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5年 第2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5-08-21
    综述
    软体动物模式识别受体研究进展
    高倩, 赵琴平, 马晓雪, 董惠芬
    2015, 27(4):  26.  DOI: 10.16250/j.32.1374.2015105
    摘要 ( )   PDF (19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软体动物建立了复杂的固有免疫系统以对抗病原生物体的入侵。模式识别受体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s) 是软体动物启动固有免疫应答的首要分子, 其种类甚多, 如Toll样受体、 C型凝集素及半乳凝素、 脂多糖葡聚糖结 合蛋白、 补体相关分子和肽聚糖识别蛋白等。PRRs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 在软体动物的固有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对软体动物PRR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论著
    氯代水杨胺在血吸虫病疫区8省现场灭螺效果评价
    魏凤华, 徐兴建, 元艺, 夏菁, 李桂玲, 刘敏, 陈茹娟, 周正平, 董兴齐, 冯锡光, 邱东川, 陈琳, 易平, 魏望远, 陈红根, 刘红云, 汪天平, 郭见多, 梁幼生, 戴建荣, 闻礼永, 严晓岚
    2015, 27(4):  335.  DOI: 10.16250/j.32.1374.2015028
    摘要 ( )   PDF (36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10%氯代水杨胺可湿性粉剂 (LDS) 在我国主要血吸虫病疫区现场杀灭湖北钉螺效果。 方法 方法 在云南、 四川、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江苏、 浙江等8省选择有螺环境, 开展LDS现场浸杀、 喷洒和喷粉灭螺试验。现场浸杀法: 将LDS配成有效含量分别为0.1、 0.2、 0.4、 0.6、 0.8、 1.0 g/m3 等6个浓度组, 同时设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 (WPN) 有效含量为1.0 g/m3 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 (清水), 分别观察LDS现场浸杀湖北钉螺24、 48、 72 h灭螺效果; 现场喷洒法和喷粉法: 将LDS配成有效剂量分别为0.2、 0.4、 0.6、 0.8、 1.0 g/m2 等5个浓度组, 同时设1.0 g/m2 WPN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 (清水), 分别观察LDS现场喷洒及喷粉后1、 3、 7 d的灭螺效果。 结果 结果 0.1 g/m3 LDS在四川、 江西、 江苏、 浙江, 0.2 g/m3 LDS在云南、 湖南、 湖北, 0.4 g/m3 LDS在安徽现场浸杀钉螺72 h, 钉螺死亡率均>95%; 0.2 g/m2 LDS在湖南、 湖北、 江西、 浙江, 0.4 g/m2 LDS在四川、 安徽, 0.6 g/m2 LDS在云南、 江苏现场喷洒后7 d, 钉螺死亡率均>85%; 0.6 g/m2 LDS在云南、 四川、 湖北、江西、 安徽、 江苏、 浙江7省现场喷粉后7 d, 钉螺死亡率均>85%。按照 《农药登记用杀钉螺剂药效试验方法和评价》(NY/ T 1617?2008) 中的标准, LDS为合格灭螺药。 结论 结论 LDS现场浸杀、 喷洒或喷粉均有较好的杀螺效果, 适用于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各种有螺环境灭螺。现场使用推荐剂量: 浸杀法为0.1~0.2 g/m3 , 喷洒法为0.2~0.4 g/m2 , 喷粉法为0.4~0.6 g/m2 。

    江苏省血吸虫病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II 5%杀螺胺颗粒剂大现场示范灭螺效果
    张正球, 马玉才, 孙乐平, 高扬, 陆宾, 王福彪, 张进, 陈前, 洪青标, 汪伟, 杨坤, 梁幼生, 戴建荣
    2015, 27(4):  343.  DOI: 10.16250/j.32.1374.2015088
    摘要 ( )   PDF (36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通过现场试验获得5%杀螺胺颗粒剂现场应用的技术指标, 为血吸虫感染高危环境应急处置提供钉螺控制新技术。 方法 方法 在扬州市邗江区 (小现场) 和仪征市 (大现场) 各选择1个环境进行5%杀螺胺颗粒剂喷撒灭螺试验, 比较不同剂量、 不同时间和是否环境清障条件下的杀螺效果。 结果 结果 小现场试验显示, 30、 40、 50 g/m2 5%杀螺胺颗粒剂喷撒1、 3 d和7 d后, 钉螺死亡率分别为54.55%、 68.41%和73.45%, 57.27%、 68.59%和80.28%, 63.49%、 77.58%和85.55%; 其中30 g/m2 与40 g/m2 剂量组在喷撒后1、 3 d钉螺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 0.05), 喷撒后7 d钉螺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549, P < 0.05), 40 g/m2 与50 g/m2 剂量组喷撒后1、 3 d和7 d钉螺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 0.05)。大现场试验显示, 未清障和清障环境采用40 g/m2 5%杀螺胺颗粒剂喷撒3、 7 d和15 d后钉螺死亡率分别为 85.29%、 83.89%、 83.41%和87.70%、 91.02%、 91.84%; 清障组喷撒后3~15 d钉螺总体死亡率为90.02%, 显著高于未清障组 (84.28%)(χ2 = 9.950, P < 0.05); 清障与未清障组喷撒15 d后活螺密度分别由19.90只/0.1 m2 和19.83只/0.1 m2 下降至0.60只/0.1 m2 和2.60只/0.1 m2 , 分别下降了96.98%和86.89%。 结论 结论 5%杀螺胺颗粒剂现场喷撒灭螺适宜剂量为40 g/m2 , 对环境中高于50 cm的植被清障将提高灭螺效果。

