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12-08
    特约专稿
    2019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张利娟,徐志敏,党辉,李银龙,吕山,许静,李石柱,周晓农
    2020, 32(6):  551. 
    摘要 ( )   PDF (9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报了2019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455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19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四川省维持传播阻断标准,江苏省新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云南、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5个省维持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0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28 500个流行村,流行村总人口7 066.78万人。全国450个流行县(市、区)中,301个(66.89%)达到消除标准,128个(28.44%)达到传播阻断标准,21个(4.67%)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19年全国尚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30 170例。2019年全国共开展询检查病12 090 712人,阳性1 740 764人;开展血检查病5 158 369人,阳性89 753人;开展病原学检查327 475人,阳性5人,其中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例。2019年全国共有19 726 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7 322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7.12%,新查出 6个有螺村;共查螺585 286.24 hm2,查出有螺面积174 270.42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64.20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9年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605 965头,血检查病183 313头,阳性1 176头;开展粪检查病134 978头,阳性7头。2019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患者28 557例,扩大化疗1 008 083人·次;治疗病牛7头,扩大化疗耕牛296 053头·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28 754.26 hm2,实际药物灭螺69 605.55 hm2,环境改造灭螺2 847.00 hm2。2019年全国455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中,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均为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总体保持低感染状态,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为实现《“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目标、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仍需加强血吸虫病精准防控。
    论著
    土壤中氯硝柳胺降解影响因素的研究
    贾悦,邢云天,戴建荣,曲国立,梁幼生
    2020, 32(6):  559-564. 
    摘要 ( )   PDF (10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灭螺药氯硝柳胺在土壤中降解的影响因素,为评价氯硝柳胺现场灭螺的环境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建立土壤中氯硝柳胺含量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分析氯硝柳胺在不同含水量(10%、30%、50%、70%、90%)、不同温度[(15 ± 1)、(25 ± 1)、(35 ± 1) ℃]、不同初始浓度(1、5、10 mg/kg)及灭菌和未灭菌土壤中的降解。采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对氯硝柳胺降解进行拟合,计算其降解半衰期。结果 随着时间延长,氯硝柳胺残留量在不同含水量土壤中逐渐降低;土壤含水量越高,降解越快,氯硝柳胺在10%~90%含水量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由4.258 d下降为2.412 d。在不同温度土壤中,氯硝柳胺残留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温度越高,氯硝柳胺降解越快,氯硝柳胺在(15 ± 1)~(35 ± 1) ℃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由4.398 d下降为2.828 d。1、5、10 mg/kg初始浓度氯硝柳胺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212、3.333、3.448 d,氯硝柳胺在灭菌和未灭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 30 d和3.273 d。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土壤中微生物(P = 0.010)、含水量(P = 0.000)和温度(P = 0.002)对氯硝柳胺降解半衰期均有影响。结论 氯硝柳胺在土壤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土壤中存在微生物、温度高、含水量增加可促进氯硝柳胺在土壤中的降解。
    2015-2019年湖北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
    王晖,刘斯,张娟,单晓伟,肖瑛,陈艳艳,刘建兵
    2020, 32(6):  565. 
    摘要 ( )   PDF (9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湖北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流行趋势,为推进全省血吸虫病消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在湖北省设立65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于2015—2019年开展人畜血吸虫感染、钉螺分布、野粪感染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湖北省65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居民血吸虫病血清学筛查151 159人·次,血检阳性率分别由2015年的3.45%(1 077/31 197)下降至2019年的1.57%(431/27 371),仅于2015年发现22例病原学阳性者,血吸虫感染率为0.07%;累计开展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70 928人·次,血检阳性率由2015年的1.06%(98/9 249)下降至2019年的0.81%(116/14 318),仅于2015年分别发现2例粪检阳性者,血吸虫感染率为0.02%。5年在监测点累计检测牛、羊、猪等各类家畜7 025头·次,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家畜;累计检测各类野粪2 035份,未发现血吸虫阳性。2015—2019年,65个监测点累计调查各类环境28 767.35 hm2,逐年有螺面积为1 609.82~2 119.81 hm2,活螺平均密度和有螺框出现率分别由2015年的0.360 5只/0.1 m2和11.26%下降至2019年的0.175 9只/0.1 m2和8.43%,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5年间,在2个三峡库区潜在流行区监测点均未发现钉螺。结论 2015—2019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需进一步完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提高监测敏感性和水平,为湖北省精准实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措施奠定基础。
    小鼠疟原虫感染经氯喹治疗痊愈后再感染免疫特征分析
    王艺,姚鑫,唐明洋,刘磊,宋世好,陶志勇,夏惠,常雪莲,方强
    2020, 32(6):  569. 
