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4年 第2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4-08-15
    述评
    埃及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华海涌, 任光辉, 梁幼生
    2014, 26(4):  357. 
    摘要 ( )   PDF (12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埃及血吸虫病是人体主要血吸虫病之一, 流行于非洲及地中海地区, 可导致泌尿生殖系疾病。虽中国大陆仅流 行日本血吸虫病, 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 援非项目和赴非务工人员中感染埃及血吸虫的病例报道 逐渐增多, 而相关的临床资料乏见。本文就其临床表现、 治疗进展以及今后的防治建议等作一介绍。
    论著
    2004-2013年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治疗救助效果评价
    李胜明, 赵正元, 彭再之, 王璋华, 李援, 郭凤英, 任光辉
    2014, 26(4):  362. 
    摘要 ( )   PDF (16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综合评价2004-2013年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治疗救助效果。方法 方法 通过资料收集和问卷调查, 了解湖南省晚血救助经费投入情况、 医院利润、 病人健康改善情况等。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晚血治疗救 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救助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结果 确立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的湖南省晚血治 疗救助效果评价体系, 6个一级指标中治疗救助活动评估得分最高, 为22.25分, 满足度评估最低, 为8.15分, 综合评估得 分为87.06分。2004-2013年晚血病人年均治愈率13.08%, 有60%以上病人病情好转, 近70%的病人精神状况改善, 分 别有70%以上的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 社会交往情况改善及家庭幸福感增强, 陪护费用人均减少近2 000元, 所有 定点医院利润均增加。结论 结论 湖南省晚血治疗救助效果和效益显著, 政府应持续投入。
    江陵县血吸虫病疫情时空聚集性分析
    张瑕, 高风华, 张华明, 朱红, 余晴, 李石柱, 曹淳力
    2014, 26(4):  367. 
    摘要 ( )   PDF (21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分析2006-2011年湖北省江陵县血吸虫病疫情的时空分布特点。 方法 方法 收集整理2006-2011年江陵县 血吸虫病监测数据, 建立空间数据库, 导入SaTScan 9.1.1软件进行时空重排扫描聚集分析, 确定血吸虫病发生的时空聚 集性, 并采用ArcGIS 10.0软件制作风险地图。 结果 结果 2011年江陵县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 钉螺感染率较2006年分 别下降了47.67%、 93.34%和52.41%。时空聚集性分析显示, 2006-2011年上述3个指标在时空分布上均存在聚集性, 分 别探测出4、 3个和4个聚集区域, 均分布于垸内。 结论 结论 2006-2011年江陵县血吸虫病疫情呈现下降态势, 探测发现的 聚集性区域是该县血吸虫病防治的重点区域。提示, 时空重排扫描统计可用于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2006-2010年我国儿童蛲虫感染监测及SWOT分析
    周长海, 朱慧慧, 臧炜, 张雪强, 陈颖丹
    2014, 26(4):  370. 
    摘要 ( )   PDF (31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2006-2010年我国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级监测点儿童蛲虫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 掌握流行规律, 为制 定蛲虫病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根据 《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 (试行)》, 在全国设立了22 个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级监测点, 2006-2010年对监测点受检人群中3~12岁儿童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 对不同性 别、 年龄、 民族、 受教育程度儿童感染率进行分析。此外, 采用SWOT法分析蛲虫感染监测的优势、 劣势、 机遇和挑战。结 结 果 果 2006-2010年, 22个监测点共检查儿童17 068名, 检出蛲虫感染者1 363人, 蛲虫平均感染率为7.99%, 其中男、 女童 平均感染率分别为7.39%和8.70%; 逐年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0.01%、 9.68%、 7.41%、 6.96%和6.57%。2006-2009年均以福 建省感染率最高, 逐年分别为56.15%、 53.42%、 37.82%和49.53%, 而2010年以广东省感染率最高, 为46.06%。对感染情 况进一步分析显示, 女童、 3~6岁组、 黎族、 托幼儿童感染率较高。SWOT分析显示我国蛲虫监测所面临的优势在于监测 点覆盖面广、 监测连续, 劣势为政府投入相对较少; 机遇为可以利用国家级检测点推动省级、 县级等监测工作的开展, 威 胁为受重视程度降低。结论 结论 虽然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级监测点儿童蛲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但高感染地区仍然存 在, 防治工作有待加强。
    山东省胶东地区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及相关认知行为状况调查
    王用斌, 许艳, 孔祥礼, 张本光, 卜秀芹, 赵长磊, 张佃波, 缪峰, 陈锡欣, 万功群, 黄炳成
    2014, 26(4):  376. 
