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2年 第2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2-02-16
    特约专稿
    我国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实现路径的探讨
    周晓农, 姜庆五, 郭家钢, 林丹丹, 朱蓉, 杨国静, 杨坤, 李石柱, 许静
    2012, 24(1):  1-4. 
    摘要 ( )   PDF (9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分析了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现状, 围绕我国2020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目标的客观条件、 实现路径等进行了讨论, 阐述了在传播阻断前、 中、 后3个时期的防治策略、 监测与响应、 关键技术等方面的重点, 指出应积极开展针对日本血吸虫病在低度流行水平下的传播阈值和关键防控技术研究。

    论著
    2010年全国重点水域血吸虫感染哨鼠监测预警情况分析
    郑浩, 孙乐平, 朱蓉, 涂祖武, 李以义, 杨卫平, 辜小南, 吴子松, 冯锡光, 杨坤, 李石柱, 许静, 郭家钢, 陈朝, 周晓农
    2012, 24(1):  5-9. 
    摘要 ( )   PDF (11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索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的方法与手段, 为提高血吸虫病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在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江苏、 云南和四川7个省选择血吸虫病易感重点水域, 采用哨鼠尾蚴测定法, 分别于2010年6月和9 月开展2次现场检测。哨鼠在实验室饲养后解剖观察血吸虫感染情况, 建立全国重点水域血吸虫感染性数据库, 分析哨鼠监测预警阳性点的时空分布和环境特点等情况。结果 结果 2010年6月和9月在7个省34个县 (市、 区) 检测了72个点。共投放哨鼠2 667只, 回收哨鼠2 613只, 总回收率为97.98%; 共检出17个阳性点, 阳性点出现率为23.61%, 其中6月份阳性点出现率为17.24% (10/58), 9月份阳性点出现率为14.71%(10/6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0.151, P = 0.698) 。共解剖哨鼠2 436只, 检出阳性哨鼠90只, 检获血吸虫459条, 哨鼠总感染率为3.69%, 阳性鼠平均虫负荷为5.10条/鼠。6月份哨鼠感染率为2.82% (31/1 099), 阳性鼠平均虫负荷为2.45条/鼠; 9月份哨鼠感染率为4.41% (59/1 337), 阳性鼠平均虫负荷为 6.49条/鼠, 9月份哨鼠感染率显著高于6月份 (χ2 = 14.681, P < 0.01)。当年有感染性钉螺、 上年有感染性钉螺和近3年无感染性钉螺环境哨鼠阳性点检出率分别为29.63%、 41.67%和12.1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5.227, P = 0.071); 上述3类环境哨鼠感染率分别为9.38%、 3.98%和0.5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20.489, P < 0.01)。结论 结论 重点水域哨鼠感染监测结果能基本反映当地血吸虫病疫情, 对近年未查出感染性钉螺的环境仍能检出较多阳性。采用哨鼠测定法在重点水域进行监测预警将显著提高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系统的敏感性。

    血吸虫病疾病负担研究 Ⅳ 慢性血吸虫病的社区危险因素
    贾铁武, 孙乐平, 洪青标, 邓瑶, 张功华, 易平, 郭家钢, 周晓农
    2012, 24(1):  10-13. 
    摘要 ( )   PDF (19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湖沼型流行区社区水平 (村级) 卫生经济因素与慢性血吸虫病疾病负担的关系。方法 方法 收集2004- 2005年安徽当涂县和湖南汉寿县以行政村为单位的社会经济学资料, 建立慢性血吸虫病疾病负担伤残调整寿命年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 数据。以每村家庭第一主成分的中位数代表各村的经济发展水平, 对中位数进行排序, 并分成5 等分, 再计算两个县YLD的经济集中指数; 以各样本村的每千人口YLD为因变量, 用多元回归分析对经济水平、 安全饮水、卫生厕所、 村与疫水的平均距离等社区卫生经济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结果 当涂县和汉寿县YLD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12 和0.03, YLD在村级经济水平间分布均衡; 当涂县与汉寿县社区经济 “最差、 较差、 中等、 较好、 最好” 分类的每千人YLD分别为5.87、 4.43、 3.38、 0.76人年/1 000人和0.76人年/1 000人与5.38、 11.80、 5.17、 8.19人年/1 000人和9.58人年/1 000人, 2个县村级经济水平与血吸虫病疾病负担呈非线性关系。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行政村离疫水越远, YLD越小(P < 0.01), 人均水田面积越多YLD越大(P < 0.05)。结论 结论 社区经济水平与血吸虫病疾病负担呈非线性关系, 但村与疫水距离、 种植水田的面积与居民疾病负担关系密切。

