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晨晨, 张继秀, 魏琴, 姜涛.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免疫调控中的作用[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1, 33(6): 575-. |
[2] |
徐芸, 龚志红, 谢慧群. 江西省14例脑型血吸虫病临床特点[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7, 29(6): 740-742,760. |
[3] |
葛宇曦, 张联合, 延根, 张键锋, 潘永明, 玄英花. 脑型血吸虫病的磁共振早期诊断——家兔急性脑型血吸虫病模型建立[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7, 29(5): 554-558. |
[4] |
祝斐, 黄新, 吴明, 金卫星, 颉奎. 166例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4, 26(6): 695-. |
[5] |
王鹏, 吴明灿, 陈世杰, 杨勇, 鲁晓杰. Surgical treatment of 42 patients with cerebral cschistosomiasis caused by Schistosoma japonicum[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3, 25(4): 379-. |
[6] |
徐嘉1|鲁晓杰1|王丹2|吴明灿3|陈世洁3|成祥林4|李军川5|王鹏1*. 经颅注射日本血吸虫卵建立脑型血吸虫病模型[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3, 25(1): 28-30. |
[7] |
沈江, 孙家瑜, 万衡. 7例脑型血吸虫病影像学特点[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9, 21(2): 141-142. |
[8] |
黄月娥, 汪天平, 张世清, 吴维铎, 操治国. 脑型血吸虫病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观察[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8, 20(3): 219-220. |
[9] |
汪敏1|龙晓军2|雷红卫3|苏文峰2|程洪亮2|谷千山2. CT结合免疫学检查诊断脑型血吸虫病[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7, 19(6): 448-450. |
[10] |
张红霞|李远香. 脑型血吸虫病误诊原因分析[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6, 18(2): 87-87. |
[11] |
梁中华. 脑型血吸虫病误诊1例[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6, 18(1): 65-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