    摘要 ( )   PDF (11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山东省胶东地区肠道寄生虫感染及相关认知行为现状, 为制定现阶段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 据。方法 方法 按照分层抽样法, 选择胶东地区6个县的18个村作为调查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Kato?Katz) 检测调查点 ≥ 3岁常住居民粪便中的常见肠道寄生虫虫卵, 12岁以下儿童以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每调查点随机抽取50户家 庭, 采用结构式问卷调查家庭基本情况及居民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和卫生行为形成情况等。结果 结果 粪检6 163人, 肠道 寄生虫总感染率6.91%, 其中鞭虫、 蛔虫、 钩虫感染率分别为6.56%、 0.62%、 0.21%; 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率为0.51%; 未检 测到华支睾吸虫、 带绦虫等其他虫卵。人群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49.54%; 饭前洗手、 便后洗手、 生吃瓜果蔬菜洗净、 下地干农活不光脚、 不喝生水等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97.78%、 91.95%、 88.81%、92.42%、 86.48%。结论 结论 胶东地区人群 肠道寄生虫感染水平较低, 但地区间差异较大; 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高, 但卫生行为形成情况较好。应加强健康教 育及重点人群服药, 积极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程, 尽快降低肠道寄生虫病的危害。
    2013年江苏省疟疾哨点病原学监测
    王伟明, 曹俊, 周华云, 刘耀宝, 朱国鼎, 曹园园, 李菊林, 顾亚萍, 高琪
    2014, 26(4):  382. 
    摘要 ( )   PDF (19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江苏省疟疾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掌握疟疾流行规律和趋势。方法 方法 根据全省疟疾流行程度与 特征, 选择无锡市宜兴市、 徐州市睢宁县、 常州市武进区、 南通市海安县、 连云港市赣榆县和淮安市盱眙县等6个县 (市、 区) 为省级疟疾监测哨点。了解监测哨点的基本情况, 收集发热病人血检、 疟疾病人个案调查、 疫点调查和处置等病原学 监测数据。结果 结果 2013年6个监测哨点共血检发热病人66 723人次, 平均血检率为1.10%, 检出疟原虫阳性52例, 阳性 率为0.08%。52例病例均在网络直报3 d内完成血片复核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明确为实验室诊断的境外输入性疟疾病 例; 在1周内完成疫点调查与处置, 完成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系统数据录入和上报工作。对52例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 查发现, 其中20例为自行出国, 4例由私企带至国外务工; 21例系独自回国, 无同行人员; 跟踪观察发现, 4例病例出现再 燃。结论 结论 随着江苏省消除疟疾工作的全面推进, 基层能如期贯彻落实消除疟疾 “1?3?7定点清除” 工作模式。加大劳务 出国人员的疟疾防治知识宣教, 加强境外务工回归人员的疟疾监测, 是江苏省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2013年山东省疟疾疫情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
    孔祥礼, 赵长磊, 卜秀芹, 许艳, 张本光, 陈锡欣, 刘新, 王用斌
    2014, 26(4):  387. 
    摘要 ( )   PDF (21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2013年山东省疟疾疫情现状, 为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 集2013年山东省疟疾疫情资料及病例个案调查资料, 对2013年疟疾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例诊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结果 2013年山东省共报告疟疾病例131例, 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 其中恶性疟116例, 占88.55%; 由非洲输入的病例 127例, 占96.95%。131例病例中男性128例, 占97.71%; 平均年龄为39岁; 职业以农民为主, 占61.83% (81例); 文化程度 以初中为主, 占65.65% (86例)。按地区分布统计, 病例数居前三位的地级市依次为泰安市32例、 烟台市19例、 威海市17 例, 3个市占山东籍病例数的53.13%。2013年全年均有病例报告, 无明显季节特征。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中位数为4 d; 从 就诊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1 d; 35.88% (47例) 的病例初次就诊时被诊断为其他疾病。所有病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均 得到规范的抗疟治疗。结论 结论 2013年山东省的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需通过多部门合作、 加强出境人员健康教 育、 入境人员疟疾筛查及疟疾诊治技能培训等措施以控制输入性疟疾疫情。
    2010-2013年洛阳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
    李云霞, 田利光, 申晓靖
    2014, 26(4):  391. 