    摘要 ( )   PDF (22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疟原虫感染小鼠在原虫血症高峰期经氯喹治愈后,再感染同/异种疟原虫的疾病进程和免疫保护特征。方法 用非致死型约氏疟原虫17XNL株(P. y 17XNL株)感染C57BL/6小鼠,感染率达高峰时(第9天)半数小鼠以氯喹治疗,其余小鼠自然痊愈。痊愈后小鼠于初次感染90 d后分别采用等量致死型约氏疟原虫17XL株(P. y 17XL株)或伯氏疟原虫ANKA株(P. b ANKA株)再次感染,采用吉姆萨薄血膜染色法观察原虫血症水平变化,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再感染前后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和脾细胞中记忆性T细胞亚群比例。结果 初次感染P. y 17XNL株后,自愈与氯喹治愈组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分别为(5.047 ± 0.924)、(4.429 ± 0.624) 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437,P > 0.05);但均显著高于无感染正常组小鼠的(1.624 ± 0.280) pg/mL(F = 22.522,P < 0.01)。自愈和氯喹治愈组小鼠再感染P. y 17XL株或P. b ANKA株并痊愈后,各组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分别为(15.487 ± 1.173)、(14.644 ± 1.523)、(15.965 ± 1.150) pg/mL和(15.185 ± 1.333) 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542,P > 0.05);但均高于初次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67.383,P < 0.01)。感染P. y 17XNL株后自愈及氯喹治愈组小鼠再感染P. y 17XL株或P. b ANKA株并痊愈后,各组小鼠CD4+记忆性 T细胞比例分别为(34.023 ± 2.289)%、(35.608 ± 1.779)%、(34.208 ± 2.106)%和(32.820 ± 1.930)%, CD8+记忆性T细胞比例分别为(17.103 ± 1.627)%、(17.873 ± 1.425)%、(17.935 ± 2.092)%和(18.918 ± 2.82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 0.944、0.390,P均> 0.05);但均高于初次感染后小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记忆性T细胞,F = 50.532,P < 0.01;CD8+记忆性T细胞,F = 21.751,P < 0.01)。结论 小鼠疟疾经氯喹治疗痊愈不影响宿主在再感染时产生有效免疫保护力。初次感染后,小鼠对同种和异种疟原虫再感染均具有一定保护性且对同种疟原虫再感染的抵抗力强于异种疟原虫。
    南昌市艾滋病患者合并人芽囊原虫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胡主花,陈慧慧,钱科,宁超群,彭国华,俞英昉,周显凤,储言红,徐丹,陈家旭,田利光,李辉
    2020, 32(6):  577. 
