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3年 第2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3-12-30
    特约专稿
    2012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李石柱, 郑浩, 高婧, 张利娟, 朱蓉, 许静, 郭家钢, 肖宁, 周晓农
    2013, 25(6):  557. 
    摘要 ( )   PDF (20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报了2012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截至2012年底, 全国推算血吸虫病人共240 597例, 与2011年相比下降 16.12%; 新发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3例, 较2011年增加10例; 共救治晚期血吸虫病患者22 988例, 较2011年增加2.08%。全 国现有钉螺面积368 741.67 hm2 , 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46.71 hm2 。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数1 189 829头, 耕牛 平均血吸虫感染率为0.52%, 较2011年 (0.68%) 下降了23.53%。
    述评
    关于寄生虫病防治研究的几点思考
    赵琴平, 董惠芬, 蒋明森
    2013, 25(6):  564. 
    摘要 ( )   PDF (18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 人们对于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产生了新认识。作者认为, 寄生虫病防治应从科学和人类长 远利益的角度出发, 更新传统的寄生虫病防治就是消灭寄生虫/传播媒介的观点, 要重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在 尊重寄生虫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 依靠科技进步, 发挥社会、 经济和文化在寄生虫病防治中的主导作用, 走可持续发展、 绿 色防治寄生虫病之路。
    论著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在山丘型流行区实施中的障碍因素研究
    徐佳, 陈琳, 张奕, 伍建军, 万学祥, 朱蓉, 徐惠蓉, 刘青, 黄亮, 吴子松, 路龙廷, 钟波
    2013, 25(6):  570. 
    摘要 ( )   PDF (10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分析山丘型流行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 了解当前血 吸虫病防控工作应优先解决的问题, 为进一步探索解决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法 选择四川省有代表性的山丘型流行区 成都市蒲江县和眉山市东坡区作为研究试点。采用文献回顾方法建立 “山丘地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 防治策略中的障碍因素” 框架, 结合选题小组方法, 对卫生、 农业、 林业等8个部门中处于省、 市、 县、 乡、 村5个层次的血防 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结果 调查涉及不同部门、 不同层次的血防专业人员153名, 问卷回收率 (专家积极系 数) 为100%。结果显示, 在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策略过程中, 四川省面临工程灭螺、 健康教育、 人查治 病、 改水改厕等4个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成都市蒲江县和眉山市东坡区在执行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 略具体措施上侧重点有所不同, 蒲江县最重要的措施是改水改厕, 东坡区更需要开展工程灭螺。结论 结论 在山丘型流行区 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过程中, 各流行区疫情状况和现有防治措施进展情况不尽相同, 需因地 制宜地开展综合防控工作。
    三峡水库运行后江滩环境变化对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的影响
    李伟, 杭德荣, 游本荣, 陈晓军, 陈小俭, 杨坤, 梁幼生
    2013, 25(6):  576. 
    摘要 ( )   PDF (19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江苏段江滩钉螺孳生环境变化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 方法 方法 收集三峡水库 运行前后长江江苏段水情资料、 江苏省沿江地区江滩滩情资料及血吸虫病病情和螺情资料, 并结合典型滩块现场钉螺调 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结果 三峡水库蓄水后, 长江江苏段水位呈逐年下降趋势。与建坝前 (2002年) 相比, 三峡水库蓄水 175 m后,1-3月份水位提高0.41 m, 4-12月份水位降低0.32 m。在水库建成逐渐运行期间, 江苏省沿江地区血吸虫病疫情 呈下降趋势, 2012年全省沿江地区感染性钉螺面积降为0, 人群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为0.73%, 病原学检测阳性率为 0.004%。结论 结论 三峡水库运行后, 长江下游江苏省沿江地区血吸虫病病情和螺情均呈下降趋势。
    长江沿岸江滩血吸虫感染实时监测预警平台的构建
    张友, 宦华敏, 陈志华, 张庆东, 吴荣凤, 姜健, 高凯敏, 徐琴兰
    2013, 25(6):  581. 
    摘要 ( )   PDF (22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建立长江沿岸江滩血吸虫感染实时监测预警系统, 实现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主动监测干预, 为血吸虫病防 治工作数字化管理提供先进手段。 方法 方法 将螺情、 病情、 滩情等基础信息及各种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对江苏省长江沿 岸滩块血吸虫病疫情进行等级评定, 绘制长江沿岸滩块血吸虫病疫情电子地图。应用GPS、 3G技术对进入不同疫情等级 地区的渔船民 (携带GPS手机定位终端) 实时发出相应等级的短信提醒。结果 结果 实时短信提醒可预警、 干预渔船民行为, 减少或避免渔船民感染血吸虫的机会。建立的实时监测预警系统根据渔船民 (手机) 的运行轨迹、 沿江各监测点及各地查 治病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可生成血吸虫病疫情预测、 发出预警及相应的效果评价等系统分析报告。结论 结论 利用高科技、 高技术设备、 手段构建的长江沿岸江滩血吸虫感染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对江苏省, 乃至全国江湖洲滩地区血吸虫病防控工 作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云南省高原山区核桃抑螺防病林下草本植物变化与钉螺分布关系
    张春华, 刘方炎, 刘广福, 孙永玉, 唐国勇, 李昆
    2013, 25(6):  585. 