    摘要 ( )   PDF (13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分析2010-2013年洛阳市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 为该市疟疾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10-2013 年洛阳市网络报告的疟疾疫情资料、 输入性疟疾病例个案调查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资料,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10-2013年洛阳市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98例, 其中恶性疟 57例, 间日疟35例, 卵型疟4例, 三日疟2例, 均为实验室确 诊病例。98例输入性病例中, 71例来自非洲国家 (72.44%), 27例来自东南亚国家 (27.55%)。发病人群主要为青壮年男 性, 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 从发病到就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6 d; 确诊单位主要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78.57%)。结 结 论 论 洛阳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严峻, 需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业务培训和多部门合作, 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其危害。
    日本血吸虫肌钙蛋白T(SjTnT)基因克隆 表达及免疫保护效果评估
    王馨茁, 洪炀, 韩宏晓, 李长健, 曹晓丹, 陆珂, 李浩, 朱传刚, 傅志强, 林矫矫
    2014, 26(4):  394. 
    摘要 ( )   PDF (20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克隆、 表达日本血吸虫肌钙蛋白T (SjTnT) 编码cDNA, 评估重组抗原抗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方 方 法 法 利用PCR技术扩增SjTnT基因,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 (+) ?SjTnT并诱导表达, 用重组蛋白rSjTnT免疫BALB/c小 鼠制备免疫血清。利用免疫印迹试验 (Western blotting) 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rSjTnT诱导的免疫反应。采 用rSjTnT免疫小鼠, 评估其诱导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 结果 成功克隆、 表达了日本血吸虫SjTnT基因。Western blotting显 示rSjTnT能被该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血清识别, 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rSjTnT能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IgG抗体。 动物免疫保护试验表明, rSjTnT能诱导小鼠产生33.89%的减虫率以及43.94%的肝脏减卵率。结论 结论 制备的rSjTnT在小 鼠体内能诱导产生部分抗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 为评估SjTnT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山奈酚对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
    蔡文, 赵雷, 李华蓉, 张淑玲
    2014, 26(4):  399. 
    摘要 ( )   PDF (61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观察山奈酚 (Kaempferol, KA) 对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 探讨其预防血吸 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8只)、 吡喹酮组 (8只)、 吡喹酮+山奈酚4个剂 量组 (5、 10、 15、 20 mg/kg)(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外, 其余5组小鼠同时感染日本血吸虫, 感染6周后吡喹酮组及吡喹 酮+山奈酚4个剂量组给予吡喹酮连续灌胃2 d, 其后吡喹酮+山奈酚4个剂量组分别以5、 10、 15、 20 mg/kg山奈酚连续灌 胃6周, 吡喹酮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6周。干预结束后处死小鼠并取肝脏, 以苏木精?伊红 (HE) 和Masson胶原纤维 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虫卵肉芽肿面积和肝纤维化程度; 以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TGF?β1、 Smad2/3、 Smad7蛋白的表 达情况;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Smad2/3、 Smad7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果 与吡喹酮组小鼠相比, 吡喹酮+ 山奈酚4个剂量组肝脏虫卵肉芽肿面积较小, 纤维化程度较轻, 肝组织Smad2/3 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较低,Smad7 蛋白及其mRNA表达增加,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结论 结论 山奈酚通过减少肝组织内TGF?β1、 Smad2/3的表达 及增加Smad7的表达, 能明显减轻吡喹酮杀虫治疗后虫卵肉芽肿所致肝纤维化。
    应用组织芯片检测慢性血吸虫病合并大肠癌多基因蛋白的表达
    杨道华, 邱承敏, 孙玮玮, 顾敏敏, 何佩锋, 许燕燕
    2014, 26(4):  405. 
    摘要 ( )   PDF (25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血吸虫病合并大肠癌与p53、 环氧合酶?2 (COX?2)、 Bax、 c?myc蛋白表达间的相关性。方法 方法 160例大 肠癌患者分为2组: 血吸虫病组 (慢性血吸虫病合并大肠癌) 80例和非血吸虫病组 (单纯性大肠癌) 80例。采用组织芯片及 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 比较2组患者中p53、 COX?2、 Bax、 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结果 p53蛋白在血吸虫病组的阳性 表达率与阳性表达水平均低于非血吸虫病组,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均> 0.05) ; COX?2蛋白在两组中均为阳性表达, 血 吸虫病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血吸虫病组 (P<0.01); 两组Bax蛋白阳性表达率与阳性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均 > 0.05) 。血吸虫病组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血吸虫病组, 但阳性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血吸虫病组 (P均 <0.01)。结论 结论 血吸虫感染可能对大肠癌组织细胞中p53缺失有一定的影响, 对COX?2蛋白的过表达有促进作用, 是一 个间接致癌因素; Bax与血吸虫感染无相关性; 慢性血吸虫感染可能引起c?myc蛋白的持续性低水平表达。
    恶性疟原虫抗原对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陈立, 陶莉, 李倩, 陶志勇, 方强, 夏惠
    2014, 26(4):  410. 
