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道德声明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1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6-02-15
下一期
论著
日本血吸虫多价DNA疫苗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王晓婷 朱荫昌 管晓虹 D.A.Harn 司进 赵松 徐明 殷旭仁 梁幼生 何伟
2006, 18(1): 1-5. DOI:
10.3969/j.issn.1005-6661.2006.
摘要
(
)
PDF
(38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多价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65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各组小鼠分别肌肉注射纯化的质粒DNA pcDNA3.1(对照组)、pcDNA3.1-TPI(TPI)、pcDNA3.1-(CDR3)6[(CDR3)6]、pcDNA3.1-TPI-linker-(CDR3)6(TLC)和pcDNA3.1-(CDR3)6-linker-TPI(CLT),每鼠100μg.每隔2周加强免疫1次,共3次.末次免疫后4周每鼠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45±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45 d后剖杀,计数成虫及肝脏虫卵数.首次免疫前2天及感染前2天经尾静脉采血检测IgG抗体水平、抗体亚类IgG1、IgG2a.末次免疫后2周取小鼠脾脏制备单个脾细胞,检测细胞因子IL-2、IL-4、IFN-γ的水平.结果TPI、TLC组和CLT组小鼠血清都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抗体亚类IgG2a/IgG1的比值分别为1.71、2.71和4.70,而其他两组则未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TPI、TLC组和CLT组小鼠的IL-2、IFN-γ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IL-4则无明显差异.多价DNA疫苗TLC组和CLT组减虫率分别达到37.30%、39.09%,减卵率分别为41.61%、49.54%,均显著高于TPI组和(CDR3)6组(P均<0.05).结论多价DNA疫苗相对于单价DNA疫苗能诱导小鼠产生较高的免疫保护作用,且诱导宿主产生较高的以Th1为主的免疫应答.
照射致弱尾蚴免疫兔血清筛选日本血吸虫尾蚴cDNA文库
汪世平|曾少华|吕志跃|陈晓光|李文凯|姜孝新|肖小芹|徐绍锐|周松华|彭先楚|何卓
2006, 18(1): 6-9. DOI:
10.3969/j.issn.1005-6661.2006.
摘要
(
)
PDF
(28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从日本血吸虫尾蚴cDNA文库中获得日本血吸虫新的蛋白编码基因,为防治血吸虫病提供候选疫苗和治疗药物靶点.方法制备致弱尾蚴免疫兔血清作为探针筛选日本血吸虫尾蚴cDNA文库,挑取阳性克隆,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筛选出8个阳性克隆,长度分布于0.6~3.0kb.随机选取4个阳性克隆进行PCR扩增及测序,获得2个日本血吸虫新基因:整合酶相似蛋白编码基因和蛋白磷酸酶1催化亚单位编码基因.前者长度为636 bp,含一个462 bp完整开放阅读框(ORF);后者1 879 bp,含一个984 bp完整ORF.两者GenBank的登录号分别为:AY855919、AY879341.结论致弱尾蚴免疫兔血清可作为筛选日本血吸虫新基因的有效探针;发现了2个日本血吸虫新基因.
日本血吸虫虫卵毛蚴中带信号序列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分析
余传信|殷旭仁|菊池三惠子|平山谦二|朱荫昌
2006, 18(1): 10-14. DOI:
10.3969/j.issn.1005-6661.2006.
摘要
(
)
PDF
(46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带有信号序列的日本血吸虫虫卵毛蚴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进行分析。方法 根据日本血吸虫虫卵毛蚴中带信号序列的cDNA片段序列设计合成基因特异性引物。以虫卵的第一链全长cDNA为模板,采用套式PCR,快速扩增带信号序列的虫卵毛蚴cDNA的5’、3’末端片段,将特异性扩增片段进行TA克隆与序列分析。将每个带信号序列的虫卵毛蚴cDNA片段序列与其5’、3’末端片段序列进行比对和拼接,构建每个带信号序列的虫卵毛蚴基因的完整全长cDNA序列,对部分带信号序列虫卵毛蚴基因的信号序列所对应的基因组序列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分析了30个带有信号序列的cDNA片段,其中16个片段的5’、3’末端cDNA序列被成功扩增,并测定了它们的DNA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和拼接,获得了该16个虫卵毛蚴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对开放阅读框演绎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基因SjP4001与SjP1531的信号肽序列完全相同,而基因SjP3742和SjP1183的信号肽氨基酸序列甚为相似,从而进一步证明不同的基因可拥有相同或相似的信号肽。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基因SjP1183的信号肽基因序列与成熟肽基因序列通过交替拼接(alternative splicing)方式进行拼接;而基因SjP4001、SjP1531、SjP3742的信号肽基因序列与成熟肽基因序列之间可能是通过转移拼接的方式进行拼接。结论 确定了16个带有信号序列的虫卵毛蚴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虫卵毛蚴基因可通过交替拼接方式或转移拼接方式获得信号肽序列。
病例报道
金华市输入性血吸虫病2例
陈培发
2006, 18(1): 14-14. DOI:
10.3969/j.issn.1005-6661.2006.