    湖区某县日本血吸虫病时空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杨坤, 周晓农, 王显红, 杨国静, 贾铁武, 何未龙
    2012, 24(1):  14-20. 
    摘要 ( )   PDF (10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基于贝叶基斯模型构建日本血吸虫病时空分布模型, 分析血吸虫病时空格局变化, 评估环境变化对血吸虫病疫情的影响。方法 方法 利用湖南省汉寿县1996-2005年的查病数据和遥感提取的环境因子, 在考虑血吸虫病检查方法灵敏度和特异度的不确定性和血吸虫病时空格局的基础上, 构建不同的血吸虫病贝叶斯模型, 筛选最佳模型, 分析10年间血吸虫病的时空格局变化, 并评估退田还湖工程对血吸虫病疫情的影响。结果 结果 血吸虫病贝叶斯时空交互模型为最佳模型。10年间, 汉寿县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无显著时间相关性, 每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的空间相关结构差异较大; 血吸虫感染率预测变化图显示汉寿县沅水以南地区无显著性变化, 沅水以北地区的感染率显著增加, 提示本研究区域内单退型退田还湖对血吸虫病的影响程度可能要强于双退型。结论 结论 基于贝叶斯模型, 构建血吸虫病时空分析模型是切实可行的。该类模型在分析和预测血吸虫病分布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可作为确定防治措施、 提高防治效果的重要工具。

    2005-2010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蒙先洪, 徐亮, 张旭东, 吴子松, 杨羽, 毛勇, 钱晓洪, 陈陵, 陆定, 钟波, 邱东川, 尹治成
    2012, 24(1):  21-25. 
    摘要 ( )   PDF (14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规律, 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方法 按照平坝、 丘陵、 山区3种山丘亚型, 选择9个血吸虫病监测点进行纵向观察。2005-2010年每年在监测点开展人畜病情、 螺情和相关因素调查, 比较逐年血吸虫病疫情指标变化趋势。 结果 结果 2005-2010年9个监测点钉螺总面积从351 853 m2 下降到 128 285 m2 , 活螺密度从0.70只/0.1 m2 下降到0.21只/0.1 m2 , 钉螺感染率从0.06%下降到0, 钉螺主要分布在沟渠和稻田等环境。2005-2010年监测点人群血吸虫抗体阳性率从19.41%下降到7.62%, 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1.93%下降到0.10%, 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从4.50%下降到1.02%。 结论 结论 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上已趋于低度流行状态, 但局部地区仍有小幅波动, 应加强巩固监测工作。

    防治经验
    螺枯威对小鼠毒性试验
    夏蒙, 汤凌, 郭凤英, 陈祥麟, 魏望远
    2012, 24(1):  25. 
    摘要 ( )   PDF (18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螺枯威小鼠毒性试验结果表明, 该灭螺药剂量超过灭螺剂量400~1 200倍时, 小白鼠口服24 h内死亡率仅10%~ 20%, 14 d内仅高剂量组死亡率>50%, 表明螺枯威属于低毒药物