    云南省洱源县血吸虫病流行区农村卫生厕所现况及粪便无害化效果分析
    邵宗体, 熊孟韬, 冯锡光, 董毅, 董兴齐, 李雄斌, 杨文灿, 施学文, 杨卫东, 毛桂林, 李汝雄, 杨富, 杨玉兰
    2015, 27(4):  348.  DOI: 10.16250/j.32.1374.2015021
    摘要 ( )   PDF (18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和管理状况, 评价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效果。 方法 方法 在云南省洱源县选取3个血吸虫病流行村, 每村随机抽取30户, 现场调查改厕相关基本情况, 按照国家标准采集和检测厕所粪便样品。 结果 结果 抽查的永乐、 前甸和新庄等3个流行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83.19%、 83.12%和81.63%。共现场调查90座户厕, 仅32.22%的户厕建在庭院以内, 91.67%的卫生厕所和70.00%的非卫生厕所厕屋完整, 33.33%的卫生厕所和所有的非卫生厕所内有蛆/蛹/成蝇, 平均数量分别为1.05只/厕和3.40只/厕。卫生厕所粪大肠菌平均去除率为 90.00%, 寄生虫卵平均沉降率为80.61%, 蛔虫卵平均死亡率为95.20%。出粪液粪大肠菌值合格率为41.67%, 蛔虫卵死亡率合格率为78.13%, 未检出活血吸虫卵。卫生厕所与非卫生厕所无害化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结论 云南省血防改厕起到了较好的粪便无害化效果, 但仍要加强卫生厕所的建设、 使用和管理。

    云南省高原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放牧和野便行为研究
    李炳桂, 陈凤, 李文豹, 杨慧, 段玉春, 王海英, 母亮先, 田淑惠, 李萍, 陈绍荣, 罗家军
    2015, 27(4):  353.  DOI: 10.16250/j.32.1374.2014259
    摘要 ( )   PDF (28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云南省高原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野外自由放牧和野外大便 (野便) 行为情况。 方法 方法 选择鹤庆县西甸、 磨光2个行政村作为研究试区。随机抽取30%的6~65岁居民, 以询问式问卷调查的形式, 调查其野外自由放牧和野便的行为情况, 并对调查对象进行血清学检查, 了解其血吸虫病感染情况。 结果 结果 共调查居民412人。居民对家畜饲养回答圈养、 自由放牧、 不知道和没有回答的人数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5.34%、 4.85%、 26.94%和12.86%。居民无放牧行为、 每周放牧< 5次、 每周放牧≥ 5次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分别为75.49%、 16.02%和8.50%。居民无野便行为、 每周野便< 5次、 每周野便≥ 5次和没有回答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分别为68.45%、 27.67%、 2.91%和0.97%。 结论 结论 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野外自由放牧和野便行为较普遍, 对当地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影响较大, 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仍应突出人畜粪便管理和禁牧措施, 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以实现传播阻断目标。

    江苏省疟疾疫情预警系统的建立 Ⅴ输入性恶性疟防控体系的构建
    王伟明, 周华云, 刘耀宝, 曹园园, 曹俊, 高琪
    2015, 27(4):  359.  DOI: 10.16250/j.32.1374.2015017
    摘要 ( )   PDF (25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构建输入性恶性疟防控体系, 为其防控提供全新的科学依据。 方法 方法 建立劳务输出单位数据库和劳务输出人员数据库, 并对劳务输出人员开展健康教育; 建立 “1?3?7” 工作模式、 疟疾疫情周报制度及输入性疟疾患者同行人员协查制度。 结果 结果 至2013年底, 全省各级疾控中心掌握劳务输出公司405家, 初步建立了江苏省劳务输出单位数据库; 患者发病至就诊的平均时间缩短至3.07 d; 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初诊至确诊的平均时间缩减至1.57 d; 实验室确诊率提高到100%, 与2009年实验室确诊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36.35,P < 0.05); 输入性恶性疟重症病例比例下降至 3.15%, 与2011年重症病例比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301.16,P < 0.05); 2013年全省无疟疾死亡病例报告。 结 结论 论 江苏省初步构建了输入性恶性疟防控体系, 对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的有效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海市1例输血性三日疟病例的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诊断
    王真瑜, 张耀光, 江莉, 李美, 朱民, 蔡黎
    2015, 27(4):  362.  DOI: 10.16250/j.32.1374.2014262