摘要
(
)
PDF
(7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华市198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1995年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以后未查出血吸虫病人和病畜。2004年9月和2005年4月,本市各发现1例输入性慢性血吸虫病人,报告如下。
论著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重链(CDR3)_6基因的构建表达及初步鉴定
焦永军,岳国锋,徐玮,宋晓彤,朱进,管晓虹,冯振卿
2006, 18(1): 15-18. DOI:
10.3969/j.issn.1005-6661.2006.
摘要
(
)
PDF
(29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设计、构建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重链(H链)CDR3区6倍重复表位基因(CDR3)6,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克隆NP30 H链(CDR3)6基因,导入PET-28(a)载体并在E.coli BL21中表达;表达产物经纯化后用ELISA方法测定活性.结果(CDR3)6基因被成功构建、表达,表达产物经ELISA检测证实其可与抗NP30抗体NP48及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反应.结论(CDR3)6部分保留了抗独特型抗体表位的亲和性和特异性.
防治经验
2000-2004年仪征市急性血吸虫病分析
张正球|李定新|田斌
2006, 18(1): 18-18. DOI:
10.3969/j.issn.1005-6661.2006.
摘要
(
)
PDF
(6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仪征市是江苏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区之一,急性血吸虫病时有发生,2000~2004年全市共发生急性血吸虫病123例,现报告如下.
论著
日本血吸虫病诊断分子B细胞表位的预测与鉴定
章辉|司进|朱荫昌,赵松,王晓婷,殷旭仁,曹利民,华万全,徐明,梁幼生
2006, 18(1): 19-24. DOI:
10.3969/j.issn.1005-6661.2006.
摘要
(
)
PDF
(34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日本血吸虫病常用诊断分子进行B细胞表位的预测,筛选出具有潜在诊断价值的表位分子,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目的表位的融合蛋白并进行抗原性鉴定.方法将日本血吸虫膜蛋白22 kDa(Sj22)、膜蛋白23 kDa(Sj23)、信号蛋白14-3-3(Sj14-3-3)、谷胱甘肽S转移酶(Sj26)分子的全基因序列输入BioSun软件的工作区,经多参数比较筛选可能的B细胞表位,克隆、表达预测表位,用表达的融合蛋白作为抗原与血吸虫病人血清反应,以筛选和鉴定具有抗原性的表位.结果经预测分析,Sj22的B细胞表位可能在56~62位和127~133位氨基酸区域,Sj23的B细胞表位可能在149~156位和160~167位氨基酸区域,Sj14-3-3的B细胞表位可能在118~225位和130~137位氨基酸区域,Sj26的B细胞表位可能在143~149位和191~197位氨基酸区域.克隆、表达并纯化这8个表位的融合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抗原性,筛选出分别来自于Sj22、Sj14-3-3、Sj26的3条具有较强抗原性的表位片段.结论生物信息学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可用于筛选具有潜在诊断价值的表位.
肝基质对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
陈喜珪;董惠芬;明珍平;钟沁萍;蒋明森;胡世全;
2006, 18(1): 25-27. DOI:
10.3969/j.issn.1005-6661.2006.
