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0年 第2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0-02-15
    特约专稿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的项目管理模式及其演变
    周晓农, 贾铁武, 郭家钢, 王立英, 姜庆五
    2010, 22(1):  1-4. 
    摘要 ( )   PDF (9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回顾了不同阶段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血防)的项目管理模式及其演变过程,运用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影响我国血防项目进展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今后我国血防项目应该遵循项目管理的原则,包括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等,以加速我国消灭血吸虫病的进程。

    论著
    日本血吸虫病新型树枝状载体-DNA疫苗的构建及其评价
    王晓婷, 朱荫昌, 高秋端, 郭玲香, 李新松
    2010, 22(1):  5-12. 
    摘要 ( )   PDF (9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构建并评价一种新型的日本血吸虫病聚酰胺-胺(PAMAM)型树枝状载体DNA疫苗。方法采用赖氨酸对4.0 G PAMAM进行表面修饰,合成端基改性产物PAMAM-Lys。用电泳阻滞实验确定质粒DNA与PAMAM-Lys复合的比例,用透射电镜测试复合物微观结构变化,并通过电泳分析复合物的稳定性。同时采用MTT法对PAMAM-Lys进行体外细胞活性评价。分别用纯化质粒pJW4303、pJW4303-SjC23、树枝状载体PAMAM-Lys和复合物PAMAM-Lys/pJW4303-SjC23免疫50只小鼠,检测各组小鼠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以评价其免疫反应性。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电荷比在2~4时,PAMAM-Lys与DNA正负电荷完全中和,DNA电泳被完全阻滞,两者能完全结合。透射电镜测试结果表明,树枝状高分子载体与DNA的复合导致DNA结构收缩,粒径减小,分布均匀。树枝状高分子与DNA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噻唑蓝法检测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树枝状高分子载体及其DNA复合物作用于293T细胞较未改性树枝状载体产生的细胞毒性低;经PAMAM-Lys/pJW4303-Sj23免疫的小鼠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注射裸DNA疫苗组(P<0.05)。结论  氨基酸修饰的树枝状高分子PAMAM-Lys是DNA转染的优良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赖氨酸修饰可以显著降低PAMAM树枝状高分子的细胞毒性,并能增强DNA疫苗的免疫反应性。
    防治经验
    310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临床检查结果分析
    张桂林
    2010, 22(1):  12. 
    摘要 ( )   PDF (16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成虫抗原和虫卵抗原对CD4+T 淋巴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张萃, 陈晓军, 朱继峰, 迟莹, 温小云, 贺蕾, 周莎, 刘丰, 苏川
    2010, 22(1):  13-16. 
    摘要 ( )   PDF (9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 观察并比较日本血吸虫可溶性成虫抗原(SWA)、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对小鼠CD4+T淋巴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以免疫磁珠分选正常小鼠脾细胞中的CD4+T淋巴细胞后,与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标记的抗原递呈细胞共培养,并分别以PBSSWASEA刺激。36 h以流式细胞术( FCM)结合caspase-3荧光抗体标记技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的凋亡水平;96 h以碘化丙锭染色结合FCM分析CD4+T淋巴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 凋亡分析结果显示,经SEASWA刺激后,外周CD4+T细胞的凋亡百分比分别为(1.24±0.29%和(1.52±0.3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分析表明, SWA组处于G1期、S期和G2/M期的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8.91±2.98%7.39±0.85%10.69±1.05%与之相比,SEAG1期细胞百分比[59.42±1.32%]显著降低,S[21.07±0.88%]G2/M[18.88±1.21%]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WASEA均可诱导CD4+T淋巴细胞凋亡;SEA促进CD4+T淋巴细胞进入分裂周期的作用更明显。

    Kupffer 细胞对日本血吸虫病肉芽肿期CD4+CD25+T 细胞的影响
    杨江华, 贺蕾, 王涛, 杨进孙, 侯为顺, 苏川
    2010, 22(1):  17-19. 
    摘要 ( )   PDF (8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Kupffer细胞对日本血吸虫病肉芽肿期CD4+CD25+T细胞的影响方法 68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分为对照组,感染组与感染/氯化钆组3组,每组各多少只,是否在分组之前就感染了尾蚴?其中感染组怎么处理;感染/氯化钆组几天之后注射经尾静脉注射氯化钆,剂量为每次15 mg/kg,每周2;对照组怎么处理?感染8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oxp3分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4IL-5IL-10TGF-β1 IFN-γ的水平,并进行肝功能检测。结果 日本血吸虫感染组小鼠CD4+CD25+T细胞数量为13.8%,感染/氯化钆组为9.3%P<0.05);感染组IL-1041.4  pg/ml感染/氯化钆组为22.6 pg/ml氯化钆可下调Foxp3的分布、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水平以及减轻血吸虫肉芽肿周围的炎症反应。结论 Kupffer细胞通过调控CD4+CD25+T细胞参与日本血吸虫肉芽肿的形成。
    基于Web of Science的血吸虫病文献计量研究
    杨频, 戴菁, 高石, 李石柱, 盛慧锋
    2010, 22(1):  20-25. 
