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6年 第2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6-10-25
    述评
    重视羊血吸虫病防治 推进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林矫矫
    2016, 28(5):  481. 
    摘要 ( )   PDF (10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虽然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日本血吸虫病仍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日本血吸虫可自然感染四十余种哺乳动物。自2004年以来,我国实施了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并将牛作为重点防控对象,重点实施了家畜圈养、封洲禁牧、以机代牛、安全牧场以及对感染牛化疗等控制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流行区人和牛血吸虫感染率以及感染性钉螺面积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进程正由传播控制向传播阻断乃至消除迈进。羊是血吸虫易感动物之一,既往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部分流行区羊血吸虫感染率较高。但羊作为日本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在疾病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且目前尚缺乏有关羊在我国日本血吸虫病传播中作用的专项调查和系统研究。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梁幼生研究员课题组通过实验室研究和现场调查,对羊在日本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课题组对日本血吸虫在山羊体内的发育与繁殖(产卵)、羊粪对环境的污染、温度和湿度对羊粪中血吸虫虫卵存活的影响等进行了观察和调查,进一步明确了羊在日本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并结合既往研究成果,提出羊是我国日本血吸虫病重要传染源之一,有必要将羊日本血吸虫病综合治理纳入国家层面的防控规划。课题组还对羊血吸虫感染粪便孵化技术进行了改进,优化了羊血吸虫病病原诊断技术。这些创新性研究工作填补了国内在羊日本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的一些空白,研究成果将丰富我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在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鉴于血吸虫病流行会严重影响流行区养羊业发展和当地农民收入,且羊已经成为部分流行区血吸虫病传播重要的传染源之一,做好羊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有助于推进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进程。建议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① 重视羊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将羊血吸虫病综合治理纳入国家层面的防控规划; ② 研发适用于羊血吸虫病防控的技术、产品和措施。

    论著
    羊在日本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Ⅰ羊粪收集袋的研发及塑料杯顶管孵化法的改良
    戴建荣, 神学慧, 曲国立, 王宜安, 邢云天, 汪伟, 梁幼生
    2016, 28(5):  485. 
    摘要 ( )   PDF (32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发羊粪收集袋,在简便易行、避免污染的前提下提高羊粪样本收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改良塑料杯顶 管孵化法,使其操作简便规范,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以适应羊日本血吸虫病病原学诊断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方法基于 湖区山羊体形特征,采用棉纱粗平布面料设计缝制一种可固定在羊臀部、可脱卸、可避免尿液污染(粪尿分离)的羊粪收 集袋。在进行羊粪塑料杯顶管孵化前,采用机械法代替常规人工捣碎羊粪标本,比较机械捣碎处理对顶管孵化法孵化毛 蚴的影响。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顶管与杯盖橡皮圈之间加一滤膜,以阻挡粪渣漂浮物进入顶管,比较薄层脱脂棉滤膜、 厚层脱脂棉滤膜、100孔/25.4 mm2尼龙绢和150孔/25.4 mm2尼龙绢等4种滤膜对毛蚴孵出观察的影响。结果羊粪收集 袋由前腿固定衫、后腿固定衫和粪便袋3部分构成,固定衫主要功能是固定收集袋,使其在羊活动时不移位且能承载重 量,粪便袋主要功能是存放粪便。携带粪便收集袋的山羊活动不受影响,所排放粪便均落入袋中,并可按需要随时取 用。该袋装卸方便,粪便标本可避免尿液污染,收集袋可在清洗后重复使用。羊粪样本用于塑料杯顶管毛蚴孵化法前, 加适量水后采用JYL?C16V型九阳牌料理机,按18 000 r/min搅碎10 s,连续3次,每次间隔5 s,可将山羊粪便标本均匀粉 碎,采用该法机械搅碎羊粪对毛蚴孵化无影响。同一份羊粪标本用于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时,在顶管与橡皮圈间分别加垫 100孔/25.4 mm2尼龙绢、150孔/25.4 mm2 尼龙绢、薄层脱脂棉滤膜和厚层脱脂棉滤膜后,获得毛蚴总数分别为541、620、 344条和211条,表明采用100孔/25.4 mm2尼龙绢和150孔/25.4 mm2尼龙绢观察效果均好。结论羊粪收集袋操作方便、 适用、可重复使用,可用于山羊血吸虫感染病原学诊断和科学研究;用机械搅碎和150孔/25.4 mm2 尼龙绢改良塑料杯顶 管法的相关操作,可提高山羊日本血吸虫病原学检测的方便性和准确性。
    羊在日本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 II 温度和湿度对羊粪中虫卵存活的影响及虫卵在自然环境中的存活状况
    曲国立, 戴建荣, 王宜安, 邢云天, 神学慧, 汪伟, 梁幼生
    2016, 28(5):  490. 