    摘要 ( )   PDF (29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对1例感染源不明的三日疟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并确诊。 方法 方法 收集该病例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患者及其供血者的血样进行血涂片病原学检查、 疟疾快速诊断检测 (RDT) 和巢式PCR检测, 并对阳性结果进行测序比对。 结果 结果 该患者无疟疾流行区居留史和既往疟疾感染史, 有外科手术时大量输血史。外周血涂片镜检查见三日疟原虫。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该患者接受了3位供血者的血液, 但3位供血者血样经血涂片镜检、 RDT和巢式 PCR检测均未查见疟原虫, 后经改进的巢式?多重PCR检测及结果测序比对后显示, 与其中1名非洲籍留学生供血者的阳性扩增条带具100%同源性。 结论 结论 该病例因输血而感染三日疟。实验室检测疟疾疑难病例需经多方法验证方可确诊, 改进的巢式?多重PCR方法对低密度疟原虫感染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日本血吸虫硫氧还蛋白谷胱甘肽还原酶免疫功能的研究
    宋丽君, 余传信, 殷旭仁, 沈双, 高玒, 张伟, 金一, 姚媛, 刘茜, 王玠, 柯雪丹, 许永良, 杨静
    2015, 27(4):  367.  DOI: 10.16250/j.32.1374.2015013
    摘要 ( )   PDF (36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硫氧还蛋白谷胱甘肽还原酶 (Thioredoxin Glutathione Reductase of Schistosoma japoni? cum,SjTGR) 的免疫原性及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性作用。 方法 方法 75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 空白组、 PBS组、 CpG2免疫组、 TGR免疫组和TGR + CpG2联合免疫组, 免疫3次。首次免疫前及第3次免疫后2周经尾静脉采血, 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血清中抗SjTGR蛋白IgG、 IgG1和IgG2a的抗体水平。第3次免疫后2周, 每只小鼠经腹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2条, 42 d后剖杀, 收集成虫和虫卵, 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 制备各组小鼠单个脾淋巴细胞,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high 、 CD4+ CD44high 或CD8+ CD44high 水平; 用SjTGR刺激免疫小鼠脾细胞72 h,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脾细胞的IL?2、 IL?4、 IL?10和IFN?γ的水平。 结果 结果 第3次免疫后2周TGR与CpG2 + TGR免疫组小鼠血清抗SjTGR 抗体的IgG滴度均达1: 200 000以上, IgG2a与IgG1的比值 (IgG2a/ IgG1) 随时间的延长缓慢增高。TGR免疫组和TGR + CpG2联合免疫组细胞上清中的IFN?γ和IL?2水平与空白组、 PBS组、 CpG2免疫组相比明显增高 (P < 0.05)。TGR免疫组与TGR + CpG2免疫组小鼠脾细胞的CD44high 、 CD8+ CD44high 及CD4+ CD44high 与空白组和PBS组相比细胞比值增加 (P < 0.05)。TGR免疫组和CpG2 + TGR免疫组的减虫率分别为9.4%, 10.5%, 减卵率分别为9.2%和32.8%。 结论 结论 SjTGR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可诱导小鼠免疫反应向Th1型极化, 但不足以产生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效应。CpG2 ODN可能是一种有效的Th1型免疫佐剂。

    COS信号对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CD154/CD40 表达的影响
    王瑜, 蔡茹, 夏超明
    2015, 27(4):  372.  DOI: 10.16250/j.32.1374.2015001
    摘要 ( )   PDF (33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可诱导共刺激分子 (Inducible costimulator, ICOS) 信号对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的CD154/CD40表达及免疫病理的影响。方法 方法 建立ICOS转基因 (ICOS transgenic,ICOS?Tg) 小鼠及野生型FVB/NJ小鼠日本血吸虫病模型, 应用流式细胞术、 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感染前后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与肝脏虫卵肉芽肿周围炎性浸润细胞CD154、 CD40 表达水平。应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病变动态变化。结果 结果 与野生型FVB/NJ小鼠相比, ICOS?Tg小鼠脾淋巴细胞CD154、 CD40表达水平升高, 在感染后12、 1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 < 0.05); ICOS?Tg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炎性浸润细胞CD154、 CD40表达亦显著升高, 在感染后7、 12、 16、 20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 < 0.05)。且ICOS?Tg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体积显著大于野生型小鼠 (P < 0.01或0.05)。结论 结论 在日本血吸虫感染中, ICOS信号对CD154/CD40表达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在免疫病理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细粒棘球绦虫丙酮酸脱氢酶的重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陈英, 奥·乌力吉, 张颋, 吴群峰, 党志胜, 陈军虎, 胡薇