    论著
    江苏省14个县(市、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的效果评价
    孙乐平, 田增喜, 杨坤, 黄轶昕, 洪青标, 高扬, 吴蔚庆, 邱作君, 杨国静, 闵捷, 葛均, 梁幼生, 高琪, 吴红辉
    2012, 24(1):  26-31. 
    摘要 ( )   PDF (15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考核评估江苏省14个县 (市、 区) 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的防治效果。方法 方法 按照 《血吸虫病防治地区达标考核评估方案》 的要求, 采取听汇报、 查看资料和现场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评估。审核近2年以行政村为单位反映病情、 螺情变化和防治工作等数据资料; 按照分层抽样的原则, 每县 (市、 区) 分别在重、 中、 轻流行镇 (乡、 街道) 中各抽取1个流行程度较重的行政村作为被考核村, 调查常住人口和散养家畜病情以及近3年查出钉螺且人畜活动频繁环境的钉螺感染情况。结果 结果 2007-2010年江苏省对14个县 (市、 区) 进行了传播控制达标考核, 现场抽查了39个镇 (乡、 街道) 42个村。共计调查264个环境, 1 679.73 hm2 , 39 894框, 捕获钉螺2 179只; 解剖全部活螺405只, 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共计调查居民22 147人, 其中血清学检查22 147人, 阳性300人, 阳性率为1.35% (0.30%~4.26%); 粪检297人, 未查到粪检阳性病人。共计调查家畜2 931头 (只), 其中牛230头, 猪2 333头, 羊368只, 均未查到阳性。14县 (市、 区) 均已建立了以行政村为单位, 能反映当地血吸虫病病情、 螺情等变化的血防档案资料。资料显示, 14个县 (市、 区) 均在考核前2年灭光了感染性钉螺, 平均未查出感染性钉螺年份为2.71年 (2~4年), 所有被考核县 (市、 区) 在考核前3年以上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结 结论 论 对照我国 《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标准》(GB 15976-2006), 江苏省14个县 (市、 区) 均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急性日本血吸虫病与血清白介素?33的关系研究
    陈若青, 周艺彪, 蒋露芳, 宋秀霞, 张志杰, 居丽雯, 姜庆五
    2012, 24(1):  32-34. 
    摘要 ( )   PDF (18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检测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血清白介素?33 (IL?33) 水平, 探讨IL?33在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方法 选择来自湖区的4例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和来自非疫区的15例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人口学资料并采集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血清IL?33水平。应用Stata 1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结果 结果 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IL?33水平为517.33 (334.65,1 056.88)pg/ml, 显著高于对照者血清IL?33 水平1.66 (1.66,6.35)pg/ml (Z= -3.207,P = 0.001)。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IL?33水平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 患者感染时长的相关系数均为0.8, 相关系数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2)。结论 结论 IL?33在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 在日本血吸虫病急性期发挥了促进炎症作用, 并可能在患者感染日本血吸虫后7~9周参与启动Th2型免疫应答。

    杀螺剂室内筛选实验方法标准化的研究 IV 不同月份钉螺对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的敏感性
    李幼子, 邢云天, 李洪军, 曲国立, 汪伟, 魏剑英, 梁幼生, 戴建荣
    2012, 24(1):  35-39. 
    摘要 ( )   PDF (10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不同月份钉螺对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 (WPN) 的敏感性, 为制定杀螺药筛选与药效评价标准化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法 自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每月采集江苏省镇江市江滩钉螺, 实验室饲养24 h后随机分组, 用现配制的WPN药液在温度 (25±1) ℃、 湿度60%、 光照充足的培养箱内对上述钉螺进行浸杀试验, 采用敲击法鉴别钉螺死活并计数, 计算钉螺死亡率及其半数致死浓度 (LC50 )。结果 结果 0.5 mg/L及以上浓度WPN浸杀钉螺24 h, 各月采集的钉螺死亡率均为100%; 浓度为0.25 mg/L时, 钉螺死亡率为60%~100%; 浓度为0.125 mg/L时, 钉螺死亡率为3%~27%; 浓度为 0.062 5 mg/L时, 钉螺死亡率为3%~20%;0.032 mg/L及以下浓度钉螺死亡率均为0; 浸杀24 h钉螺LC50为0.140~0.209 mg/L。 0.5 mg/L及以上浓度WPN浸杀钉螺48 h, 各月采集的钉螺死亡率均为100%; 浓度为0.25 mg/L时, 钉螺死亡率为90%~ 100%; 浓度为0.125 mg/L时, 钉螺死亡率为3%~57%; 浓度为0.062 5 mg/L时, 钉螺死亡率为3% ~13%; 浓度为0.032 mg/L 时, 钉螺死亡率为0~10%; 0.016 mg/L及以下浓度时, 钉螺死亡率均为0; 浸杀48 h钉螺LC50为0.112~0.170 mg/L。不同月份钉螺经WPN浸杀24 h与48 h时的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均 > 0.05)。结论 结论 全年不同月份采集的钉螺对WPN的 LC50波动范围不大, 敏感性变化较小, 对杀螺药筛选以及药效评价结果影响有限, 在实验误差范围内。

