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8-28
    专家评述
    新型等温扩增技术推动寄生虫病现场快速检测能力提升
    张逸龙,潘卫庆
    2020, 32(4):  331. 
    摘要 ( )   PDF (10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等温扩增技术凭借其高效、快速和简便等优势,现已开始应用于寄生虫病病原核酸检测,并成为推进寄生虫病现场检测和防控工作的重要手段。新型等温核酸扩增方法——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Recombinase?aid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assay)可在等温条件下(一般为37 ~42 ℃)、5 ~ 20 min内实现对目的基因片段扩增,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扩增、无需高端仪器设备、可对结果进行实时观察等优势。该方法已被成功应用于多种寄生虫及其他病原体核酸检测,均显示出较高灵敏度及特异性,且特别适合在实验室之外的环境进行大规模样品现场检测,因此具备现场快速检测和应用推广的潜在价值。
    论著
    基于重组酶介导核酸等温扩增反应的曼氏血吸虫 基因检测方法的建立
    赵松,刘燕红,叶钰滢,李伟,张键锋,郭利川,应清界,羊海涛,杨坤
    2020, 32(4):  335. 
    摘要 ( )   PDF (12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一种可用于曼氏血吸虫特异性基因片段检测的重组酶介导的核酸等温扩增方法(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 RAA)。方法 以曼氏血吸虫121 bp高重复基因片段作为靶序列,根据RAA反应原理设计、合成引物及荧光探针,建立并优化荧光RAA法反应体系。分别以不同拷贝数的含121 bp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及不同浓度曼氏血吸虫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荧光RAA法扩增,评价该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以日本和埃及血吸虫虫卵、十二指肠钩虫虫卵、华支睾吸虫囊蚴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荧光RAA法检测,评价其特异性。结果 建立的荧光RAA法可在39 ℃、20 min内特异性扩增曼氏血吸虫基因组DNA。以重组质粒为模板,荧光RAA法最低可检出的质粒拷贝数为10拷贝/μL;以基因组DNA为模板,荧光RAA法最低可检测浓度为0.1 fg/μL。以日本血吸虫虫卵、埃及血吸虫虫卵、十二指肠钩虫虫卵、华支睾吸虫囊蚴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荧光RAA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可用于曼氏血吸虫DNA检测的荧光RAA法,该方法反应快捷、操作简便,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
    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细粒棘球绦虫核酸检测方法的建立
    丁昕,刘燕红,倪碧娴,王晓婷,徐祥珍,应清界,戴洋,曹俊
    2020, 32(4):  340. 
    摘要 ( )   PDF (12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AA)的细粒棘球绦虫核酸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细粒棘球绦虫12S rRNA基因序列片段,设计、筛选并合成RAA特异性扩增引物和荧光检测探针,构建细粒棘球绦虫荧光RAA检测方法。分别以含靶序列的不同拷贝数重组质粒和不同浓度细粒棘球绦虫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荧光RAA扩增,评价其检测灵敏度;分别以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十二指肠钩虫、华支睾吸虫、牛带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猪带绦虫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荧光RAA扩增,评价其检测特异性。结果 成功建立了细粒棘球绦虫荧光RAA检测法,在39 ℃条件下20 min内可以实现对细粒棘球绦虫基因组DNA特异性扩增,最低可以检测出10拷贝/μL含靶序列的重组质粒DNA和0.1 ng/μL细粒棘球绦虫基因组DNA样本,具备较高敏感性;对多房棘球绦虫、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十二指肠钩虫、华支睾吸虫、牛带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猪带绦虫基因组DNA均无阳性扩增,具备较高特异性;且该荧光RAA法可成功检出细粒球绦虫包囊中DNA。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可用于细粒棘球绦虫核酸检测的荧光RAA法。  
    重组酶介导的蓝氏贾第鞭毛虫特异性等温核酸扩增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倪碧娴,刘燕红,徐祥珍,王晓婷,吴小珉,应清界,曹俊,戴洋
    2020, 32(4):  345. 