    2015, 27(4):  376.  DOI: 10.16250/j.32.1374.201508
    摘要 ( )   PDF (37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克隆表达细粒棘球绦虫丙酮酸脱氢酶 (EgPDH) 基因, 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与分析。 方法 方法 提取细粒棘球绦虫Total?RNA并反转录成cDNA, 以此为模板扩增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连接至pET28b构建重组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 进行重组表达。采用SignalP4.1、 TMHMM sever v.2.0和TargetP1.1对EgPDH编码蛋白序列分别进行信号肽、 跨膜区及亚细胞定位的预测。采用SMART分析EgPDH编码蛋白结构域, 用BLASTP和GeneDoc进行EgPDH同源序列比对及保守位点分析, 并采用MEGA6软件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 结果 结果 成功克隆并构建重组质粒pET28b? EgPDH, 目的基因大小约1 080 bp, 重组蛋白以可溶性形式表达。EgPDH为信号肽的分泌蛋白, 并含转酮酶结构域, 其高度保守酶活性位点分别为Glu57 、 Leu72 、 Ile86 、 Phe114 。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EgPDH与多房棘球绦虫PDH亲缘关系最近。 结 结论 论 成功克隆表达了细粒棘球绦虫EgPDH基因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功能奠定了基础。

    2011-2013年四川省并殖吸虫病固定监测结果分析
    陈琳, 陆定, 徐亮, 钟波
    2015, 27(4):  381.  DOI: 10.16250/j.32.1374.2015092
    摘要 ( )   PDF (29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四川省并殖吸虫病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 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方法 四川省宣汉县、 开江县、 彭州市、 雅安市雨城区等4县 (市、 区) 各有1个行政村被选为并殖吸虫病固定监测点。对监测点人群并殖吸虫感染情况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学检测, 并进行问卷调查; 采集溪蟹进行并殖吸虫囊蚴检测和计数。 结果 结果 2011-2013年共血检 3 666名当地居民, 血检阳性104名, 血阳率2.8%; 共问卷调查3 671名居民, 其中24.8%听说过并殖吸虫病, 36.3%有食用未熟溪蟹行为, 56.4%有玩溪蟹行为, 84.6%有饮溪水的行为。共解剖溪蟹2 463只, 其中620只溪蟹检出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25.2%, 感染度为4.53。 结论 结论 四川省并殖吸虫流行区自然环境中疫情较重, 流行区居民大多有不卫生饮食行为习惯, 出现或暴发并殖吸虫病的可能性极大。

    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对蚊幼虫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韩光杰, 李传明, 孙俊, 刘琴, 赵松, 祁建杭, 徐健
    2015, 27(4):  385.  DOI: 10.16250/j.32.1374.2015090
    摘要 ( )   PDF (23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研究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 (Bacillus thuringrensis var. israelesis, Bti) 对蚊幼虫体内3种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 方法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 分别测定淡色库蚊和埃及伊蚊幼虫取食Bti后体内谷胱甘肽转移酶、 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 结果 结果 Bti对蚊幼虫体内3种解毒酶活性均产生影响。蚊幼虫在Bti处理后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显著增强又迅速下降、 后期持续抑制; 羧酸酯酶活性上升后迅速下降并恢复到正常水平;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Bti影响较小, 前期受到抑制后逐步回升至正常水平。3种酶活性与Bti浓度呈正相关。 结论 结论 Bti可显著影响蚊幼体内谷胱甘肽转移酶、 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

    防治研究
    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地区疫情调查
    何家昶, 张世清, 汪天平, 朱良强, 张功华, 汪昊, 高风华, 杨卫平, 曹晋蓉, 尹小梅, 刘一平, 周莉, 章乐生, 汪峰峰, 呼明闯, 司武敏, 丁宋军, 许晓娟
    2015, 27(4):  390.  DOI: 10.16250/j.32.1374.2015027
