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7年 第1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3-01-06
    论著
    诱导T细胞免疫反应的日本血吸虫抗原表位的重组表达与免疫原性鉴定
    李健|殷旭仁|余传信+|许永良|华万全|何伟|梁幼生|高琪
    2007, 19(4):  241-246. 
    摘要 ( )   PDF (47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预测的日本血吸虫T细胞免疫反应表位进行合成与融合表达,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分析。方法根据3个表位(P7、P17、P18)的基因序列,人工合成正、负链寡核苷酸序列,使正链的5 7端带有Nco I酶切位点,负链的3‘端带有Xho I酶切位点。将每条表位肽的正、负寡核苷酸链退火形成双链DNA后,定向克隆人表达载体pET32c(+),电转化至E.coli DH5a,经PCR、酶切及DNA序列分析鉴定出分别含有P7、P17、P18序列的重组质粒。提取重组质粒转化至E. coli BL21(DE3)中,用异丙基硫代f3-D半乳糖苷对表位肽融合蛋白进行诱导表达,经12%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表位肽融合蛋白用Niz+螯合亲和层析胶纯化。同时根据P7、P17及P18的氮基酸序列人工合成这3个表位肽段。用纯化的表位融合蛋白、人工合成的表位肽体外刺激紫外线致弱尾蚴免疫C57BL/6J小鼠脾细胞,3H-TdR掺入法检测其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效果。结果P7、P17、P18 3个表位肽基因序列被成功克隆到pET32c(+)中并获得重组质粒,重组质粒均能表达大小约20 kDa的融合蛋白。表达产物用Ni2+亲和层析胶纯化后获得纯化的肽融合蛋白。表位P7、P17重组蛋白或合成肽均能有效刺激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结论P7、P17肽段是日本血吸虫的T细胞抗原表位。

    防治经验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葡萄糖耐量试验
    郭厚祥1|杨进红2|翟沙湖1
    2007, 19(4):  246-246. 
    摘要 ( )   PDF (6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日本血吸虫嗜肌素样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童群波|刘述先|李小红|徐馀信|沈玉娟|曹建平
    2007, 19(4):  247-251. 
    摘要 ( )   PDF (39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嗜肌素样蛋白(SjcMLP)编码基因,并研究其重组抗原的免疫原性。方法PCR扩增SjcMLP编码基因,并亚克隆人表达载体pQE30。将重组表达质粒pQE 30-SjcMLP转入宿主菌E. coli M15,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用金属Ni螯合物亲和层析柱(Ni-NTA)纯化SjcMLP重组蛋白(reSjcMLP)。纯化的reSjcMLP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作进一步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用reSjcMLP免疫C57BL/6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水平。结果  SDS-PAGE分析表明获得的重组抗原的大小约24.8 kDa,与预的融合蛋白大小相符。Western blot昱示该重组抗原能被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兔血清识别。用该重组抗原包被进行ELISA检测,免疫血清滴度高达1:12 800。但动物免疫试验结果减虫效果不明显。结论SjcMLP编码基因以可溶性融合蛋白的形 式得到表达,动物免疫试验未诱导出明显的保护力

    东方田鼠肺脏T7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的构建
    贾人初1'2|孙毅2.刘金明孙|苑纯秀2|傅志强2|石耀军2|陆珂2|孙焕2|李浩2|蔡幼民2|林矫矫2
    2007, 19(4):  252-256. 
    摘要 ( )   PDF (40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构建东方田鼠肺脏T7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为筛选东方田鼠抗血吸虫感染抗性相关基因奠定基础。方法  用TRIzol试剂提取东方田鼠肺脏总RNA,分离纯化mRNA,经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在双链cDNA末端加上定向EcoR I/HindⅢ接头并用EcoR I和HindⅢ消化,使其两端分别带EcoR I和HindⅢ黏性末端。用Mini Column纯化,收集300 bp以上的双链cDNA片段,再连接于带有EcoR I和Hind Ⅲ末端的T7 Select 10-3b载体,经体外包装后,以BLT5403为受体菌构建T7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结果  经测定,库容量为1.5×106 pfu,扩增后文库滴度为1.1×1012pfu/ml。对从原始文库中随机挑取的100个噬菌斑进行PCR签定,重组率为91%,阳性克隆片段长度分布在200-1 500 bp,其中有90%的插入片段>300 bp。结论成功构建了东方田鼠肺脏T7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