    摘要 ( )   PDF (9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江西省南昌市艾滋病患者人芽囊原虫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5—9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南昌市艾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调查对象粪便,采用PCR法检测粪便基因组中人芽囊原虫DNA以判定感染状况;同时采集调查对象血液样本,检测其中CD4+ T淋巴细胞数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南昌市艾滋病患者人芽囊原虫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5—9月在南昌市累计调查艾滋病患者505例,人芽囊原虫感染率为4.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南昌市艾滋病患者感染人芽囊原虫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职业([χ2] = 8.595,P = 0.049)、受教育程度([χ2] = 14.494,P = 0.001)、日常饮用水类型([χ2] = 10.750,P = 0.020)、感染HIV途径([χ2] = 8.755,P = 0.026)、是否接受抗HIV治疗([χ2] = 23.083,P =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日常直接饮用自来水是南昌市艾滋病患者感染人芽囊原虫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 = 7.988,95%可信区间(confidential interval,CI):(1.160,55.004)],接受抗HIV病毒治疗是人芽囊原虫感染的保护因素[OR = 0.183,95% CI:(0.049,0.685)]。结论 南昌市艾滋病患者人芽囊原虫感染率为4.16%。日常直接饮用自来水是南昌市艾滋病患者感染人芽囊原虫的危险因素,接受抗HIV治疗是保护因素。
    大劣按蚊Torso-like基因鉴定 分子结构及表达特征
    朱凌倩,胡小康,许静,李石柱,冯欣宇
    2020, 32(6):  584. 
    摘要 ( )   PDF (16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鉴定大劣按蚊Torso?like(tsl)基因及表达特征,为深入研究tsl基因功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根据黑腹果蝇和冈比亚按蚊tsl基因,检索大劣按蚊全基因组并鉴别大劣按蚊tsl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并采用PCR和逆转录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tsl基因编码TSL蛋白的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结构、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并进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大劣按蚊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大劣按蚊tsl基因全长16 751 bp,CDS区长1 134 bp,编码377个氨基酸。TSL蛋白属于亲水性稳定蛋白。经生物信息学预测,TSL蛋白为位于膜外的分泌蛋白,且包含信号肽;其二级结构含α?螺旋(51.72%)、延伸链(12.20%)、β?折叠(4.78%)和无规则卷曲(31.30%),且能以5cj9.1.A为模板进行3D同源建模。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发现大劣按蚊TSL蛋白与法老按蚊TSL蛋白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tsl基因在大劣按蚊头、胸、腹、足均有表达,且在头部表达量最高、足部表达量较低。结论 本研究从基因组水平鉴定了大劣按蚊tsl基因,分析了其蛋白结构及组织特异性表达特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泡球蚴感染对小鼠脾脏CD8+ T细胞免疫功能耗竭的影响
    侯昕伶,李亮,李玲慧,李静,王慧,蒋铁民,张瑞青,邵英梅,张传山
    2020, 32(6):  591. 
    摘要 ( )   PDF (19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不同剂量泡球蚴感染对小鼠脾脏CD8+ T细胞免疫功能耗竭的影响。方法 采集泡球蚴原头蚴虫体,经肝门静脉建立低(50个原头蚴)、中(500个原头蚴)和高剂量(2 000个原头蚴)泡球蚴感染小鼠模型,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于感染后早(2周)、中(12周)、晚期(24周)分别取小鼠脾脏,研磨分离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实验组小鼠脾脏中记忆性CD8+ T细胞表型、免疫抑制性分子2B4表达水平,及其分泌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A(IL?17A)和IL?10的能力。结果 在感染早期,高剂量泡球蚴感染诱导小鼠脾脏CD8+ T细胞以中心记忆性表型为主,其比例为(35.50 ± 2.00)%,显著高于对照组(25.90% ± 2.46%)(P < 0.01);在感染晚期,中、高剂量泡球蚴感染均诱导小鼠脾脏CD8+ T细胞以效应记忆性表型为主,其比例分别为(25.70 ± 4.12)%和(28.40 ± 4.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50% ± 6.45%)(P均 < 0.05)。高剂量泡球蚴感染中期和晚期,中心记忆性CD8+ 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感染早期(P均 < 0.01);高剂量泡球蚴感染晚期,效应记忆性CD8+ 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感染早期和中期(P均< 0.05)。低、中剂量泡球蚴感染早期,脾脏CD8+ T细胞分泌IFN?γ和IL?17A能力显著增强,而高剂量泡球蚴感染虽然促进小鼠脾脏CD8+ T细胞分泌IFN?γ和TNF?α能力,但感染晚期其分泌IFN?γ和TNF?α能力显著低于早期和中期(P均< 0.05)。此外,中、高剂量泡球蚴感染晚期小鼠脾脏CD8+ T细胞表面免疫抑制性分子2B4呈高表达,其比例分别为(4.73 ± 1.56)%和(4.94 ± 1.90)%,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2.49% ± 0.58%)和对照组(2.92% ± 0.60%)(P 均< 0.05)。结论 在低、中剂量泡球蚴感染中期和晚期,机体利用自身免疫应答能力对虫体起到杀伤和清除;而高剂量泡球蚴感染晚期可诱导小鼠脾脏CD8+ T细胞上调2B4分子表达,导致免疫耗竭,造成慢性寄生。
    2011-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棘球蚴病综合防治效果
    吴向林,段红菊,齐蓉婷,闫芳,付益仁,马天波
    2020, 32(6):  598. 