    日本血吸虫感染ICR小鼠后Tc1和Tc2细胞的动态观察及其功能分析
    徐志鹏, 张伟伟, 李永, 董潇潇, 李莎莎, 杨晓玮, 陈晓军, 朱继峰, 薛雪, 孔文珺, 周莎, 贺蕾, 刘丰, 苏川
    2012, 24(1):  40-44. 
    摘要 ( )   PDF (21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ICR小鼠后不同时期T淋巴细胞中杀伤性T细胞 (Tc) 亚型Tc1和Tc2比例的动态变化, 并分析两者分别与Th1和Th2细胞比例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 方法 分别取日本血吸虫感染0、 3、 5、 8、 13周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个时期Tc1、 Tc2和Th1、 Th2细胞亚群分别占T淋巴细胞的比例。 结果 结果 与0周对照比较, 感染3、 5、 8、 13周小鼠T淋巴细胞中Tc1细胞比例显著增高 (P均< 0.01), 感染5、 8、 13周小鼠T淋巴细胞中Tc2细胞比例显著增高 (P均< 0.01)。比较Tc1和Tc2细胞比例在相同时间点的增速发现, 感染3周时Tc1细胞比例增高最显著, 而感染5周时Tc2细胞比例的增高最显著。感染各个时间点CD3+ T细胞中的Th1细胞比例与Tc1细胞比例平行增长, 且两者呈正相关(r = 0.978, P = 0.004); CD3+ T细胞中的Th2细胞比例与Tc2细胞比例平行增长, 且两者呈正相关 (r = 0.974, P = 0.005)。体外可溶性成虫抗原 (SWA) 刺激脾细胞可优势增加T淋巴细胞中的Tc1细胞比例 (P < 0.01), 而可溶性虫卵抗原 (SEA) 刺激脾细胞可优势增加T淋巴细胞中的Tc2细胞比例 (P < 0.01)。 结论 结论 日本血吸虫感染不同阶段, 小鼠T淋巴细胞中的Tc1 和Tc2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 并分别与Th1和Th2细胞比例呈正相关。在感染3周时主要以Tc1细胞比例升高为主, 而感染 5周时主要以Tc2细胞比例升高为主。SWA可优势诱导Tc1细胞, 而SEA可优势诱导Tc2细胞。

    抗日本血吸虫14?3?3蛋白单克隆抗体5C6抗原识别表位的鉴定
    钱春艳, 宋丽君, 余传信, 殷旭仁, 王玠, 张伟, 金一, 柯雪丹
    2012, 24(1):  45-49. 
    摘要 ( )   PDF (11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采用噬菌体展示肽技术鉴定抗日本血吸虫14?3?3蛋白单克隆抗体5C6的抗原识别表位。 方法 方法 将纯化的抗日本血吸虫14?3?3蛋白单克隆抗体5C6作为固相配基筛选噬菌体随机展示12肽库, 按照吸附?洗脱?扩增的淘洗过程进行3轮生物淘洗, 富集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颗粒。随机挑取第3轮洗脱的独立噬菌体克隆, 分别依次进行噬菌体扩增、基因组DNA抽提和DNA序列分析。选择外源性插入DNA序列完全相同或高度相似的同源性噬菌体, 采用ELISA及免疫印迹分析对其免疫反应性作进一步鉴定, 以确定单克隆抗体5C6的抗原识别表位。 结果 结果 第3轮淘洗物中33个独立噬菌体克隆的DNA测序结果显示, 其中25个噬菌体编码外源性插入肽的核酸序列均为5′?CCACCTAGTAGCAGACCGATTCT? CAGTCGAAGGAAA?3′, 其对应的演绎氨基酸序列为PPSSRPILSRRK, 该肽与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及自然界其他已知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均无同源性。免疫印迹试验证实此短肽可被自然感染的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所识别, 而不与健康人血清反应。 结论 结论 本研究成功鉴定了抗日本血吸虫14?3?3蛋白单克隆抗体5C6所识别的模拟抗原表位, 并证明该表位为空间构像表位。

    日本血吸虫热休克蛋白70诱导BALB/c小鼠皮肤炎症反应的实验研究
    杨洁, 杨琳琳, 孙希, 郑焕钦, 吕志跃, 吴忠道
    2012, 24(1):  50-53. 
    摘要 ( )   PDF (11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观察重组日本血吸虫热休克蛋白70 (rSj648/hsp70) 诱导BALB/c小鼠皮肤炎症反应的变化情况。 方法 方法 BALB/c小鼠经腹部皮内分别免疫注射LPS (20 μg/只)、 rSj648/hsp70 (100 μg/只), 同时设PBS处理组为空白对照。通过苏木素伊红 (HE) 染色观察免疫后第1、 2、 4、 7天小鼠腹部皮肤的炎症反应变化, 并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小鼠皮肤组织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结果 通过HE染色观察发现LPS组小鼠腹部皮肤组织在免疫后第1天炎症细胞浸润明显, 之后炎症反应开始逐渐减轻; 与LPS组相比较, rSj648/hsp70组小鼠腹部皮肤炎症反应强度大, 持续时间长,直至免疫后第7天炎症反应仍明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 免疫后第1天, LPS组和rSj648/hsp70组小鼠皮肤组织的IFN? γ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 之后LPS组逐渐降低, 而rSj648/hsp70组直至免疫后第7天仍持续高表达。 结论 结论 rSj648/hsp70 能使小鼠皮肤出现较强的以诱导产生IFN?γ为主的Th1优势免疫应答, 进一步提示了HSP70高表达可能与致弱尾蚴诱导宿主产生抗感染免疫力有关。