    摘要 ( )   PDF (13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基于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RAA)的蓝氏贾第鞭毛虫核酸检测方法,并评价其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选择蓝氏贾第鞭毛虫β?贾第素(β?giardin)基因作为检测靶基因,设计、合成特异性检测引物及荧光探针,建立荧光RAA检测体系。分别以不同拷贝数的重组质粒(含β?giardin基因靶序列)和不同浓度蓝氏贾第鞭毛虫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荧光RAA扩增,评价其检测敏感性;分别以蓝氏贾第鞭毛虫、日本血吸虫、华支睾吸虫、微小隐孢子虫、似蚓蛔线虫、沙门氏菌及志贺氏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评价其检测特异性。结果 成功建立了蓝氏贾第鞭毛虫荧光RAA检测方法,其可在等温(39 ℃)条件下实现对靶基因片段的快速、特异性扩增(20 min内)。分别以重组质粒和蓝氏贾第鞭毛虫基因组DNA为模板,该方法的检测敏感性可达102拷贝/μL和1 pg/μL;以日本血吸虫、华支睾吸虫、微小隐孢子虫、似蚓蛔线虫、沙门氏菌及志贺氏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的RA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具备较好特异性。结论 建立了一种操作简便、敏感、特异的可用于蓝氏贾第鞭毛虫核酸检测的荧光RAA方法。
    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广州管圆线虫 核酸检测方法的建立
    张强,丁昕,刘燕红,刘剑峰,徐祥珍,应清界,戴洋,曹俊
    2020, 32(4):  350. 
    摘要 ( )   PDF (12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AA)的广州管圆线虫核酸检测方法。方法 选择广州管圆线虫内转录间隔区1(ITS1)基因序列作为靶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并筛选出特异性最强的引物和探针,构建用于广州管圆线虫核酸检测的基础及荧光RAA检测方法。分别以含检测靶基因片段序列的不同拷贝数重组质粒以及不同浓度广州管圆线虫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荧光RAA扩增,评价其检测敏感性;分别以广州管圆线虫、曼氏血吸虫、似蚓蛔线虫、华支睾吸虫、细粒棘球绦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及小管福寿螺和藁杆双脐螺螺体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荧光RAA扩增,评价其检测特异性。结果 成功建立了用于广州管圆线虫核酸检测的荧光RAA法,该方法可在37 ℃ 20 min内对广州管圆线虫特异性DNA片段实现实时扩增。以含靶基因片段序列的不同拷贝数重组质粒和不同浓度广州管圆线虫基因组DNA为模板时,该法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0拷贝/μL重组质粒和100 pg/μL基因组DNA;以曼氏血吸虫、似蚓蛔线虫、华支睾吸虫、细粒棘球绦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及小管福寿螺和藁杆双脐螺螺体基因组DNA为模板,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可用于广州管圆线虫核酸检测的荧光RAA法,其检测简便快速,具备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日本血吸虫SjGrpE蛋白的表达 纯化 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肖非,胡智,谭潇,黄泽智
    2020, 32(4):  355. 
    摘要 ( )   PDF (14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日本血吸虫核苷酸交换因子(SjGrpE)蛋白生物学特性,表达与纯化重组SjGrpE蛋白并测定其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SjGrpE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亲/疏水性、跨膜区、信号肽、定位、磷酸化位点、泛素化位点、糖基化位点、二级和三级结构及B细胞表位。以日本血吸虫cDNA为模板,PCR扩增SjGrpE基因,将其双酶切后连接到pET28a载体得到重组质粒pET28a?SjGrpE。将pET28a?SjGrpE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用IPTG诱导目的蛋白表达,并用镍离子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将重组SjGrpE蛋白免疫小鼠,分离血清并鉴定获得的抗多克隆抗体。结果  SjGrpE蛋白分子量约为24.3 kDa,是一种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区、无信号肽,定位在线粒体;该蛋白含有18个磷酸化位点和2个泛素化位点,无糖基化位点,含有5个B细胞表位。SjGrpE基因全长为660 bp,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8a?SjGrpE并纯化获得重组SjGrpE蛋白。重组SjGrpE蛋白能够刺激小鼠分泌高滴度抗体。结论 成功制备重组SjGrpE蛋白,该蛋白具有良好免疫原性,为后续研究其作为日本血吸虫病疫苗候选分子的价值奠定了基础。
    旋毛虫重组成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对小鼠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杨慧娟,李徽徽,庞雪蕊,高世芳,梁金宝,郑欣,李丁茹,王雨航,于雪琴,钱雪倩,杨小迪,陈卫东
    2020, 32(4):  361. 