    摘要 ( )   PDF (15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云南省高原山区核桃抑螺防病林下草本植物变化与钉螺分布关系。方法 方法 采用空间替代时间法选 择云南省洱源县兴林抑螺综合试验示范区的不同林龄 (2、 4、 6、 8、 10年) 核桃林为试验组, 并以无林地作为对照组。观察两 组林分生长情况及林下草本植物的种类、 生物量、 盖度、 高度, 土壤湿度, 核桃生长情况及螺情变化。结果 结果 6年生核桃抑 螺防病林基本郁闭 (0.65); 在郁闭度为0.77的核桃林 (10年生) 中林下有6科11属11种草本物, 科、 属、 种数分别较对照组 下降了64.71%、 69.44%和77.08%, 林下草本植物生物量、 盖度、 高度分别是对照组的12.63%、 19.00%和22.18%。林地土壤 平均含水率月变幅随林龄增加而明显增大, 除对照组和2年生核桃林中发现钉螺外, 其他各组均未查获钉螺, 且2年生核 桃林中的活螺框出现率为1.25%, 较对照组下降了50.00%, 活螺密度较对照组下降了60.16%。结论 结论 云南省高原山区 (核 桃适生区) 营建核桃抑螺防病林可抑制草植物生长, 改变钉螺孳生环境。如适当进行林下间作, 在兴林抑螺的同时可达到 建设美好生态环境, 提高土地、 光、 热等资源利用率及农民经济收入的效果。
    植物杀螺剂“螺威”高原山区灭螺效果
    黄宁波, 李炳桂, 李文豹, 冯锡光, 熊孟韬, 李亮, 母亮先, 田淑惠, 李萍, 宋志忠, 贾铁武
    2013, 25(6):  590. 
    摘要 ( )   PDF (12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植物杀螺剂4%螺威粉剂 (TDS) 在云南高原山区的灭螺效果。方法 方法 在云南省鹤庆县选择沟渠和草 地, 采用2.5 g/m3 和5 g/m2 TDS开展浸杀和喷洒试验, 同时以 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 (WPN) 作为对照, 比较两组 不同环境、 时间的杀螺效果。结果 结果 浸杀后24、 48、 72 h, TDS组钉螺死亡率分别为70.67%、 87.33%、 98.67%, WPN组分别为 77.33%、 96.67%、 100.00%, 浸杀后24、 72 h钉螺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 24 h =1.73,χ2 72 h =2.01,P均>0.05); 浸杀后 7 d, TDS组活螺框出现率和钉螺死亡率分别为20.00%和93.08%, WPN组分别为13.33%和95.76%, 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 ( χ2 出现率 = 2.27,χ2 死亡率 = 0.94,P均>0.05)。喷洒灭螺后1、 3、 7、 15 d, 随时间延长两组活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平均 密度均逐渐下降, 钉螺死亡率逐渐增高, 但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喷洒后15 d, TDS组活螺框出现率和 校正钉螺死亡率分别为15.00%和87.39%, WPN组分别为16.67%和89.32%。结论 结论 TDS在云南高原山区现场灭螺效果良 好,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IHA法)的研制与应用
    姜唯声, 陈年高, 黄美娇, 兰炜明, 谢曙英, 吴俊, 曾小军, 林丹丹
    2013, 25(6):  594. 
    摘要 ( )   PDF (13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研制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 (IHA法)。方法 方法 按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要求, 研究日本血吸虫抗 体检测试剂盒 (IHA法) 组成成份、 制备方法及程序, 并对研制的试剂盒进行诊断效果评价。结果 结果 研制的日本血吸虫抗体 检测试剂盒 (IHA法) 检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敏感性为94.49%, 检测健康人群特异性为97.14%, Youden指数为0.92; 与并殖 吸虫和旋毛虫病患者血清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5.00%和10.00%。与市售日本裂体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 (ELISA法) 和日本 血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 (IHA法) 平行检测流行区居民血吸虫抗体的总体符合率分别为93.06%和92.25%。结论 结论 日本血 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 (IHA法) 敏感性高、 特异性强, 适合疫区现场血吸虫病筛查,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长江下游3省湖北钉螺不同地理种群的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崔斌, 霍志萍, 杨坤, 张丽, 杨频, 尤平, 李石柱
    2013, 25(6):  598. 