摘要
(
)
PDF
(25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肝基质对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形态、增殖的影响.方法联合法将虫龄为21 d的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接种于预先铺敷有肝基质(实验组)和未铺敷肝基质(对照组)的小盖玻片上,培养于常规培养基中,用高碘酸雪夫(PAS)法染色培养细胞,Olympus-BH2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并将接种第3天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培养细胞用胶银法进行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染色,HPIAS 2000图像分析仪测定AgNORs平均光密度值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实验组中的培养细胞其细胞质突起和分裂细胞增多,AgNORs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P<0.01).实验组的细胞分裂方式除常见的一分为二方式外,还观察到一分为三的多极分裂方式;而对照组未观察到分裂细胞.结论肝基质可明显影响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的形态,显著促进培养细胞的增殖.
湖北钉螺数量性状研究种群内螺壳形态数量性状变异的空间分布
周艺彪|姜庆五|赵根明|韦建国
2006, 18(1): 28-31. DOI:
10.3969/j.issn.1005-6661.2006.
摘要
(
)
PDF
(26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钉螺种群内螺壳形态数量性状变异的空间分布特点.方法采集21个现场螺点的钉螺种群标本,分析形态多样性指数和钉螺种群内个体间的欧氏距离在空间上的分布.结果形态多样性指数和钉螺种群内个体间的欧氏距离均与经度明显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9(P<0.01)和0.662(P<0.01),而与纬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当纬度>29°时,这两个指标都随着经度的增加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当经度为117°时达到高峰,以后又迅速下降.结论中国大陆钉螺种群内螺壳形态数量性状变异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特点.
口服蒿甲醚控制重疫区血吸虫病及预防急性感染
陈红根|林丹丹|李岳生|刘跃民|Donald P.McManus,黄兴华|冯正
2006, 18(1): 32-35. DOI:
10.3969/j.issn.1005-6661.2006.
摘要
(
)
PDF
(27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口服蒿甲醚控制日本血吸虫病重疫区人群感染及预防急性感染的效果.方法在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易感季节(5~10月)对重疫区村居民采用15 d间隔口服蒿甲醚预防感染.同时设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结果感染季节结束后,实验组人群粪检阳性率为0.83%,无急性感染发生;对照组粪检阳性率为15.01%,发生3例急性感染.结论每15天间隔口服蒿甲醚1次,对重疫区人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保护率为94.47%,有利于控制人群感染;对防止急性感染也有明显效果.
防治经验
药湖地区大面积环境改造血防综合治理效果的初步观察
雷金水, 饶细林, 张国亮, 刘军明, 葛星庭, 黄志勇
2006, 18(1): 35-35. DOI:
10.3969/j.issn.1005-6661.2006.
摘要
(
)
PDF
(6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西省丰城市历史上是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地区.流行区主要位于药湖地区,为山丘内湖型流行类型,呈冬枯夏涝.1977年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近年来疫情反复,有螺环境不断出现.为此,我们从2000年起,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实施了以大面积环境改造控制钉螺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论著
钉螺耐寒能力的实验研究
庄建林|姜庆五|周艺彪|彭文祥|张志杰|赵根明
2006, 18(1): 36-39. DOI:
10.3969/j.issn.1005-6661.2006.
摘要
(
)
PDF
(24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实验室恒温条件下初步观察钉螺的耐寒能力,推测钉螺在空气环境下的致死低温.方法现场采集安徽贵池的湖北钉螺指名亚种(Oncomelania hupenisis hupensis),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钉螺在不同温度及不同时间下的存活情况.结果钉螺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死亡率和温度、暴露时间关系的logistic回归方程为MORTALITY=1-1/[1+e(-6.0518-0.6584×TEMPERATURE+0.1014×TIME)],温度和时间的OR值分别是0.518(95%CI=0.503,0.534)、1.107(95%CI=1.096,1.119).结论干燥环境下钉螺暴露0.125~24 h的LT50在-9.17~-5.49℃之间,在-15℃暴露5 min以上则全部死亡.
钉螺在巢湖生存繁殖的现场研究
操治国|汪天平|张世清|吕大兵|赵峰|凌先胜|沙建军|朱磊|汪峰峰
2006, 18(1): 40-43. DOI:
10.3969/j.issn.1005-6661.2006.