    摘要 ( )   PDF (31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调查羊粪中日本血吸虫虫卵在江滩自然环境中的存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羊在日本血吸虫病传 播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山羊动物模型,收集感染性山羊粪便,观察环境温度和羊粪含水 量对羊粪中日本血吸虫虫卵孵化率的影响。选择江堤外一块草滩作为实验现场,观察春、冬季羊粪在江滩的暴露时间对 虫卵孵化率以及阳光直晒对虫卵生存的影响。结果在25 ℃实验室环境中,羊粪中日本血吸虫虫卵孵化率与羊粪含水 量呈高度正相关(r = 0.87)。当羊粪含水量降至7.6%时,虫卵失去孵化能力。保持羊粪含水量不变,将羊粪暴露在-5 ℃ 环境中,随暴露时间延长,粪便中虫卵孵化率逐渐降低;暴露5 h后,孵化率降至0。将羊粪样本暴露于5、15 ℃和25 ℃环 境中,随暴露时间延长,粪便中虫卵孵化率逐渐降低,暴露52 d后仍有2.3%、5.0%和0.9%虫卵存活并可孵化出毛蚴。将 羊粪暴露于35 ℃环境中,随暴露时间延长,粪便中虫卵孵化率逐渐降低,暴露13 d后孵化率降为0。冬季(气温-2~ 10 ℃)随暴露时间延长,暴露于江滩滩面的羊粪中虫卵孵化率逐渐下降,暴露21 d后孵化率降至0。春季(气温16~19 ℃) 随暴露时间延长,暴露在江滩滩面的羊粪中虫卵孵化率逐渐下降,暴露5 d后虫卵孵化率降至0.9%。同一滩块暴露相同 时间后,暴露在有阳光直晒滩面羊粪中的虫卵孵化率低于无阳光直晒滩面。结论羊粪中的日本血吸虫虫卵生存与环 境温度和羊粪含水量(即湿度)有关,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虫卵孵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羊在日本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 II I羊粪对环境的污染及血吸虫感染高危环境预测
    梁幼生, 王宜安, 神学慧, 汪伟, 曲国立, 邢云天, 戴建荣
    2016, 28(5):  497. 
    摘要 ( )   PDF (26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定量估算敞放散养的日本血吸虫感染性山羊粪便对江滩环境的污染范围和面积,为科学评估散养山羊 在日本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羊粪收集背袋收集每只感染性山羊白天 (12 h)排放的全部粪便,称重并统计羊粪颗粒数。采用插卡式多功能轨迹记录器现场记录敞放散养山羊白天在江滩游 走采食的活动轨迹和速度,推算羊粪污染江滩的最大范围,估算羊粪中虫卵孵化出的毛蚴可感染环境中钉螺的最大面 积。结果敞放散养的日本血吸虫感染性山羊白天(12 h)在江滩采食游走过程中的平均排粪量为(232.8±39.8)g/只,每 只山羊白天排出的粪便由(819.2±152.1)颗粪粒构成;山羊平均游走速度为(0.522 7±0.099 7)km/h,白天按12 h计算最长 往返距离平均为(6.272 4±1.195 8)km;山羊白天游走的最大活动半径为3.136 2 km,最大活动范围(即粪便可污染江滩的 最大面积)平均为(3 191.113 0 ±1 189.709 4)hm2,推算羊粪中虫卵孵出的毛蚴可感染钉螺的面积(即需要重点查/灭感染 性钉螺的范围)平均为(3 210.717 5±1 190.907 3)hm2。结论敞放散养在江滩上的日本血吸虫感染性山羊排出的粪便 中所含血吸虫虫卵对环境的污染强度与感染性山羊数量有关;有固定过夜羊舍的敞放散养羊群粪便对江滩的污染范围 相对稳定在白天游走范围内。羊粪对江滩的污染范围与山羊养殖户数及羊舍分布有关;羊粪中血吸虫卵孵化出毛蚴可 感染钉螺的面积大于羊粪中虫卵的污染面积,即查、灭感染性钉螺范围大于发现羊粪的范围。
    羊在日本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 Ⅳ 羊体内血吸虫的发育及粪便中虫卵数量和分布
    神学慧, 戴建荣, 孙乐平, 傅忠宇, 李叶芳, 曲国立, 汪伟, 邢云天, 王宜安, 梁幼生
    2016, 28(5):  502. 