    HIV合并隐孢子虫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
    田利光, 汪天平, 程国金, 汪峰峰, 童小妹, 郭俭, 蔡玉春, 陈家旭, 周晓农
    2012, 24(1):  54-57. 
    摘要 ( )   PDF (18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HIV合并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方法 对安徽省阜阳市309名HIV感染者粪便样本进行检测, 以确定其隐孢子虫感染情况, 并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合并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 共粪检302人, 隐孢子虫感染率为8.28%, 男性 (13.49%) 显著高于女性(2.9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多因素分析表明, 男性(OR = 6.700, 95% CI: 2.030, 22.114), 年龄< 42岁 (OR = 4.148, 95%CI: 1.348,12.761), 体内IL?2水平< 77 pg/ml (OR = 0.226, 95%CI: 0.076, 0.674), 个人卫生习惯与合并隐孢子虫感染有关(OR = 0.324, 95%CI: 0.105, 0.994)。结论 结论 HIV合并隐孢子虫感染率高, 男性、 年龄< 42岁、 体内IL?2水平较高以及个人卫生习惯较差的HIV感染者应作为隐孢子虫感染的重点防治对象。

    弓形虫慢性感染大鼠脑组织中Toll样受体4基因表达及其对脑损害影响
    周永华, 王尚尚, 杨静, 陶建平, 许永良, 黄玉政, 高琪
    2012, 24(1):  58-61. 
    摘要 ( )   PDF (11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Toll 样受体4 (TLR4) 在弓形虫慢性感染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 及其对脑部损害的作用。 方法 方法 将10 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 每组5只。感染组每鼠腹腔感染1×107 /ml弓形虫速殖子2 ml, 对照组每鼠腹腔注射灭菌生理盐水2 ml。弓形虫感染后10周, 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IL?1β和IL?4水平;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PCR) 法检测大鼠脑组织TLR4 mRNA的表达。 结果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弓形虫慢性感染组大鼠脑TLR4 mRNA 表达显著升高 (P<0.05), 血清IL?1β含量显著上升 (P<0.05), IL?4含量也有所升高,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 结论 论 TLR4在弓形虫慢性感染大鼠的脑部损害中具有一定作用。

    蛔虫抗原基因ALAg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重组蛋白诱导小鼠的免疫保护研究
    何光志, 田维毅, 王平, 王文佳, 奚锦, 俞琦, 王乾宇, 黄高, 蔡琨, 刘安胜, 安传伟, 查高武, 张鹏
    2012, 24(1):  62-66. 
    摘要 ( )   PDF (20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确定蛔虫基因工程疫苗候选基因。方法 方法 连接经BamH I和EcoR I酶切的pMD18?T?ALAg和pET?28a(+)质粒的纯化回收产物, 将连接产物pET?28a(+)?ALAg表达载体转化表达菌株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 并纯化重组蛋白 (rALAg)。30只小鼠分成免疫组、 佐剂组和对照组, 每组10只, 各组分别接种重组蛋白与弗氏完全佐剂(FCA)混合物、 FCA以及磷酸盐缓冲液 (PBS) 后, 采用蛔虫感染性虫卵进行攻击(3 600个/只), 观察各组小鼠体内虫体数, 并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体IgG。结果 结果 rALAg能被兔抗蛔虫阳性血清所识别。免疫组小鼠的肝脏和肺脏中的蛔虫幼虫数量(25.30±4.55) 比对照组 (57.60±5.76) 减少了69.26%, 与对照组和佐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免疫组IgG抗体水平检测血清吸光度值A450 (0.858±0.003) 与对照组 (0.149±0.004)、 佐剂组比较 (0.134±0.00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结论 ALAg基因可作为蛔虫基因工程疫苗的候选基因。

