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5年 第2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5-10-21
    述评
    适宜技术:消除血吸虫病进程中的推进器 ——2015年首届中国血吸虫病防治论坛述评
    洪青标, 闻礼永, 钟波, 羊海涛, 李石柱, 梁幼生, 张世清, 任光辉, 林丹丹, 孙乐平, 周晓农
    2015, 27(5):  447.  DOI: 10.16250/j.32.1374.2015193
    摘要 ( )   PDF (10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就首届中国血吸虫病防治论坛进行了概述。该论坛在 “适宜技术, 防治之本” 的主题下, 交流了我国控制和 消除血吸虫病的主要措施与经验, 展示了近年来在血吸虫病防治适宜技术研发中已取得的成果, 以及为消除血吸虫病提 供最新技术支撑、 推进防治进程的作用, 提出了在未来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中适宜技术研发的优先领域。同时, 该论坛 发挥了构架行政管理部门与防治专业机构、 研究机构与生产企业、 专家教授与一线防治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桥梁作用, 为全国血防工作提供了交流平台。
    特约专稿
    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治——湘鄂赣专家共识
    邓维成, 杨镇, 谢慧群, 李雍龙, 刘佳新, 丁国建, 朱永辉, 荆群山, 孔国庆, 林丹丹, 刘建兵, 任光辉
    2015, 27(5):  451.  DOI: 10.16250/j.32.1374.2015154
    摘要 ( )   PDF (10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进一步规范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湖南、 湖北、 江西3省部分专家以循证医学为基础, 参考 《血吸虫病 诊断标准》(WS261-2006), 并结合我国血吸虫病诊疗进展与现状, 对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旨 在为制定我国血吸虫病的诊疗标准或指南提供参考。
    论著
    江滩流行区中长期规划血吸虫病控制效果及其巩固对策探讨
    神学慧, 孙乐平, 李叶芳, 王琳, 陈祥平, 王和生, 戴建荣
    2015, 27(5):  457.  DOI: 10.16250/j.32.1374.2015180
    摘要 ( )   PDF (12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江滩型流行区实施血防中长期规划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 探讨进一步巩固血防成果的对策, 为江滩 地区阻断和消除血吸虫病提供有效路径。 方法 方法 采用前瞻性现场研究方法, 选取江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镇江市丹徒 区, 根据其血吸虫病流行程度, 实施渐进式的 “重点村→重点环境→重点水域” 血防综合治理。连续开展居民病情、 家畜 病情和环境螺情调查, 并收集防治措施实施情况。分析比较实施中长期规划前后病情和螺情控制效果, 并绘制居民感染 率、 家畜感染率和钉螺感染率的变化图。 结果 结果 2005-2014年丹徒区共实施河道混凝土硬化护坡16.84 km, 修建沉螺池 9个, 改建涵闸10座, 建设家畜圈养畜舍3.85 hm2 , 开展家畜查治2.95万头次, 淘汰耕牛170头, 养鱼灭螺4 930 hm2 , 整理 与涝渍改良土地1 560.00 hm2 , 建设抑螺防病林376.00 hm2 , 开展钉螺调查19 364.80 hm2 , 药物灭螺4 694.60 hm2 , 查、 治病 20.79万人次, 建造三格式无害化厕所6.91万座, 发放血防宣传材料28.22万份, 防护用品1.97万人份, 树立血防警示标志 958个, 张贴或悬挂血防宣传标语5 425条。血防中长期规划项目实施后居民感染率、 牛感染率和钉螺感染率呈逐年下 降态势, 分别由2005年的0.08%、 1.28%和0.13%下降为0; 钉螺面积和感染螺面积由2005年的284.34 hm2 和55.10 hm2 下 降到73.60 hm2 和0, 分别下降了74.12%和100%。2005-2014年羊的感染率呈波动状态, 2005年粪检阳性率为1.13%, 2007-2008年为0, 2009-2012年回升到0.25%~0.95%, 2013-2014年为0。2005-2010年牛的存栏数逐年减少, 2011年后 小幅增加, 总体平稳; 2006年后羊的存栏数逐年增加, 到2010年达最高峰, 2011年起呈下降趋势, 与当地羊的血吸虫感染 率波动基本一致。 结论 结论 江滩地区采取持续、 渐进式的 “重点村→重点环境→重点水域” 血防综合治理是控制血吸虫病 的有效路径, 但这类地区疫情极易反复, 要进一步巩固血防成果, 必须加强防控羊和滩地野生动物等传染源对血吸虫病 传播的影响。
    2014年云南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疫情分析
    沈美芬, 黄宁波, 冯锡光, 张云, 王丽芳, 熊孟韬, 李天云, 杨伟公, 杨卫东, 陈绍云
    2015, 27(5):  463.  DOI: 10.16250/j.32.1374.2015030
    摘要 ( )   PDF (11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掌握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和影响因素, 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方法 选择4个血吸虫病疫情 较重的县 (市) 的4个村作为国家级监测点。按全国监测方案的要求, 对监测点内居民进行血吸虫感染血清学筛查 (IHA) 和病原学检查, 并开展监测点基本情况调查、 家畜病情监测和螺情调查。计算和分析人群血检阳性率、 粪检阳性率、 家畜 感染率、 钉螺感染率和活螺密度等监测指标。 结果 结果 IHA共筛查4 310人, 受检率为79.68%, 阳性率为8.40%, 洱源县前甸 村阳性率高达12.53%。女性阳性率略高于男性, 30岁及以上年龄段、 农民、 民工和初中文化程度者感染率较高。血检阳性 者中未查出粪检阳性者。现存晚期血吸虫病病人24例。4村均未检出感染性家畜和钉螺, 活螺平均密度为0.023 3 ~ 0.056 6只/0.1 m2 。结论 结论 监测点村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云南省血吸虫病处于低流行状态。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对长江下游南京段沿江湿地生物毒性的初步研究
    杭德荣, 游本荣, 黄轶昕, 梅巧芳, 景世保, 胡恒光
    2015, 27(5):  467.  DOI: 10.16250/j.32.1374.2015138