    摘要 ( )   PDF (32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恶性疟原虫抗原对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方法 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体外分别用恶性疟原虫 (P. f) 抗原 (5 μg/ml) 和正常红细胞 (nRBC) 抗原 (5 μg/ml) 进行刺激, 同时给予IL?2维持细 胞增殖, 另外设立只加IL?2的阴性对照组进行培养。培养12 d时, 刺激组细胞再用对应的抗原刺激20 h, 用流式细胞仪 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分泌IL?4和IFN?γ的情况, 并用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 (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c? cinimidyl ester, CFSE) 标记法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结果 结果 健康人PBMC经P. f抗原刺激扩增后CD4+ T细胞的增殖指数 (PI) 明显高于nRBC抗原刺激组和阴性对照组 (P均<0.05), 但3组γδ T的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 f抗原组 分泌IL?4的CD4+ T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nRBC抗原组和阴性对照组 (P均<0.05), 但3组分泌IFN?γ的CD4+ T细胞百分 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结论 P. f抗原在体外可刺激健康人外周血CD4+ T细胞增殖活化, 后者通过优先分泌 IL?4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粉尘螨3类变应原的T细胞表位预测及鉴定
    李娜, 李朝品, 刁吉东, 赵蓓蓓, 姜玉新
    2014, 26(4):  415. 
    摘要 ( )   PDF (27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预测并鉴定粉尘螨3类变应原 (Der f 3) 的T细胞表位。方法 方法 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Der f 3的T 细胞抗原表位, 并人工合成所预测的T细胞表位肽。采用改良MTT法, 用预测表位肽刺激致敏鼠脾淋巴细胞进行脾淋巴 细胞增殖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 (IL?2)、 γ干扰素 (IFN?γ)、 IL?4及IL?5水平。结 结 果 果 成功预测了Der f 3的5个T细胞表位肽, 通过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其中3个表位肽序列可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并 刺激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分泌, 抑制细胞因子IL?4和IL?5的分泌。其序列分别为37 GDCPYQISLQSSSHFCGG54 、 98 IY? QHENYDSMTIDNDVALIKLKTPMT123 和164 SELQRVDIDVVSREQCDQLYS184 。结论 结论 初步鉴定了Der f 3变应原中3个T细 胞表位序列, 为后续过敏性哮喘的诊断和特异性免疫治疗奠定基础。
    粉尘螨1类变应原T和B细胞表位嵌合基因的构建与表达
    徐海丰, 徐朋飞, 王克霞, 李朝品
    2014, 26(4):  420. 
    摘要 ( )   PDF (25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构建粉尘螨1类变应原 (Der f 1) 的T和B细胞表位嵌合基因原核表达载体。方法 方法 将Der f 1包含的5个 T细胞表位 (T1~T5) 和6个B细胞表位 (B1~B6), 以B1?T1?B2?T2?B3?T3?B4?T4?B5?T5?B6和B1?B2?B3?B4?B5?B6?T1?T2? T3?T4?T5连接方式直接合成表位嵌合基因, 并分别命名为Der f 1A和Der f 1B。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28a (+) ?Der f 1A和pET?28a (+) ?Der f 1B, 双酶切及测序验证的阳性克隆转化到E.coli BL21 (DE3) 后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达 产物后进行纯化, 并进行Western blotting鉴定。ELISA法检测嵌合蛋白对粉尘螨过敏患者血清IgE抗体的结合力。结 结 果 果 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 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28a (+) ?Der f 1A和pET?28a (+) ?Der f 1B; SDS?PAGE分 析表明, Der f 1A和Der f 1B诱导并纯化成功, Western blotting结果进一步证实纯化了Der f 1A和Der f 1B嵌合蛋白。与 Der f 1相比, Der f 1A和Der f 1B嵌合蛋白与粉尘螨过敏患者血清IgE抗体的结合能力显著降低 (P均<0.05), 但Der f 1A 和Der f 1B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结论 成功表达了Der f 1的T和B细胞表位嵌合蛋白, 为粉尘螨过敏的特异 性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
    短篇论著
    健康教育路径在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潘洁, 刘玲, 严毅华, 邵志伟, 李琴, 周瑞红
    2014, 26(4):  425. 