    基于油镜的全自动显微图像扫描采集系统改进和优化及在疟疾血片复审的应用
    高原, 纵兆民, 杨佩才, 张洪英, 魏德会, 李燕青, 黄景章, 周晓农
    2012, 24(1):  67-71. 
    摘要 ( )   PDF (10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对基于油镜的全自动显微图像扫描采集系统 (图象系统) 软件部分进行修改和优化, 并观察该改进和优化后的系统在疟疾血片复审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方法 对基于油镜的全自动显微图像扫描采集系统进行了软件部分的修改和优化。用改进和优化后的图像系统对云南省腾冲县的4个乡 (镇) 医疗机构门诊镜检站镜检员人工常规镜下读片的115张疟疾血片进行复审, 比较该图像系统和人工镜下读片的准确度、 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 结果 改进和优化后的图像系统扫描速度得到了提升, 实际操作更加方便简捷。扫描的图片自动保存后, 可以反复研读, 集体判读。并可以通过网络建立血片复审机制和远程诊断。在疟疾血片复审中显示, 图像系统诊断疟疾的整体准确度为100%, 高于人工常规镜检的准确度(95.5%)(P= 0.002); 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 亦高于人工常规镜检法 (分别为91.30%和94.52%)(P均<0.05)。 结论 结论改进和优化后的图象系统功能强大, 扫描速度快, 操作简便快捷, 在疟疾读片的速度、 准确度、 敏感度和特异度方面均优于人工常规镜下读片, 适于在基层推广使用。

    短篇论著
    基于行政村尺度的安乡县晚期血吸虫病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姚保栋, 周艺彪, 王增亮, 田安平, 朱绍平, 胡本骄, 张志杰, 宋秀霞, 易平, 姜庆五
    2012, 24(1):  72-75. 
    摘要 ( )   PDF (11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安乡县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的空间分布模式及规律, 为晚血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方法 建立安乡县基于行政村的空间数据库, 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 (Moran’ s I)、 局部空间自相关 (Local Moran’ s I,LISA)与空间扫描统计量法探索晚血空间分布特征。 结果 结果 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 总体研究区域上晚血患病率不存在空间自相关 (Mo? ran’ s I = 0.06,P > 0.05);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测出9个村的LIS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其中H?H、 L?H、 H?L 3 种相关模式的村分别有4、 3个和2个; 空间扫描统计量法分析结果显示有1个患病率高值聚集区。 结论 结论 安乡县晚血分布存在局部空间自相关和一定的聚集性, 可根据这些分布特征, 合理安排防治资源, 从而更加有效地控制血吸虫病。

    防治经验
    阳新县以机代牛项目问卷调查
    柯常贵, 王义乾, 梁勋寅, 袁修柏, 汪承相
    2012, 24(1):  75. 
    摘要 ( )   PDF (17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8年阳新县对血吸虫病重疫区有代表性的405户养牛户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有215户愿意淘汰耕牛, 占 53.09%; 288户养牛户愿意以经济方式补偿, 占71.11%; 17户要求以机代牛方式补偿, 占28.89%。

    短篇论著
    生态文明家园建设防治血吸虫病效果观察
    唐猛, 贾铁武, 吴子松, 毛平, 陈琳, 李汉刚, 钟波, 邱东川, 姚琴, 胡幼萍
    2012, 24(1):  76-78. 
    摘要 ( )   PDF (9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观察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对血吸虫病防治的效果。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0年四川省丹棱县双桥镇梅湾村血吸虫病防治和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资料, 分析血吸虫病防治效果。结果 结果 2010年梅湾村共建沼气池454口, 农户均使用井水, 农户沼气池、 卫生厕所、 污水处理池普及率均达100%; 2010年耕牛存栏降为4头, 较2004年下降91.30%, 且全部圈养; 2005年和2008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26%和0.30%, 其余年份均为0; 7年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均为0; 6岁以上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达100%, 农民耕作时多能采用一定防护措施。结论 结论 生态文明家园建设防治血吸虫病效果显著。

