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7年 第1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2-12-20
    特约专稿
    2006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郝阳1|吴晓华2|郑浩2|王立英1|郭家钢2|夏刚1|陈朝1|周晓农2
    2007, 19(6):  401-405. 
    摘要 ( )   PDF (29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防治经验
    2006年扬州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
    左引萍1|高扬1|洪青标2
    2007, 19(6):  404-409. 
    摘要 ( )   PDF (17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6年扬州市设立22个村作为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按照《江苏省血吸虫病监测点工作实施细则》要求开展疫情监测工作。

    论著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Ⅻ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株雌雄尾蚴对吡喹酮敏感性的比较
    梁幼生1|戴建荣h|李洪军1|汪伟1|陶永辉1|张键锋1|李伟1|朱荫昌1|G.C.Coles2|M.J.Doenhoff3
    2007, 19(6):  405-409. 
    摘要 ( )   PDF (52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比较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抗性株雌性与雄性尾蚴对吡喹酮敏感性的差异,为探索血吸虫对吡喹酮抗性产生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分别用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抗性株感染鼠粪便中的虫卵孵化毛蚴,以单只毛蚴感染单只光滑双脐螺,建立单性别血吸虫尾蚴系;以WI特异性序列为引物,采用直接PCR法鉴别出单性别系尾蚴的性别,分别将敏感株与抗性株的雌、雄尾蚴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毗喹酮溶液中,经一定时间后观察并计算尾蚴的断尾率。结果曼氏血吸虫尾蚴
    暴露于10-4、10_5、6×10-7 mol/L和4×10-7 mol/L毗喹酮溶液中100 min,吡喹酮敏感株雄性尾蚴的断尾率分别为66. 7%、75. 8%、43. 5%和21. 7%.雌性的断尾率分别为29. 3%、27. 9%、12. i和7. 6%,雄性尾蚴的断尾率显著高于雌性尾蚴(P均<0. 05);而抗性株雄性尾蚴的断尾率分别为43. 3%、39. 4%、25. 4%和6.9%,雌性尾蚴的断尾率分别为47. 0%、38. 9%、26. 3%和6.3%,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曼氏血吸虫尾蚴分别暴露于10_4、10_5、6×10-7 mol/L和4×10-7 mol/L吡喹酮溶液中80 min,敏感株雄性尾蚴的断尾率分别为54. 4%、68. 6%、42. 1%和16. 1%,抗性株雄性尾蚴的断尾率分别为30. 2%、34. 4%、20. 1%和2.8%,敏感株显著高于抗性株(P均<0.05)。结论曼氏血吸虫雌雄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存在差异,雄性尾蚴敏感性高于雌性。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的产生与雄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降低有关。

    HRP-ASSP用于Dot-ELISA检测日本血吸虫抗体的实验研究
    董素娟|姜昌富|黄进|姚蓝|魏兰英|方正明
    2007, 19(6):  410-414. 
    摘要 ( )   PDF (49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猪蛔虫可溶性蛋白质( HRP-ASSP)用于Dot-ELISA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Sj-S)中抗日本血吸虫抗体的可行性。方法参照改良过碘酸钠法,采用HRP标记ASSP得到HRP-ASSP,经Dot-ELISA观察HRP-ASSP与ASSP免疫兔血清反应,并测定效价;再将HRP-ASSP分别用于直接Dot-ELISA和间接Dot-ELISA检测10份Sj-S,并与检测10份健康人血清(Hp-S)、8份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P-S)、10份囊尾蚴病患者血清(C-S)和6份旋毛虫病患血清(T-S)进行比较。结果  HRP-ASSP与ASSP免疫兔血清呈阳性反应;直接Dot-ELISA检测Sj-S阳性反应率为100%,Hp-S、P-S、C-S、T-S阳性反应率为20%一50%;间接Dot-ELISA检测Sj-S阳性反应率为100%,其他血清阳性反应率均为O。结论ASSP与日本血吸虫特异性抗体可能具有高亲和力,HRP-ASSP用于间接Dot-ELISA检测Sj-S中抗日本血吸虫抗体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防治经验
    南通市水上流动人员血吸虫病调查
    丁桂生
    2007, 19(6):  414-414. 
    摘要 ( )   PDF (9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氯硝柳胺悬浮剂的毒性评价
    戴建荣|梁幼生’|李洪军|唐建霞|朱荫昌
    2007, 19(6):  415-417. 
    摘要 ( )   PDF (29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评价氯硝柳胺悬浮剂的毒性,为现场大规模应用灭螺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和鱼类毒性试验方法进行。结果经口、经皮肤的LDso雌、雄性大鼠均>5 000 mg/kg,经呼吸道的LCso雌、雄性大鼠均>5 000mg/m3,该药经口、经皮肤、经呼吸道毒性均属微毒类药物;兔眼用药后,观察期内无不良反应,对眼无刺激性;皮肤用药后对皮肤无刺激性。与氯硝柳胺原药、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原药和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相比,氯硝柳胺悬浮剂对鱼急性毒性最低。结论氯硝柳胺悬浮剂属微毒类药物,对鱼的毒性低于其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适合于现场应用。