摘要
(
)
PDF
(23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钉螺能否在巢湖生存繁殖.方法选择巢湖湖区的马尾河口和巢湖闸两处为实验区,巢湖东岸高林山区为对照区,投放无为县江外滩的肋壳钉螺和巢湖东岸高林山区的光壳钉螺,观察钉螺在放养不同时间后的生存繁殖情况.结果1年后,实验区和对照区均有相当数量存活的肋壳钉螺和光壳钉螺成螺;研究期间在实验区和对照区均检获了一定数量的光壳钉螺和肋壳钉螺幼螺;产卵期间实验区和对照区肋壳钉螺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光壳钉螺存活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产卵期间无论是光壳钉螺还是肋壳钉螺,各实验区雌螺卵巢中所含螺卵数与同一月份对照区同类雌螺卵巢中所含螺卵数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肋壳钉螺、光壳钉螺均能够在巢湖生存繁殖,但光壳钉螺在巢湖的生存状况不及其在高林山区的生存状况理想.
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试剂的外部质量控制研究
王秀珍|邱东川|钟波|肖永富|曹昌志|刘国栋|吴子松|黎世涛
2006, 18(1): 44-47. DOI:
10.3969/j.issn.1005-6661.2006.
摘要
(
)
PDF
(24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通过血吸虫循环抗原(SCAg)试剂的外部质量控制(EQA)研究,制定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指标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制备质量控制(QC)低、中、高3种定值血清,用SCAg试剂经20批次测定绘制质控图,按WHO评价标准判断可信度;用批量QC血清插入血吸虫病现场与普查的样本中用SCAg试剂检测,在流行区实验室间进行单盲测试;对不同感染程度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及非流行区采集的未知样本的EQA批量检测;用急性感染血清观察SCAg试剂检测的Hook效应.结果SCAg试剂批次测试质控图的3种定值血清测定值在靶值±2个标准差(s)上下波动,结果可靠性高.流行区实验室间单盲测试的符合率均在95.00%以上,现场定性检测的有效诊断率为96.42%;通过内部质量控制(IQC)采用的多组分探针和EQA稀释血清法可克服因SCAg试剂检测的Hook效应造成的假阴性.结论SCAg试剂通过IQC和EQA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准确性和实验室间的可比性.
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员血吸虫病调查
张小萍|蔡黎|王龙英|申惠国|林涛|陆敬青|江西均|邱倩雯|王婉洋|赵登学|马杏宝|洪国宝|陆致钧
2006, 18(1): 48-51. DOI:
10.3969/j.issn.1005-6661.2006.
摘要
(
)
PDF
(25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掌握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员中血吸虫病潜在传染源的现况.方法以居住在上海市闵行、浦东2区6个乡(镇)的外来流动人员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以本地户籍居民为对照.结果共调查2 931人,血清学阳性率为6.41%,其中来自血吸虫病流行省、传播阻断省和非流行省的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8.10%、3.65%和2.40%.本地居民阳性率为3.56%,与来自传播阻断省和非流行省人员的血清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但与流行省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来自血吸虫病未控制县和传播控制县人员的血清阳性率高于传播阻断县和非流行县的人员.外来流动人员中阳性者年龄主要集中在10~49岁,学历为小学和初中,来沪居住时间<5年人群.结论来自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的外来流动人员的输入可能对传播已阻断地区带来威胁.应加强外来流动人员的血吸虫病监测,防止传染源的输入.
氯硝柳胺悬浮剂大山区杀螺效果观察
殷关麟|罗秉荣|杨忠|段玉春|兰思雄|李远林|陈绍荣|杨树华|王尚位|刘榆华
2006, 18(1): 52-55. DOI:
10.3969/j.issn.1005-6661.2006.
摘要
(
)
PDF
(29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25%氯硝柳胺悬浮剂(SCN)在云南大山区的实验室和现场杀螺效果.方法在实验室和现场进行浸杀和喷洒法杀螺实验,比较SCN和50%氯硝柳胺可湿性粉剂(WPN)的杀螺效果.结果室内浸杀:WPN 0.15 mg/L(有效浓度0.075 mg/L)浸杀24 h无明显杀螺作用(与清水对照组钉螺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SCN 0.27 mg/L(有效浓度0.067 mg/L)浸杀24h钉螺死亡率为33.33%,有明显杀螺作用.WPN 0.84 mg/L(有效浓度0.42 mg/L)和SCN 1.50mg/L(有效浓度0.38 mg/L)浸杀24 h钉螺死亡率均为100.00%.室内喷洒:SCN 2.0 g/m2和WPN 2.0 g/m2杀螺效果相近(P>0.05).现场浸杀:SCN 2.0 mg/L浸杀24 h对螺袋内钉螺杀螺率和浸杀72 h对沟内钉螺杀螺率优于WPN 2.0 mg/L.现场喷洒:SCN 2.0 g/m2和WPN 2.0 g/m2杀螺效果相近(X2 3d=6.9×10-4,P>0.05;X2 15d=9.8×10-5,P>0.05).结论SCN 2.0 mg/L浸杀和2.0 g/m2喷洒均有较好的杀螺效果,是一种高效、溶解度高的杀螺新剂型.