    摘要 ( )   PDF (9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从文献计量角度分析1998~2008年血吸虫病研究的发展状况。 方法  以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分别从有关血吸虫病研究的不同国家、机构和作者的发文量,文献被引频次和载文期刊的分布情况等分析1998~2008年国际和国内的研究热点。  结果  年度间文献发表量变化不大,美国在该领域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中国近年来的研究产出增长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血吸虫病疫苗和药物开发,及导致疾病的免疫机制方面的基础研究是国际上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日本血吸虫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日本血吸虫疫苗和药物、致病机制和血吸虫病空间流行病学则是我国近几年的热点研究方向。  结论  中国在血吸虫病研究领域近年来发展较快,但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2004-2008年江苏省钉螺分布动态分析
    孙乐平, 梁幼生, 田增喜, 洪青标, 杨国静, 杨坤, 汪伟, 高扬, 黄景章, 张联恒, 郭加宏, 闵捷, 黄轶昕
    2010, 22(1):  26-30. 
    摘要 ( )   PDF (9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分析江苏省不同流行类型和流行程度地区钉螺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为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江苏省2004~2008年螺点卡报表和血防工作报表资料,建立江苏省5年的Excel螺情数据总库分析不同年份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和钉螺感染率的变化趋势,比较流行类型和程度不同的地区上述指标的年间变化,并绘制逐年变化趋势图。结果2004~2008年期内实有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分别减少了3 799.86 hm2和2 006.35 hm2,年平均降幅为9.64%和18.83%,其中江湖滩、水网和山丘型地区期内实有钉螺面积分别减少了3 546.10、209.19 hm2和44.57 hm2,年平均降幅为9.59%、10.29%和11.18%。5年间共新查出钉螺面积22.02 hm2,其中水网地区占89.24%。2004~2008年期内实有钉螺面积占历史有螺面积的2.77%~5.36%,其中未传播控制、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地区期内实有钉螺面积占历史累计钉螺面积的百分比分别在13.29%~22.82%、0.88%~3.54%和0.14%~0.32%,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004~2008年江湖滩、水网和山丘型地区期内实有钉螺面积的构成比分别为93.79%~95.60%、3.67%~5.45%和0.73%~1.01%。2004~2008年全省钉螺感染率由0.15%下降到0.02%,下降了85.50%P<0.01),其中未传播控制、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地区查出感染性钉螺面积的构成比分别为98.15%~100%、0~0.81%和0~1.43%。结论江苏省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传播阻断地区螺情逐步得到巩固,有效控制江湖滩地区钉螺面积和未传播控制地区感染性钉螺面积是下阶段血防工作的重点。
    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区居民肝脾超声图像特征及转归评估
    刘跃民, 林丹丹, 胡飞, 陶波, 姜秋林, 王金明, 李剑瑛
    2010, 22(1):  31-34. 
    摘要 ( )   PDF (9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区居民肝、脾超声图像特征及其转归,探讨超声显像(B超)在评估血吸虫病病情及其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5和2007年先后在江西省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一重疫区村对常住居民同时采用病原学方法和B超进行检查。结果  1995与2007年居民粪检阳性率分别为16.29%和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居民肝、脾肿大率分别为8.82%和20.33%、8.54%和2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门静脉内径异常率分别为32.47%和6.50%,肝实质异常率分别为34.85%和51.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居民肝实质I级的发展具有双向性, 2007年检查结果表明,1995年肝实质Ⅰ级者中有29.90%恢复正常,34.02%发展为Ⅱ级以上。B超各项指标的改变与居民职业、血吸虫感染与否有关。结论  B超可用于诊断疫区居民血吸虫病病情和病理损伤,但其反映早期病变的敏感指标或评估病情状况的综合指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分布的动态分析
    赵飞, 张志杰, 王海银, 周艺彪, 彭文祥, 姜庆五
    2010, 22(1):  35-39. 
    摘要 ( )   PDF (9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F-36量表应用于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邓瑶, 王金胜, 袁修柏, 贾铁武, 王显红, 杨坤, 何未龙, 欧阳善文, 贺世豪, 崔侠玉, 周晓农
    2010, 22(1):  40-46. 
    摘要 ( )   PDF (9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防治经验
    2008年西昌市川兴镇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
    周时国, 尹洪智, 赵联国, 冯宗亮, 赖玉华, 叶友琴
    2010, 22(1):  46. 
    摘要 ( )   PDF (15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南京市便民河血吸虫病控制效果
    谢朝勇, 杨佩才, 殷位刚, 高原, 裘玲, 魏德会, 周玮, 纵兆民
    2010, 22(1):  47-50. 