    摘要 ( )   PDF (37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安徽省27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 (市、 区) 疫情现状。 方法 方法 按照 《血吸虫病防治地区达标考核评估方案》 确定的抽样调查方法, 在安徽省27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 (市、 区) 各抽取3个疫情相对较重的乡 (镇), 每个乡(镇) 抽取1个疫情相对较重的流行村作为调查现场。调查常住人口和散养家畜病情, 以及近3年查出钉螺且人畜活动频繁环境的钉螺感染情况。同时, 查阅各县 (市、 区) 近年来感染性钉螺调查结果和当地感染急性血吸虫病疫情资料。 结 结果 果 现场共抽查81个乡 (镇) 81个村。累计血清学检查34 293人, 阳性1 086人, 平均阳性率为3.17% (0.65%~9.58%);累计粪检1 068人, 平均阳性率为0.37% (0~4.0%), 推算人群平均感染率为0.01%。累计调查家畜3 057头 (只), 其中牛 438头, 羊2 550只, 其他家畜69只, 均未查到阳性。累计调查钉螺60 944框, 捕获活螺11 261只, 解剖全部活螺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7个县 (市、 区) 均在调查前2年以上未查出感染性钉螺, 平均未查出感染性钉螺年限为2.9年 (2~6年); 均已2年以上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 平均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年限为4.9年 (2~9年)。 结论 结论 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地区人畜病情较低, 已查不出感染性钉螺。

    山东省平原地区农村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
    缪峰, 张本光, 王用斌, 卜秀芹, 张佃波, 孔祥礼, 赵长磊, 陈锡欣, 许艳, 刘新
    2015, 27(4):  395.  DOI: 10.16250/j.32.1374.2014261
    摘要 ( )   PDF (24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山东省平原地区农村居民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 分析相关因素。 方法 方法 抽取东营、 潍坊、 济宁和菏泽等4市24个村为研究区, 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居民粪便标本, 并对 ≤ 12岁儿童以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取50户家庭, 就家庭一般情况和家庭成员寄生虫病防控知识、 卫生行为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结果 共计调查8 227名常住居民, 并为1 313名儿童检查了蛲虫卵。居民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0.55% (45例), 其中蛔虫、 钩虫、 鞭虫、 蛲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15% (12例)、 0.06% (5例)、 0.09% (7例)、 1.37% (18例) 和0.04% (3 例)。共计采用问卷调查3 767名居民, 寄生虫病防控知识知晓率为28.72% (1 082例), 饭前洗手、 便后洗手、 生吃瓜果蔬菜洗净、 不喝生水等4种卫生行为形成率分别为60.66% (2 285例)、 50.17% (1 890例)、 48.71% (1 835例) 和87.07% (3 280 例)。 结论 结论 山东省平原地区农村居民蛔虫、 钩虫、 鞭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低, 但儿童蛲虫感染率相对较高; 居民寄生虫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 卫生行为形成率亦较低, 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云南省宾川县片形吸虫病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陈凤, 刘榆华, 杨慧, 段玉春, 杨敬, 赵银娇, 郝明明, 潘丽娟, 邓银菊, 施亚楠, 陈芙玲, 张建国, 罗家军
    2015, 27(4):  399.  DOI: 10.16250/j.32.1374.2015032
    摘要 ( )   PDF (25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云南省宾川县人群片形吸虫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方法 2014年2-3月, 选择宾川县州城镇 2个行政村的6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 对 ≥ 5岁的常住人口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抗体检测, 采用Kato?Katz法和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对血检阳性者进行粪便虫卵检查。对筛检出的片形吸虫病病例进行个案调查, 同时选择同村性别相同、 年龄相近的血检阴性者作为对照, 按1∶2进行匹配, 开展病例对照研究, 以探索片形吸虫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结果 共血检1 207人, 36人阳性, 人群片形吸虫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2.98%; 不同性别及年龄组人群血检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1.686、 7.106, P均 > 0.05); 但不同行政村及自然村人群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103、 13.181,P 均< 0.05)。血检阳性者中有2例粪检阳性, 其中1例为新病例, 粪检阳性率为6.45% (2/31)。病例对照研究表明, 食用外购凉拌菜 (4.30)、 生薄荷 (1.22)、 生韭菜 (4.30) 和饮生水史 (3.75) OR值较高, 但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 = 0.524、 0.046、 0.524、 1.571,P均 > 0.05)。 结论 结论 宾川州城地区片形吸虫感染仍然存在, 呈散发状态。进食被片形吸虫囊蚴污染的生蔬菜和生水可能是当地人群片形吸虫感染途径, 寻找到确切入口途径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江苏省东台市肠道线虫病干预措施及效果