    摘要 ( )   PDF (15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旋毛虫重组成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TsadSPI)对小鼠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sadSPI治疗组,每组6只,共18只。模型组和TsadSPI治疗组小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构建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小鼠剖腹探查,不结扎、不穿孔盲肠。术后30 min,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100 μL PBS溶液,TsadSPI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100 μL含有2 μg TsadSPI蛋白的PBS溶液。造模后12 h,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以评价肝肾功能,HE染色观察小鼠肾脏结构改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评估肾脏组织中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表达水平。结果 术后12 h,3组小鼠血清ALT(F = 41.031,P < 0.001)、AST(F = 54.757,P < 0.001)、Cr(F = 24.142,P < 0.001)和BUN水平(F = 214.849,P <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小鼠ALT、AST、Cr和BUN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 < 0.001),而TsadSPI治疗组小鼠ALT、AST、Cr和BUN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 < 0.001)。HE染色结果显示,小鼠CLP术后肾脏损伤严重,TsadSPI治疗后损伤明显缓解。ELISA检测结果表明,3组小鼠血清TNF?α(F = 47.502,P < 0.001)和IL?6水平(F = 222.061,P <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sadSPI治疗组小鼠TNF?α、IL?6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 < 0.001);3组小鼠血清IL?10(F = 16.227,P < 0.001)和TGF?β水平(F = 52.092,P <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sadSPI治疗组小鼠血清IL?10、TGF?β水平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 < 0.00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肾脏组织内MyD88表达水平及NF?κB p65核阳性率显著高于TsadSPI治疗组。结论 TsadSPI可减少小鼠肾脏组织内MyD88表达及NF?κB p65核阳性率,进而上调免疫调节因子、下调促炎因子水平,从而保护脓毒症造成的肾脏损伤。
    巴西日圆线虫虫体蛋白体外诱导THP-1来源巨噬细胞极化的研究
    吴小珉,张强,丁昕,茅范贞,王晓婷,戴洋,王俊宏,曹俊
    2020, 32(4):  367. 
    摘要 ( )   PDF (20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巴西日圆线虫虫体蛋白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来源巨噬细胞的极化方向,探索机体对巴西日圆线虫感染的免疫应答机制。方法 建立并维持巴西日圆线虫培养的实验室循环,无菌条件下收集L3和L5虫体,分别制备虫体蛋白;建立THP?1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经500 ng/mL佛波酯(PMA)刺激培养后呈贴壁状态的M0型细胞分别采用500 ng/mL脂多糖(LPS)+ 100 ng/mL 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 IL?13(浓度均为100 ng/mL)、L3及L5虫体蛋白(浓度均为5 mg/mL)进行刺激,同时设不加任何刺激的阴性对照组。通过显微镜镜检观察刺激后细胞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特异性基因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含量,观察巴西日圆线虫虫体蛋白体外诱导THP?1来源巨噬细胞的极化方向。结果 THP?1细胞经PMA刺激培养呈贴壁的M0型细胞后,经LPS + IFN?γ刺激培养后呈特征性M1型极化;经IL?4 + IL?13刺激培养后呈特征性M2型极化;经L3和L5蛋白刺激培养后均呈特征性M2型极化。阴性对照组、LPS + IFN?γ刺激组、IL?4 + IL?13刺激组、L3蛋白刺激组、L5蛋白刺激组间M1型巨噬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 721.00,P < 0.001),其中LPS + IFN?γ刺激组M1型巨噬细胞比例最高;各组间M2型巨噬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5.43,P < 0.001)。