    摘要 ( )   PDF (18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对长江湿地生物的影响, 为钉螺控制措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方 方 法 法 选择长江下游南京段中华绒毛蟹、 克氏原螯虾、 淡水糠虾和铜锈环棱螺作为受试生物, 观察不同浓度氯硝柳胺乙醇 胺盐浸泡后受试生物的死亡情况, 计算受试生物死亡率和LC50。 结果 结果 克氏原螯虾在氯硝柳胺乙醇胺盐400 mg/L浓度 浸泡96 h仅死亡1只, 死亡率为8.33%; 中华绒毛蟹在氯硝柳胺乙醇胺盐640 mg/L浓度浸泡96 h无死亡; 氯硝柳胺乙醇胺 盐对淡水糠虾24、 48、 72、 96 h的LC50分别为2.170 4、 1.303 6、 1.013 1、 0.720 5 mg/L; 对铜锈环棱螺24、 48、 72 h的LC50分别 为1.173 5、 0.642 1、 0.477 3 mg/L。 结论 结论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对湿地生物影响不同, 中华绒毛蟹和克氏原螯虾对氯硝柳 胺乙醇胺盐有较强的耐受性;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对铜锈环棱螺和淡水糠虾毒性较大。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Tim?3分子表达及与肝功能损伤指标的相关性
    武其文, 朱翔, 王玉萍, 付夏, 杨进孙, 操治国
    2015, 27(5):  470.  DOI: 10.16250/j.32.1374.2015082
    摘要 ( )   PDF (23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检测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 (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 protein 3, Tim?3) 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表面的表达, 并探讨其与肝功能损伤指标的关系。方法 方法 以28例晚期血吸虫病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同时选择20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Tim?3 表达水平, 用ELISA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γ (IFN?γ) 和白细胞介素?4 (IL?4) 水平, 以日立7600型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γ?谷氨酰转移酶 (γ?GT) 和总胆红素 (TBIL) 浓度。 结果 结果 晚期血吸虫病、 慢性血吸虫病患者以 及健康人群外周血CD4+ 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 = 4.578, P < 0.05),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 CD4+ T细胞Tim?3表达水平为 (8.33 ± 2.28) %, 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人群的 (6.57 ± 1.99) % (t = 3.015, P < 0.01)。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Tim?3表达水平与患者血清ALT (rs = 0.746, P < 0.01)、 γ?GT (rs = 0.656, P < 0.01)、 IL?4水平 (rs = 0.672, P < 0.01) 呈正相关, 与IFN?γ水平 (rs = -0.404, P < 0.05) 呈负相关。 结论 结论 晚期 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Tim?3表达上调, 其可能通过调节CD4+ T细胞功能参与晚期血吸虫病肝损伤过程。
    诊断家畜日本血吸虫感染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
    许瑞, 赵登云, 陆珂, 洪炀, 李浩, 林矫矫, 刘金明, 徐玉梅, 朱传刚
    2015, 27(5):  474.  DOI: 10.16250/j.32.1374.2015122
    摘要 ( )   PDF (17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研制一种可用于疫区现场快速诊断家畜日本血吸虫感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方法 方法 设计重组蛋 白G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得到重组蛋白。对重组蛋白G进行胶体金标记并制备金标垫, 分别用可溶性虫卵抗原 (SEA) 和重组蛋白G划线, 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采用组装的试纸条检测标准阴、 阳性BALB/c鼠与新西兰大白兔血清, 以及粪 检阴、 阳性的绵羊与水牛血清, 评估其灵敏度和特异度; 利用组装的试纸条检测前后盘吸虫病病牛血清, 评价其交叉反应 性。结果 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蛋白G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以重组蛋白G制备的试纸条可用于检测日本 血吸虫感染BALB/c鼠、 新西兰大白兔、 水牛、 绵羊血清抗体。该试纸条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与兔血清的灵敏度、 特 异度均为100%; 检测绵羊血清的灵敏度为100%, 特异度为88.46%; 检测水牛血清的灵敏度为94.44%, 特异度为100%; 其与前后盘吸虫交叉反应率为5.88%。结论 结论 成功研制能检测多种家畜血吸虫病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 其检测家 畜血吸虫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江苏省疟疾疫情预警系统的建立 Ⅵ 消除疟疾常规监测及效果
    王伟明, 曹俊, 周华云, 朱国鼎, 刘耀宝, 曹园园, 顾亚萍, 徐岁, 高琪
    2015, 27(5):  479.  DOI: 10.16250/j.32.1374.2015083