    摘要 ( )   PDF (28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围手术期患者的效果。方法 方法 巨脾型晚血围手术期患 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观察组按健康教育路径表的标准化流程从入院到出院实施护理及健康教 育,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及健康教育掌握度。结果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0.0%和6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7.57, P<0.05); 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 14.0±3.5 d和19.0±6.8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2.85, P<0.01); 两组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 (1.5±0.5)万元和 (2.2±0.7)万 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24.57, P<0.01)。术后第10天, 两组健康知识掌握度分别为96.7%和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χ2 =16.86, P<0.001)。结论 结论 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可促进巨脾型晚血围手术期患者康复, 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健康知识 掌握度, 缩短住院时间, 节省住院费用。
    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野粪污染调查
    张云, 冯锡光, 熊孟韬, 孙佳昱, 宋静
    2014, 26(4):  428. 
    摘要 ( )   PDF (17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野粪分布及污染情况, 以评价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方 方 法 法 根据近5年螺点分布及人畜活动特点, 在云南省巍山、 南涧、 弥渡3个县各随机抽取2个血吸虫病流行村, 每村选定 总面积>4 hm2 的有螺自然片区为调查范围, 调查野粪种类与密度。取查获的全部新鲜野粪采用集卵孵化法或塑料杯顶 管孵化法检测, 观察野粪血吸虫病原阳性情况。结果 结果 3个县共调查63 hm2 , 发现野粪420份, 野粪平均密度0.066 7堆/ 100 m2 。各类环境均有野粪分布, 其中路边和山坡野粪密度最高, 分别为0.098 7堆/100 m2 和0.088 0堆/100 m2 。共采集 新鲜野粪280份, 包括人、 牛、 马、 犬、 羊和猪粪便6类, 以牛粪及犬粪最多, 分别占37.38%和30.71%, 未查到血吸虫病原阳 性野粪。结论 结论 云南省有螺环境内野粪多, 仍存在较大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应在强化禁牧措施的同时加大对犬的查 治。
    Parasep?粪便离心管法检测血吸虫虫卵效果
    马念, 张华明, 刘雄, 肖传云, 文晓红, 李霞, 董黎春, 崔彩霞, 涂祖武
    2014, 26(4):  431. 
    摘要 ( )   PDF (15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Parasep?粪便离心管法在血吸虫病病原学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方法 选择湖北省江陵县2个血吸 虫病流行村6~65岁居民为研究对象,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Kato?Katz法)、 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和Parasep?粪便离心管 法进行病原学平行检测, 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结果 2个村共检测803人, 共查出血吸虫虫卵阳性15例, 平均粪 检阳性率为1.87%。其中Kato?Katz法、 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和Parasep?粪便离心管法粪检阳性率分别为0.75%、 1.49%和 1.12%, Parasep?粪便离心管法的检出率是Kato?Katz法的1.49倍。2个村Kato?Katz法的漏检率最高, 分别为57.14%和 62.50%, 尼龙绢集卵孵化法最低, 分别为14.29%和25.00%。Parasep?粪便离心管法可使显微镜下虫卵形态不变, 卵内毛 蚴结构清晰, 容易辨认。结论 结论 在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 Parasep?粪便离心管法可作为日本血吸虫病病原学诊断的方法。
    分离自HIV阳性者的弓形虫与RH株GRA6基因比较
    陈凌娟, 贾玉玺, 冷丽, 罗米, 高菊, 李伟, 申丽洁
    2014, 26(4):  434. 
    摘要 ( )   PDF (29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对分离自大理地区的HIV阳性者感染的弓形虫与RH株进行致密颗粒抗原 (GRA6) 基因的对比分析。方 方 法 法 采用巢式PCR方法对大理HIV阳性者血液样本与RH株基因组进行扩增, 选取GRA6基因阳性扩增产物, 用MseⅠ 内切酶进行酶切电泳成像, 并对基因序列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 结果 成功扩增出约800 bp大小的GRA6基因片段, MseⅠ 内切酶内切后得到约600 bp和200 bp 2个条带。测序结果显示, HIV阳性者血样扩增产物与RH株扩增产物的GRA6基 因仅存在2个碱基差异: 第447对碱基处C变成G、 第623对碱基处G变成T, 而且在序列中的146 bp和690 bp处均找到 MseⅠ酶切位点 (TTAA)。结论 结论 初步判断大理地区的HIV阳性者感染的弓形虫基因型与弓形虫RH株一致, 同属基因 Ⅰ型。
    异常妊娠结局妇女弓形虫感染状况
    张淑芳, 宋任浩
    2014, 26(4):  437. 