    摘要 ( )   PDF (8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剂量吡喹酮治疗曼氏裂头蚴感染小鼠的疗效观察
    李楠, 蔺西萌, 崔晶, 王明明, 井丰军, 祁欣, 王莉, 王中全
    2010, 22(1):  51-55. 
    摘要 ( )   PDF (9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直肠癌引流区淋巴结内血吸虫虫卵沉积1例
    胡志勇, 陈勇
    2010, 22(1):  55. 
    摘要 ( )   PDF (16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影响间日虐原虫红内期短期体外培养的虫源因素研究
    陆凤, 高琪, 夏惠, 曹俊, 陶志勇, 朱国鼎, 周华云, Han Eun-taek, 江文才, 王伟明, 顾亚萍, 李菊林
    2010, 22(1):  56-58. 
    摘要 ( )   PDF (8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抗原保护性免疫的研究
    董明治, 吴敏芳, 申丽洁
    2010, 22(1):  59-62. 
    摘要 ( )   PDF (9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急性血吸虫病合并流行性出血热1例
    彭幸娥
    2010, 22(1):  62. 
    摘要 ( )   PDF (15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弓形虫感染对大鼠脑组织神经丝mRNA表达的影响
    周永华, 胡玉红, 顾向明, 王玠, 黄玉政, 董敏, 石芳, 许永良, 高琪
    2010, 22(1):  63-65. 
    摘要 ( )   PDF (8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不同杀螺剂现场灭螺效果比较
    熊新平, 黄平, 罗淼凯, 李伟, 陈茂生
    2010, 22(1):  66-68. 
    摘要 ( )   PDF (8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防治经验
    云南省高原峡谷型流行区学生血吸虫病健康教育
    起云亮, 杨鸿锋, 马俊华
    2010, 22(1):  68. 
    摘要 ( )   PDF (16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血吸虫病非疫区输入钉螺扩散和分布情况观察
    周志珊, 黄少玉, 李初升, 林荣幸, 张启明
    2010, 22(1):  69-71. 
    摘要 ( )   PDF (8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防治经验
    鄱阳湖区都昌县棠荫村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张孔德, 曹志勇, 段忠柏, 李峰, 赵祖念, 王小红, 王溪云
    2010, 22(1):  71. 
    摘要 ( )   PDF (15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山丘地区感染性钉螺分布与急性血吸虫病流行的关系
    许义祥, 储成忠, 吴云龙, 程胜军, 高风华, 张功华, 程锦, 王四五
    2010, 22(1):  72-73. 
    摘要 ( )   PDF (8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丘地区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人群血防知识现况
    曹淳力, 陈琳, 万学祥, 刘青, 蔡兴平, 钟波, 邱东川, 吴晓华, 周晓农, 郭家钢
    2010, 22(1):  74-77. 
    摘要 ( )   PDF (8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压碎逸蚴法检测感染性钉螺
    王加松, 何亮才, 马帮彪, 魏江平, 付正银, 荣先兵, 赵耀升, 彭孝武
    2010, 22(1):  78-80. 
    摘要 ( )   PDF (8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水北调引江济汉水利工程潜江流域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蔡宗大, 柴志武, 徐乾成, 刘先国, 黄水生, 张正平
    2010, 22(1):  81-83. 
    摘要 ( )   PDF (8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7~2007年泗洪县疟疾流行及控制
    佘桂芝, 洪沛, 彭芳, 王伟明
    2010, 22(1):  84-86. 
    摘要 ( )   PDF (8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省农村居民疟疾知识 态度和行为调查
    周升, 吕全, 杜龙飞, 杨明东, 李丽, 杨锐, 杨中华
    2010, 22(1):  87-89. 
    摘要 ( )   PDF (8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湖北钉螺遗传标记研究进展
    孙恩涛, 张锡林
    2010, 22(1):  90-95. 
    摘要 ( )   PDF (9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防治经验
    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联合尿素灭螺效果
    张庆东, 吴荣凤, 肖敏, 李春兰, 曹桂宝, 林金明, 周纯
    2010, 22(1):  95. 
    摘要 ( )   PDF (16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白细胞介素家族在弓形虫感染中的作用
    苑文英, 赵清, 张平, 于朝云, 赵盛, 朱劲松, 叶红
    2010, 22(1):  96-99. 
    摘要 ( )   PDF (9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防治经验
    沙洋县历史非流行区1起输入性血吸虫病疫情处理效果
    万君, 丁兆军, 何廷
    2010, 22(1):  100. 
    摘要 ( )   PDF (8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宣城市以机代牛控制血吸虫病效果
    俞龙清, 邱小元, 胡媛, 王亚林
    2010, 22(1):  101-102.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精选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网络精选 (I)
    汪伟, 梁幼生
    2010, 22(1):  103-105.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