    摘要 ( )   PDF (19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分析2012-2014年江苏省消除疟疾阶段常规监测及效果, 探讨适合本地区消除疟疾阶段的监测和管理 方法, 为制订和调整适合本省的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12-2014年江苏省网络报告疟疾疫情、 发 热病人血检、 专报系统中疟疾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 疫点调查和处置表等数据,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12-2014 年共报告疟疾病例894例, 血检发热病人1 625 034人次, 检出阳性892例, 阳性率为0.05%。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除1 例为源于境外输入病例的输血感染外, 其余均为境外感染的输入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南通 (125例)、 扬州 (123例)、 淮 安 (112例)、 连云港 (111例) 和泰州 (88例), 5市病例数占全省报告病例总数的62.53% (559/894)。病例主要在县级医疗 机构、 县级疾控机构和地市级医疗机构明确诊断, 三者占全部确诊单位的87.02% (778/894)。结论 结论 江苏省连续3年实 现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 初步实现消除疟疾目标。该省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范围呈扩散状态, 并有明显的地 域分布规律, 故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流行强度, 针对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尘螨1类嵌合变应原TAT?IhC?R8的致敏效果分析
    李朝品, 赵蓓蓓, 姜玉新, 刁吉东, 李娜, 陆维
    2015, 27(5):  485.  DOI: 10.16250/j.32.1374.2015071
    摘要 ( )   PDF (18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尘螨1类嵌合变应原TAT?IhC?R8的致敏效果。方法 方法 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PBS对照组 (PBS组)、 OVA致敏组 (OVA组)、 R8致敏组 (R8组) 和TAT?IhC?R8致敏组 (TIR8组) 4组, 每组10只。上述3个致敏组分 别用OVA、 R8和TAT?IhC?R8于第0、 7、 14 天进行腹腔注射致敏 (剂量为10 μg/ml); 自第21天起, 分别用上述致敏液 (剂量 为10 μg/ml) 雾化吸入30 min, 连续7 d。PBS组则用PBS进行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最后一次雾化吸入24 h后将小鼠脱 臼处死, 分别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LAFs) 和血清, 并进行脾细胞培养。以ELISA法检测BALFs及脾细胞培养上清液 (SCSs) 中细胞因子IFN?γ和IL?13水平, 以及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E (sIgE)、 IgG1和IgG2a水平; 并对BALF进行白细胞和嗜 酸性粒细胞 (EOS) 计数。此外, 制作小鼠肺组织病理切片, 经HE染色后进行观察。结果 结果 与PBS组相比, OVA、 R8组和 TIR8组小鼠肺部炎症均明显, 表现为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 支气管上皮细胞部分断裂及脱落、 血管炎等, 而PBS组小鼠未 见明显病理改变。TIR8组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EOS数均显著高于OVA组和R8组 (P 均< 0.01), 其BALF及SCSs 中IL?13水平亦明显高于OVA组和R8组 (P 均< 0.01), 但IFN?γ含量则显著低于该两组 (P 均< 0.01)。TIR8组小鼠血清 sIgE和IgG1抗体水平明显高于OVA组和R8组 (P 均< 0.01), 但其IgG2a抗体水平则显著低于该两组 (P 均< 0.01)。结论 结论 TAT?IhC?R8可有效激发小鼠肺部炎症, 且其致敏效果明显优于R8。
    ProDer f 1多肽疫苗免疫治疗粉螨性哮喘小鼠的效果
    宋红玉, 段彬彬, 李朝品
    2015, 27(5):  490.  DOI: 10.16250/j.32.1374.2015070
    摘要 ( )   PDF (34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粉尘螨1类变应原 (ProDer f 1) 两种酶解产物 (木瓜蛋白酶水解产物、 胰蛋白酶水解产物) 对过敏性 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 方法 50只6 ~ 8周龄的SPF雌性小鼠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 (PBS) 组、 哮喘组、 ProDer f 1 蛋白治疗组、 木瓜蛋白酶水解产物免疫治疗组和胰蛋白酶水解产物免疫治疗组5组, 每组各10只。用纯化的ProDe rf1蛋 白于第0、 7、 14天腹腔注射致敏小鼠, 第21天开始雾化吸入激发、 连续7 d。各免疫治疗组于第25 ~ 27天雾化前30 min 分别用ProDe rf1蛋白和其酶解产物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 PBS组用PBS进行腹腔注射和雾化激发。最后一次雾化激发 后24 h内, 各组小鼠引颈处死。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 ELISA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 和脾细胞培养上 清中IL?4、 IL?10、 IL?17和IFN?γ含量及血清特异性抗体IgE、 IgG2a水平。结果 结果 各免疫治疗组对ProDer f 1 哮喘小鼠进行 免疫治疗后, 肺组织切片观察表明: 酶解产物治疗组和ProDer f 1蛋白治疗组变态反应性炎症较哮喘组显著减轻, 且炎性 细胞浸润较哮喘组也显著减少, 气道上皮结构与PBS组相近。ProDer f 1蛋白治疗组、 木瓜蛋白酶水解产物免疫治疗组、 胰蛋白酶水解产物免疫治疗组和哮喘组小鼠BALF中的IL?4含量分别为 (231.61 ± 11.73)、(206.20 ± 14.33)、(200.44 ± 9.34)、(299.68 ± 12.46)pg/ml, IL?10含量分别为 (361.87 ± 13.62)、(376.27 ± 20.57)、(413.57 ± 12.98)、(171.28 ± 19.79) pg/ ml, IL?17含量为(142.12 ± 5.01)、(128.27 ± 5.34)、(130.79 ± 6.30)、(273.59 ± 11.56)pg/ml, IFN?γ含量为(229.60 ± 11.32)、(269.13 ± 11.98)、(282.25 ± 19.65)、(147.76 ± 11.36)pg/ml; 各治疗组和哮喘组小鼠脾细胞分泌因子IL?4含量分 别为 (218.54 ± 12.62)、(220.21 ± 10.73)、(201.59 ± 18.54)、(256.86 ± 15.53)pg/ml, IL?10含量分别为 (360.45 ± 13.10)、 (383.41 ± 19.81)、(413.51 ± 13.14)、(173.50 ± 20.25)pg/ml, IL?17含量为 (154.23 ± 5.18)、(137.72 ± 6.66)、(141.01 ± 7.35)、(297.55 ± 8.97)pg/ml, IFN?