    摘要 ( )   PDF (9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2011—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棘球蚴病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效果。方法 2011—2018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22个县(市、区)开展人群棘球蚴病筛查、病人救治、家犬驱虫与感染监测、牛羊患病监测、人群健康教育为主的棘球蚴病综合防治措施,比较2011—2018年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6~12 岁儿童血清抗棘球蚴抗体阳性率、家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牛羊棘球蚴患病率、人群棘球蚴防治知识知晓率变化。结果 2011—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 = 82.22,P < 0.05),由2011年的0.31%下降到2018年的0.15%;6~12 岁儿童血清抗棘球蚴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 = 439.64,P < 0.01),由2011年的6.12%下降至2018年的0.67%;家犬粪抗原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 = 260.33,P < 0.05),由2011年的7.11%下降至2018年的0.75%;牛棘球蚴病患病率由2011年的3.26%下降至2018年的1.35%,羊棘球蚴病患病率由2011年的5.08%下降至2018年的0.76%,且棘球绦虫主要寄生于牛(占92.00%)、羊(占93.94%)肝脏。2013—2014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和海原县采集红狐、狼、獾等野生动物粪便63份,未检出阳性粪便;在2个县累计解剖家猫107只、家犬3只,均未检出棘球绦虫。2016—2019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原州区和海原县累计解剖野鼠6 046只,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率为0.31%。2011—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群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 = 3 367.97,P < 0.01),由2011年的21.83%上升至2018年的72.24%。结论 宁夏回族自治区棘球蚴病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效果显著,棘球蚴病流行得到初步控制;但少数地区棘球蚴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仍需加强棘球蚴病综合防治工作。
    3种抗棘球蚴抗体检测试剂盒用于棘球蚴病血清学诊断效果评价
    杨智勇,田丰源,蔡其刚,朱文君,韩秀敏
    2020, 32(6):  605. 
    摘要 ( )   PDF (10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我国3种商品化抗棘球蚴抗体检测试剂盒用于棘球蚴病血清学诊断的效能。方法 收集142份细粒棘球蚴病、89份多房棘球蚴病确诊患者及39份健康对照者血清标本,分别采用试剂盒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B(ELISA法)、C(胶体金法)检测,比较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血常规和生化指标差异,分析采用试剂盒A和B检测的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吸光度值(A值)与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评价3种试剂盒检测棘球蚴病的效果。结果 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单核细胞计数(MONO)、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O)、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细粒棘球蚴病患者淋巴细胞计数(LYM)和白蛋白(ALB)中位数显著高于多房棘球蚴病患者(P均< 0.05),而多房棘球蚴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中位数显著高于细粒棘球蚴病患者(P < 0.01)。