各组间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CC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2b、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IL?10、甘露糖受体C型1(Mrc1)基因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91.95、129.95、82.89、11.30、9.51、12.35,P均< 0.001),各组间CD86、CD206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24 004.33、832.50,P均< 0.001)。LPS + IFN?γ刺激组IL?1β、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IL?4 + IL?13刺激组、L3蛋白刺激组及L5蛋白刺激组(P均< 0.001);IL?4 + IL?13刺激组、L3蛋白刺激组和L5蛋白刺激组TGF?β1、IL?10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LPS + IFN?γ刺激组(P均< 0.05)。结论 巴西日圆线虫L3和L5虫体蛋白体外均可诱导THP?1来源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
    2015-2019年河南省输入性疟疾病例诊断分析
    张群群,刘颖,周瑞敏,杨成运,钱丹,李素华,张红卫
    2020, 32(4):  374. 
    摘要 ( )   PDF (10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河南省输入性疟疾病例诊断情况,为开展消除疟疾后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5-2019年河南省疟疾病例信息,对其诊断方式、诊断机构、诊断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河南省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952例,所有病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疟疾快速诊断试纸条(RDT)阳性检出率为98.61%(779/790),高于镜检检出率(94.22%,897/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2.773,P<0.05)。输入性疟疾病例在医疗机构诊断的比例由2015年的65.22%(120/184)升至2019年的81.50%(185/227)。238例在疾病预防控制(疾控)机构诊断的输入性疟疾病例中,71.01%(169/238)在县级疾控机构诊断;704例在医疗机构诊断的输入性疟疾病例中,仅8.38%(59/704)在县级医疗机构诊断。输入性疟疾病例从发病到确诊中位时间为3 d,其中从发病到初诊中位时间为1 d,各年从初诊到确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4.956,P < 0.05),其四分位数间距由2016年的4 d缩短为2019年的2 d。输入性重症恶性疟病例从初诊到确诊中位时间(2 d)长于非重症病例(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7.557,P < 0.05)。结论 医疗机构在河南省输入性疟疾病例发现和监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县级医疗机构诊断水平仍较低;应提高其诊断意识和能力,从而在消除疟疾后监测工作中发挥哨点医院作用。
    湖南省怀化地区山羊胰阔盘吸虫线粒体pcox1基因和核糖体18S rRNA基因序列遗传变异研究
    侯强红,周孝怀,尧国民,李中波,舒鸣,王湘,罗维
    2020, 32(4):  380. 
    摘要 ( )   PDF (16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湖南省怀化地区山羊体内分离的胰阔盘吸虫遗传变异情况。方法 应用PCR技术对分离自湖南怀化地区山羊体内的18株胰阔盘吸虫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基因部分序列(pcox1)和核糖体18S rRNA基因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进行遗传变异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分离自湖南怀化地区山羊体内的18株胰阔盘吸虫分离株pcox1和18S rRNA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430 bp和1 857 bp,分别存在14个和35个变异位点,种内遗传差异分别为0 ~ 1.4%和0 ~ 0.8%;与GenBank数据库中收录的胰阔盘吸虫中国株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0% ~ 99.8%和99.5% ~ 99.8%。基于两种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获得的18株胰阔盘吸虫分离株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知胰阔盘吸虫分离株聚为同一分支,与支睾阔盘吸虫等阔盘属吸虫相隔较近,与其他吸虫所属分支相隔较远。结论 湖南省怀化地区山羊源胰阔盘吸虫分离株遗传变异度较低,线粒体pcox1基因和核糖体18S rRNA基因均适合作为羊源胰阔盘吸虫遗传变异研究的分子标记。
    实验研究
    云南省洱源县林农复合经营抑螺林综合效益分析
    郭玉红,徐德兵,江期川,施莹,周凤林,袁其琼
    2020, 32(4):  384. 