γ含量为 (243.22 ± 25.01)、(275.20 ± 14.65)、(284.67 ± 25.87)、(154.54 ± 17.45)pg/ml; 各治疗组和哮喘组小鼠血清中IgE抗体含量分别为 (309.66 ± 13.56)、(256.61 ± 40.64)、(248.83 ± 10.51)、(359.60 ± 29.48)μg/ml, IgG2a抗体含量分别为 (8.87 ± 0.82)、(9.15 ± 0.83)、(10.56 ± 1.68)、(7.04 ±0.42)μg/ml。各免疫治疗组血清 抗原特异性IgE抗体、 BALF和脾细胞分泌的IL?4、 IL?17均比哮喘组低; 血清抗原特异性抗体IgG2a、 BALF和脾细胞培养上 清中IFN?γ、 IL?10含量均比哮喘组高。结论 结论 应用上述两种蛋白酶水解产物对小鼠哮喘模型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 可有 效改善由ProDer f 1蛋白致敏的小鼠变态反应性气道及肺部炎症。
    防治研究
    2012-2014年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血吸虫病监测
    章华米, 胡小炜, 金国农, 张丛笑, 刘瑛娜
    2015, 27(5):  497.  DOI: 10.16250/j.32.1374.2015094
    摘要 ( )   PDF (18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湿地) 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和流行现状。方法 方法 根据 《浙江省血吸虫病 监测点监测方案》 要求, 2012-2014年对西溪湿地螺情、 周边常住居民、 流动人口感染状况等进行监测。结果 结果 2012- 2014年西溪湿地公园累计查螺12.31 hm2 , 监测外来植物75 379株, 植被4 965 m2 , 均未发现钉螺。常住居民血检阳性率 为0.71% (5/706), 流动人员血检阳性率为1.36% (25/1 834), 2014年发现1例输入性慢性血吸虫病病例。2013年开展流 动人口感染状况和血防知信行专题调查, 共调查3 006人, 血检阳性率为0.63% (19/3 006); 流行区组和非流行区组各调 查1 503人, 其血检阳性率分别为1.00% (15/1 503) 和0.27% (4/1 50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6.41, P < 0.05); 血检阳性 者粪检均为阴性; 流动人口对 《血吸虫病防治条例》 及钉螺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较低。外来钉螺室内模拟存活试验显示, 观察3个月和6个月时钉螺存活率分别为58.33%和1.25%。结论 结论 西溪湿地适宜钉螺孳生繁殖, 当地流动人口中的输入 性血吸虫病病例对该地疫情构成了严重威胁。今后应加强钉螺、 流动人口监测及健康教育等工作。
    南昌市血吸虫病疫情控制乡镇血防效果评价
    彭国华, 胡主花, 付仁龙, 冯小武, 陈海婴, 万保平
    2015, 27(5):  500.  DOI: 10.16250/j.32.1374.2015074
    摘要 ( )   PDF (10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南昌市已达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乡镇近年来的血防效果。 方法 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在南昌 市南昌、 新建和进贤等3个县的血吸虫病疫情控制乡镇开展人畜查病、 螺情调查和血防资料审核。 结果 结果 被调查的14 个乡 (镇、 场) 居民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为2.58%, 未发现粪检阳性者; 家畜查病未查到粪检阳性的牛或羊; 捕获钉螺1 635 只, 其中活螺1 278只, 活螺平均密度为0.051只/0.1 m2 , 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各行政村已建立了完整的, 能反映当地病情、 螺情变化的血防档案资料。 结论 结论 南昌市14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乡镇已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的要求。
    山丘型地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综合措施效果评价
    吴晓军, 江成功, 李水明, 刘敏, 陈世军
    2015, 27(5):  503.  DOI: 10.16250/j.32.1374.2015139
    摘要 ( )   PDF (18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山丘型地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综合措施效果。 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4年句容市血吸虫病综合防治 和疫情资料, 评价防治效果。 结果 结果 2004-2014年, 句容市钉螺面积、 活螺密度分别自43.13 hm2 、 1.48只/0.1 m2 下降至0; 居民血吸虫病血清学阳性率持续下降; 居民和学生的血防健康教育知晓率分别自88.43%、 82.04%提高到92.56%、 95.74%; 钉螺面积与灭螺覆盖率呈显著负相关 (r = -0.864, P<0.05)。 结论 结论 山丘型地区坚持灭螺和化疗为主的血吸 虫病综合措施可使血吸虫病疫情快速、 稳定下降, 从而推进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目标的实现。
    临床护理路径在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快速康复外科流程中的应用
    周瑞红, 刘佳新, 潘洁, 周璐, 刘玲, 李琴
    2015, 27(5):  506.  DOI: 10.16250/j.32.1374.2015063