    防治经验
    藕池河新疫区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对策
    蔡建新1|陈燕国2|彭国忠2|彭力1|夏志明1|罗建华1|周德宏3|李新华3|胡红霞2|陈佳其3
    2007, 19(4):  256-256. 
    摘要 ( )   PDF (7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2006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朱蓉|党辉|郭家钢
    2007, 19(4):  257-262. 
    摘要 ( )   PDF (41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分析2006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的疫情数据,了解监测点的疫情变化趋势。方法80个监测点统一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开展人群及家畜病情、螺情和相关因素调查,数据汇总整理,分析2006年的监测结果。结果  2006年全国监测点人群血检阳性率为13. 60%,粪检阳性率1.59%,均比2005年有所下降;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为5.79%;现有晚期血吸虫病人143例,共报告急性血吸虫病人12例,各监测点均无突发疫情报告。共检查家畜5 365头,圈养家畜仅占4. 74%,其余均为敞放或圈放兼有的饲养方式,家畜感染率为5.93%,比2005年下降34. 49%,尤其是黄牛和羊的感染率比2005年有所下降。2006年春季共调查钉螺面积7 429.63hm2,查出有螺面积4 994. 01 hm2,感染性钉螺面积621. 75 hm2,新发现钉螺面积21.75 lirri2.活螺平均密度为0. 544 8只10.1 II12,钉螺感染率为0. 37%,较2005年的0.26%有所上升。结论2006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人群、家畜中的黄牛和钉螺疫情较2005年都有所下降。

    2006年江苏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I居民和家畜感染情况
    洪青标1|黄轶昕1|孙乐平1|张键锋1|杨坤1|高扬2|高原3|张联恒4|梁幼生1
    2007, 19(4):  263-267. 
    摘要 ( )   PDF (31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掌握江苏省居民和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为制订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和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82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居民和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的监测调查。结果全省监测点常住居民血检阳性率为1. 63%、粪检阳性率为0.035%;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为2.42%,粪检阳性率为o.988%。推算全省流行区居民平均血吸虫感染率为0.007 4%,牛感染率为0.80%,羊感染率为1. 90%。结论全省血吸虫病疫情继续呈较为稳定的低流行态势;流动人群血吸虫感染率远高于常住居民;全省流行区中散放的家畜较少,总体感染率较低,但局部地区家畜感染率仍较高。流动人群和家畜仍为全省局部地区重要的血吸虫病流行因素。

    防治经验
    外科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麻醉选择
    曹晓林|江会文|张宝龙
    2007, 19(4):  267-288. 
    摘要 ( )   PDF (17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Role of CT, MRI and cerebral spine fluid immunoassay in the diagnosis of cerebral schistosomiasis
    Wu Ming-can, Chen Shi-jie, Luo Guo~cai, Liu Jian-xiong, Yu Hui, Li Mao-kun, etc
    2007, 19(4):  268-273. 
    摘要 ( )   PDF (44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防治经验
     非首剂服用吡喹酮后致全身皮肤过敏1例
    彭永平|汤洁萍
    2007, 19(4):  273-273. 
    摘要 ( )   PDF (7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发作期与间歇期间日疟原虫在不同按蚊体内发育差异的研究
    朱国鼎1|高琪1|周华云1|李菊林1|金小林1|陆凤1|夏惠2|Jetsumon Sattabongkot3
    2007, 19(4):  274-277. 
    摘要 ( )   PDF (31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临床发作期与间歇期间日疟原虫在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体内发育的差异。方法在我国间日疟流行区分别采集临床发作期与间歇期间日疟病例的血样,采用体外人工膜饲感染系统在实验室同时体外人工感染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在感染后7~9 d和14 d分别解剖蚊胃和唾液腺,并检测蚊体内的卵囊和子孢子数。结果临床发作期间日疟原虫感染中华按蚊的卵囊阳性率和阳性蚊比率、子孢子阳性蚊比率和感染度均低于间歇期间日疟原虫感染,临床发作期间日疟原虫感染嗜人按蚊的子孢子阳性率、阳性蚊比率和卵囊阳性蚊比率均低于间歇期间日疟原虫感染,而子孢子感染度则高于间歇期疟原虫感染。结论临床发作期与间歇期间日疟原虫体外人工感染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卵囊和子孢子有差异