采用试剂盒A检测的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A值与患者WBC(rs = 0.153,P < 0.05)、EOS(rs = 0.174,P < 0.05)呈线性正相关,与TBIL(rs = -0.134,P < 0.05)、IBIL(rs = -0.146,P < 0.05)呈线性负相关。采用试剂盒B检测的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A值与WBC(rs = 0.257,P < 0.01)、NEU(rs = 0.203,P < 0.01)、MONO(rs = 0.159,P < 0.05)、EOS(rs = 0.330,P < 0.01)、ALT(rs = 0.171,P < 0.01)、AST(rs = 0.160,P < 0.05)呈线性正相关,与ALB呈线性负相关(rs = -0.168,P < 0.05)。试剂盒A、B和C诊断棘球蚴病患者的总符合率分别为86.30%、69.63%和91.48%,敏感度分别为84.42%、64.94%和92.21%,特异度分别为97.44%、97.44%和87.18%,约登指数分别为0.82、0.62和0.79,Kappa值分别为0.600、0.337和0.750。试剂盒A、B和C诊断细粒棘球蚴病患者的总符合率分别为84.54%、64.64%和71.82%,敏感度分别为80.99%、55.63%和68.31%,特异度分别为97.44%、97.44%和87.18%,约登指数分别为0.78、0.53和0.56;试剂盒A、B和C诊断多房棘球蚴病患者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2.19%、85.16%和85.16%,敏感度分别为89.89%、79.78%和84.27%,特异度分别为97.44%、97.44%和87.18%,约登指数分别为0.87、0.77和0.72。试剂盒C在诊断细粒和多房棘球蚴病时存在交叉反应。试剂盒A和B用于诊断棘球蚴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0和0.9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1.618,P > 0.05),试剂盒A和B诊断棘球蚴病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 = 0.585,P < 0.01)。结论 3种抗棘球蚴抗体检测试剂盒对多房棘球蚴病血清学诊断效果均优于细粒棘球蚴病。试剂盒A诊断棘球蚴病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性能相对稳定、干扰因素相对较少,适合用于棘球蚴病术前初步诊断和术后患者血清抗体随访监测;试剂盒C诊断棘球蚴病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操作方便、报告率高,适用于棘球蚴病初步筛查。
    实验研究
    2015—2016年山东省由赤道几内亚输入的恶性疟原虫抗药性基因多态性分析
    聂广馗,徐超,魏庆宽,李瑾,肖婷,孙慧,孔祥礼,尹昆1,赵桂华,张本光,闫歌,黄炳成
    2020, 32(6):  612. 
    摘要 ( )   PDF (11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山东省由赤道几内亚输入的恶性疟原虫抗性基因多态性情况。方法 采集2015—2016年山东省由赤道几内亚务工返乡的输入性恶性疟患者血样,提取疟原虫基因组DNA,对恶性疟原虫抗性基因Pfcrt、Pfmdr1、Pfdhfr、Pfdhps、K13进行套式PCR扩增、DNA测序和序列对比分析。结果 全部样本5种抗性基因目的片段均成功扩增和测序。Pfcrt野生型、突变型、混合型分别占72.8%、18.6%、8.6%,突变型全部为CVIET(下划线表示突变位点,下同);Pfmdr1野生型、突变型、混合型分别占20.0%、61.4%、18.6%,突变型主要为YF和NF;Pfdhfr野生型、突变型、混合型分别占1.4%、98.6%、0,突变型主要为AIRNI;Pfdhps野生型、突变型、混合型分别占1.4%、94.3%、4.3%,突变型主要为SGKAA;Pfdhfr和Pfdhps完全抗性基因型IRNGE占8.6%;1.4%的样本K13基因发生A578S突变。结论 山东省由赤道几内亚输入的恶性疟原虫Pfcrt、Pfmdr1、Pfdhfr、Pfdhps、K13基因均发生不同程度突变;Pfcrt突变型比例较低,Pfmdr1、Pfdhfr、Pfdhps突变型比例较高;检测到K13基因发生A578S突变。  
    腐食酪螨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贾浩源,周颖,崔玉宝,王婷婷
    2020, 32(6):  618. 