    蒋怀育, 杨昌林, 周兴军
    2015, 27(4):  403.  DOI: 10.16250/j.32.1374.2015002
    摘要 ( )   PDF (26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索江苏省东台市肠道线虫病防治策略及其效果。 方法 方法 在肠道线虫病高感染地区东台市采用全民服药辅以健康教育的措施来达到控制目标, 继而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 实施重点人群强化服药驱虫, 改水改厕和环境整治等综合防治策略, 达到并巩固肠道线虫病防治成果。 结果 结果 1999年东台市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由防治前(1989年) 的79.97%下降至6.30%, 钩虫、 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降至3.31%、 0.60%和2.57%, 达到了肠道线虫病控制标准。2002年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降至3.73%, 钩虫、 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降至2.46%、 0.20%和1.08%, 达到了有效控制肠道线虫病标准。2004年后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降至1%以下。 结论 结论 东台市人群肠道线虫病综合防治策略是科学有效的, 值得在肠道线虫病重流行区推广。

    丹棱县丘陵水库湿地螺情监测结果分析
    唐猛, 朱会彬, 胡幼萍, 范建儒, 徐亮, 骆锋, 黄义, 吴子松
    2015, 27(4):  406.  DOI: 10.16250/j.32.1374.2015039
    摘要 ( )   PDF (26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对丹棱县水库湿地螺情进行监测, 为该类地区钉螺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方法 选择该县中、 小型水库各1 座, 对水库周围各类环境螺情进行调查, 计算并比较两水库上下游以及各主要环境的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等指标。同时, 收集两水库下游邻村灌区逐年螺情资料, 分析螺情变化趋势。 结果 结果 梅湾水库地处深丘, 有螺框出现率为4.29%,活螺最高密度为28.00只/0.1 m2 、 平均密度为0.38只/0.1 m2 ; 上、 下游有螺框出现率分别为0.17%和22.1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 267.40, P < 0.05), 以溢洪道最高 (51.69%); 下游活螺最高密度及平均密度分别是上游的7.00倍和656.10 倍。竹林坎水库地处浅丘, 有螺框出现率为17.29%, 活螺密度最高为38.00只/0.1 m2 、 平均密度0.61只/0.1 m2 ; 上、 下游有螺框出现率分别为12.95%和50.9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94.68, P < 0.05), 以溢洪道最高 (65.74%); 下游活螺密度最高和平均密度分别为上游的5.43倍和10.00倍。水库建成后, 两座水库下游邻村灌区历史有螺面积占整个修建前后的 57.26% (398 030 m2 /695 160 m2 );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下游邻村有螺面积呈曲线下降趋势, 期间曾多次回升。 结论 结论丘陵水库湿地适宜钉螺孳生, 且浅丘比深丘螺情更重。该类地区钉螺易扩散, 有螺情反复的风险。

    在校大学生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行信调查
    佘国林, 陆幸福, 马玉才
    2015, 27(4):  410.  DOI: 10.16250/j.32.1374.2015043
    摘要 ( )   PDF (35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 态度和行为的情况, 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扬州市职业大学在校大学生1 114名,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食源性寄生虫病相关知识、 态度和行为。 结果 结果 被调查大学生对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危害的知晓率分别为42.2 %和41.7%; 不同性别、 年龄、 地区 (江苏省内)、 专业大学生食源性寄生虫病危害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 < 0.01), 其中男生、 17~<19岁年龄组、 苏南地区、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知晓率相对偏低。除家中不养宠物 (32.0%)、 家用切菜砧板切生熟食物完全分开 (28.6%)、 饭前洗手(67.1%) 3项外, 其余9项健康行为形成率均≥ 80.0%, 不同性别、 年龄、 地区、 专业大学生在不吃醉虾醉蟹、 不吃烧烤、 不喜吃半生不熟或未煮熟食物、 不喜猎奇等方面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 < 0.05), 其中男生、 21~<23岁年龄组、 苏南地区、 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正确行为形成率相对偏低。