    摘要 ( )   PDF (11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快速康复外科 (FTS) 流程的临床护理路径 (FTS?CNP) 在围手术期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患者 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方法 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择期手术治疗的80例巨脾型晚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 照组, 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FTS?CNP,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生理康复情况及心理健康水平。 结 结 果 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 (14.67 ± 2.90)h]、 肛门排气时间[ (25.30 ± 3.46)h]、 下床活动时间[ (29.40 ± 5.57)h]、 住院时间[ (19.00 ± 2.82)d]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 (44.50 ± 6.71)h、(52.80 ± 6.95)h、 (35.05 ± 10.37)h、(25.08 ± 2.39)d], 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7.50%) 低于对照组 (25.0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 评分[ (41.22 ± 5.60) 分]、 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40.28 ± 6.67) 分]均低于对照组[ (46.89 ± 8.92) 分、(47.06 ± 10.29) 分], 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 01)。 结论 结论 FTS?CNP可促进围手术期巨脾型晚血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减少住院时间及术后并 发症, 促进患者心理健康。
    群体驱虫与改厕控制土源性线虫感染效果
    朱涛, 江涛, 巢农, 张效忠, 费浩俊
    2015, 27(5):  510.  DOI: 10.16250/j.32.1374.2015096
    摘要 ( )   PDF (10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群体驱虫与改厕控制农村地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的效果。方法 方法 收集、 整理丹阳市1998-2000年群 体驱虫以及2001-2010年改厕资料, 对两种措施控制土源性线虫感染的效果进行评价。2001-2010年采用改良加藤法 (Kato?Katz) 开展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监测, 2010年分别选择2个改厕村和1个非改厕村开展卫生学评价。结果 结果 该市 1998-2000年开展群体驱虫113万人次, 人群感染率由40.82%降至1.10%, 驱虫后的前5年 (2001-2005年) 人群感染率有 所反弹 (2.49%~4.81%), 后5年 (2006-2010年) 逐步降低并保持在低水平 (0.07%~0.52%), 前后5年人群平均感染率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353.83,P<0.01), 人群感染率与无害化户厕覆盖率呈负相关趋势 (r = -0.83,P < 0.01)。结 结 论 论 群体驱虫与改厕可有效控制农村地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
    不同分型脑囊尾蚴病患者影像学特征
    毛德华, 高升, 李玉民
    2015, 27(5):  513.  DOI: 10.16250/j.32.1374.2015076
    摘要 ( )   PDF (17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不同分型脑囊尾蚴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方法 对166例经临床确诊的脑囊尾蚴病患者的CT及MRI 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结果 166例脑囊尾蚴病患者中, 脑实质型108例, 脑室型15例, 脑膜型3例, 混合型40例。各型 脑囊尾蚴病CT、 MRI特点: ① 脑实质型脑囊尾蚴病可分为急性期型 (囊泡型、 脑炎型、 多发环形或结节状强化型) 和慢性 钙化型。囊泡型: 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囊状影, 边界清楚, 囊内可见高密度头节; MRI表现为类圆形长T1、 长T2信号, 囊 内可见偏心附壁的点状影, 囊壁及头节为等信号, 增强后无明显强化; 脑炎型: CT呈散在低密度灶, MRI表现为斑片状稍 长T1、 长T2信号, 多数无明显强化或不规则强化; 结节状或多发环形强化型: CT平扫为多发结节状低密度灶, 增强扫描 呈多发结节或环形强化; 慢性钙化型: 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圆点状高密度影, MRI上表现为等或长T1、 短T2信号。② 脑室型: 常发生于第三、 四脑室, 可并发阻塞性脑积水。③ 脑膜型: 脑脊液间隙局限性扩大且不对称, 可出现交通性脑积 水, 增强扫描后可出现软脑膜强化。④ 混合型: 表现为上述2种或以上类型并存, 急、 慢性期影像混合存在。结论 结论 不同 分型脑囊尾蚴病影像学表现各不相同, 分析这些独特的影像学特征对脑囊尾蚴病患者的临床诊治及预后评判具有重要 意义。
    吡喹酮诊断性治疗疑似脑囊尾蚴病的临床应用
    李彦, 孙黎, 陈闯, 杨春梅
    2015, 27(5):  517.  DOI: 10.16250/j.32.1374.2015081
    摘要 ( )   PDF (10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吡喹酮诊断性治疗在疑似脑囊尾蚴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方法 收集疑似脑囊尾蚴病病例进行诊断 性治疗, 以吡喹酮50 mg/ (kg·d), 分3次服用, 每个疗程10~12天, 治疗3~5个疗程, 并进行1~2年的随访观察, 评价疗 效。 结果 结果 共收集到94例疑似脑囊尾蚴病病例, 其中78例 (占82.98%) 经诊断性治疗确诊为脑囊尾蚴病, 13例 (占 13.83%) 排除脑囊尾蚴病可能, 另外3例 (3.19%) 未能明确诊断。 结论 结论 吡喹酮诊断性治疗能减少非典型脑囊尾蚴病患 者的漏诊和误诊。
    2013年云南省腾冲县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李胜国, 王加志, 尹授钦, 李希尚, 冯欣宇
    2015, 27(5):  520.  DOI: 10.16250/j.32.1374.2015077