    摘要 ( )   PDF (13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阐明日本血吸虫在山羊体内生长发育和虫卵随粪便排出的强度与时间分布,为控制和消除羊在血吸虫 病传播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建立山羊日本血吸虫病动物模型,采用定期收集粪便并进行粪便病原学检查,及 定期解剖等方法,分析比较山羊感染血吸虫尾蚴后成虫获得量、感染不同时间后羊体内血吸虫数量变化和虫体内含虫卵 数量,以及羊粪中血吸虫虫卵数量变化与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解剖6只血吸虫感染山羊,共检获成虫415条,平均每只 山羊成虫获得率为34.58%(23.00%~45.50%)。感染200条/只尾蚴的5只山羊在感染2、5 、8、11个月和14个月后分别获 得47、93、77、74条和73条成虫,感染8~14个月后获得的成虫数与之相近,未见明显减少;解剖所获雌虫体内含虫卵数 量分别为(200.00±42.33)、(226.20±45.88)、(168.20±25.85)、(183.80±55.13)个和(190.80±53.53)个,感染后2个月与14个 月雌虫体内血吸虫虫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301,P = 0.771)。10只羊感染血吸虫后排出虫卵的平均开放前期为 (37.70±3.02)d。羊感染血吸虫后2~14个月,共开展粪便孵化7批次,分别有30、23、14、1次和2次粪孵毛蚴密度为 “++++”、“+++”、“++”、“+”和“-”,孵化毛蚴密度分布构成比分别为42.86%、32.86%、20.00%、1.43%和2.86%。结论山 羊感染血吸虫后约有1/3的尾蚴可发育为成虫,虫卵开放前期为(37.70±3.02)d,感染血吸虫后14个月以内成虫数、雌虫 含虫卵数和粪便中虫卵数未见显著减少。本研究提示,感染性山羊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且无“自愈” 证据,是日本血吸虫病重要的传染源。
    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抽样方法的对比研究
    赵安, 张文馨, 姚忠, 马玉宽, 柳庆, 段后浪, 商伊迪
    2016, 28(5):  507. 
    摘要 ( )   PDF (19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优化、简化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调查方法,提高钉螺调查精度、效率和经济性。方法基于鄱阳 湖区域恒湖农场茶叶港草洲1块50 m×50 m试验样地,全覆盖查螺后再分别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与分层抽样等3 种方法进行钉螺调查,计算最小需求样本量、抽样相对误差与抽样绝对误差。结果本研究中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 与空间分层抽样等3种方法的最小需求样本量分别为300、300和225,抽样相对误差均小于15%,抽样绝对误差分别为 0.221 7,0.302 4和0.047 8。结论用高程作为分层依据进行空间分层抽样是钉螺实际调查中节省成本、提高精度的有 效途径。
    2013年湖北省19个县(市、区)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考核评估
    肖瑛, 张娟, 陈艳艳, 周晓蓉, 唐丽, 何汇, 刘建兵, 朱红, 蔡顺祥
    2016, 28(5):  513. 
    摘要 ( )   PDF (10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评估2013年湖北省19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县(市、区)的防治效果。方法按照整群随机抽 样原则,在每个被考核县随机抽取考核村,对人群病情、家畜病情、螺情、急性感染防控和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现场考 核。结果共计血清学检查29 631人,阳性2 068人,阳性率6.98%(0.78%~16.47%);血检阳性者粪检2 021人,检出阳 性47人,感染率为0.16%(0~0.82%)。19个县主要家畜均为耕牛,其中17个已于2013年实施以机代牛。对蔡甸区、黄 陂区105头耕牛进行粪检查病,未查出血吸虫卵阳性。现场抽查了154个环境,调查面积1 579.37 hm2,共调查31 829框, 捕获钉螺4 857只,其中活螺1 935只,经解剖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009年以来,19个被考核县均建立了以行政村 为单位,能反映当地血吸虫病病情、螺情变化的血防档案资料。结论湖北省19个被考核县(市、区)均达到了血吸虫病 传播控制标准。
    湖北省血防专业机构实验室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现状分析
    郑朝晖, 秦俊, 陈莉, 朱红, 唐丽, 涂祖武, 曾明星, 孙茜, 蔡顺祥
    2016, 28(5):  519. 
    摘要 ( )   PDF (10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分析湖北省血防专业机构实验室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现状,为规范血吸虫病实验室检测与管理提供依 据。方法依据湖北省各级血吸虫病实验室标准,从2013至2015年对全省60个血防专业机构开展规范化建设达标验 收,逐个跟踪核查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结果各机构管理体系已全覆盖并正式运行,发现不符合项588项,不 符合率为19.60%。在6个方面的标准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管理与实施、仪器设备要求的不符合率较高,分别占38.10% (224例)、23.81%(140例)。结论实验室管理体系为湖北省血吸虫病实验室的管理起到重要的质量保障作用。
    山东省疟疾高发区疟疾发病与部分自然社会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张本光, 刘新, 赵长磊, 卜秀芹, 许艳, 孔祥礼, 王用斌, 魏庆宽, 陈锡欣
    2016, 28(5):  523. 
    摘要 ( )   PDF (11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山东省疟疾高发区部分自然社会因素与疟疾疫情的关系,为消除疟疾提供依据。方法在山东省 疟疾高发区抽取10个县(市、区)20个乡(镇)作为研究现场,以户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相关自然和社会因素。此 外,收集2006-2010年研究现场疟疾发病资料,用Spearman等级相关对各自然社会因素与疟疾发病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 析,用多元逐步回归建立自然社会因素与发病率关系的回归方程。结果山东省疟疾高发区疟疾平方根发病率(Y)与 杀虫剂户率(X3)和纱门、纱窗户率(X4)呈负相关(P 均< 0.05),与住房周围水环境户率(X5)和暴露率(X6)呈正相关(P < 0.05),建立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Y = 0.032X5+ 0.048X6- 0.495,R2= 0.973。结论疟疾发病与多种自然社会因素存在 明显的相关性。清除住房周围蚊媒孳生地,做好傍晚暴露人群的个人防护,正确使用纱门纱窗和驱避剂,是当前行之有 效的疟疾防控策略。
    细粒棘球蚴慢性感染阶段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潘伟, 李向阳, 孙芬芬, 郝文婷, 秦苏萍, 颜超, 汤仁仙, 沈玉娟, 郑葵阳
    2016, 28(5):  527. 