大学生正确态度形成率均≥ 84.8%, 不同性别及专业大学生对存在可能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食物持 “不会再去吃” 、 “建议他人不要去吃” 、 “改掉这些特殊喜好或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等态度的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 < 0.01), 其中男生、 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形成率相对偏低。 结论 结论 被调查大学生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知晓率偏低, 健康行为及正确态度形成率相对较高, 应有针对性地、 差别化地对其开展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宣传教育, 以提高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实验研究
    食用菌速生薄口螨休眠体光镜下形态观察
    段彬彬, 湛孝东, 宋红玉, 陶宁, 李朝品
    2015, 27(4):  414.  DOI: 10.16250/j.32.1374.2015065
    摘要 ( )   PDF (27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光镜下观察食用菌速生薄口螨休眠体形态。方法 方法 采集某食用菌栽培基地的食用菌样本, 分离其中的速生薄口螨休眠体, 纯化并洗净。制备玻片标本, 光镜下观察速生薄口螨休眠体形态。结果 结果 光镜下可见速生薄口螨休眠体背面躯体扁平, 有细小刚毛, 表皮有明显骨化; 腹面可见4对前伸细长足, 躯体末端吸盘板发达, 板上有8个吸盘, 颚体细而长且高度特化。结论 结论 光镜下观察了速生薄口螨休眠体的形态特征, 为其休眠体鉴定和生物学分类提供了参考依据。

    防治经验
    云南省禄丰县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监测
    华明贵, 金华忠, 刘建华, 段红梅, 徐心明
    2015, 27(4):  416.  DOI: 10.16250/j.32.1374.2015020
    摘要 ( )   PDF (15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分析云南省禄丰县1986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变化, 为消除血吸虫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方法 1987-2014年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调查禄丰县螺情, 特殊环境采用全面细查法调查; 人群病情监测采用血清学 方法筛查, 阳性者再用尼龙绢集卵孵化法确诊; 家畜病情监测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 结果 结果 1987-2007年21年中, 除 1988年和1994年由于调查范围较小没有查出钉螺外, 其余各年均查到活螺; 2001年检出输入性血吸虫感染病牛2头, 未 检出本地病畜。自2004年起采取以社会措施为主导、 消灭残存钉螺为重点的综合治理措施, 自2008年以来已连续7年 查不到钉螺, 亦未检出血吸虫感染病人和病畜。 结论 结论 禄丰县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成果巩固; 但很多历史有螺环境尚未 得到改造, 仍具备钉螺孳生条件, 须继续开展螺情监测。
    2004-2013年江苏省沭阳县疟疾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胡道军, 黄艳
    2015, 27(4):  419.  DOI: 10.16250/j.32.1374.2015005
    摘要 ( )   PDF (15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分析2004-2013年沭阳县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 为下一步制订有效的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 据。 方法 方法 对2004-2013年沭阳县网络报告的疟疾疫情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结果 沭阳县2004-2013年共 报告疟疾病例31例, 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0.18/10万。其中本地感染22例, 输入性病例9例; 本地感染病例发病高峰在 8~10月; 本地感染病例以男性为主, 男女性别比为2.87: 1, 年龄分布集中在10~39岁。 结论 结论 2004-2013年沭阳县疟 疾流行趋势由本地感染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输入性病例为主。针对目前的流行特征, 应做好流动人口管理, 加大培训、 宣 传力度, 在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基础上, 加强输入性疟疾的防控。
    2009-2013年荆州市血吸虫病防治效果
    袁梅枝, 王加松, 何亮才, 田克卿, 彭孝武
    2015, 27(4):  422.  DOI: 10.16250/j.32.1374.2015008