    湖沼地区湖北钉螺小尺度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张志杰1|彭文祥1|周艺彪1|庄建林1|姜庆五1*|陈更新2|崔道永2
    2007, 19(6):  418-423. 
    摘要 ( )   PDF (29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湖沼地区湖北钉螺小尺度分布的空间自相关性。方法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的秋浦河沿岸随机选择一个滩地的中间层和河边层作为研究现场,采用交叉复核随机抽检的查螺方法于滩地水淹前后各普查钉螺100框,判别死活,并分辨成螺和幼螺。在两层内各随机取10份土壤样本,测量土壤湿度。先计算并比较水淹前后两层的土壤湿度和钉螺密度,然后计算Moran'sI和Geary's C两个空间自相关指标,探讨钉螺的小尺度分布情况及是否存在空间自相关。结果钉螺的小尺度分布始终存在正空间自相关,其变化与钉螺密度的高低一致。Moran,s I均>0. 22,Geary,s C均<0. 76,P<O. 01。水淹前,河边层钉螺的空间自相关大于中间层;水淹后,中间层幼螺和成螺的空间自相关均大于河边层,并且同一层内幼螺的空间自相关均大于戍螺。结论湖沼地区湖北钉螺的小尺度分布存在正空间自相关。

    2006年浙江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
    张剑锋1|徐青华2|朱明东1|姜友华2|严晓岚1|郑金春2|闻礼永¨
    2007, 19(6):  424-427. 
    摘要 ( )   PDF (36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掌握2006年浙江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状况。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在2005年监测点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血吸虫病监测。结果病情监测未发现本地急性感染和新感染病人(畜),但流动人口监测发现1例输入性急性血吸虫病。螺情监测有螺面积2 260 m2,活螺平均密度0. 099 1只/0.1 m2,有螺框出现率0.690 3%,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监测点不仅有残存钉螺,而且存在输入性传染源,极易引起血吸虫病重新传播流行,必需加强本地螺情和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

    特约专稿
    高山峡谷地区晚期血吸虫病调查
    杨锦亮|李宏军|起云亮|李雄斌|毛桂林
    2007, 19(6):  427-427. 
    摘要 ( )   PDF (9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2006年湖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
    苏正明|刘建兵|蔡顺祥|涂祖武|代凌峰|何汇|范宏萍
    2007, 19(6):  427-433. 
    摘要 ( )   PDF (43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分析2006年湖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监测结果,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16个监测点的监测工作,并统计分析各项指标。结果湖北省16个监测点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为1. 91%,耕牛感染率为12. 06%,活螺平均密度为0. 67只/0*1 111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11只/0.1 1112,钉螺感染率为0.17%。与2005年相比,螺情指标有较大幅度下降。结论人群感染率较低,但耕牛疫情重,是整个血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认真落实针对耕牛的各项血吸虫病防治措施。查灭螺工作不可忽视。