    摘要 ( )   PDF (10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云南省高原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林农复合经营抑螺模式,为高原山区林农复合血防工程建设积累经验。方法 2010年,在云南省洱源县有钉螺孳生的农耕地建立不同林农复合套种经营抑螺试验林区;2018年,调查不同套种模式下的经济收益和抑螺效果,并建立综合评判模型进行评判,筛选出综合效益较高的林农复合经营抑螺模式。结果 共建立了14种不同种植模式的林农复合套种经营抑螺试验林区。经济效益分析显示,“核桃 + 大蒜”模式经济效益最佳,年经济收益可达27万元/hm2;其次为“核桃 + 辣椒”和“核桃 + 蔬菜”,分别为12万元/hm2和10.5万元/hm2。钉螺调查显示,“核桃 + 辣椒”、“核桃 + 烟草”、“核桃 + 大蒜”等8种套种模式下未查到钉螺,而其他模式仍均能查到密度不等的钉螺。综合模糊评判结果显示,“核桃 + 大蒜”模式综合防治效果最佳,其次为“核桃 + 辣椒”和“核桃 + 烟草”等;而纯草地模式不能起到抑螺防治效果。结论 林农复合经营的抑螺模式建设是高原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林业血防的优选途径,其不仅具有抑螺效果,且对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等具有促进作用。
    防治研究
    2016-2018年安徽省传疟媒介监测
    姜静静,张滔,许娴,吕晓凤,王淑琪,田翠翠,李卫东
    2020, 32(4):  389. 
    摘要 ( )   PDF (9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2016-2018年安徽省传疟媒介种群分布、密度、季节消长及夜间活动规律,为消除疟疾后阶段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2016-2018年,在安徽省105个县(市、区)采用诱蚊灯全通宵捕蚊法和室外双帐人饵全通宵诱捕法开展传疟媒介蚊种监测,比较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捕蚊场所按蚊密度。结果 2016-2018年,安徽省105个县(市、区)中有103个县(市、区)捕获到按蚊,其中灯诱法捕获32 494只、人诱法捕获36 228只。所有捕获按蚊经形态学鉴定均为中华按蚊,未发现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密度高峰为6-8月,夜间活动高峰为19∶00-23∶00。不同捕蚊场所中,以畜禽棚按蚊密度最高(H = 18.835,P < 0.05)。2016和2017年不同地区中华按蚊密度均存在差异(H = 16.655、11.566,P均< 0.01),淮河以北地区中华按蚊密度较低。结论 中华按蚊在安徽省广泛分布,是当前安徽省最主要的传疟媒介。在消除疟疾后阶段,应加强安徽省媒介监测,在疫点及时采取媒介控制措施,防止出现境外输入性疟疾本地再传播。
    2004-2019年镇江市丹徒区山羊血吸虫感染调查
    神学慧,李叶芳,王琳,杨伟华
    2020, 32(4):  393. 
    摘要 ( )   PDF (10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镇江市丹徒区山羊血吸虫感染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开展家畜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2004-2019年,每年春、秋季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1粪1检)对在镇江市丹徒区有螺环境放养的山羊进行血吸虫感染病原学检查,分析感染率与感染度变化情况。结果 2004-2019年,镇江市丹徒区共检测山羊粪样21 836份,查出血吸虫阳性粪样86份,平均阳性率为0.39%;其中2004年阳性率最高(1.25%),2013年后降为0。血吸虫感染阳性山羊分布在江滩型和水网型环境,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50%和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566,P < 0.05);不同月龄组山羊血吸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088,P < 0.05),其中以10~和15~月龄组山羊感染率较高,分别为0.51%和0.44%;秋季和春季山羊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54%和0.27%(χ2 = 9.597,P < 0.05);血吸虫感染度为“+++”和“++++”的山羊占76.74%。结论 虽然丹徒区山羊血吸虫感染率较高的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应将山羊作为重要的血吸虫病传染源进行重点防控,以巩固防治成果。
    2012-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人群棘球蚴病流行情况抽样调查
    姜晓峰,郝慧霞,冯克民,宋健,郭卫东
    2020, 32(4):  397. 