    摘要 ( )   PDF (16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获得腐食酪螨转录组数据,为后续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基于Illumina HiSeqTM 2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腐食酪螨雌雄混合螨体进行测序,采用Trinity软件组装转录本获得单基因簇(Unigenes)。将单基因簇与非冗余蛋白质序列(RefSeq non?redundant protein sequence,NR)数据库、核苷酸序列(nucleotide sequence database,NT)数据库、Swiss?Prot数据库、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直系同源簇(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COG)数据库中的蛋白质序列进行比对,对其进行功能注释。将单基因簇按照NR、Swiss?Prot 蛋白库优先级顺序进行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比对、预测。利用MISA软件对腐食酪螨Unigenes进行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位点分析。使用SOAPsnp技术检测螨虫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结果 转录组测序数据质控后获得4.67 Gb高质量数据,组装后获得51 271个单基因簇,总长度为41 848 995 个核苷酸(nucleotide,nt)、平均长度为816 nt。将单基因簇与公共数据库进行比对和功能注释后,得到29 053个有功能注释的Unigenes。预测发现27 443条CDS,检测到23 092个SSR位点信息和148 027个SNP位点信息。结论 通过测序技术建立了腐食酪螨转录组数据库,获得了大量腐食酪螨转录本信息,为后续过敏相关基因功能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防治研究
    四川省中小学生血吸虫病防治健康相关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张宇,刘阳,李荣智,陆定,尚婧晔,陈琳
    2020, 32(6):  623. 
    摘要 ( )   PDF (9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多水平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四川省中小学生血吸虫病防治健康相关行为影响因素,为制定四川省中小学生血吸虫病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在四川省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每个县(市、区)抽取5个流行乡(镇),每个乡(镇)选择1所小学4~6年级100名学生和1所初中1~3年级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上述对象进行血吸虫病防治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水平多因素logistic模型对学生疫水接触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62 200份,回收问卷59 134份,其中有效问卷56 510份。56 510名调查对象中,初中生22 955名,小学生33 555名;男生28 297名,女生28 213名。男生疫水接触行为比例显著高于女生(P < 0.001),重度流行区学生疫水接触行为比例高于轻度流行区(P < 0.001),初中生与小学生疫水接触行为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水平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知识、信念、自我效能水平越高,疫水接触行为比例越低(P < 0.001),且在县级水平上学生疫水接触行为存在一定聚集性(P < 0.001)。结论 四川省中小学生疫水接触行为在县级水平上存在一定聚集性,在制定中小学生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策略及措施时应同时考虑个体、环境的影响。
    2011-2018年山东省淄博市"三热"病人疟原虫血片质量分析
    许进,郝俊峰,韩超,张本光
    2020, 32(6):  627. 
    摘要 ( )   PDF (8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山东省淄博市“三热”病人疟原虫血片质量,为制订和调整该市消除疟疾后监测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2018年淄博市市级镜检站复核的全部“三热”病人疟原虫阴性血片和辖区内全部阳性血片进行复核,对血片制作、染色、清洁度以及复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8年淄博市市级镜检站共复核疟原虫阴性血片2 141张,阳性血片39张。阴性血片制片合格率为99.44%,染色合格率为97.62%,清洁度合格率为93.65%,复核一致率为100%,未发现漏检;复核阳性血片39张,血片制片合格率为46.15%,染色合格率为61.54%,清洁度合格率为76.92%,复核一致率为97.44%,其中虫种分型错误1张。淄博市各区(县)血片制作合格率和染色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血片清洁度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3.72,P > 0.05);2011—2018年淄博市各年度血片制作、染色和清洁度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结论 淄博市各区(县)血片质量较高,但市级血片质量有待提高。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基层疟原虫镜检培训力度和血涂片质量控制,促进血片质量不断提高,以保证疟疾消除后监测阶段疟原虫镜检能力
    2017-2019年湖北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病例复核结果分析
    孙凌聪,董小蓉,涂珍,吴冬妮,林文,周晓蓉,朱红
    2020, 32(6):  631. 