    摘要 ( )   PDF (14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细粒棘球蚴慢性感染阶段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索机体对抗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应答 机制。方法从病羊内脏分离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注射入BALB/c小鼠腹腔(2 000个原头节/只),建立细粒棘球蚴感染 小鼠模型,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PBS。于感染5个月后,采集对照及感染组小鼠血清,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 技术检测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并分析。结果感染组小鼠腹腔、肝脏、肺脏等部位均出现多个单一性包囊;其血清 中IL?17A、IL?6、IFN?γ、MCP?1、IL?12P70、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 = 2.713~9.255,P 均< 0.05);而抑 炎因子IL?10水平亦显著升高(t = 3.936,P < 0.001)。结论细粒棘球蚴慢性感染阶段小鼠体内炎症因子水平较高,有助 于抑制虫体生长。
    淮安市消除疟疾防控效果分析
    贾从英, 王伟明, 杨文洲
    2016, 28(5):  530. 
    摘要 ( )   PDF (10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分析2010-2015年淮安市消除疟疾防控措施执行情况,评估措施效果,为制订和调整消除疟疾策略和措 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5年淮安市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发热病人血检、专报系统中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疫 点调查与处置表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5年共报告疟疾病例267例,血检发热病人303 016人,阳性 231例,血检阳性率为0.08%。2010年和2011年有22例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报告,其余245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全部 疟疾病例均于发现后24 h内进行了网络直报,并于网络直报后3 d内和7 d内分别开展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疫点调查 与处置,执行率均达100%。所有病例中,网络直报后2 d内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的有261例,执行率为97.95%;网络直 报后5 d内完成疫点调查与处置的有252例,执行率为94.38%。结论2010-2015年淮安市消除疟疾“1?3?7定点清除” 工作模式执行率均达到了100%。全市连续4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初步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安徽省河蚌感染盾盘吸虫研究
    李朝品, 王少圣, 湛孝东
    2016, 28(5):  536. 
    摘要 ( )   PDF (11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安徽省河蚌感染盾盘吸虫的种类。方法2015年4-5月采集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不同水域内的河 蚌,解剖暴露其内脏后,剥开围心腔将吸虫置于装有少许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清洗,然后再移入装有70%酒精的保存瓶 中备用。对检获的吸虫进行虫种鉴定。结果共解剖河蚌12种3 007只,其中圆顶珠蚌603只、中国尖嵴蚌90只、洞穴 丽蚌150只、背瘤丽蚌250只、短褶矛蚌47只、太平洋无齿蚌60只、背角无齿蚌350只、圆头楔蚌100只、橄榄蛏蚌150只、 褶纹冠蚌567只、三角帆蚌550只、扭蚌90只,其中感染盾盘吸虫的河蚌1 467只,感染率为48.79%。从感染盾盘吸虫的 河蚌体内检获盾盘亚纲吸虫7 306条,共3属,分别是腹盾属、簇盾属和杯盾属;阳性河蚌感染度为1~128条/只,平均感染 度为4.98条/只。结论安徽省不同水域河蚌均有盾盘吸虫感染,虫种为腹盾属、簇盾属和杯盾属吸虫。
    细粒棘球绦虫H3蛋白的克隆表达及囊型包虫病检测效果评价
    朱慧慧, 高春花, 汪俊云, 杨玥涛, 石锋
    2016, 28(5):  541. 
    摘要 ( )   PDF (13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克隆、表达细粒棘球绦虫基底膜特异性硫酸乙酰肝素聚糖核心蛋白(H3),并评价其检测囊型包虫病的 效果。方法将从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cDNA文库中免疫筛选的H3基因,克隆入pGEX?4T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转化 大肠杆菌BL21细胞,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进行诱导表达,用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用ELISA方法检测囊型 包虫病患者血清、其他寄生虫病患者血清及健康人血清,评价其检测效能,并与本课题组制备的细粒棘球蚴包囊液粗抗 原(Hydatid cyst fluid,HCF)和重组AgB8/2进行比较。结果成功构建细粒棘球蚴pGEX?4T?H3重组质粒,并在原核细胞 中成功表达。重组H3抗原、纯化HCF和rAgB8/2检测囊型包虫病患者血清的敏感度分别为84.0%(68/81)、90.1%(73/ 81)、77.8%(63/81),3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4.58,P > 0.05)。重组H3抗原与泡型包虫病患者、囊虫病患者及血吸虫 病患者血清分别存在63.3%(19/30)、16.7%(5/30)和5.0%(1/20)的交叉反应,与50份健康者血清无交叉反应;H3检测总 特异度为80.8%(105/130),H3、纯化HCF[71.5%(93/130)]和rAgB8/2[82.3%(107/130)]特异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5.71,P > 0.05)。结论重组H3抗原在囊型包虫病诊断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014年南昌市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彭国华, 胡主花, 葛军, 杭春琴, 付仁龙, 冯小武
    2016, 28(5):  545. 