    防治经验
    上海市松江区消灭血吸出病后20年巩固监测效果分析
    孙彩英
    2007, 19(6):  433-437. 
    摘要 ( )   PDF (16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重点项目实施两年后血吸虫病疫情现状
    彭孝武1|袁梅芝1|何亮才1|王加松1|荣先兵1|董娟1|晏磊2|付正银1
    2007, 19(6):  434-437. 
    摘要 ( )   PDF (28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查清荆州市血吸虫病重点项目实施两年后的疫情现状,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每乡(镇、场)抽取3个村,每个村人群病情调查≥500人,并开展牲畜查病及查螺。结果抽取473个村,有效村数453个,有效村占上报村数的95. 77%。抽样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为3. 87%。与2004年对应村分层构成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调查表明全市血吸虫病疫情下降明显。但仍有32%的抽样村处于疫情未控制状态。共抽查4个县(市、区)耕牛2 437头,感染率为7. 84%,部分县(市、区)耕牛感染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全市抽样村完成查螺任务且资料完整的有353个,查出有螺村284个,占80. 5%,钉螺面积分布广泛,个别村钉螺感染率较高。结论重点项目实施后荆州市人群血吸虫病疫情有了大幅度下降,但耕牛感染率较商,钉螺面积较大,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回升的危险性依然存在。

    rDNA ITS2区段基因序列分析技术用于江苏省疟疾疫情不稳定地区传疟媒介的鉴定
    周华云1|金小林1|朱国鼎1|刘体亚2|唐月娥3|袁守国4|余桂芝5|李菊林1|王伟明1
    2007, 19(6):  438-440. 
    摘要 ( )   PDF (23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江苏省近年来疟疾疫情回升地区媒介按蚊种类。方法采用rDNA ITS2区段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半通宵室外人饵诱捕法和清晨蚊帐内捕蚊法捕获的现场按蚊进行蚊种鉴定。结果经形态学鉴定和PCR基因扩增,并与实验室模式种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八代按蚊、雷氏按蚊DNA基因比较,现场捕获的按蚊均为中华按蚊。结论中华按蚊仍是目前江苏省疟疾疫情回升地区的主要传疟媒介。

    病例报道
    脊髓血吸虫病误诊1例
    张挥民|袁修柏
    2007, 19(6):  440-440. 
    摘要 ( )   PDF (1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湖南省移民建镇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
    曹淳力1|蔡凯平2|祝红庆1|彭国忠3|夏志民3|徐敬平3|石新民4|
    2007, 19(6):  444-447. 
    摘要 ( )   PDF (25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移民建镇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方法采用入户问卷调查法,对移民建镇前后的3个研究试点:单退垸的西官垸、双退垸的青山垸及双退后自行返回废垸的集成垸的居民进行调查,并调查移民建镇前后的螺情和病情变化。结果集成垸、西官垸和青山垸移民建镇前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4. 86%、4.89%、15. 77%,移民建镇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36. 29%、5. 56%、11. 85%,移民建镇前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5.00%、10. 71%、7.50%,移民建镇后分别为60. 00%、40. 00%、7.14%。移民建镇前集成垸、青山垸和西官垸的垸内钉螺面积、钉螺密度和感染螺密度分别为21. 67、32. 80、14. 43 hm2,0. 019 8、0.200 0、0.0111 0只10.1 m2.0.002 7、O、O只/0.1 1112;移民建镇后分别为22. 73、17. 80、O hrr12(西官垸自2001年垸内无螺),0. 023 6、0.024 8、O只10.1rrr2,0. 000 3、0.000 8、O只/0.1 1112。结论双退垸的居民血吸虫感染率略有下降,单退垸和双退后自行返回废垸的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应加强对返回原地从事劳作人群的管理及血吸虫病的预防与治疗。