    摘要 ( )   PDF (24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对长江下游江西、 安徽和江苏3省湖北钉螺的不同地理种群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以探讨rDNA?ITS分 子标记在钉螺扩散路径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方法 采集3省9个种群的钉螺样本, 提取基因组DNA, PCR特异性扩增rD? NA?ITS基因并克隆测序, 统计分析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 (Fst )、 遗传距离和种群遗传多样性等参数, 利用单倍型构建家系 网络图。结果 结果 9个种群共获得有效序列93条, 检测到78个单倍型, 平均单倍型多样性、 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88和 0.012 88, 表明钉螺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其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 种群间遗传距离为0.001 6~0.002 3, 显示钉 螺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 家系网络图显示所有单倍型虽可形成3个主要的家系分支, 但各地理种群在家系网络图中无 明显分化。结论 结论 长江下游江西、 安徽和江苏3省沿长江分布的湖北钉螺群体遗传多样性主要存在个体间, 群体间未形成 明显的遗传分化。rDNA?ITS分子标记在钉螺扩散路径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白头翁总皂苷对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幼虫及成虫的作用
    陈岩勤, 张庆远, 李笑然, 诸葛洪祥, 杨世林, 许琼明
    2013, 25(6):  604. 
    摘要 ( )   PDF (12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白头翁总皂苷 (Pulsatilla chinensis(Bunge)Regel saponins, PRS) 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日本血吸虫的体外 杀灭效果。方法 方法 日本血吸虫3 h和7、 14 d童虫及成虫分别用0、 1、 5、 10、 20、 30 μg/ml PRS及30 μg/ml吡喹酮 (PZQ) 孵育 4、 24、 48、 72 h后, 观察虫体变化及状态; 用扫描电镜观察30 μg/ml PRS及PZQ孵育4 h内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的体表变化。 结果 结果 PRS对日本血吸虫3 h和7、 14 d童虫及成虫的体外杀灭效果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经30 μg/ml PRS作用4 h后, 日 本血吸虫童虫及成虫全部死亡; 死亡虫体颜色发暗, 形态发生改变且虫体不透明。扫描电镜观察发现, PRS作用后的日本 血吸虫成虫体表有不同程度损伤。结论 结论 传统中草药PRS可能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有希望成为 新的抗血吸虫药物
    外源性一氧化氮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体外杀灭作用
    周书林, 黄春兰, 赵劲松, 唐小牛, 王少圣
    2013, 25(6):  610. 
    摘要 ( )   PDF (11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外源性一氧化氮 (NO) 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体外杀灭效果及 NO抑制剂对这种杀灭作用的阻断效 果。方法 方法 收集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体内尾蚴, 用RPMI 1640培养液配制成浓度为1 000条/ml的尾蚴悬液。向尾蚴悬 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 NO发生剂亚硝基铁氰化钠 (SNP), 同时设不加SNP的对照组, 观察外源性 NO对尾蚴的杀灭作用及 量效关系。向尾蚴悬液中加入2.00 mmol/L SNP, 并加入4种NO抑制剂血红蛋白 (Hb)、 L?半胱氨酸 (L?cyst)、 左旋精氨酸 (L? arg) 和硫酸亚铁 (FeSO4) 及其不同组合, 同时设2.00 mmol/L SNP阳性对照组, 观察抑制剂及其不同组合对NO杀灭尾蚴作 用的阻断效应。结果 结果 经 0.06、 0.10 mmol/L和0.20 mmol/L SNP作用后, 日本血吸虫尾蚴死亡率分别为 (8.3±1.1) %、(6.26± 2.3) %和 (9.3±1.0) %, 与对照组尾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经0.50、 1.00 mmol/L 和2.00 mmol/L SNP作用后, 尾蚴死亡率分别为 (23.5±3.9) %、(46.0±1.1) %和 (59.4±0.5) %,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尾蚴死亡率 (P < 0.05)。在加入2.00 mmol/L SNP的同时分别加入Hb、 FeSO4、 L?cyst、 L?arg、 FeSO4+L?cyst、 FeSO4+L?arg、 L?arg+L?cyst, 日本血吸虫尾蚴死亡率分别 为 (30.1±1.2) %、(45.1±1.4) %、(31.1±1.3) %、(34.2±3.1) %、(47.8±2.0) %、(49.1±0.6) %、(44.2±0.1) %, 与2.00 mmol/L SNP 阳 性对照组比较, 尾蚴死亡率均显著下降 (P < 0.05)。结论 结论 外源性 NO对日本血吸虫尾蚴具有体外杀灭作用, NO抑制剂 Hb、 FeSO4、 L?cyst、 L?arg及其不同组合对这种杀灭作用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
    云南省南涧县高山峡谷型流行区血吸虫病传染源调查
    邵宗体, 冯锡光, 熊孟韬, 吴明寿, 张云, 杨猛贤, 左继茂, 沈美芬, 孙佳昱, 赵志英, 伊春园, 董兴齐
    2013, 25(6):  614. 