    摘要 ( )   PDF (10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调查2014年南昌市人群弓形虫感染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弓形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择南昌市弓形虫病高危人群为实验组,1∶1同比选取普通人群作为对照组,同时进行血清学检测和流行病学调 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南昌市人群弓形虫总感染率为5.17%(124/2 400)。9类高危人群总感染率(7.50%,90/ 1 200)高于普通人群(2.83%,34/1 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26.668,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饮食习惯 和卫生习惯与弓形虫感染密切相关( χ2 =16.522、64.954,P 均<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文化程 度、养猫、接触动物或肉制品、生吃或半生吃牛肉是人群弓形虫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南昌市弓形虫感染高危人群是 弓形虫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不良饮食及卫生习惯是弓形虫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加大弓形虫病防治相关知识宣传力 度,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力度。
    广西HIV/AIDS患者合并感染隐孢子虫现况及基因分型初步研究
    王尊付, 蒋智华, 于冰雪, 周冬生, 林源, 唐雯茜
    2016, 28(5):  550. 
    摘要 ( )   PDF (13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广西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HIV/AIDS)患者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及虫株类型。方法收集广西南 宁、桂林、钦州、百色及河池等地285名HIV/AIDS患者和南宁150名HIV阴性人群粪便样本,分别采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和 基于18S rRNA基因巢式PCR方法进行隐孢子虫检测,并对巢氏PCR产物进行测序和同源性比对,以明确基因型。结 果广西HIV/AIDS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为0.70%(2/285),其中伴有慢性腹泻者感染率为6.67%(2/30),HIV阴性者隐孢 子虫感染率为0(0/150),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2)。2例合并感染隐孢子虫的HIV/AIDS患者均来自桂林,虫 株基因鉴定为安氏隐孢子虫和人隐孢子虫。结论广西HIV/AIDS患者存在隐孢子虫合并感染,感染虫株为安氏隐孢子 虫和人隐孢子虫。
    弓形虫棒状体蛋白ROP38的原核表达与鉴定
    崔勇, 李瑾, 王洪法, 仲维霞, 孙慧, 赵桂华, 尹昆, 徐超, 肖婷, 张晓玉, 于泓, 刘学峰, 刘功振
    2016, 28(5):  554. 
    摘要 ( )   PDF (14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原核表达弓形虫棒状体蛋白ROP38,并对重组蛋白rROP38的反应原性进行鉴定。方法根据已发表 的ROP38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弓形虫RH株的ROP38基因。将ROP38部分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 载体pET?28a(+)后,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并优化表达条件,SDS?PAGE分析表 达情况,并通过Western blot鉴定其反应原性。结果SDS?PAGE显示在上清和包涵体均有rROP38表达,分子量约为43 kD。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ROP38蛋白能被His标签抗体和感染弓形虫的人阳性血清识别,说明ROP38具有良好的反 应原性,可以作为潜在的血清学诊断抗原。结论本研究成功获得了具有良好反应原性的弓形虫重组蛋白rROP38。
    2006-2015年江苏省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级监测点调查结果分析
    沈明学, 金小林, 戴洋, 徐祥珍, 魏良祥, 李玉宝, 刘剑峰
    2016, 28(5):  558. 
    摘要 ( )   PDF (10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土源性线虫病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2006-2015年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设立国家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每年秋季收集至少1 000名年满3周岁的常住居民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粪检肠道蠕虫卵;对参检的3~12周岁儿童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随机选择居民居所附近的菜地、厕所周边、庭院和厨房等环境的土壤,检测蛔虫卵和钩蚴污染情况。结果沭阳县监测点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和儿童蛲虫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从2006 年的1.81%(19/1 049)和4.72%(5/106)分别下降至2015 年的0.25%(3/1 180)和0(0/ 263),分别下降了86.19%和100%。所有感染者均为轻度感染。土壤样本未检出蛔虫卵和钩蚴。结论沭阳县土源性线虫和儿童蛲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处于较低流行水平。

    防治研究
    2008-2014年南通市疟疾疫情及消除疟疾进展曹彩群1|王伟明2*
    曹彩群, 王伟明
    2016, 28(5):  563. 
    摘要 ( )   PDF (11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分析2008-2014年南通市疟疾疫情以及消除疟疾工作进展情况,为调整疟疾防治措施、指导消除疟疾工 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4年南通市疟疾疫情资料及消除疟疾工作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 析。结果2008-2014年南通市累计报告疟疾305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57/10万。305例疟疾病例中,本地间日疟病例 26 例(8.52%),输入性病例279 例(91.48%);男性占90.49%(276/305),年龄以青壮年为主,20~59 岁占91.48%(279/ 305);全年均有病例发生,无明显季节性;输入性病例主要集中在海安县、海门市和通州区,分别为80、71例和41例,占全 市输入性病例总数的68.82%(192/279)。自2011年起全市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启东市、如东县、崇川区、开发区和 港闸区已通过江苏省消除疟疾考核。结论2008-2014年南通市疟疾病例以输入性病例为主,本地疟疾病例数大幅下 降,2011-2014年已连续4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全市所辖9个县(市、区)中已有5个通过消除疟疾考核。今后应 进一步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治,继续推进全市消除疟疾工作。
    2010-2015年腾冲市疟疾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王加志, 李胜国, 李希尚, 汤宗艳
    2016, 28(5):  566. 