    摘要 ( )   PDF (11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内蒙古自治区人群棘球蚴病流行特征,为制定精准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2?2017年对内蒙古自治区28个旗(县、区)开展人群棘球蚴病流行情况抽样调查,对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2?2017年,累计调查内蒙古自治区28个旗(县、区)居民90 058人,检出棘球蚴病临床诊断病例71例,检出率为0.08%。28个旗(县、区)中,有8个未发现人群棘球蚴病病例,6个检出率为0.1% ~ 1%,14个为0 ~ 0.1%。女性居民棘球蚴病检出率(0.11%)高于男性检出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09,P = 0.001);棘球蚴病患者年龄以50岁以上为主,占53.52%(38例);不同职业人群中,牧民棘球蚴病检出率最高(0.14%);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以小学检出率最高(0.13%)。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人群棘球蚴病整体流行水平较低,但流行范围较广、流行程度分布不均衡、存在明显地区和人群聚集特征,应加强重点地域和人群棘球蚴病防控工作。
    2014-2018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肖丽贞,欧阳榕,谢汉国,陈朱云,林耀莹,张山鹰
    2020, 32(4):  401. 
    摘要 ( )   PDF (12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2014–2018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专报系统,收集2014–2018年福建省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对病例分型、感染来源、三间分布、报告单位和就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8年福建省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540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恶性疟398例、间日疟88例、卵形疟38例、三日疟14例、混合感染2例。感染来源包括非洲27个国家(90.56%,489/540)、亚洲5个国家(5.92%,32/540)和大洋洲1个国家(3.52%,19/540);病例无明显季节分布特征,地区分布以福州市(80.00%,432/540)为主,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81.48%,440/540)。病例首诊机构以地市级医疗机构为主,在首诊机构即被诊断为疟疾的病例占77.96%(421/540);从发病到初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2 d,发病后3 d内就诊占70.19%(379/540);从初诊到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0 d,初诊后3 d内确诊占85.37%(461/540)。结论 福建省面临的境外输入性疟疾压力持续存在,应提高患者就诊意识与医务人员诊断能力,并加强对出国务工人群的监测和管理。
    临床研究
    肝脾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预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出血风险的价值
    丁炎,李绍雷,周锋盛,吴鹏西,朱巧英
    2020, 32(4):  405. 
    摘要 ( )   PDF (12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用于预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风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临床确诊的90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临床资料。以胃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90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进行EGV分级,根据分级结果,将患者分成无EGV组和EGV组,以及EGVB低风险和EGVB高风险组。测定并比较各组患者肝脏实时剪切波模量(L?SWE)值、脾脏实时剪切波模量(S?SWE)值,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L?SWE和S?SWE截断值对预测EGV和EGVB高风险的诊断效能。结果 90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中,男性61例,女性29例;年龄62~83岁,平均(74.3 ± 8.6)岁。以胃镜为金标准,EGV 0级32例(35.5%)、1级17例(18.9%)、2级15例(16.7%)、3级26例(28.9%)。无EGV组32例(35.6%, 32/90),EGV组58例(64.4%, 58/90);EGVB高风险、低风险组分别为41例(41/90,45.6%)和49例(49/90,54.4%)。EGV组L?SWE值和S?SWE值均高于无EG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5.73、7.26,P均<0.05)。L?SWE、S?SWE预测EGV的AUC分别为0.70、0.75,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6.1 kPa和22.6 kPa,敏感性为80.6%和83.9%,特异性为71.4%和78.6%。EGVB高风险组患者L?SWE值和S?SWE值高于EGVB低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7.35、9.61, P均<0.05)。L?SWE、S?SWE预测EGVB高风险的AUC分别为0.68、0.71,最佳截取点分别为22.7 kPa和33.8 kPa,敏感性分别为70.4% 和73.6%,特异性分别为89.3%和93.1%。结论 SWE可用于预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EGV以及EGVB风险。
    2015-2019年天津市输入性恶性疟病例血检指标与疟原虫感染度关系研究
    张咏梅,李娜,吕杰
    2020, 32(4):  409. 