    防治经验
    铁路工作灭螺5年效果观察
    陈海涛|宁安|吕尚标|王欣|蒋群互|姜波
    2007, 19(6):  447-447. 
    摘要 ( )   PDF (7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CT结合免疫学检查诊断脑型血吸虫病
    汪敏1|龙晓军2|雷红卫3|苏文峰2|程洪亮2|谷千山2
    2007, 19(6):  448-450. 
    摘要 ( )   PDF (22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CT结合免疫学检查诊断脑型血吸虫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和治疗证实的24例脑型血吸虫病的资料,均经CT和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查。其中,18例有脑脊液IHA(CSF IHA)及脑脊液ELISA(CSF ELISA)资料。结果21例通过CT与免疫学检查获得明确诊断,1例不能完全排除脑肿瘤通过术后病理诊断为脑型血吸虫病,2例高度怀疑脑型血吸虫病通过吡喹酮诊断性治疗证实。结论CT结合IHA、ELISA及脑脊液免疫学检查诊断脑型血吸虫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血清免疫学检查方法更简便实用。

    防治经验
    武汉市东西湖区耕牛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牵世山1|熊石庭2
    2007, 19(6):  450-453. 
    摘要 ( )   PDF (21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西南地区两省寄生虫病健康教育KAP现况调查
    孙建国|胡永华|胡桃
    2007, 19(6):  451-453. 
    摘要 ( )   PDF (21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索寄生虫病健康教育传播策略。方法在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前,采用按比例概率抽样方法,在我国西南地区四川和云南两省分别抽取199人和250人进行寄生虫病健康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问卷调查。结果村民使用厕所条件及卫生状况较差,建造沼气厕所的农户仅占7. 57~6;寄生虫病可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知晓率为34. 30%,可“造成贫血”知晓率为29. 62%;相信服药驱虫的村民占81. 74%,愿意为健康主动买药的村民占74. 61%;卫生知识主要获取渠道是人际传播和电视,村民优先选择的传播渠道是电视、宣传画和小册子。结论制定使用宣传画等宣传材料、电视和人际传播的健康教育策略是防治寄生虫病的重要措施.

    防治经验
    宜兴市达到血吸虫病专播阻断标准的做法与体会
    邹伟飞
    2007, 19(6):  454-455. 
    摘要 ( )   PDF (17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超X线钡透肠镜检查临床诊断血吸虫病分析
    顾晓红|黄一心
    2007, 19(6):  456-457. 
    摘要 ( )   PDF (15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应用B超、X线钡透、肠镜检查发现的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状况。方法收集2005~2006年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门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的血吸虫病患者总数为141例,B超检查均显示典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其中I级改变者132例(93.6%),Ⅱ级及以上改变者9例(6.4%);X线钡透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5例;肠镜检查发现肠壁肉芽肿样改变,活检病理报告存在血吸虫卵8例;病史中阑尾切除病理报告存在血吸虫卵5例。环卵沉淀试验阳性24例,间接血凝试验阳性10例,胶体染料试纸条试验阳性30例。无治疗史者及血吸虫病免疫学检查阳性2年内未治疗者予以吡喹酮治疗。结论在血吸虫病流行医或历史流行区,临床及健康体格检查工作中应该注意隐匿的血吸虫病患者,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门奇断流术救治晚期血吸虫病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
    黄碧波|余启义|张宏|郑绍龙|舒儒荣
    2007, 19(6):  457-457. 
    摘要 ( )   PDF (8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和Kato-Katz法现场查病效果比较
    黄美娇|陈年高|邬子清|周峰
    2007, 19(6):  458-459. 
    摘要 ( )   PDF (13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比较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和Kato-Katz法在血吸虫病现场防治工作中的查病效果。方法选择鄱阳湖地区波阳县2个血吸虫病重度流行村,采用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和Kato-Katz法进行粪检查病,分别统计比较两种查病方法在2个村的阳性检出人数和阳性检出率。结果尼龙绢集卵孵化和Kato-Katz鼯种粪检方法共检测1 362人,分别检出阳性90例和92例,阳性率分别为6. 6I%和6.75%,两法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 02,P>O. 05)。两法双阳性65人,双阴性1 245人,总符合率96. 18%,尼龙绢集卵孵化法阳性、Kato-Katz法阴牲25人,尼龙绢集卵孵化法阴性、Kato-Katz法阳性27人,两法检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z =655. 76,P<O.01)。检出的117份阳性中双阳性65人,阳性符合率55. 56%,尼龙绢集卵孵化法阴性27份,漏检率23. 08%;Kato-Katz法阴性25份,漏检率21. 37%,两法阳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z一7.96,P<0. 01)。结论两种粪检查病方法在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查病效果相近,可以互用,但要减少漏检,可考虑采用两法联用。

