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 2011, Vol. 23 ›› Issue (6): 611-619.
李洪军|梁幼生*|戴建荣|汪伟|曲国立|李幼子|邢云天|陶永辉|钱科|贾悦|杨振坤|魏剑英
Li Hong-jun, Liang You-sheng*, Dai Jian-rong, Wang Wei, Qu Guo-li, Li You-zi, Xing Yun-tian, Tao Yong-hui, Qian Ke, Jia Yue, Yang Zhen-kun, Wei Jian-ying
摘要:
目的 测定实验室诱导筛选获得的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成虫、 毛蚴和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变化, 为建立吡喹酮敏感性检测/监测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以未暴露于吡喹酮的日本血吸虫江苏实验室传代株和现场采集并经实验室传代的湖南株作为吡喹酮敏感株, 以实验室传代并经吡喹酮抗性诱导的日本血吸虫江苏抗性诱导株及现场采集并经实验室吡喹酮抗性诱导的湖南抗性诱导株作为吡喹酮抗性株。分别收集各虫株尾蚴感染小鼠, 感染35 d后分为6组, 5个服药组分别一次性灌服剂量为37.5、 75、 150、 300 mg/kg和600 mg/kg 吡喹酮, 对照组不给药; 用药后14 d解剖小鼠, 收集小鼠体内成虫, 计算虫负荷和减虫率, 计算吡喹酮对各虫株的半数有效剂量 (ED50值)。取一定量各虫株尾蚴分别暴露于10-5 、 5×10-6 、 10-6 、 5×10-7 mol/L和10-7 mol/L 吡喹酮溶液中, 20、 40、 60、 80 min和100 min后, 在解剖镜下观察尾蚴的断尾变化, 计算各虫株尾蚴断尾率。取一定量各虫株毛蚴分别暴露于10-5 、 5×10-6 、 10-6 、 5×10-7 mol/L和10-7 mol/L 吡喹酮溶液中, 1、 3 min 和5 min后, 解剖镜下观察毛蚴的形态变化, 计算各虫株毛蚴变形率。结果 吡喹酮对江苏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诱导株的 ED50值分别为147.7 mg/kg和565.5 mg/kg, 对湖南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诱导株的ED50值分别为151.8 mg/kg和467.2 mg/kg。当暴露于10-5 mol/L 吡喹酮溶液中20 min, 江苏吡喹酮敏感株尾蚴断尾率为68.8%, 吡喹酮抗性诱导株尾蚴断尾率为 38.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当暴露于10-7 mol/L 吡喹酮溶液中100 min, 江苏吡喹酮敏感株尾蚴断尾率为15.9%,吡喹酮抗性诱导株尾蚴断尾率为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当暴露于10-5 mol/L 吡喹酮溶液中20 min, 湖南吡喹酮敏感株尾蚴断尾率为59.4%, 吡喹酮抗性诱导株尾蚴断尾率为54.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当暴露于5×10-7 mol/L 吡喹酮溶液中40 min, 湖南吡喹酮敏感株尾蚴断尾率为34.3%, 吡喹酮抗性诱导株尾蚴断尾率为18.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当暴露于5×10-7 mol/L和10-7 mol/L吡喹酮溶液1、 3 min和5 min后, 江苏吡喹酮敏感株和湖南吡喹酮敏感株毛蚴的变形率均明显高于吡喹酮抗性诱导株,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结论 采用亚治疗剂量吡喹酮, 在小鼠体内经过诱导筛选所获得的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对吡喹酮敏感性显著低于未经诱导筛选的原代虫株,其抗药性可表现在成虫、 毛蚴和尾蚴发育阶段。吡喹酮对成虫的ED50值、 尾蚴断尾率和毛蚴变形率作为量化指标, 可用于现场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检测/监测。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