    摘要 ( )   PDF (9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天津市输入性恶性疟病例血检指标与疟原虫感染度间的关系,为输入性恶性疟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5–2019年天津市确诊的37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流行病学个案信息,回顾性分析病例流行病学基本情况及临床表现,分析恶性疟病例血检指标与疟原虫感染度间的关联性。结果 37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中,31例(83.8%)血小板(PLT)、16例(43.2%)红细胞(RBC)、16例(43.2%)血红蛋白(Hb)降低,23例(62.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32例(86.5%)总胆红素(TBIL)、29例(78.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8例(75.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3例(62.2%)γ?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输入性恶性疟病人PLT、Hb与恶性疟原虫感染程度呈负相关(Goodman?Kruskal γ = -0.568、-0.521,P均< 0.05),TBIL、NEUT%与恶性疟原虫感染度呈正相关(Goodman?Kruskal γ = 0.496、0.610,P均< 0.05),ALT、AST、GGT、RBC与恶性疟原虫感染度无统计学关联(Goodman?Kruskal γ = 0.370、0.497、0.314、-0.434,P均> 0.05)。结论 PLT、Hb、TBIL、NEUT%可作为输入性恶性疟早期辅助诊断指标, PLT与TBIL似可作为诊断重症输入性恶性疟的参考指标。
    防治管理
    老挝消除血吸虫病的SWOT分析
    单翔翔,黄璐璐,丁玮,李春阳,崔小玉,钱颖骏,官亚宜
    2020, 32(4):  414. 
    摘要 ( )   PDF (9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对老挝消除血吸虫病具备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卫生政策和建议。方法 采用 SWOT 分析法,从老挝消除血吸虫病工作所具备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威胁4个方面,对老挝消除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 老挝消除血吸虫病工作得到了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积极开展了以群体化疗为主的防治工作,并建立起基于哨点的监测系统。但老挝仍面临血防经费与专业能力不足、社区防病意识薄弱、媒介控制困难等挑战。结论 继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社区人群防病意识,有利于推动老挝血吸虫病消除进程。
    健康中国战略与血吸虫病防控
    杨晋如,徐明星,谭晓东
    2020, 32(4):  419. 
    摘要 ( )   PDF (9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梳理了新时期我国有关血吸虫病防控的政策变化,分析了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与我国目前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关系,介绍了几种血防工作模式,并就当前血防工作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关建议,为今后我国制定有效血吸虫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防治经验
    弓形虫感染与孕妇自发性流产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孙晓静,郭传家,石红*
    2020, 32(4):  423. 
    摘要 ( )   PDF (9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刚地弓形虫感染与孕妇自发性流产的相关性,为制定自发性流产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集的228份首次自发性流产孕妇血清样本作为病例组,以同期正常妊娠且无流产史的228份孕妇血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抗弓形虫IgG和IgM抗体检出率,分析弓形虫感染与自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年龄、学历构成、职业构成、居住地、养猫比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病例组血清抗弓形虫IgM抗体阳性率为3.51%,对照组为0.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χ2] = 4.08,P < 0.05;OR = 8.25);病例组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为10.09%,对照组为8.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42,P > 0.05)。结论 孕期急性弓形虫感染可显著增加自发性流产发生率,应加强孕前弓形虫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和孕期弓形虫感染检测。
    东台市市售海鱼中异尖线虫感染调查
    张学艳,俞敏,赵青青,王颖,孙伯超
    2020, 32(4):  426. 