    摘要 ( )   PDF (19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云南省高山峡谷型流行区血吸虫病传染源种类及其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 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 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法 在云南省南涧县选择2个典型高山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村, 采用系统抽样结 合环境抽查法调查螺情, 采用间接血凝试验 (IHA) 结合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调查居民血吸虫感染情况, 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 法调查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 应用夜笼法和夜夹法捕捉居民区及周围农耕区有螺环境中的野生小动物, 采用解剖法结合 粪孵法检查野生小动物血吸虫感染情况; 在居民区周围或家畜活动频繁的有螺环境调查野粪分布和污染, 采用孵化法检 查野粪血吸虫阳性情况, 计算野粪污染指数。结果 结果 2个村共调查533.56 hm2 , 查出钉螺面积16.52 hm2 , 有螺框出现率为 1.03%, 钉螺密度为0.07只/0.1 m2 , 未查出感染性钉螺; 人群血检阳性率为1.61%, 未查出粪检阳性病人; 牛血吸虫感染率为 0.90%, 马属动物感染率为0.62%, 其他家畜未检出阳性; 共捕获以鼠类为主的野生小动物57只, 未检出血吸虫感染阳性小 动物。共检获6种野粪, 分别为人粪、 牛粪、 马属动物粪、 羊粪、 猪粪和犬粪, 密度以牛粪、 马属动物粪和犬粪相对较高, 分别 为7.2、 4.3堆/hm2 和2.1堆/hm2 。查出阳性野粪6份, 其中牛粪3份, 阳性率为2.27% (3/132); 马属动物粪2份, 阳性率为 2.63% (2/76); 犬粪1份, 阳性率为3.70% (1/27), 牛、 马属动物和犬粪相对污染指数分别为80.68%、 15.89%和3.43%。结 结 论 论 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 云南省高山峡谷型流行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仍然存在, 牛仍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马属动物和犬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今后应进一步加大血吸虫病传染源调查和监测力度, 采取有针对性 的防治和管理措施, 强化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
    2012年山东省疟疾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王用斌, 孔祥礼, 张本光, 赵长磊, 陈锡欣, 李绍兴, 刘新, 黄炳成
    2013, 25(6):  618. 
    摘要 ( )   PDF (9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分析2012年山东省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 为该省消除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山东省疟疾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2年山东省疟疾流 行病学特征。结果 结果 2012年山东省共报告疟疾93例, 年发病率0.097/10万, 比2011年下降19.83%。报告的93例疟疾病例 均为输入性病例, 较2011年的97例下降了4.12%; 首年度实现了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病例较多的为济宁、 青岛和威海3 市, 病例数占全省总病例数的62.37% (58/93)。93.55%的疟疾病例为非洲输入性病例, 大部分来自赤道几内亚、 尼日利亚、 安哥拉。首次报告输入性卵形疟3例。结论 结论 2012年山东省无本地疟疾病例报告, 但输入性疟疾防控形势不容乐观。需 继续加强疫情管理,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及工作督导,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宣传和检测, 探索多部门协调机制。
    短篇论著
    "螺威植"物杀螺剂现场灭螺效果研究与示范IV安徽省东至县江滩现场灭螺效果
    舒发, 陈胜友, 解卫平, 周平, 孙乐平, 贾铁武
    2013, 25(6):  623. 