    山丘地区强螺杀粉剂喷撒结合土地翻耕灭螺效果初步观察
    卫文学1|陈凯2|汪霆1|陈建农2
    2007, 19(6):  460-461. 
    摘要 ( )   PDF (13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山丘缺水地区的灭螺方案。方法选择山丘型螺点的山坡涧滩为试验现场,比较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强螺杀粉剂)喷撒、土地翻耕、强螺杀粉剂结合土地翻耕、“包饺子”、5%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可湿性粉剂)喷洒等不同方法的灭螺效果。结果150 d后观察,强螺杀粉剂结合土地翻耕组有螺面积下降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最高,分别为88. 50%和73. 04%,其他各组灭螺效果依次为“包饺子”组、可湿性剂组、单纯强螺杀粉剂组、单纯翻耕组。结论强螺杀粉剂结合土地翻耕适合山丘缺水地区灭螺,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贶察。

    防治管理
    2005~2006年星子县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
    姜秋林1|郭俊涛2|陶波1|王金明1
    2007, 19(6):  462-465. 
    摘要 ( )   PDF (21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掌握星子县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情况,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星子县选取2个行政村作为监测点,对其病情和螺情进行纵向观察。结果钱湖村监测点2005~2006年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4.80%、3.68%,2006年无血吸虫感染耕牛,2006年螺情与2005年相比变化不大;西庙村监测点2005~2006年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23. 26%、12. 75%,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不明显,2006年螺情无明显变化结论两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有下降趋势,仍需进一步加强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防治经验
    经不同螺蛳处理的水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运动的影响
    张爱华1|边藏丽1|赵昌炎2|何昌浩3
    2007, 19(6):  464-465. 
    摘要 ( )   PDF (14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经不同螺蛳处理的水(SCW)能否影响日本血吸虫毛蚴的趋向运动。方法采用改良Roberts比较法,在22℃室温下,分别观察钉螺、田螺、扁卷螺和赤琥珀螺的SCW影响日本血吸虫毛蚴的趋向运动情况。结果田螺、赤琥珀螺SCW与钉螺SCW -样,对毛蚴的趋向运动具有相同的吸引作用,且田螺、赤琥珀螺的吸引作用与钉螺无明显差异;而扁卷螺的SCW则对毛蚴的趋向运动具有明显的排斥作用。结论钉螺、田螺和赤琥珀螺的SCW对日本血吸虫毛蚴的趋向运动具有吸引作用,而扁卷螺的SCW对毛蚴的趋向运动具有排斥作用。

    湖沼型流行区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病规律及防治
    朱红|朱惠国|戴裕海|肖瑛
    2007, 19(6):  466-467.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急性血吸虫感染(急感)发病规律及防治策略。方法收集2005~2006年湖北省各流行区上报发生的216例急感个案资料,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2年来急感发病从年龄分布、职业分布、接触疫水方式构成比上存在差异。2006年主要发病对象为11~15岁年龄组的学生,而2005年以16~49岁年龄组的农民为主。同时,2006年急感的发病人数较2005年大幅度下降;2006年与常年比较,长江流域降雨总体偏少,水位偏低,这也是一个影响急感发病情况的因素。结论通过导找急感发病规律,针对性地不断完善湖沼型地区防治策略和措施,能够达到控制此类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目的。