    摘要 ( )   PDF (9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掌握东台市市售海鱼中异尖线虫感染现状,为评估人群异尖线虫感染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8年采集东台市海域捕捞且在当地销售的未经加工的新鲜海鱼,称重后解剖检测异尖线虫(含包囊)。计算海鱼异尖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度,分析异尖线虫感染海鱼质量和异尖线虫感染度间的相关性。结果 采集的5种海鱼中有4种(带鱼、马鲛鱼、鲐鱼、小黄鱼)检出异尖线虫。累计采集的149尾海鱼样本中,78尾感染异尖线虫,总感染率为52.35%,带鱼、马鲛鱼、墨鱼、鲐鱼、小黄鱼感染率分别为100.00%(28/28)、30.00%(9/30)、0(0/30)、53.33%(16/30)、80.65%(25/31)。共检出异尖线虫1 049条,总感染强度为13.45条/尾。Spearman秩相关检验显示,带鱼质量与异尖线虫感染度成正相关(rs = 0.38,P = 0.047);其他鱼类质量和异尖线虫感染度无相关性。结论 东台市近海海域鱼类存在较高异尖线虫感染率,应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倡导市民养成健康安全的饮食习惯。
    昆明某高校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王丽明,王卫群,申丽洁,贾雪梅,杨照青,李翠英,王红
    2020, 32(4):  428. 
    摘要 ( )   PDF (9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昆明医科大学在校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及其对蠕形螨的认知情况,分析蠕形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大学生预防蠕形螨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昆明医科大学2014级必修《医学寄生虫学》课程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透明胶纸法对学生面部蠕形螨进行取样,显微镜检查并鉴定虫种,同时就性别、民族、生源地、皮肤类型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1 463人,蠕形螨阳性279名,总感染率为19.07%(279/1 463),男生和女生蠕形螨感染率分别为16.05%(96/598)和21.16%(183/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965,P < 0.05)。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学生蠕形螨感染率为18.33%(66/360),不同民族蠕形螨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感染类型以毛囊蠕形螨为主,感染率为50.54%(141/279);感染程度以轻度为主,占96.77%(270/279),无重度感染者。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及舍友有蠕形螨感染是蠕形螨感染的危险因素,蠕形螨感染与民族、生源地、皮肤类型等无关。仅有2.53%(37/1 463)的学生了解蠕形螨相关知识。结论 昆明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率相对较低,感染与性别及舍友有蠕形螨感染密切相关。要加大在学生中开展卫生保健知识宣传的力度。
    综述
    巨噬细胞极化在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蔡娟,黄琳,王灵军,郑明辉,刘晖
    2020, 32(4):  432. 
    摘要 ( )   PDF (9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巨噬细胞是固有免疫的重要成员,在机体防御病原生物感染、肿瘤、过敏性疾病等发生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巨噬细胞具有高度可塑性,在不同环境刺激下巨噬细胞可极化为经典活化型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和替代活化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能够促进机体炎症反应,有利于清除病原体;M2型巨噬细胞能够抑制炎症反应,有利于病原体生存、繁殖。本文综述巨噬细胞极化在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为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全球消除疟疾行动中主要非国家行为体及行动进展
    王哲斌,谢铮,严述瑞,曹俊
    2020, 32(4):  436. 
    摘要 ( )   PDF (9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各国政府和以WHO为代表的非国家行为体共同努力下,全球疟疾防控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疟疾对人类健康仍构成严重威胁。WHO作为全球消除疟疾行动领导者,制定了《2016-2030年全球疟疾技术战略》,并通过其全球疟疾规划司执行5个重点项目,推进《2016-2030年全球疟疾技术战略》目标的实现。此外,全球基金、美国总统防治疟疾行动计划和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也是全球消除疟疾行动的主要参与者,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当前参与全球消除疟疾的主要非国家行为体;建议各行为体间加强沟通协调,并与各国政府紧密合作,共同努力实现全球消除疟疾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