    摘要 ( )   PDF (13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植物杀螺剂4%螺威粉剂 (TDS)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滩环境的现场灭螺效果, 为大规模现场应用提供 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在安徽省东至县选择一条垸内沟渠和一片江滩, 分别采用2.5 g/m3 和5 g/m2 TDS进行浸杀法和喷洒法灭 螺试验, 以2 g/m3 和2 g/m2 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 (WPN) 为对照进行对比观察, 统计分析不同环境、 不同药物的现场杀螺效 果, 并对两种药物的成本?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 浸杀1、 2、 3 d和7 d后, TDS组与WPN组钉螺死亡率均呈逐渐升高趋势, 灭螺后7 d TDS和WPN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4.62%和99.24%,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3.30, P>0.05)。喷洒灭螺1、 3、 7 d和15 d后, TDS组钉螺死亡率分别为70.82%、 79.75%、 85.11%和91.65%, WPN组钉螺死亡率分别为77.71%、 84.27%、 91.90%和95.58%, 两组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每100 m2 面积喷洒灭螺, TDS和WPN所需费用分别 为316.71元和309.71元, TDS灭螺单位成本略高于WPN。结论 结论 TDS在长江中下游江滩现场杀螺的效果已达到国家农业 部天然源杀螺剂现场评价要求, 需在未来大规模现场试验中对其成本?效果开展进一步评价。
    1992-2012年汕头市疟疾疫情分析
    陈军华, 黄建云, 陈宏辉, 庄虹
    2013, 25(6):  627. 
    摘要 ( )   PDF (9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汕头地区疟疾流行特点、 规律和变化趋势。 方法 方法 收集1992-2012年汕头市疟疾疫情资料, 采用描 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结果 1992-2012年汕头市共报告疟疾556例, 年均发病率为0.056/万; 2003年后, 未 出现疟疾继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疟疾病例男女性别比例为3.34∶1, 主要集中在15~45岁年龄组, 占总病例数的82.73%。 农民 (含农民工) 和工人发病分别占总病例数的39.21%和18.35%; 个别年份某些人群的发病人数超过农民、 工人的发病人 数。结论 结论 汕头市每年仍有一定疟疾病例报告, 必须继续加强防控与监测措施。
    两种塑料地膜覆盖法在丘陵地区灭螺效果比较
    周云, 张标, 王志美, 赵家慧, 冒姝, 谢德兵, 梅枝忠, 张俊, 洪青标, 汪伟, 孙乐平
    2013, 25(6):  630. 
    摘要 ( )   PDF (11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观察并比较无色和黑色塑料地膜覆盖法在丘陵山区的灭螺效果。方法 方法 选择钉螺密度较高的山区环境, 设无色地膜、 黑色地膜和未覆盖地膜对照组3个组。覆盖地膜后1、 3、 7、 15、 30 d对各组进行1次螺情调查, 观察钉螺死亡 率及钉螺密度下降率, 并记录每小时气温、 对照组土表温度、 膜内土表及土下5、 15 cm处温度。结果 结果 无色地膜组1、 3、 7、 15、 30 d钉螺死亡率分别为36.84%、 78.94%、 95.92%、 100.00%和99.45%, 覆盖30 d后较覆盖前钉螺密度下降率为99.36%; 黑色地膜组1、 3、 7、 15、 30 d钉螺死亡率分别为10.08%、 8.94%、 6.11%、 26.15%、 49.32%, 覆盖30 d后较覆盖前钉螺密度下降 率为58.10%。无色和黑色地膜组覆盖地膜后1、 3、 7、 15、 30 d钉螺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 0.01), 覆盖地膜30 d 后的活螺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1)。无色地膜内土表温度上升速度、 幅度及持续时间均高于黑色地膜。结论 结论 夏季在丘陵山区覆盖无色地膜的近期灭螺效果明显优于黑色地膜。
    睢宁县全球基金疟疾项目执行效果
    唐月娥
    2013, 25(6):  633. 
    摘要 ( )   PDF (9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睢宁县全球基金疟疾项目执行效果。方法 方法 收集2006-2012年睢宁县疟疾疫情资料, 分析该县全球 基金疟疾项目执行数据,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06-2012年睢宁县共报告确诊疟疾病例215例, 其中间日疟213例, 恶性 疟2例。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实施使疟疾病例从2006年的37例下降至2012年的1例, 发病率从0.28/万下降至0.01/万, 下 降了96.43%。结论 结论 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执行对睢宁县疟疾疫情的控制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广州市花都区儿童蛲虫感染分布现状调查
    安耀武, 庞新莉, 刘杰兵, 黄少玉, 李凯, 邓卓晖, 阮彩文, 刘小宁, 任文锋, 许聪辉
    2013, 25(6):  636. 