    摘要 ( )   PDF (12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分析腾冲县2013年疟疾监测结果, 为开展疟疾消除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方法 收集2013年腾冲县疟疾疫 情数据和监测资料, 分析该县疟疾流行情况及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检、 主动病例侦查、 漏报调查、 哨点监测以及传疟蚊媒 的种群和密度等监测指标。 结果 结果 2013年腾冲县共报告疟疾病例138例,其中间日疟118例、 恶性疟20例, 均为输入性 病例, 无本地感染病例。该县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检和病例报告及个案调查完成率均达到100%, 开展主动侦查57次, 未发现阳性病例; 开展2次漏报调查, 发现1例漏报病例; 在境内和境外同时开展哨点监测, 检测疟疾疑似病例172例, 共 检出阳性15例; 共筛查归国人员528人, 均为阴性。媒介构成以中华按蚊和凉山按蚊为主, 其次是微小按蚊、 多斑按蚊 等。结论 结论 2013年腾冲县疟疾疫情基本稳定, 各项监测工作顺利完成, 但在疟疾防治及实现疟疾消除过程中仍面临一 些困难, 今后应加强输入性病例监测和流动人口管理, 以及疟疾防治队伍能力建设。
    实验研究
    日本血吸虫活虫卵的保存
    兰炜明, 谢曙英, 王沁, 姜唯声, 胡仁梅, 葛军, 曾小军
    2015, 27(5):  523.  DOI: 10.16250/j.32.1374.2015097
    摘要 ( )   PDF (18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观察血吸虫活虫卵在不同保存液中的保存时间及孵化毛蚴的活力, 获得血吸虫活虫卵最佳保存条件, 探 索用作孵化参考品的可行性。方法 方法 收集人工感染血吸虫家兔直肠粪便, 经80、 100、 160孔/25.4 mm和200孔/25.4 mm 分样筛过滤去除粗粪渣, 260孔/25.4 mm收集血吸虫活虫卵, 于0.9% NaCl溶液、 1.2% NaCl溶液、 磷酸盐缓冲液 (PBS, pH 7.2)、 1.0%蔗糖溶液和Mili?Q水5种保存液中混匀, 分别于4 ℃和15 ℃恒温保存。每隔7 d对保存虫卵进行孵化, 观察毛 蚴活力并计数。结果 结果 在4 ℃条件下, 1.0%蔗糖溶液和1.2% NaCl溶液中虫卵孵化率分别于49 d后和126 d后降至0; 0.9% NaCl溶液和PBS保存液中虫卵孵化率于112 d后降至10%以下, 140 d后孵出的毛蚴活力较差; Mili?Q水保存的虫卵 孵化率于196 d后降至10%以下, 280 d后孵出毛蚴, 活力明显下降且不利于观察。在15 ℃条件下, 各保存液中虫卵的孵 化率分别在49 ~ 105 d之间逐渐降至0。结论 结论 实验室以Mili?Q水为血吸虫活虫卵保存液, 置4 ℃恒温保存, 196 d之内 的冷藏虫卵具有用作孵化阳性参考品的价值。
    芜湖地区台湾次睾吸虫自然疫源地调查
    段彬彬, 宋红玉, 陶宁, 李朝品
    2015, 27(5):  526.  DOI: 10.16250/j.32.1374.2015091
    摘要 ( )   PDF (11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调查芜湖地区是否存在台湾次睾吸虫的自然疫源地。方法 方法 现场调查生态环境与居民日常生活习惯; 采用水洗沉淀法检验当地居民饲养的家鸭粪便中的台湾次睾吸虫虫卵; 采用压片法分离纹沼螺体内的雷蚴、 尾蚴; 采用 匀浆法分离麦穗鱼体内的囊蚴; 采取直接喂入方法用台湾次睾吸虫囊蚴或含囊蚴的麦穗鱼人工感染雏鸭; 解剖家鸭的胆 囊和胆管, 分离台湾次睾吸虫成虫。结果 结果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该区域湖河 (江) 交错, 植被丰富, 灌木杂草丛生, 水生植 物、 淡水螺类和鱼类资源丰富, 是家鸭养殖和多种水鸟适宜的栖息地。家鸭粪便中台湾次睾吸虫卵的平均检出率为 33.33% (10/30); 纹沼螺体内台湾次睾吸虫雷蚴和尾蚴的检出率为1.17% (7/600); 麦穗鱼体内囊蚴的检出率为13.33% (8/ 60); 人工感染的3组雏鸭中, 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检出台湾次睾吸虫成虫31条和8条, 第三组未检出; 家鸭自然感染台 湾次睾吸虫的感染率为23.33% (7/30)。结论 结论 芜湖地区有台湾次睾吸虫流行, 该地区是适宜台湾次睾吸虫流行的自然 疫源地。
    防治管理
    2013年全国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成绩分析:蠕虫检测能力分析
    诸廷俊, 臧炜, 王强, 王立英, 付青, 李石柱, 陈颖丹, 周长海, 王聚君, 王立英, 肖宁, 周晓农
    2015, 27(5):  529.  DOI: 10.16250/j.32.1374.2015102
    摘要 ( )   PDF (11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我国各级疾控机构寄生虫病防治人员的蠕虫检测能力, 推动各级疾控机构能力建设。 方法 方法 2013 年6月, 以省为单位, 每省选送4名疾控机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国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 收集竞赛结果进行分 析。 结果 结果 来自全国30个省 (市、 自治区)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1支代表队共124人参赛, 选手的蠕虫镜检及制片平 均成绩分别为27.3分和7.6分, 较2012年均有显著提高 (t = 3.169、 5.009, P均< 0.05)。蠕虫平均检出率为62.7%, 较2012 年显著提高 (c2 = 28.630, P < 0.05)。不同性别、 年龄、 职称选手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1.400、 2.080, F = 2.366~ 3.864, P均 < 0.05), 有血防任务的省份成绩显著高于无任务的省份 (t = 6.650、 4.630, P均 < 0.01)。 结论 结论 全国寄生虫病 防治技术竞赛提高了各省寄生虫病防治专业人员, 尤其是年轻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 但选手对常见土源性线虫虫卵的识 别能力有待加强。建议在寄生虫病低度流行区和无防治任务的省份设立监测点, 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东方之星客船倾覆事件”搜救人员血吸虫感染风险评估
    应朝宇, 谭晓东, 高旭东, 倪紫菱, 刘贝
    2015, 27(5):  533.  DOI: 10.16250/j.32.1374.2015111
    摘要 ( )   PDF (16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估“东方之星客船倾覆事件” 发生流域灾后救援人员血吸虫感染风险, 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 据。方法 方法 通过现场观察及回顾性调查等方式, 获取监利县 “东方之星客船倾覆事件” 现场救援情况和当地血吸虫病历 史疫情资料, 结合专题小组讨论和风险矩阵, 对救援人员感染血吸虫的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结果 此次参与搜救人员超过 10 000人, 主要包括武警、 当地群众、 预备役军人等, 其中武警为主要搜救人员 (占39%)。回顾性调查显示, 监利县历史 血吸虫病疫情较重, 但经多年积极防治, 疫情显著下降, 2014年人群感染率为0.44%, 事发流域上、 下游两村有螺面积仅 6.6 hm2 , 且已连续11年未查到感染性钉螺, 钉螺密度不高。综合评估表明, 灾后救援人员血吸虫感染风险评估等级为中 度危险。结论 结论 事发水域存在血吸虫感染的可能, 但发生概率不高。应对搜救人员加强防护和健康教育, 开展高危环境 灭螺, 强化监测预警, 防止出现灾后血吸虫病流行。