     |三峡建坝后血吸虫病传播危险因素研究Ⅲ库区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研究
    吴成果1|徐兴建2|王汝波3|肖邦忠1|魏风华2|戴裕海2|余秉圭4|郑江3
    2007, 19(4):  278-28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三峡库区血吸虫病传播危险因素,为三峡库区血吸虫病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方案。方法在三峡库区进行钉螺生存模拟试验,调查库区流动人口、家畜血吸虫病传染源和钉螺输入库区的潜在危险因素,以及建坝后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影响因素,找出库区血吸虫病监测的重点。结果钉螺在三峡库区的适宜环境中能够生长繁殖;血吸虫病传染源主要是往返于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流动人口;从血吸虫病疫区引进花革树木和牲畜,存在将钉螺和动物传染源输入库区的可能;库区社会经济发展可使血吸虫病传人的危险增加,三峡库区已成为血吸虫病的潜在流行区。结论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工作重点应是流动人口、引进的牲畜等血吸虫病传染源和钉螺输入因素的监测。

    湖沼地区钉螺调查时确定适宜样本量的研究
    倪映|崔道永|张志杰|彭文祥
    2007, 19(4):  281-284. 
    摘要 ( )   PDF (29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索湖沼地区钉螺调查时确定适宜样本量的方法,为获取准确的钉螺信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安徽省贵池区秋浦河沿岸随机选择4块滩地,按照等间隔的抽样方法调查钉螺,所有钉螺带回实验室用水测法判别死活,并记录活螺数。用EpiData双遍录入校对建立数据库,用SAS软件对4块滩地的钉螺数据按不同的样本量进行抽样并计算相应的钉螺密度,绘制样本量一钉螺密度绝对变化曲线和样本量钉螺密度相对变化曲线,判断各滩地的适宜样本量。结果  谷潭湖滩的适宜样本量为40框,菜籽湖滩为200框,秋浦河外滩为100框,欧阳湖滩为200框。结论样本量一钉螺密度绝对变化曲线和相对变化曲线相结合可以为确定湖沼地区钉螺调查时的适宜样本量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防治经验
    急性血吸虫病88例分析
    荣先兵|袁梅枝|董娟|彭孝武|付正银
    2007, 19(4):  284-295. 
    摘要 ( )   PDF (17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金钱松内生真菌杀螺活性菌株筛选
    郭尚彬|陈钧|何佳|承曦|仲楠
    2007, 19(4):  285-288. 
    摘要 ( )   PDF (29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筛选出对钉螺具有致死作用的金钱松内生真菌菌株,并进行形态学初步鉴定。方法  从药用植物金钱松的18株内生真菌中,按照WHO的杀螺剂浸泡试验法观察不同内生真菌以及不同浓度发酵液杀螺效果,并采用玻片培养法进行真菌鉴定。结果JJ18菌株发酵液的中和液(pH=7)有较高的杀螺效果,24 h钉螺死亡率达26. 7%,48 h达76. 7%,72 h达100.O%。发酵液浓度为5%时,钉螺死亡率为53.3%;浓度为10%时,钉螺死亡率为86. 7%。其杀螺活性成分主要是发酵液的细胞外产物,且对鱼无急性毒性。通过鉴定该菌属于曲霉属。结论金钱松内生真菌JJ18细胞外产物具有一定的杀螺效果,可作为筛选新型杀螺药物的资源。

    年极端低气温在湖北钉螺分布中的敏感性分析
    崔道永1|张志杰|倪映1|彭文祥2|庄建林2|周艺彪
    2007, 19(4):  289-292. 
    摘要 ( )   PDF (29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索预测湖北钉螺分布的敏感温度指标。方法  选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13个相邻有螺省(市)与无螺省(市)的61个气象站作为研究对象,以北纬34度为界,以北编码为温度不适合钉螺生存的地区,以南编码为温度适合钉螺生存的地区,分别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钉螺分布的敏感温度指标。结果有螺区和无螺区的年极端低气温和年平均温度的t检验结果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 49、-3. 93,P均<0.01)。无螺区年极端低气温和年平均温度均低于有螺区,差值分别为6.72℃和3. 02℃,年极端低气温的差值约为年平均温度差值的2.23倍;logistic回归分析仅显示年极端低气温对钉螺分布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OR =1. 48,P<0.01),年平坞温度未进入模型。结论年极端低气温可能是预测湖北钉螺分布的敏感温度指标。