    摘要 ( )   PDF (10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广州市花都区儿童蛲虫感染及分布现状, 为蛲虫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2012年在全区所 有乡 (镇、 街道)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分别抽取24所幼儿园和小学作为调查点。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 每 点调查10岁以下儿童200人以上。采用问卷方式进行相关影响因素调查, 在每所幼儿园调查家长、 学校调查学生各50名 以上。建立Excel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12年9-12月共检查9 777人, 检出蛲虫感染者760人, 感染率为 7.77%。以学校为单位感染率最高的达33.82% (69/204)。城区儿童蛲虫感染率为4.63% (195/4 213), 乡镇儿童感染率为 10.15% (760/5 546)(χ2 = 102.126, P < 0.01)。学龄前儿童感染率为3.51% (170/4 840), 10岁以下小学生感染率为 11.95%(590/4 973), 后者是前者的3.4倍 (χ2 = 242.732, P < 0.01)。男、 女性儿童感染率分别为7.44% (412/5 537) 和8.21% (348/4 240)(χ2 = 1.969, P > 0.05)。相关因素调查显示, 卫生环境条件、 卫生设施及管理制度、 家庭及个人卫生习惯等方 面总体上幼儿园要优于小学、 城区优于乡 (镇)。结论 结论 花都区儿童蛲虫感染率仍较高, 今后防控重点应放在乡 (镇) 和城 区一些环境条件和卫生设施较差的学校。
    宿迁地区32例恙虫病临床特征分析
    孙明, 汪东亮, 赵春云, 陈秋香
    2013, 25(6):  639. 
    摘要 ( )   PDF (10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分析宿迁地区恙虫病临床特征, 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方法 对宿迁市人民医院急诊中心近2年 来诊治的32例恙虫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果 恙虫病在每年8-11月高发, 32例患者均有野外草地等接 触史, 均有高热及恙螨叮咬处焦痂、 溃疡、 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其中30例出现不同程度肝损害 (93.75%), 14例有肺部损害 (43.75%), 9例有心脏损害 (28.13%), 6例有肾损害 (18.75%),1例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 (MODS) (3.1%); 变形杆菌OX2和OX19均阴性, OXK凝集反应仅6例阳性 (18.75%)。32例病例首诊误诊24例, 误诊率高 达75%。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较好, 治愈率为96.88%, 仅1例死亡, 病死率为3.13%。结论 结论 恙虫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 且合 并肝损害最常见, 但是外斐氏试验结果对本地区恙虫病的早期诊断意义不大。临床医生尤其是急诊医生要对该病充分认 识, 对不明原因发热伴肝损害的患者, 应考虑恙虫病的可能, 减少误诊。
    钉螺人工群体感染血吸虫时间的优化
    熊春蓉, 姚韵怡, 杨坤
    2013, 25(6):  642. 
    摘要 ( )   PDF (19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钉螺人工群体感染血吸虫的优化时间。方法 方法 在实验室条件下, 采用日本血吸虫毛蚴分别感染钉螺 2、 3、 4 h 3组, 观察感染60~120 d后各组钉螺死亡率、 钉螺感染率及尾蚴获得量, 分析各组3个指标的差异, 以钉螺死亡率 相对低、 钉螺感染率和尾蚴获得量相对高的钉螺感染时间为最优时间。结果 结果 3 h感染组60 d的钉螺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 组 (P<0.05), 钉螺死亡率低于其他组 (P<0.05), 60~120 d的尾蚴获得量显著高于2 h感染组 (P<0.05), 与4 h感染组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结论 实验室条件下, 血吸虫毛蚴人工群体感染钉螺3 h为相对优化的感染时间。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高邮段调水前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朱玉芳, 高金彬, 黄亚民, 匡瑞祥, 杭德荣, 贺泳, 万众, 黄轶昕
    2013, 25(6):  644. 
    摘要 ( )   PDF (12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高邮段调水前钉螺分布和血吸虫病流行现状。方法 方法 选择南水北调东 线工程输水干线高邮段大运河、 三阳河及其两岸3 km 范围, 以及输水干线毗邻的高邮湖区为监测区, 采用常规法进行钉螺 和人畜血吸虫病监测。同时在大运河和三阳河各设立3个水体钉螺监测点, 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进行监测。结 结 果 果 2006-2012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高邮段未查出感染性钉螺以及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和病畜; 大运河钉螺面积呈下 降趋势, 三阳河未发现钉螺。水体钉螺监测点打捞漂浮物270 kg, 投放稻草帘720 块, 均未发现钉螺。结论 结论 南水北调东 线工程高邮段残存钉螺未发现北移扩散。
    云南大理亚洲带绦虫孕节内虫卵数量观察
    李天美, 方文, 刘宏坤
    2013, 25(6):  647. 
    摘要 ( )   PDF (20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观察亚洲带绦虫成虫孕节内虫卵数量。方法 方法 对2条亚洲带绦虫成虫孕节末端20个孕节片以1%胃蛋白 酶法消化, 收集虫卵, 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结果 结果 2条亚洲带绦虫每节成熟孕节内虫卵数量不等, 一个孕节内含虫卵数 量最多达132 500个, 最少44 180个, 不同虫体孕节内虫卵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3.487, P = 0.003)。结论 结论 亚洲带 绦虫成虫成熟孕节内虫卵数量存在差异。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并门静脉海绵样变
    罗凤球, 刘佳新, 潘舸, 王鹏, 丁国建, 邓维成
    2013, 25(6):  649. 
