 结果 52例晚血患者中, 男性38例, 女性14例; 年龄57~75岁, 平均65.8岁。53.8%患者间接血凝试验 (IHA) 阳性, 67.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阳性; 21.2% HBsAg阳性。腹水型患者13例, 巨脾型34例, 侏儒型5例。经 过相应治疗辅以护理干预后, 73.1%得到临床治愈,23.1%病情稳定, 3.8%病情好转。主要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一般基础护 理、 饮食护理、 治疗护理、 心理护理和手术护理。 结论 结论 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晚血疗效, 改善预后, 提高患 者生活和生命质量。
    单纯黑色地膜覆盖法在云南山区的灭螺效果
    杨猛贤, 左继茂, 左家新, 袁文英, 王能军, 李建芬
    2014, 26(3):  346. 
    摘要 ( )   PDF (9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观察单纯黑色地膜覆盖法在云南山区的灭螺效果, 为推广其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选择南涧县乐秋 村的有螺梯田, 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分成A、 B、 C、 D、 E 5组, 其中A、 B、 C、 D 4组为实验组, 实施单纯黑色地膜覆盖灭螺, 覆膜 时间分别为30、 60、 90 d和120 d; E组为对照组, 采用 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喷洒灭螺, 比较两种方法的灭螺效 果与成本。结果 单纯黑色地膜覆盖法覆膜90 d和120 d后, 覆膜区域均未查到钉螺, 活螺平均密度与灭螺前相比下降 100%, 1年的灭螺成本不高于对照组。结论 单纯黑色地膜覆盖法灭螺效果较好, 可在不宜开展药物灭螺地区推广应用。
    2011-2012年沭阳县土源性线虫感染调查
    魏良祥, 刘剑峰
    2014, 26(3):  349. 
    摘要 ( )   PDF (27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2011-2012年江苏省沭阳县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 方法 方法 采用Kato?Katz法对沭阳县马厂镇葛 荡村和龙集镇吴圩村2 140名居民开展土源性寄生虫感染调查, 对3~12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结果 结果 2011年 和2012年沭阳县居民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分别为1.06% (11/1 034) 和 0.99% (11/1 106); 钩虫感染率分别为1.06%(11/ 1 034) 和0.27% (3/1 106), 蛔虫感染率分别为0 (0/1 034) 和0.09%(1/1 106), 鞭虫感染率均为0; 3~12岁儿童蛲虫感染率分 别为0 (0/198) 和2.69% (7/223)。结论 结论 沭阳县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低, 需做好监测工作。
    荣宝在绵阳市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灭螺效果
    史映红, 王林, 刘世安, 张莹莹, 刘昌弟, 吴龙
    2014, 26(3):  350. 
    摘要 ( )   PDF (9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荣宝在绵阳市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灭螺效果。方法 方法 在绵阳市涪城区杨家镇万和村选择3处螺情相似 的有螺环境, 分别设为荣宝、 氯硝柳胺和清水对照3组, 于施药前和施药后7、 15、 30、 60 d开展钉螺调查, 比较荣宝和氯硝柳 胺的灭螺效果。结果 结果 施药7、 15、 30、 60 d后, 荣宝组活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94.4%、 95.9%、 98.2%和98.8%; 氯硝柳胺组活 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94.0%、 94.0%、 89.9%和92.2%。施药30 d和60 d后, 荣宝组活螺密度下降率高于氯硝柳胺组, 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χ2 30 d =8.18,χ2 60 d =3.97, P均<0.05)。结论 结论 在绵阳市血吸虫病流行区, 荣宝近期灭螺效果与氯硝柳胺相 当, 但远期效果好于氯硝柳胺。
    醉鱼草杀螺活性内生真菌LL3026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韩邦兴, 陈钧
    2014, 26(3):  352. 
    摘要 ( )   PDF (10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优化醉鱼草内生真菌LL3026的发酵条件。方法 方法 以杀螺率为考察指标, 采用正交试验对醉鱼草内生真菌 LL3026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并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结果 初始pH为6, 发酵温度为30 ℃, 装液量100 ml (250 ml三角烧瓶), 3D?木糖醇为0.5 g/L为最佳发酵条件, 该条件下发酵滤液的杀螺活性预测值达95%。经三批次的发酵 验证, 预测值与试验平均值接近。结论 结论 经优化后的醉鱼草内生真菌LL3026具有较好的杀螺活性。
    病例报道
    恶性疟血涂片见大滋养体1例
    王用斌, 孔祥礼, 许艳, 张颖, 李瑾, 赵长磊, 缪峰, 陈锡欣, 黄炳成
    2014, 26(3):  355. 
    摘要 ( )   PDF (11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1例非洲输入性非典型恶性疟病例, 其血涂片显微镜下可见较多大滋养体期原虫, 部分虫体可见棕黄色 色素颗粒, 呈点状或团块状, 虫体形态与间日疟原虫、 卵形疟原虫相似, 经PCR基因检测确诊为恶性疟。非重症恶性疟病 例外周血中出现大滋养体期原虫较为罕见, 镜检时应注意与其他疟原虫鉴别。
    幼儿犬复孔绦虫感染1例
    魏艳彬, 于振华, 高琳琳, 吴晓燕, 史世俊, 尹立新, 毛德华, 李桂玲, 张志华, 王毅, 胡颖欣, 缪峰
    2014, 26(3):  356. 
    摘要 ( )   PDF (10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1例14个月幼儿感染犬复孔绦虫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