    摘要 ( )   PDF (10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湖北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对网络报告疟疾病例的复核结果,为进一步提高全省疟疾防控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由湖北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对全省2017—2019年网络报告疟疾病例样本采用镜检和巢式PCR法进行复核,并分析病例和虫种等符合情况。 结果 2017—2019年,湖北省共有网络报告疟疾病例410例;湖北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共复核407例样本,确诊疟疾病例374例,总体疟疾诊断阳性符合率为91.89%(374/407)、虫种符合率为89.04%(333/374);不同市(州)报告疟疾病例复核阳性符合率为50.00%~100.00%、虫种符合率为66.67%~1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0.46、42.30,P均 < 0.01);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复核虫种符合率分别为95.80%、100.00%、58.33%和5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6.66,P < 0.01);镜检法与巢式PCR法检测结果一致率为89.83%(362/403)。结论 湖北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疟疾诊断质量总体较高,但部分地区诊断能力仍有待提高。
    常州市高危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谢轶青,何明祯,张吴宏
    2020, 32(6):  635. 
    摘要 ( )   PDF (9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常州市高危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后续制定有效弓形虫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18年,选择常州市HIV/AIDS患者、肿瘤病人、孕妇及畜禽产品养殖加工人员等4类高危人群为调查对象,进行个案调查及弓形虫病防治知信行问卷调查,并对血清抗弓形虫特异性IgG、IgM抗体进行检测,比较抗体阳性率差异,对弓形虫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8年累计调查900人,其中HIV/AIDS患者150人,肿瘤病人、孕妇及畜禽产品养殖加工人员各250人。调查对象弓形虫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16.8%(151/900),女性知晓率显著高于男性([χ2] = 41.34,P < 0.05),知晓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χ2] = 147.78,P < 0.05);不同职业人群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2.26,P < 0.05),以干部职员知晓率最高(47.2%,34/72);知晓率随文化程度增高而上升([χ2] = 166.42,P < 0.05)。所有调查人群中,经常与猫/犬接触者占34.6%(311/900),家里养猫/犬者占40.4%(364/900),生食肉类者占0.9%(8/900),生熟砧板分开者占15.8%(142/900)。知晓弓形虫病防治知识人群中,经常接触猫/犬者占24.5%(37/151),显著低于不知晓者(36.6%,274/749;[χ2] = 8.11,P < 0.05);生熟砧板分开者占35.1%(53/151),显著高于不知晓者(11.9%,89/749;[χ2] = 50.97,P < 0.05)。调查对象血清抗弓形虫抗体总体检出率为11.0%(99/900),HIV/AIDS患者、畜禽产品养殖加工人员、孕妇及肿瘤病人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13.9%、4.8%和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5.87,P < 0.05)。男性抗弓形虫抗体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χ2] = 8.88,P < 0.05);抗体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χ2] = 37.03,P < 0.05);不同职业人群抗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2.09,P < 0.05),以农民检出率最高(17.3%,57/330);抗体检出率随文化程度增高而下降([χ2] = 25.07,P < 0.05)。结论 常州市高危人群弓形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肿瘤病人和畜禽产品养殖加工人员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检出率较高。应加强常州市高危人群弓形虫病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
    南京市通江河道血防综合治理项目钉螺控制效果
    谢朝勇,王毓,何伊莎,魏德会,徐小林
    2020, 32(6):  640. 
    摘要 ( )   PDF (9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南京市血吸虫病流行区通江河道实施血防综合治理后的钉螺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南京市10条主要有螺通江河道,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1998—2019年通江河道血防综合治理措施实施情况,评价钉螺控制效果。结果 1998—2019年,南京市10条主要通江河道先后实施了以环境改造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共完成河岸砼护坡84.51 km、切滩清淤50.41 km、修建控水闸2座、修建滚水坝3条、开挖泄洪道1条,累计开展药物灭螺3 370.80 hm2。综合治理项目完成后,所有通江河道均未再查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至2019年,已有6条河道消除了钉螺,河道内总有螺面积由214.33 hm2下降至52.22 hm2,有螺河道钉螺密度均降至0.1只/0.1 m2以下。结论 以环境改造等为主的血防综合治理措施,可有效控制南京市血吸虫病流行区通江河道钉螺孳生和扩散,但项目完成后仍应加强工程维护管理、钉螺监测和控制等工作。
    防治经验
    2013-2018年丽水市疟疾疫情分析
    黄晓蒙,叶灵,於洋,梅建华
    2020, 32(6):  643. 