    摘要 ( )   PDF (10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外科治疗方式。 方法 方法 对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 所附属湘岳医院18例晚期血吸虫病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果 16例患者行脾切除贲 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2例患者先行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 后因再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分别于术后32、 40个月行脾 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随访6~72个月, 未再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论 结论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适用 于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治疗。
    2011年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别文涛, 郑增旺, 袁梅枝
    2013, 25(6):  652. 
    摘要 ( )   PDF (12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掌握2011年荆州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状况。方法 方法 根据 《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 开展人 畜病情和螺情等疫情监测, 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11年荆州市64个监测点居民平均感染率为1.48%, 50岁 以上人群感染率较高, 未出现急性感染病例; 晚期病人共170例; 耕牛平均感染率为1.38%。有螺面积为3 034.03 hm2 , 感染 性钉螺面积为25.66 hm2 , 活螺平均密度为0.74只/0.1 m2 , 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000 6只/0.1 m2 , 钉螺感染率为0.08%。 结论 结论 2011年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较稳定, 但耕牛感染率较高, 须加大防治力度。
    永嘉县淡水溪蟹卫氏并殖吸虫感染率动态分析
    周腾坚, 陈海强, 洪加林
    2013, 25(6):  655. 
    摘要 ( )   PDF (19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永嘉县各流行区淡水溪蟹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的变化并探讨其原因。方法 方法 实地考察永嘉县 各卫氏并殖吸虫病流行区, 采集淡水溪蟹进行囊蚴分离, 计算囊蚴感染率、 感染度和感染指数, 并与历史调查结果进行纵 向比较, 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结果 结果 与1980年比较, 老流行区平均囊蚴感染率由59.71%下降至21.50%, 感染度由1.09 个/g下降至0.23个/g, 两者均有大幅度下降 (P均< 0.05)。感染指数 (i) 明显下降, 其中鹤盛村由4.05降为0.01, 五尺村由 37.90降为2.91, 大若岩风景区由5.85降为0.03 (P均< 0.01)。消失流行区2个, 新增四海山和大岙乡孙山村2个流行区。其 中大岙乡孙山村囊蚴感染率为100%, 感染度21.30个/g, 感染指数为3 402.68, 为超高度疫源地。结论 结论 永嘉县淡水溪蟹卫 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已明显下降, 但仍有新发超高度疫源地的存在, 需引起警惕, 防止卫氏并殖吸虫病在局部地区复 燃。
    防治管理
    黄山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重点区域螺情调查
    方益民, 汤以农, 汪业彬, 郑瑞丰, 丁伟霞
    2013, 25(6):  657. 
    摘要 ( )   PDF (18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索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新的监测方法, 以考核县 (区) 监测工作质量。方法 方法 抽调血吸虫病防 治机构技术骨干组成螺情调查小组, 每年分别对黄山市1~3个县 (区) 的重点、 可疑地区采用随机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开 展螺情专项调查。结果 结果 1997-2013年全市共完成21个县 (区)、 38个乡 (镇)、 118个行政村螺情专项调查, 共查出有螺乡 (镇) 7个、 行政村10个, 有螺环境数18个, 有螺面积10.91 hm2 。 结论 结论 黄山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仍有少量有螺面积, 必须加强监测。抽调血防机构技术骨干组成查螺专业队, 能提高螺情监测的质量。
    浅谈寄生虫病检测实验室认证认可的工作体会
    熊彦红, 官亚宜, 曹建平, 郑彬, 王燕娟, 张敏琦, 周晓俊
    2013, 25(6):  659. 
    摘要 ( )   PDF (9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室认证认可工作是国内外实验室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于2012年9 月顺利通过了实验室认证认可现场评审, 申报的8类领域26项参数全部通过。本文总结了实验室在开展认证认可工作中 的几点体会。
    提高寄生虫病技能竞赛成绩的体会
    陈杰
    2013, 25(6):  662. 
    摘要 ( )   PDF (9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参加的几次全国及省级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进行回顾, 总结不断提升寄生虫病检测技能、 提高竞赛成 绩的体会。
    综述
    血吸虫尾蚴侵染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杜晓峰, 鞠川, 胡薇
    2013, 25(6):  664. 