    防治经验
    2006年泰州市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郭加宏|周红卫|陈剑峰
    2007, 19(4):  292-292. 
    摘要 ( )   PDF (8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血吸虫病肝损害超声分级与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分析
    易松涛|黄维恒|彭亿新|郭金枝
    2007, 19(4):  293-295. 
    摘要 ( )   PDF (23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血吸虫病肝损害程度B超分级与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双功多普勒超声对125例血吸虫病患者按WHO/TDR推荐的方法进行肝纤维化程度分级,并检测患者及对照组51例正常人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计算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量。结果血吸虫病患者门静脉与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肝纤维化程度血吸虫病患者其门静脉与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吸虫病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其特征性病理改变有关;脾静脉血流量占门静脉血流量比例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逐渐升高。

    特约专稿
    基于GIS技术网格定点式螺情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刘刚1|黄琼瑶孙|彭飞2|刘年猛2|孙慧2|刘铭2|杨林1
    2007, 19(4):  296-298. 
    摘要 ( )   PDF (26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开发钉螺孳生区螺情实查信息系统。方法通过开发螺情轨迹计算软件,利用有限的GPS实测坐标信息,自动计算和生成查螺轨迹,并结合螺情数据库,在GIS系统上形成直观的实查螺情信息分布图。结果建立了基于GIS技术的网格定点式螺情信息系统,并成功地在长沙市的4个区进行了试用,实现了人工查螺信息的标准化、直观化和数字化,提供了多种准确的定位螺情信息的查询方法。通过对历年的螺情信息处理,形成了以时间为主轴的螺情信息链,为政府部门制定查灭螺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模型。结论基于GIS技术的网格定点式螺情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人工查螺信息处理的效率和螺情的准确度,使螺情信息更加完整和系统化,为建立湖南省的螺情信息系统奠定了基础。

    论著
    上海市消除丝虫病后慢性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张小萍|朱民|蔡黎|王龙英|王真瑜|靳艳军
    2007, 19(4):  299-303. 
    摘要 ( )   PDF (36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上海市消除丝虫病后现存慢性丝虫病人的患病情况。方法对上海市历史在册的慢性丝虫病人以及线索病人进行调查,复查、核实症状和体征,填写完善档案卡和随访卡,建立数据库,并进行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查。结果上海市现存826例慢性丝虫病人,分布于9个区102个乡(镇),年龄70岁以上占87.17%,病程30年以上占96. 73%。主要体征淋巴水肿/象皮肿、乳糜尿和鞘膜积液分别占96. 73%、2.06%、1.21%。下肢淋巴水肿/象皮肿体征病人中,以Ⅰ-Ⅳ期淋巴水肿为主,占94. 63%,Ⅴ、Ⅵ期象皮肿占5.37%,其中16. 71%的病例有淋巴管/结炎。91. 77%的病例健康状况尚好,2.18%的病例生活不能自理。丝虫特异IgG4抗体阳性率为15. 01%,病原学检查均为阴性。结论上海市现存慢性丝虫病已得到有效控制,需加强对病入的治疗和照料,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防治经验
    超声显像在诊断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倪艾英|汪少荣
    2007, 19(4):  303-303. 
    摘要 ( )   PDF (7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5-2006年宿松县荆安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孙本荣|冯杏生|项希鹏|杨晓琳|张国华
    2007, 19(4):  304-305. 
    摘要 ( )   PDF (16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掌握国家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宿松县荆安村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为调整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要求,每年开展螺情、病情等纵向观察。结果2005~2006年监测结果显示,荆安村监测点螺情较严重,感染性钉螺持续存在。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维持在2%~3%之间,感染者主要是农民和学生。耕牛感染率较高,且流动性大。结论监测点采取的常规防治措施有一定的效果,但收效甚微。应加强综合治理措施,彻底改变钉螺孳生环境,加强传染源控制工作,有效降低血吸虫病疫情。

    湖沼水网地区血防综合措施防治效果评价
    张顺金1|王祖锋2|赵昌炎1|孟颖1
    2007, 19(4):  306-307. 
    摘要 ( )   PDF (15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评价湖沼水网地区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方法  2003~2006年在试点村实施查螺灭螺、查病治病、管粪管水、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4年的综合防治,钉螺面积下降98. 01%,钉螺密度下降69. 39%,钉螺感染率下降92. 68%,人群感染率下降90. 60%,耕牛感染率下降87.16%。结论  湖沼水网地区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