    高淳县血吸虫病疫情回升及控制策略评价
    李仁美|付红胜
    2007, 19(6):  468-470. 
    摘要 ( )   PDF (22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分析高淳县血吸虫病疫情回升原因及评价控制策略效果。方法采用常规法进行钉螺调查和人畜血吸虫感染调查;采用哨鼠法进行水体感染性调查;实施药物灭螺、人畜化疗和健康教育措施,观察钉螺面积及人畜感染率变化。结果  1999—2007年共调查钉螺面积11 596. 96hm2;1999年春季发现钉螺面积39. 22 hmz,2000年发现感染性钉螺面积6. 70 Mr2,至2005年春季钉螺面积达100. 52 hrr12,钉螺均分布于水阳江沿线1999—2007年开展药物灭螺1 044. 39 hm2,灭螺覆盖率由63. 84%提高到790. 62%,钉螺面积降至011999—2006年同步开展人畜查治,居民感染率由5. 92%T降至O;家畜感染率由1.12%下降至O;疫水测定哨鼠感染率最高达79. 17%,2004—2006年趋于下降。结论高淳县水阳江流域受长江洪涝灾害影响,血吸虫病疫情出现严重回升,实施查灭钉螺、查治病人病畜为主的防治策略后,疫情稳步下降,重新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常州市输人性急性血吸虫病13例
    陈弘|榭伟英|邹永根
    2007, 19(6):  470-470. 
    摘要 ( )   PDF (8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5~2006年汉寿县五一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周应彩|肖俊文|姚孝明|杨宇林|余秋兰|江凤枝|谢朝梅
    2007, 19(6):  471-472. 
    摘要 ( )   PDF (17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洞庭湖洲垸亚型流行区血吸虫病流行现状与疫情变化,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洲垸亚型疫区五一村为疫情观察点,对螺情、人群病情、耕牛感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2005--- 2006年居民感染率分别为6.61%、3.40%,2006年较2005年下降44. 93%。不同距离居民感染率第一年一层高于二层,男性高于女性;第二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率以副业渔民最高,耕牛感染率分别为8.00%和13.33 %,垸外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3.38只10.1 m2和2.16只10.1 1112,钉螺阳性率分别为0.26%、O。结论五一村血吸虫病疫情呈下降趋势,但沆行仍未控制,尚需加大防治力度。

    邳州市疟疾残存病例发病因素探讨
    刘林1|刘体亚1|张亚1|戴子念1|王辉1|袁夫苗1|娄培安2
    2007, 19(6):  473-474. 
    摘要 ( )   PDF (17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邳州市灭疟后期疟疾残存病例的发病因素。方法按1:1匹配,对50例疟疾确诊病例和50例对照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用预先设计的问卷收集人口学信息、疟疾知识、使用蚊帐、输血史和流动史等信息。先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防蚊设施、使用蚊帐、露宿习惯、输血史、外出疟区史、家人发热等6个因素与疟疾发病有显著关系(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本市疟疾残存病例的发病因素有使用蚊帐、露宿习惯、输血史、外出疟史、家人发热5个方面,其比值比分别为0. 41、3.67、1.21、1.13、1.43。结论疟疾控制措施应重氖放在献血人员和流动人口管理、发热病人血检及野外住宿人员的个人防护上。

    述评
    抗疟疾转基因蚊研究进展
    唐建霞(综述)|朱荫昌(审校)
    2007, 19(6):  475-481. 
    摘要 ( )   PDF (43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防治经验
    人体血吸虫再感染与获得性免疫研究进展
    范义兵(综述)|傅仁龙(审校)
    2007, 19(6):  479-481. 
    摘要 ( )   PDF (25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沙蚕毒系药物灭螺研究进展
    吴锋
    2007, 19(6):  482-487. 
    摘要 ( )   PDF (36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争鸣
    中国大陆钉螺的亚种分化
    周艺彪|姜庆五|赵根明|袁鸿昌
    2007, 19(6):  485-487. 
    摘要 ( )   PDF (27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