    摘要 ( )   PDF (26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弓形虫感染与异常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方法 选择2013年3-12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 的126例异常妊娠结局妇女为实验组, 本地区263例正常妊娠育龄妇女为对照组,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弓形虫 IgM、 IgG抗体检测, 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结果 异常妊娠结局妇女弓形虫IgM、 IgG阳性率分别为7.94%和 19.84%, 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1.90%和8.7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 IgM =6.82、χ2 IgG =9.70, P均<0.01); 对照组弓 形虫IgM、 IgG阳性率明显低于各异常妊娠结局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自然流产 =10.40、χ2 早产 =9.03、χ2 胎停 =4.32、 χ2 出生缺陷 =4.04, P均<0.05)。4种异常妊娠结局妇女弓形虫IgM、 IgG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 结论 弓 形虫感染可致严重异常妊娠结局, 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孕妇弓形虫感染。
    防治管理
    湖北省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标准研究I机构管理现况调查
    刘汉成, 钟晨晖, 廖斯琪, 何汇
    2014, 26(4):  439. 
    摘要 ( )   PDF (20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调查分析湖北省血吸虫病预防控制 (血防) 机构管理现状, 探讨适合县、 乡两级血防机构的能力建设标 准。 方法 方法 以县、 乡两级血防机构为研究对象,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对2004年体制改革以来的机构设置、 人 员编制和职能履行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结果 湖北省63个流行区县 (市、 区) 中, 血防机构为独立机构的占41.27% (26/63), 归并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占38.10% (24/63), 未设机构的占20.63% (13/63); 518个流行乡 (镇) 的机构配置覆盖率为 57.72% (299/518); 人员编制总数为1 932人, 实际在职在岗的有1 586人, 空编率为17.91%; 6项职能工作的平均开展率 为91.48%~71.19%, 其中参与辖区血防综合治理项目与效果评估仅为19.23%。 结论 结论 现有体制下的血防功能管理模 式需要制定严谨的行业标准, 以约束、 指导不同历史时期机构规范管理与能力建设。
    湖北省市级血防机构科研水平现况研究
    应朝宇, 谭晓东, 黄亚东, 蒋宝婕
    2014, 26(4):  442. 
    摘要 ( )   PDF (12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湖北省17个市级血防机构血吸虫病研究文献产出水平。 方法 方法 以中国知网、 维普、 万方数据为数 据源, 检索2008-2012年湖北省市级血防机构发表的血吸虫病研究相关文献, 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 采用NoteExpress 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及内容分析。 结果 结果 共168篇文献纳入分析。荆州市、 武汉市血防机构的文献发表量 最高。文献主要发表在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和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文献综合影响指数较高的3个市依次为荆 州、 武汉和潜江。荆州市的文献内容范围较广泛, 武汉市文献内容则主要集中于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病例报告、 钉螺控制等方面。 结论 结论 各地血吸虫病研究内容广泛, 荆州市的血防科研能力尤为突出, 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应积极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综述
    烯醇化酶与寄生虫感染
    高玒, 余传信
    2014, 26(4):  445. 
    摘要 ( )   PDF (14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烯醇化酶是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重要的糖酵解酶类, 近来发现其还具有激活纤溶酶原的功能, 参与寄生虫 在宿主体内侵染和转移过程, 并能下调宿主免疫功能, 协助寄生虫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本文总结当前对寄生虫烯醇化 酶的研究进展, 旨在探究其用于寄生虫病诊断、 药物研发及疫苗靶标的可能性
    多位点序列分型及其在寄生虫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梁伟涛, 刘华, 邓瑶
    2014, 26(4):  449. 
    摘要 ( )   PDF (14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 具有分辨率、 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等优点。在寄生虫学 研究中, MLST通过扩增多个管家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和对病原体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可为研究虫种进化等提供更多 的理论依据。本文就MLST技术的原理、 方法和结果分析及其在几种寄生虫遗传结构分析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弓形虫棒状体蛋白与宿主细胞互作的研究进展
    赵桂华, 尹淑霞, 尹昆
    2014, 26(4):  453. 
    摘要 ( )   PDF (15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棒状体蛋白是弓形虫分泌于宿主细胞的主要效应因子, 定位于宿主细胞的不同部位, 并与其存在复杂的相互作 用。通过调控膜系及骨架结构, 该蛋白可影响宿主细胞的生物活性因子, 从而阻断其内在的防御机制, 使弓形虫成功实 现胞内入侵、 寄生及增殖。棒状体蛋白对宿主细胞的功能及作用方式反映了弓形虫的致病机制, 对探寻治疗弓形虫病的 药物靶点及安全有效的疫苗候选分子意义重大。本文就近年来弓形虫棒状体蛋白与宿主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 行综述。
    防治经验
    2013年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职工血吸虫病现状
    付军, 冷承梅, 唐敏, 姚惟刚
    2014, 26(4):  457. 