    防治经验
    009-2014年铜陵县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汪青山, 田学根, 陈德银, 柯兆明
    2015, 27(5):  536.  DOI: 10.16250/j.32.1374.2015040
    摘要 ( )   PDF (10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安徽省铜陵县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 为总结 “十二五” 防治成果、 制定 “十三五” 规划提供参考依 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09-2014年铜陵县血吸虫病防治年报及有关螺情和人群病情资料, 分析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和特点。 结果 结果 2009-2014年人群感染率和血检阳性率显著下降, 6年间仅2009年出现1例急性感染病例; 家畜感染率下降显著, 2010年较2009年下降了91.10%; 5年间钉螺面积和活螺平均密度呈下降趋势, 但2011-2012年山丘地区活螺平均密度有 所升高, 2011年以后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 结论 铜陵县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 但湖沼地区有螺面积 仍较大, 内陆有螺环境活螺平均密度较高。今后的血防工作规划要以控制湖沼地区螺情、 消灭内陆残存螺点为主, 以巩 固防治成果。
    2008-2014年开化县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
    卢美, 张剑锋, 王敏, 郑灿杰
    2015, 27(5):  538.  DOI: 10.16250/j.32.1374.2015089
    摘要 ( )   PDF (18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掌握开化县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动态和流行现状, 为制定当地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方法 根据 《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监测方案》, 每年对监测点的螺情、 人畜病情及相关流行因素等开展监测, 收集各项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结果 2008-2014年累计发现螺点62个, 有螺面积2.30 hm2 , 活螺平均密度0.023只/0.1 m2 , 螺情呈 下降趋势, 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亦未发现本地和输入性血吸虫病人、 病畜。 结论 结论 开化县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稳定, 但 仍存在输入性传染源的可能, 仍需重点做好螺情和外来流动人口的监测管理工作。
    2013-2014年嘉兴市秀洲区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
    徐惠庆, 朱培华, 倪春苗, 沈瑛, 骆田斌
    2015, 27(5):  541.  DOI: 10.16250/j.32.1374.2015107
    摘要 ( )   PDF (10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秀洲区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情况。方法 方法 收集2013-2014年秀洲区自血吸虫病未传播阻断县输入 的流动人口的分布情况, 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情况, 计算流动人口血吸虫 感染率, 并推算输入性病例数。结果 结果 2013-2014年秀洲区自全国未传播阻断县输入的流动人口数为15 940人, 共调查 4 405人, 其中有血吸虫病史及治疗史者124人。共查出血清学阳性38例, 病原学阳性3例; 血吸虫平均感染率为 0.068%, 推算输入性病例数为11人。结论 结论 输入性传染源是影响传播阻断地区血防成果巩固及导致疫情回升的主要隐 患, 应加强流动人员管理及监测。
    绵阳市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
    史映红, 刘昌弟, 王保东
    2015, 27(5):  544.  DOI: 10.16250/j.32.1374.2015048
    摘要 ( )   PDF (10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绵阳市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 方法 方法 选择绵阳市6个流行县12个中重度流行村6~65岁人 群为调查对象, 对其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开展问卷调查以了解调查对象血防知识、 态度、 行为, 并对前后得 分进行比较, 以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 结果 共调查600人, 其中村民298人, 学生302人。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 村民血防知 识、 态度和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从 (77.17 ± 5.04)、(77.83 ± 5.74)、(72.17 ± 2.48) 分提高至 (89.12 ± 3.18)、 100、 100分, 学生 上述3方面平均得分分别从 (79.50 ± 5.82)、(84.33 ± 2.66)、(82.17 ± 4.71) 分提高至 (87.00 ± 3.59)、 100、 100分, 前后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 结论 结论 绵阳市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何巩固防治成果、 增强广 大群众参与血防的意识仍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2014年淮安市疟疾疫情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
    贾从英, 杨文洲, 高红霞, 郁超
    2015, 27(5):  546.  DOI: 10.16250/j.32.1374.2015051