    汉寿县五一村血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效果
    谢朝梅|周应彩|姚孝明|江凤枝|杨宇林|肖俊文|余秋兰
    2007, 19(4):  308-310. 
    摘要 ( )   PDF (15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汉寿县五一村近年来血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效果。方法  从2004年开
    始,对该村3~60岁居民连续3年采用Kato-Katz法定量检查,查出的病人及时化疗,血吸虫病人采
    用吡喹酮60 mg/kg 2日疗法,土源性线虫病人采用阿苯达唑400 mg顿服。化疗后1个月进行疗效
    考核,比较血吸虫和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及治疗后阴转率。结果2004~2006年,血吸虫感染率下降
    了5. 25%,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下降了18. 85%;血吸虫病人治疗阴转率为98. 70%,土源性线虫病人
    治疗阴转率为95. 32%。结论血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同时防治,可以取得更为明显的防洽效果。

    特约专稿
    2000~2004年星子县渚溪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陶波|翟敏玲|刘建平|尹佐豪|万根金
    2007, 19(4):  309-310. 
    摘要 ( )   PDF (15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分析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0~2004对渚溪村5~65岁居民采用Kato-Katz法查病,并计算感染率、感染度;对耕牛采用塑料杯顶管法粪检。每年秋季采用系统抽样法查螺1次,捕获钉螺全部解剖。结果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维持在5.0%左右,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和螺情不稳定;血吸虫病肝纤维化3级发生率由4.79%下降至1. 11%。结论该监测点疫情较稳定。在常规防治工作进行的同时,重点抓好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应加强螺情监测力度,做好易感地带灭螺.达到逐步控制血吸虫病的目的。

    防治经验
    氯硝柳胺对钉螺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杨进孙1|周书林2|唐小牛2|陈文魁孙
    2007, 19(4):  311-312. 
    摘要 ( )   PDF (15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氯硝柳胺对钉螺体内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酶生物化学技术,以邻
    苯二酚为底物,测定并比较经0.1、0.5 mg/L和1.O mg/L的氯硝柳胺浸泡O、12、24、48 h后的钉螺
    体内酚氧化酶的活性,并设无氯清水浸泡作为对照组。结果经O.l、0.5 mg/L和1.O mg/L的氯硝
    柳胺浸泡o、12、24、48 h后的钉螺体内酚氧化酶的活性分别为181. 60±4.39、150.  43±3.52、102. 07
    ±2. 12、73. 77±1.98 U/g,178. 17±2.37、128.  13±2.54、86.5±1.35、48. 63±2.32 U/g和181. 60
    ±2. 09、105. 07±3.89、66. 07±2.54,33. 53±2.34 U/g。清水对照组浸泡O、12、24、48 h后的钉螺体
    内酚氧化酶的活性分别为183. 47±3.25、182. 07±2.27、182.  63±4.91 U/g和182.  10±2.95 U/g。
    经统计学分析,清水对照组各时间段及各组Oh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分
    别与同时间段清水对照组比较以及各组不同时间段与本组O h活性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氯硝柳胺杀灭钉螺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降低钉螺体内酚氧化酶活性有关。

    新沂市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
    张志才1|索歌华1|李慧梅1|娄培安2|王晓娟1|朱绍军
    2007, 19(4):  313-314. 
    摘要 ( )   PDF (14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新沂市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并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不同职业人群,采用改良加藤法粪检华支睾吸虫卵。对感染对象按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对第一中间宿主螺类和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人群华支睾吸虫平均感染率为2.10%,其中30~岁组人群感染率最高。第一和第二中间宿主的感染率分别为0.99% (1011 007)和34. 90% (185/530)。治疗采用吡喹酮总剂量按60 mg/kg,日3次,1日疗法,可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新沂市仍是华支睾吸虫病低度流行区,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

    综述
    我国城市血吸虫病的流行现状和防治对策
    操治国(综述)|汪天平(审校)
    2007, 19(4):  315-320. 
    摘要 ( )   PDF (18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血吸虫病核酸疫苗研究进展
    周霞(综述)|诸葛洪祥(审校)
    2007, 19(4):  317-320. 
    摘要 ( )   PDF (26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