防治经验
常德市鼎城区林家村血吸虫病疫情调查
凌茹|沈毅|曾志清
2006, 18(1): 55-59. DOI:
10.3969/j.issn.1005-6661.2006.
摘要
(
)
PDF
(12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掌握本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动态及特点,为优化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2004年我们选择常德市鼎城区林家村进行血吸虫病疫情调查.
特约专稿
与目标人群一起开发制作疟疾防治IEC材料
许建卫|夏敏|Pricha Petlueng|吴显华|陶红|钟颜春|江红|李开洪
2006, 18(1): 56-59. DOI:
10.3969/j.issn.1005-6661.2006.
摘要
(
)
PDF
(26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开发目标人群喜爱的疟疾防治信息-教育-交流(IEC)材料和指南.方法 采用各类参与式方法,在不同材料制作的各个阶段中让目标人群充分参与.结果开发制作了一套由针对一级目标人群的互动式录像片和两张海报、针对学生的故事画册、教师用"手拉手"活动手册、基层卫生人员实用图表、沟通技巧和上述5种材料使用指南组成的IEC材料.结论通过目标人群的充分参与,开发了一套目标人群喜闻乐见的疟疾防治IEC材料和指南.
论著
江苏省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家庭聚集性分析
沈明学|孙凤华|钱益新|曹汉钧|徐祥珍|陈锦英
2006, 18(1): 60-63. DOI:
10.3969/j.issn.1005-6661.2006.
摘要
(
)
PDF
(19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江苏省农村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家庭聚集性现状.方法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和方法,以江苏省19个县(市、区)、58个抽样点调查结果,应用G检验对重要感染虫种进行家庭聚集性分析.结果蛔虫、钩虫、鞭虫和华支睾吸虫的感染存在家庭聚集性.被调查各县(市、区)则随各虫种感染率的高低和感染度的轻重,家庭聚集性在分界点上下.结论江苏省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的家庭聚集性现象随感染率降低和感染度减轻,呈逐渐消失趋势.建议在防治工作中应注重提高家庭内成员的服药和健康教育力度,以提高和巩固防治效果.
防治管理
2000~2004年苏州市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刘永元|徐季德|胡一河|朱振球
2006, 18(1): 60-61. DOI:
10.3969/j.issn.1005-6661.2006.
摘要
(
)
PDF
(127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和掌握苏州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的变化情况,为监测巩固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分析2000~2004年苏州市血吸虫病螺情、病情监测资料.结果血吸虫病疫情稳定,螺情回升.结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仍要加强监测巩固.
病例报道
脑型血吸虫病误诊1例
梁中华
2006, 18(1): 65-65. DOI:
10.3969/j.issn.1005-6661.2006.
摘要
(
)
PDF
(5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防治管理
微波ELISA用于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张宏莹|段凯莉|袁红|顾启章
2006, 18(1): 66-67. DOI:
10.3969/j.issn.1005-6661.2006.
摘要
(
)
PDF
(11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微波ELISA用于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可行性.方法用微波ELISA分别对江西省和浙江省3个血吸虫病流行村:历史重疫区,现行疫区的A村;历史重疫区,现已达到传播阻断的B村;历史轻疫区,现已达到传播阻断的C村,进行血清学抽样调查.结果3个流行村人群的血吸虫抗体阳性率、抗体总GMRT及抗体高滴度频率分别为A村:12.32%、(32.09±7.70)(x士s)及9.36%;B村:19.32%、(30.21±2.06)(x±s)及5.68%;C村:10.86%、(27.29±1.14)(x±s)及0.57%,3项指标值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3个流行村不同年龄组及有、无血吸虫病史人群的3项指标值分析结果,C村各年龄组人群3项指标值均低于A村和B村;A村有、无血吸虫病史人群的抗体3项指标值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结论微波ELISA能反映不同疫区不同人群抗体水平,适用于基层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状况调查
王国英|刘文琪
2006, 18(1): 68-70. DOI:
10.3969/j.issn.1005-6661.2006.