    摘要 ( )   PDF (10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掌握2014年淮安市疟疾疫情现状, 为制订和调整适合该市的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收 集2014年全市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和专报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对2014年疟疾疫情及病例诊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结果 2014年淮安市共报告疟疾56例, 较2013年上升了43.59%, 发病率为0.12/万; 所有病例均为非洲输入性病例, 其中 恶性疟50例、 卵形疟4例、 三日疟1例、 混合感染1例。56例病例均为男性; 年龄为24~59岁; 职业以农民工为主, 占 96.43% (54例); 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 占69.64% (39例)。按地区分布统计, 病例数居前三位的县 (区) 依次为淮安区 (32 例)、 盱眙县 (8例) 和淮阴区 (6例), 3个县 (区) 占淮安籍病例数的82.14%。2014年全年均有病例报告, 无明显季节特 征。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中位数为2 d; 从就诊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1 d; 16.67% (8例) 的病例初次就诊时被诊断为其他疾 病。所有病例均经淮安市疟疾参比实验室确诊, 均得到规范的抗疟治疗。结论 结论 淮安市境外感染的输入性疟疾病例日 益增多, 且感染虫种呈多样性。因此仍需加强出入境人员健康教育及疟疾诊治技能培训等措施以控制输入性疟疾疫情。
    2014年郴州市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疟原虫血片制作质量分析
    王艳琴, 朱韩武
    2015, 27(5):  549.  DOI: 10.16250/j.32.1374.2015112
    摘要 ( )   PDF (18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规范郴州市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疟原虫血片制作质量, 为消除疟疾提供技术保障。方法 方法 按 《消除疟疾技 术方案 (2011年版)》 要求, 在2014年每月抽取郴州市各县 (市、 区) 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疟原虫镜检血片, 其中阴性血片抽 取不少于3%, 阳性血片全部抽取, 疟疾镜检专家对抽取血片的制作、 染色、 清洁度和血检结果进行复核, 并采用描述性流 行病学方法对血片复核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14年, 全市共复核血片231张, 复核率为6.91%, 血片制作合格率为 80.52%, 血片染色合格率为84.42%, 血片清洁度合格率为86.58%, 未发现误检和漏检。血片制作合格率、 染色合格率和 清洁度合格率最高的是桂阳县和临武县 (均为100.00%), 血片制作合格率和清洁度合格率最低的是宜章县 (分别为 52.94%、 70.59%), 血片染色合格率最低是永兴县 (63.64%); 桂阳县与宜章县血片制作合格率和清洁度合格率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 χ2 制作 = 18.60,χ2 清洁度 = 9.73, P均< 0.01), 桂阳县与永兴县血片染色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1.43, P < 0.01)。结论 结论 通过抽查复核血片质量, 及时发现血片质量问题, 可促进血片质量提升, 有助于消除疟疾目标的实现。
    综述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在日本血吸虫病监测中的应用
    薛靖波, 张利娟, 王强, 卢延鑫, 李石柱
    2015, 27(5):  551.  DOI: 10.16250/j.32.1374.2015072
    摘要 ( )   PDF (10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吸虫病的流行与环境密切相关, 流行地区的植被、 温度、 水文、 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均可影响其传播。遥感 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 分析环境因素, 被广泛应用于血吸虫病监测工作。本文就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在血吸虫病监测 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中草药抗弓形虫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于朝云, 张保德, 宁俊雅, 王圆圆, 苑文英
    2015, 27(5):  555.  DOI: 10.16250/j.32.1374.2015109
    摘要 ( )   PDF (18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机会性致病原虫, 可感染多种动物和人, 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由 于弓形虫生活史复杂, 形态各异, 致病机理繁杂,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和预防药物。中药具有平衡阴阳和整体调节机体免 疫力的特点, 毒副作用小, 已成为治疗弓形虫病安全有效药物的研究热点。为进一步探寻中药的抗弓形虫作用机理及治 疗效果, 本文对黄芩、 桦褐孔菌多糖、 甘草、 南瓜子和槟榔等中草药或其提取物的抗弓形虫机制及疗效等相关研究进展进 行了综述。
    病例报道
    钩虫病致上消化道出血1例
    蓝秋丽, 刘琼
    2015, 27(5):  558.  DOI: 10.16250/j.32.1374.2015127
    摘要 ( )   PDF (10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1例钩虫病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初期被误诊的情况, 并分析了误诊原因。
    广西壮族自治区首例输入性埃及血吸虫病病例报告
    蒋智华, 唐雯茜, 林源, 杨益超
    2015, 27(5):  560.  DOI: 10.16250/j.32.1374.2015093
    摘要 ( )   PDF (12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首例输入性埃及血吸虫病病例的诊治经过, 以提高医务人员对境外常见热带疾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