    摘要 ( )   PDF (15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2013年长江水利委员会 (长江委) 水文局职工血吸虫病现状及工作区螺情, 为该行业血吸虫病防治 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06-2013年长江委水文局职工的血防体检资料, 了解该单位职工血吸虫病患病情况及肝 实质损害情况。同时, 对下属水文站工作区进行钉螺调查。结果 结果 2013年长江委水文局参加血防体检的职工有1 393 人, 其中慢性血吸虫病患者197人, 患病率为14.14%, 无新增病例和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生。肝实质分类为0、 Ⅰ、 Ⅱ、 Ⅲ级 者分别占28.9%、 67.0%、 3.05%和1.02%。共在24处工作区查螺, 捕获钉螺71只, 其中活螺39只, 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 结 论 论 长江委水文系统职工血吸虫病患病率仍较高, 应坚持开展监测查病和疫区工作站的查灭螺工作。
    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初中学生血防知识抽样调查
    肖汉, 李十月, 高梦婷, 燕虹, 左丹
    2014, 26(4):  459. 
    摘要 ( )   PDF (9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湖北省不同血吸虫病流行程度地区初中学生血防知识状况。方法 方法 在湖北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 疫情控制地区, 随机整群抽取初中学生进行血防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结果 调查3 204名中学生, 血防知识知晓率为65.1%~ 90.3%。疫情控制地区初中学生的各项知识知晓率均高于传播控制地区 (P均<0.05)。学生血防知识主要来源为老师、 家 人、 医务人员。结论 结论 学生血防健康教育应针对不同流行程度采取不同方式。
    3种灭螺药物枯水期喷洒法和撒粉法灭螺效果
    夏柱国, 曹喆, 张德波, 梁勋寅, 袁修柏, 尹传琼, 程和
    2014, 26(4):  461. 
    摘要 ( )   PDF (17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观察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 4%螺威粉剂 (TDS) 和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 (WPN) 3种灭螺药 物枯水期在湖沼地区采用不同方法的现场灭螺效果, 为选择安全、 高效的灭螺药物和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 方法 选择钉螺密 度较高的有螺环境, 将3种灭螺药物分别按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30 g/m2 、 TDS 6 g/m2 、 WPN 2 g/m2 的浓度, 采用喷洒法和 撒粉法灭螺, 比较3种灭螺药物施药后3、 7、 15 d的灭螺效果。结果 结果 施药后15 d ,3种药物采用喷洒法灭螺的钉螺校正死 亡率分别为79.00%、 82.29%、 84.83%, 采用撒粉法的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42%、 95.27%、 96.62%, 撒粉法效果优于喷洒 法。结论 结论 撒粉法较喷洒法灭螺效果好, 该方法可在湖沼地区秋季退水后推广应用。
    2013年南京市浦口区晚期血吸虫病现状
    朱湖敏, 余夕梅, 尤俊, 韦加梅
    2014, 26(4):  463. 
    摘要 ( )   PDF (23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掌握南京市浦口区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现状, 为实施科学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对全区在册和新增疑 似晚血病人, 按照国家标准逐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检查。结果 结果 2013年浦口区有晚血病人55例。其中巨脾型51 例, 占92.73%; 腹水型4例, 占7.27%。临床治愈53例, 占96.36%; 病情稳定1例, 占1.82%; 尚需治疗1例, 占1.82 %。年 龄最小49岁, 最大86岁。男性32例, 占58.18%; 女性23例, 占41.82%。结论 结论 2013年浦口区晚血病人病情复杂, 应定期 组织调查和救治。
    防蚴灵现场防护血吸虫感染效果
    朱绪元, 刘星媛, 吴朝俣
    2014, 26(4):  464. 
    摘要 ( )   PDF (13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观察抗血吸虫感染新植物药防蚴灵现场防护效果。方法 方法 选择湖北省潜江市熊口镇赵脑村和瞄场村村 民为研究对象, 接触疫水前涂擦防蚴灵的村民作为实验组 (A组), 未涂擦村民为对照组 (B组)。对两组村民进行问卷调 查, 并进行保护率 (血检和粪检) 比较。结果 结果 A组共调查139人, 血检阳性率为3.13%, 粪检阳性率为1.92%; B组共调查 162人, 血检阳性率为9.34%, 粪检阳性率为6.44%, 两组各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 结论 防蚴灵具有 较好的现场防护血吸虫感染作用。
    染色法快速鉴别湖北钉螺死活的实验研究
    叶品凯, 唐雪, 吴丹, 王少圣, 周书林
    2014, 26(4):  466. 