    摘要 ( )   PDF (16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2009-2013年荆州市血吸虫病防治效果, 为下阶段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方法 收集2009- 2013年荆州市9个县 (市、 区) 血吸虫病疫情年报资料, 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结果 全市推算病人数从2009年的78 903人 降至2013年的28 034人, 下降了63.37%。人群感染率从2009年的2.21%降至2013年的0.65%, 呈指数下降趋势 (y = 3.196e-0.317x ); 病牛数和耕牛感染率分别从2009年的2 132头和1.87%降至0%。仅2009年发生2例急性血吸虫感染 (急感) 病例, 其余各年均无急感病例报告。2012、 2013年未查出感染性钉螺。 结论 结论 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显著下降。 为巩固防治成果, 下一阶段应采取传染源控制、 药物灭螺与螺情监测并重的防治策略。
    2006-2014年常熟市晚期血吸虫病人治疗救助分析
    周卫恩, 殷安华, 浦永元, 冯俊元
    2015, 27(4):  425.  DOI: 10.16250/j.32.1374.2015041
    摘要 ( )   PDF (15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掌握常熟市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患者治疗救助情况。 方法 方法 根据 《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 采集 2006-2014年常熟市晚血患者的治疗救助数据, 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结果 2006-2014年全市共救治晚血患者1 269例次, 其中新发展晚血447例次, 男女比例0.56∶1, 平均受助年龄71.71岁。患者以腹水型为主, 占78.25% (993/1 269), 巨脾型 次之, 占21.20% (269/1 269), 结肠增殖型占0.55% (4/1 269)。临床治愈率12.29% (156/1 269), 好转率62.81% (797/ 1 269), 无变化8.67% (110/1 269), 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10% (953/1 269)。9年共发生医疗费用1 668.05万元, 平均13 145 元/例次。 结论 结论 晚血治疗救助达到了改善晚血患者症状、 缓解病情、 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的基本救助目标。
    南京市栖霞区江滩地区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
    张科, 刘宁, 侯凯, 候宁, 龚云华, 章求平, 叶家明, 王飚, 孙继江
    2015, 27(4):  428.  DOI: 10.16250/j.32.1374.2015042
    摘要 ( )   PDF (15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南京市栖霞区江滩地区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 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3年南京市栖霞区血吸虫病疫情及综合治理资料, 分析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10年来的疫情变化, 评估江滩地区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 结果 结果南京市栖霞区通过实施10年的综合治理, 居民血吸虫感染率逐渐下降, 2007年后未检出血吸虫感染阳性病人; 家畜血吸虫感染率逐渐下降, 到2006年沿江地区所有耕牛全部被淘汰。2013年江滩地区钉螺面积和活螺密度分别较2004年下降42.25%和82.56%, 自2009年起未再查出感染性钉螺。2010年全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结论 结论 综合治理是栖霞区江滩地区快速实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的有效措施。

    综述
    国内外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防治研究进展
    周琦, 刘承芳, 张林秀, 周欢, 陈颖丹
    2015, 27(4):  431.  DOI: 10.16250/j.32.1374.2015014
    摘要 ( )   PDF (19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是土源性线虫感染的常见人群, 长期感染土源性线虫可影响儿童营养状况、 生长发育以及认知能力等。本 文对国内外儿童土源性线虫 (蛔虫、 鞭虫、 钩虫) 感染的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 感染对儿童健康、 认知和学业表现等造成的 影响, 以及相关干预措施及其效果等进行了综述。
    非洲血吸虫病的流行特征及其对赴非人员的安全启示
    潘翔, 周艺彪, 杨亚, 宋秀霞, 姜庆五
    2015, 27(4):  436.  DOI: 10.16250/j.32.1374.2015031
    摘要 ( )   PDF (14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中国与非洲国家间经贸合作、 文化交流迅猛发展, 中国公民到非洲务工及旅游人 数逐渐增多, 我国境内报道的输入性非洲血吸虫病病例也越来越多。本文分析了影响非洲血吸虫病流行的特征, 并提出 避免感染非洲血吸虫的若干建议, 从而保障赴非人员身体健康。
    病例报道
    新生儿先天性疟疾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1例
    林康明, 余海飘, 卢贵基, 黎军, 黄亚铭, 张伟尉, 杨益超
    2015, 27(4):  444.  DOI: 10.16250/j.32.1374.201501
    摘要 ( )   PDF (12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1例先天性疟疾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