    摘要 ( )   PDF (12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分析2010-2015年腾冲市疟疾疫情特征,为进一步推进消除疟疾进程,适时调整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 据。方法收集2010-2015年腾冲市疟疾疫情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0- 2015年,腾冲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 408例,以间日疟为主,共1 091例,占77.49%,且比例逐年增加;恶性疟256例,占 18.18%,比例逐年降低;三日疟5例,卵形疟1例,混合感染1例,未分型54例。共有1 390例输入性病例,其中98.06%的 病例为缅甸输入。年龄主要集中在21 ~ 40岁(908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1.03∶1。职业以农民和民工为主。2010-2015 年全年各月均有发病,以4-6月最多,发病高峰与流动人口回归有关。结论腾冲市输入性疟疾疫情仍比较严重,消除 疟疾工作面临很多的挑战。
    上海市金山区居民和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沈利, 张亚宁, 高霞, 朱建明, 何章飞
    2016, 28(5):  569. 
    摘要 ( )   PDF (10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区居民和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评估当地消除疟疾期间健康教育成效。方 法2010年和2014年,在金山区分别采取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等方法,抽取3个行政村、1所中学、1所小学,对其中15 岁以上的居民和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该区消除疟疾前后居民及学生的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情况。结果2010 年基线调查时,人群疟疾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74.22%,居民和中小学生分别为75.68%、61.86%、72.20%;男、女知晓率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1.755,P > 0.05),居民知晓率高于中小学生( χ2 = 59.838,P <0.01);2010-2014年开展了一系列 有关疟疾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2014年终期考核调查时,人群疟疾总知晓率为96.03%,居民和中小学生分别为92.28%、 98.59%、99.49%,中小学生知晓率明显高于居民(χ2 = 275.794,P < 0.01)。结论金山区通过健康教育课和社区宣传,提 高了辖区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了消除疟疾评估要求。
    2012-2015年合溪水库流域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秦家胜, 章柳鸿, 许凤鸣, 陆红妹, 王小康, 曹为民, 蒋亚娟
    2016, 28(5):  572. 
    摘要 ( )   PDF (10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合溪水库兴建后流域内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方法2012-2015年选择合溪水库北涧入口处煤山镇 新源村作为监测点,按照《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监测方案》的方法,对监测点内人畜血吸虫病病情和螺情开展监测。结 果2012-2015 年监测点内累计调查167 个环境,面积21.68 hm2,查到有螺条块2 个,面积0.1 hm2,有螺框出现率为 0.12%,活螺密度为0.019 2只/0.1 m2,解剖钉螺374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监测本地居民970人,流动人群8 748 人,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病人;监测黄牛3 085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病牛。结论合溪水库流域血吸虫病疫情稳定,内源 性血吸虫病传染源已消除;应加强输入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加大合溪水库流域螺情监测和环境改造力度,有效压缩钉 螺面积。
    曹县疟疾流行与综合防治措施的研究
    梁占菊, 门凤民, 张雪梅, 祝玉洁, 王春云, 董丹丹
    2016, 28(5):  575. 
    摘要 ( )   PDF (11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分析曹县疟疾流行特征和防控策略,总结消除疟疾工作经验。方法收集、分析1953-2014年曹县疟疾 疫情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效果评价。结果曹县疟疾发病率由1970年的13.25%降至1983年 的0.33%;1986年首次未发现疟疾报告病例,全县实现了基本消除疟疾的目标。2006-2010年均有散在病例发生。2011- 2014年共报告3例国外输入性疟疾。结论曹县采取的综合性疟疾防治措施效果显著,具备了消除疟疾的条件。输入 性疟疾病例及其二代病例是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青海省学生包虫病防治知识现状调查
    张静妮, 韩秀敏, 雷雯, 王永顺, 王威
    2016, 28(5):  578. 
    摘要 ( )   PDF (10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青海省学生包虫病防治知识掌握状况,为包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 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青海省4年级及以上学生进行包虫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共抽取并调查青海省4年级及以 上学生23 600名,问卷调查总合格率为66.0%(15 566例),其中男生合格率为65.1%(7 947例),女生合格率为66.9% (7 6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8.454,P < 0.01)。不同地区问卷调查合格率存在统计学差异( χ2 = 3 848.619,P < 0.01)。结论青海省学生的包虫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总体不高,应加强健康教育,并侧重对牧区学生的干预。
    2016年长江中下游长江委水文机构工作区钉螺分布调查
    徐敏, 黄所新, 赵正元, 胡本骄, 付军, 代思明, 文丽红
    2016, 28(5):  581. 