    摘要 ( )   PDF (10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寻找一种快速准确、 简便易行的鉴别湖北钉螺死活的方法。方法 方法 分别用0.05%中性红水溶性染液、 0.5% 甲基蓝染液、 红墨水、 伊红亚甲基蓝 (MEB) 染液、 0.4%台盼蓝对活、 死钉螺进行染色, 染色30 min后压碎螺壳, 体视显微镜 下观察软体组织着色情况。结果 结果 0.05%中性红可将活钉螺均染成红色, 死钉螺均未着色; 0.5%甲基蓝染色后, 活、 死钉螺 均不着色; 红墨水可将活、 死钉螺均染成红色; MEB染液可使部分活、 死钉螺着色; 0.4%台盼蓝可将活钉螺和部分死钉螺均 染成蓝色。结论 结论 使用0.05%中性红水溶性染色液对钉螺进行染色处理, 可快速、 准确、 客观地鉴别钉螺死活。
    2009-2013年淮安市淮安区疟疾疫情监测
    唐兆武
    2014, 26(4):  468. 
    摘要 ( )   PDF (9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分析近5年来淮安区疟疾疫情监测结果, 为制订相应疟疾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方法 对2009-2013年淮 安区常住人口及外来流动人员中的发热病人进行血检, 并进行蚊媒监测。结果 结果 近5年淮安区共血检常住人口中发热病 人48 203人次, 未检出疟原虫阳性者; 血检流动人口中发热病人360人次, 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53例 (间日疟2例、 恶性疟 48例、 未分型3例), 阳性率为14.72%, 均为到非洲、 东南亚等地区务工感染后的返乡人员。2013年共捕获中华按蚊1 048 只, 未发现其他按蚊。 结论 结论 近5年淮安区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 但境外输入性病例较多, 且传疟按蚊和疟疾传播条件依 然存在。
    睢宁县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专项调查
    唐月娥
    2014, 26(4):  470. 
    摘要 ( )   PDF (10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睢宁县居民对疟疾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 为实现消除疟疾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法 随机抽取3个 镇, 每镇再随机抽取3个行政村, 每个行政村调查15岁以上居民200人。采取统一的问卷进行疟疾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 查。结果 结果 调查对象对疟疾传播途径、 疟疾主要症状、 恶性疟直接威胁生命、 得了疟疾怎么办、 怎样预防疟疾的知晓率分 别为96.27%、 95.01%、 81.46%、 98.19%、 96.27%, 不同性别、 不同地区居民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不同年 龄组居民对各项疟疾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 结论 睢宁县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较 高, 疟疾健康教育效果较好。
    泰兴市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赵兰梅, 张年坤, 徐祥珍, 陈秀兰, 丁卫峰
    2014, 26(4):  473. 
    摘要 ( )   PDF (11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掌握泰兴市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方法 方法 按照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 的方法 和要求, 调查该市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和感染度, 收集有关社会经济和防治工作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 5个村共调 查2 556人, 查出肠道寄生虫感染者16人, 总感染率为0.63%。低文化程度者感染率较高, 50岁以上年龄组高于50岁以 下组, 以轻度感染及单虫感染为主。结论 结论 泰兴市已达到江苏省县级肠道线虫病控制标准, 需调整防治策略和措施, 加 强监测。
    德地区已婚育龄妇女弓形虫感染与疾病知晓情况调查
    李雪静, 徐涛, 宋任浩
    2014, 26(4):  475. 
    摘要 ( )   PDF (15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承德地区已婚育龄妇女弓形虫感染与知晓情况, 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2013年 7-12月对在承德市中医院体检的733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 以了解其对弓形虫感染的知晓情况; 随机抽取其中 3县2区的490名妇女,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血清中弓形虫抗体。结果 结果 共回收问卷733份, 126人知晓 弓形虫感染相关知识, 知晓率为17.19% (126/733); 共检测出63例感染者, 感染率为12.86% (63/490)。文化程度高、 职业 为医务人员、 居住地为城市者感染率较低、 知晓率较高。结论 结论 承德地区已婚育龄妇女弓形虫感染率较高, 知晓率较 低。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 以提高该类人群的防病意识。
    病例报道
    境外输入性三日疟1例
    姜桦, 王用斌, 张萍, 张诗琴, 闫磊
    2014, 26(4):  477. 
    摘要 ( )   PDF (11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1例山东省境外输入性三日疟的诊治经过, 采用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取得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