    摘要 ( )   PDF (9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的 分析2013—2018年丽水市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为疟疾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分析2013—2018年丽水市疟疾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2013—2018年,丽水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19例,其中恶性疟101例(84.87%)、间日疟6例(5.04%)、卵形疟8例(6.72%)、混合感染4例(3.36%)。1例为因输血感染的本地病例,118例为境外感染的输入性病例。输入性病例感染地以非洲国家为主,占98.32%。报告病例较多的地区为青田县和莲都区,分别占60.50%和22.69%;患者多为20~50岁青壮年(86.55%),职业主要为赴境外务工和经商人员,分别占52.94%和38.65%。结论 丽水市疟疾疫情仍以非洲输入性病例为主,应加强赴境外务工等高风险人群监测以及疟疾防控知识健康教育等工作。
    2015-2019年镇江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
    李莎莎,王琳,李爱华,张万军
    2020, 32(6):  646. 
    摘要 ( )   PDF (9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镇江市国家监测点血吸虫病监测结果,为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及时处置风险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2019年在镇江市设立7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对本地居民和流动人群、牛羊等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以及钉螺孳生环境等进行系统监测,对5年血吸虫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镇江市7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人群和流动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筛查15 848人·次和7 779人·次,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95%~1.75% 和0.14%~0.91%,均未发现病原学阳性者;筛查牛、羊、猪等各类家畜1 885头·次,均未发现粪检血吸虫阳性家畜。累计调查各类钉螺孳生及可疑钉螺孳生环境3 333.79 hm2,查出有螺面积108.71 hm2,其中钉螺复现面积50.97 hm2;5年活螺密度为0.007~0.125只/0.1 m2,呈逐年增高趋势(χ2 = 2 732.626,P < 0.01),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镇江市血吸虫病疫情已维持在较低水平,防治成果较为巩固。但钉螺分布仍较广,血吸虫病传播危险因素依然存在。今后要加强钉螺控制等综合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置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推进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综述
    人体寄生虫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朱元杰,徐志鹏,季旻珺
    2020, 32(6):  649. 
    摘要 ( )   PDF (9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体寄生虫与人和哺乳动物肠道内的共生菌会发生一些重要的相互作用。肠道内寄生虫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的潜在影响已有较多报道,然而有些通常并不寄生在肠道内的寄生虫也会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本文就人体肠道内和肠道外寄生虫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寄生虫感染与宿主细胞自噬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吴阳,任红玲,徐珊珊,高媛,崔昱
    2020, 32(6):  654. 
    摘要 ( )   PDF (8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噬是一种真核细胞特有的生命现象,是一种保守的细胞内降解系统。通常所说的自噬是通过双层膜包裹细胞质成分形成自噬体,随后与溶酶体融合,从而降解细胞自身物质的过程。自噬可以由饥饿诱导,也可以由包括寄生虫在内的各种病原体所诱导。当机体感染胞内寄生虫时,宿主细胞可以通过自噬清除寄生虫。然而,寄生虫也进化出自身防御机制,能够利用宿主细胞自噬促进自身发育生长。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寄生虫感染与宿主细胞自噬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自噬作用对防治寄生虫感染和抗虫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在肝多房棘球蚴病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孟庆杨,彭婕,马淑梅,樊海宁
    2020, 32(6):  657. 
    摘要 ( )   PDF (9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多房棘球蚴病因浸润性缓慢生长,感染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就诊时往往已为晚期,预后较差。因此,肝多房棘球蚴病早期诊断尤为重要。随着超声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肝多房棘球蚴病诊断准确率不断提高,而且超声技术在治疗、评估疗效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超声技术在肝多房棘球蚴病诊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病例报道
    阑尾血吸虫病伴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2例
    唐威,王鹏
    2020, 32(6):  661. 
    摘要 ( )   PDF (13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2例阑尾血吸虫病伴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