    摘要 ( )   PDF (10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掌握长江中下游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委)所属水文机构工作区钉螺分布状况,为评估水文工作人员血 吸虫感染风险和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上述水文机构工作区域的可疑环境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 法进行查螺,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了17个水文机构的19处工作现场,查出9个水文机构的10处工 作现场有钉螺孳生。有螺面积查出比例达38.81%,活螺框出现率为3.08%,平均活螺密度为0.07只/0.1 m2,其中所处中 游的水文机构工作区的平均活螺密度和活螺框出现率最高。结论长江中下游长江委所属部分水文机构工作区域有不 同程度的钉螺孳生,水文工作人员面临血吸虫感染风险。
    实验研究
    储藏谷物中发现小颚螨
    陶宁, 朱玉霞, 李朝品
    2016, 28(5):  584. 
    摘要 ( )   PDF (14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小颚螨的形态结构特征,创建在我国发现此螨的新纪录。方法采集居民家中储藏的粮食(大米和 黑米),分离其中孳生的螨,并参照有关文献制作标本和进行螨种鉴定,并依据Hughes分类方法进行螨种分类。结果 在采集的样本中发现了小颚螨。光镜下观察,可见小颚螨躯体卵圆形,雄螨比雌螨更圆,且有膨腹现象,前足体板似三角 形,前缘覆盖颚体;足Ⅰ4节,跗节与胫节愈合成为粗短的胫跗节;足Ⅱ~Ⅳ5节,末端有1前跗节,每足具1爪。结论初 步了解了小颚螨的形态结构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此螨奠定了基础。
    三日疟原虫对寄生红细胞直径的影响
    黄非凡, 田斌
    2016, 28(5):  586. 
    摘要 ( )   PDF (14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三日疟原虫寄生红细胞的大小变化,提高基层实验人员对三日疟原虫血涂片的镜检能力。方法 观察三日疟原虫寄生红细胞的镜下特点,应用显微镜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和分析三日疟原虫寄生红细胞的直径变化。结 果三日疟原虫寄生红细胞直径较正常红细胞缩小(P < 0.001),不同发育阶段原虫寄生红细胞直径、直径的变化值和直 径变化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 0.001);原虫寄生红细胞直径、直径的变化值和直径变化比在不同病例或不同病 例的不同发育阶段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结论各发育阶段三日疟原虫寄生红细胞均会导致外周血 涂片红细胞直径减小,但是不同患者不同发育阶段原虫对寄生红细胞直径、直径变化和直径变化比的影响不一致。
    防治管理
    常州市消除疟疾达标考核评估认证
    朱仕英, 谢轶青, 何明祯, 王伟明
    2016, 28(5):  589. 
    摘要 ( )   PDF (10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对江苏省常州市7县(区)通过消除疟疾达标考核的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适合本地区消除疟疾后的 监测工作,为制订和调整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4年常州市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发热病人 血检、专报系统中疟疾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疫点调查和处置表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现场对临床医生采用闭卷书 面考试进行疟疾诊治知识考核;对检验人员进行疟原虫镜检技能考核;复核30张阴性血片。对当地最后1例疟疾病例所 在自然村,采制不少于200人份居民滤纸血采样并进行疟原虫基因检测。结果2009-2014年常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 145例,血检发热病人170 638人次,检出阳性137例,阳性率0.08%;常州市除2009年和2010年分别有8例和2例本地感 染疟疾病例外,其余均为输入性病例。7县(区)疟原虫镜检技能考核有4家单位平均分为20分,溧阳区平均分最低,为 18.8分;疟疾诊治能力考核溧阳区平均分最高,为19.8分,戚墅堰区平均分最低,为18.0分;常州市7县(区)消除疟疾总 考核得分均在93分以上。新北区、武进区、溧阳市和金坛市4个县(区)开展主动病例侦查,共检测731人份居民滤纸血 采样,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溧阳市于2012年,钟楼区和金坛市于2013年,天宁区、戚墅堰区、新北区和武进区于2014年 通过消除疟疾县(区)级达标考核。结论常州市7县(区)均以高分通过消除疟疾达标考核,今后应继续做好消除后监 测工作,巩固已取得的消除疟疾成果。
    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医疗救助全程管理策略和技术
    邓维成, 白定华, 李志坚, 贺勇, 邓奕, 朱永辉, 刘佳新, 张跃云, 丁国建, 任光辉, 罗志红, 李兴彪
    2016, 28(5):  594. 
    摘要 ( )   PDF (10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期血吸虫病(晚血)医疗救助是我国政府制定的针对晚血患者实行医疗救助的重大惠民项目。湖南省自启动 晚血医疗救助工作以来,现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操作性强的全程管理和技术方案。作者回顾性调查了湖南省10年来 (2006-2015年)的晚血医疗救助资料,调查结果表明,该方案效果好,患者和社会满意度均高。本文重点阐述了湖南省 晚血医疗救助全程管理策略和技术方面的经验,并提出了相关问题和对策,与同道分享,以期共同提高晚血医疗救助管 理和技术水平。
    防治经验
    亚临床型血吸虫病患者病原治疗前后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观察
    廖世业, 李军俊, 熊丽娟
    2016, 28(5):  596. 