    摘要 ( )   PDF (14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尾蚴穿透宿主皮肤是血吸虫成功感染终宿主的第一步。尾蚴钻腺分泌的蛋白酶在穿透宿主皮肤过程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目前对于血吸虫感染分子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包括丝氨酸蛋白酶和半胱氨酸蛋白酶在内的尾蚴分泌蛋白 酶上。已有研究表明, 曼氏血吸虫主要靠尾蚴分泌的弹性蛋白酶穿透宿主皮肤, 日本血吸虫则主要利用组织蛋白酶B2侵 入宿主体内。尾蚴入侵分子机制的阐明有助于新型血吸虫病疫苗的研制和药物靶点的发现。
    血吸虫中间宿主螺类淋巴细胞形态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郑盛邦, 周艺彪, 姜庆五
    2013, 25(6):  668. 
    摘要 ( )   PDF (10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螺类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 对血吸虫病流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地域的螺类对血吸虫具有不同的易感性, 这 可能与螺体内淋巴细胞的不同有关。螺类淋巴细胞的分类尚未有统一标准, 通常按淋巴细胞胞内有无颗粒分为颗粒细胞 和透明细胞。颗粒细胞在免疫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透明细胞的免疫作用较小。此外, 螺类组织分泌的可溶性因子也 有可能发挥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防治经验
    江苏省江都区沿江洲滩吸沙填埋消除钉螺效果
    黄永军, 汤洪萍, 杭德荣, 佘广松, 朱锡广, 黄轶昕
    2013, 25(6):  672. 
    摘要 ( )   PDF (12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长江下游江滩吸沙填埋灭螺效果。 方法 方法 选择江苏省江都区沿江吸沙填埋项目为调查对象, 采用资 料回顾和现场调查方法, 观察吸沙填埋后钉螺面积变化。 结果 结果 共调查江都区沿江吸沙填埋项目11个, 吸沙填埋后钉螺 面积下降了93.73%。结论 结论 沿江地区吸沙填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钉螺控制方法, 可结合经济建设和开发项目推广应用。
    南京市江宁区农村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
    甘承新, 王志美, 赵家慧
    2013, 25(6):  674. 
    摘要 ( )   PDF (18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南京市江宁区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为制定肠道寄生虫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方法 选择南京市江宁区铜山乡6岁以上村民和中小学生为检测对象, 采用改良加藤法检查肠道寄生虫虫卵。 结果 结果 检测村民 410人, 蛔虫和钩虫感染率分别为5.12%和0.98%。检测中小学生407人, 蛔虫和姜片虫感染率分别为1.72%和0.25%。村 民和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6.10%和1.97%,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8.997, P < 0.05)。 结论 结论 南京市江 宁区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明显降低, 村民高于学生, 今后的防治工作应侧重于村民。
    玉山县岩瑞镇学校健康教育干预效果
    周星, 陈饶生, 郑德仁, 李坚仁, 程小波, 敖剑秋, 刘和新
    2013, 25(6):  675. 
    摘要 ( )   PDF (9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评价学校 “奖惩激励+现身说法+教师参与” 血防健康教育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 方法 选择山丘型血吸虫病 流行区的玉山县岩瑞镇宅前小学, 采用 “奖惩激励+现身说法+教师参与” 的健康教育模式, 比较干预前后学生血防知识、 血 防态度和行为以及血吸虫感染情况的变化。结果 结果 204名目标学生在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实施后的第1、 2年, 血防知识知晓 率由干预前的26.47%提高到86.76%和99.51%, 血防态度正确率由17.04%提高到73.04%和100%, 疫水接触频率由干预前 的83.33%下降到26.96%和0, 血吸虫感染率由 2.94%下降到0.49%和0。结论 结论 学校健康教育不可忽视,“奖惩激励+现身 说法+教师参与” 的干预模式是控制学生血吸虫感染的有效方法。
    健康教育新模式预防鄱阳湖区工程人员血吸虫感染的效果
    吴国胜, 洪献林, 胡卓辉, 许胜文, 付国兰, 胡神助, 胡明文, 范云龙, 李小刚
    2013, 25(6):  677. 
    摘要 ( )   PDF (10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健康教育对预防鄱阳湖工程建设人员血吸虫感染的效果, 探索预防感染血吸虫的新模式。方法 方法 以 鄱阳湖区德昌高速公路的施工人员为研究对象, 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 “健康教育+防护技能培训” 模 式进行干预, 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对干预前后上述2组的血防知识知晓率、 接触疫水率和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等指标进 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结果 实验组干预前后血防知识知晓率分别是7.96%和96.39%, 干预后较干预前提高了91.74%; 接触疫水率分别为100%和1.77%, 干预后显著下降; 有防护行为率从0提高到100%; 干预后实验组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病 例。上述指标对照组均无变化。结论 结论 应用 “健康教育+防护技能培训” 模式干预, 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外来工程施工人 员感染血吸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