摘要
(
)
PDF
(13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蠕形螨是一类可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永久性寄生螨,已知有140余种和亚种.寄生人体的有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和皮脂蠕形螨(Demodex brevis)两种,分别寄生于毛囊和皮脂腺内,可引起多种皮肤疾患,如酒渣鼻、毛囊炎、痤疮、脂溢性皮炎、睑缘炎和外耳道瘙痒等[1-5].蠕形螨感染者可出现皮肤疾患或成为无症状带虫者,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无症状的带虫者[6].为探讨其中原因,对本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有面部症状的蠕形螨感染者和无症状带虫者的感染状况作了分析.
特约专稿
武汉市中心城区一起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报告
姚群|徐明星|周敦金|胡来林|周水茂|杨燕|程忠跃|罗华堂
2006, 18(1): 70-71. DOI:
10.3969/j.issn.1005-6661.2006.
摘要
(
)
PDF
(14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4年9月武汉市江岸区后湖乡新春村突发4例急性血吸虫感染(急感)确诊病例,现将应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防治管理
中小学生急性血吸虫感染控制策略探讨
夏刚|张骥,赵松|王立英
2006, 18(1): 71-72. DOI:
10.3969/j.issn.1005-6661.2006.
摘要
(
)
PDF
(6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血吸虫感染(急感)是衡量疫情变化和评价防治措施效果的敏感指标之一.中小学生对血吸虫感染免疫力低,接触疫水后易于发生急感,倍受各级政府和社会关注.据<全国急性血吸虫病与突发疫情周报>显示,2005年1~8月全国报告中小学生急感病例89例,占急感报告病例总数的40.6%(89/219).为了解当前中小学生急感的分布情况及主要原因,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组织各疫区省血吸虫病防治机构对2005年1~8月发生的中小学生急感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当涂县血吸虫病防治“十五”计划中期评估
姚振琦
2006, 18(1): 72-72. DOI:
10.3969/j.issn.1005-6661.2006.
摘要
(
)
PDF
(13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涂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境内长江29.20km,是安徽省血吸虫病流行较严重的地区.全县血吸虫病流行乡(镇)13个,流行村114个,流行村人口22.30万人.现有钉螺面积1 514.49 hm2,易感地带面积445.62 hm2.疫区居民因生产生活接触疫水频繁,年年有急性血吸虫感染(急感)发生,血防形势严峻.为顺利实现当涂县血吸虫病防治"十五"计划,现对该计划执行4年来的效果作中期评估.
综述
纳米药物研究进展
戴建荣|朱荫昌
2006, 18(1): 74-77. DOI:
10.3969/j.issn.1005-6661.2006.
摘要
(
)
PDF
(29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纳米(nanometer,nm)是一种度量单位,1 nm为10-9m,相当于10个氢原子并排起来的长度[1].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一门在0.1~100 nm空间尺度内操纵原子和分子,对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产品的高新技术[2,3].由于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表面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使得它们具有常规材料不具备的特性,在纺织、食品、建材、矿业、信息、化工、医药和国防等方面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4].
特约专稿
青蒿素类药物抗寄生虫作用研究进展
茹炜炜|梁幼生
2006, 18(1): 78-80. DOI:
10.3969/j.issn.1005-6661.2006.
摘要
(
)
PDF
(22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蒿素是从中药青蒿(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中分离出的一种具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结构的化学物质.其化学结构经改进,形成了蒿甲醚、青蒿琥酯和还原青蒿素等衍生物.青蒿素类药物是一类广谱抗寄生虫药物,具有吸收好、分布广、排泄和代谢快及高效、低毒等优点.但其抗寄生虫作用机制复杂,且对不同种寄生虫或同种寄生虫不同发育阶段的作用不尽相同.国内外学者对该类药物抗寄生虫作用做了较多的研究.本文就近年来有关青蒿素类药物对寄生虫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双月刊 1989年创刊)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名誉主编:王陇德(院士)
主编:周晓农
常务副主编:杨坤
编辑部副主任:汪伟
ISSN 1005-6661
CN 32-1374/R
扫一扫,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