    摘要 ( )   PDF (10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亚临床型血吸虫病患者病原治疗前后血清中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的变化,探讨GGT在亚临 床型血吸虫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鄂州市血吸虫病查病中发现的109例亚临床型血吸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 象,采用吡喹酮进行病原治疗,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GGT水平。结果109例患者治疗前GGT平均值为(48.1 ± 45.9)IU/L,其中正常者69例(63.3%),升高者40例(36.7%)。治疗后,患者GGT平均值为(32.1 ± 23.4)IU/L,较治疗前 下降了33.3%,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7,P = 0.01);其中65例患者GGT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前GGT水平 升高的40例患者中,31例恢复正常。结论GGT水平检测能较确切地反映亚临床型血吸虫病患者肝脏的功能状况,且 对于判断病原治疗前后患者肝脏功能受损及恢复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06-2015年常熟市沿江非流行区输入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周卫恩, 殷安华, 浦永元
    2016, 28(5):  598. 
    摘要 ( )   PDF (10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常熟市沿江地区血吸虫病疫情输入情况,为制定或调整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常熟市 2006-2015年沿江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相关螺情和病情监测资料。结果2006-2015年累计血检1 650人,查出阳性35 人,血检阳性率2.12%,未检出病原学阳性病例,沿江滩地、望虞河通江河道未监测到钉螺。结论常熟市沿江地区未监 测到血吸虫病输入性疫情,但仍存在输入性传染源的可能,仍需要加强沿江地区螺情的监测管理工作。
    有螺环境野粪检测对血吸虫病传染源监测的作用
    涂祖武, 李博, 单晓伟, 朱红, 蔡顺祥
    2016, 28(5):  601. 
    摘要 ( )   PDF (10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评价有螺环境野粪检测对血吸虫病传染源监测的作用,查找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薄弱环节,提出 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与措施。方法按水系抽取湖北省荆州市沮漳河滩、嘉鱼县长江外滩、天门市汉北河滩、钟祥市长寿 河滩4个人、畜常到的有螺环境,开展钉螺调查和野粪血吸虫病传染源监测。结果4处环境均有钉螺分布,均有家畜放 牧,且有牛和(或)羊粪便污染有螺环境,4处环境均查到阳性牛粪,总的孵化阳性率合计为47.62%。结论血吸虫病流 行区有螺环境牛粪孵化血吸虫毛蚴阳性较高,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百色市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分析
    邓积广, 余水兰, 农智
    2016, 28(5):  603. 
    摘要 ( )   PDF (10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对百色市12个县(市、区)消除疟疾考核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消除疟疾工作经验。方法依据《消除 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2014-2015年对百色市12个县(市、区)开展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并对考核评估资料进 行分析。结果自2009年起,百色市连续6年均无本地感染疟疾及输入性继发病例报告;所有县(市、区)都撰写了《消除 疟疾自评报告》,并对历年来的疫情资料进行了详实收集。12个县(市、区)均未发现疟疾漏报和迟报现象。考核评估综 合得分最高为96.58分,最低为90.76分,平均为93.77分。各项得分中,对考核最终得分影响最大的是“现场考核”得分。 结论百色市12个县(市、区)均通过了市级消除疟疾考核。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开展消除后疟疾监测,加强前往疫区回 归人员排查,及时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采取规范化及时治疗,确保无本地及输入性继发病例。
    综述
    羊在日本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 V |流行区羊养殖状况及在传播中的意义
    王宜安, 汪伟, 梁幼生
    2016, 28(5):  606. 
    摘要 ( )   PDF (10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综述了我国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西和江苏等湖区5省和云南、四川等大山区2省血吸虫病流行区近年 来家庭养殖羊的主要品种、存栏数、养殖方式、敞放散养比例、对日本血吸虫易感性,血吸虫感染率、感染度,羊粪便污染 以及感染性羊的分布与感染性钉螺和人群分布的相关性。鉴于目前我国湖区家庭养殖羊的存栏数量巨大、养殖方式以 敞放散养为主、多数地区羊血吸虫感染率高、羊粪对环境污染面广量大、感染性羊分布与感染性钉螺分布具有高度相关 性等特征,认为羊是我国日本血吸虫病重要传染源,在我国日本血吸虫病传播中占据重要地位。考虑到控制家畜血吸虫 病将成为我国最终阻断和消除血吸虫病的关键,故有必要将羊的日本血吸虫病综合治理纳入国家层面的防控规划中并 予以充分重视。
    病例报道
    家猫检获大量华支睾吸虫1例
    柴强, 湛孝东, 李朝品
    2016, 28(5):  609. 
    摘要 ( )   PDF (10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支睾吸虫成虫常寄生于人体肝胆管内,也寄生于狗、猫等动物的肝、胆囊及胆管,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一 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本研究通过解剖1例家猫,从其肝脏和胆囊中检获虫体共736条,经鉴定为华支睾吸虫。 这一发现提示芜湖地区有动物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应重视宠物寄生虫感染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