    改良压碎逸蚴法现场检测感染性钉螺效果
    何亮才, 王加松, 李华忠, 荣先兵, 袁梅枝, 彭孝武, 朱少良, 王璐, 贺正文, 杨志强, 洪敏, 苏文, 李俊
    2012, 24(1):  79-81. 
    摘要 ( )   PDF (10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评价改良压碎逸蚴法 (压逸法) 现场检测感染性钉螺效果。方法 方法 2011年4-5月, 在湖北省荆州市进行查螺, 以村为单位随机分组, 比较压逸法和压碎法现场检测感染性钉螺的符合率、 检出率及人力投入。结果 结果 检测14个有螺环境, 压逸法和压碎法感染性螺点检出符合率为100%。春季查螺, 压逸法检测539个有螺村、 3 536个螺点, 压碎法检测 671个有螺村、 11 375个螺点, 两法对感染性螺点村的检出率分别为25.79%和28.46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1.079 5, P>0.05); 对感染性螺点的检出率分别为5.57%和3.6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95.464 1, P<0.01)。压逸法比压碎法减少人力投入87.86%, 平均每乡 (镇) 节省人力12.95人⋅ d。结论 结论 压逸法快速确定感染性螺点效果明显, 定性准确, 节省人力投入, 适用于疫区批量检测感染性钉螺及感染性钉螺环境 (段)

    河南省蛙类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感染情况调查
    邓艳, 刘长军, 陈伟奇, 周瑞敏, 贺丽君, 蔺西萌
    2012, 24(1):  82-84. 
    摘要 ( )   PDF (10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了解河南省蛙类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的自然感染情况, 分析人群感染曼氏裂头蚴的潜在风险。 方法 方法 分别在河南省12个调查点采集蛙类, 剥皮后检查并分离寄生于蛙肌肉中的曼氏裂头蚴, 记录其位置和数量。 结果 结果 河南省蛙类曼氏裂头蚴自然感染率为26.63% (306/1 149), 累计发现曼氏裂头蚴1 897条, 平均感染度为6.2条/只; 青蛙曼氏裂头蚴感染率高于蟾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30.42, P<0.01); 病例居住地青蛙的曼氏裂头蚴自然感染率高于其他调查点(χ2 =8.46, P<0.01); 豫西地区蛙类曼氏裂头蚴感染率低于其他地区 (χ2 =13.45, P<0.01); 蛙类后腿是曼氏裂头蚴的主要寄生部位, 占73.74% (1 365/1 851)。 结论 结论 河南省自然界生存的蛙类普遍存在曼氏裂头蚴感染, 对人群有潜在致病威胁,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对曼氏裂头蚴病的防控。

    稻田间歇灌溉控制蚊蚴效果
    曹晓斌, 江建平, 顾光明, 周华云, 丁桂生, 仲四清, 陈厚存
    2012, 24(1):  85-87. 
    摘要 ( )   PDF (9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稻田间歇灌溉法控制蚊蚴效果及其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 方法 在其他措施完全相同的前提下, 以土壤水势为指针, 对试验田、 对照田分别实行间歇和常规灌溉, 于水稻生长全程定人、 定期、 定点采用吸捕法调查按蚊和库蚊幼虫密度; 以植株性状、 叶龄进程、 茎蘖动态、 产量结构和实际产量等指标评判水稻长势和产量。结果 结果 试验田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幼虫平均密度分别比对照田减少10.32条/m2 和13.93条/m2 , 防制率分别达78.84%和72.14%; 试验田比对照田每667 m2 平均增产22.5 kg , 节水187.4 m3 , 增收节支75.78元。结论 结论 稻田间歇灌溉不仅可有效控制蚊蚴孳生,还能节水、 省电、 增收。

    1998-2008年嘉兴市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蔡陈效, 徐晓斐, 陈晓琴
    2012, 24(1):  88-90. 
    摘要 ( )   PDF (10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对1998-2008年嘉兴市晚期血吸虫病人流行病学及死亡原因进行调查, 为进一步改善晚期血吸虫病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1998?04-2008?03本院登记在册的晚期血吸虫病人档案, 结合随访情况, 了解其死亡原因及流行病学特征, 分析近10年来嘉兴市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死亡特征。结果 结果 1998?04-2008?03本院登记晚血患者共2 004 例, 死亡202例。死亡年龄主要集中在60~70岁和70~80岁年龄组, 分别占总死亡病例数的39.60%和34.65%; 死亡时间主要集中在1998年, 共65例, 占32.18%。死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9例, 占34.16%; 死于肝性脑病45例, 占22.84%。结论 结论 近 10年嘉兴市晚期血吸虫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

    防治管理
    余江县血防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
    艾冬云, 刘步云
    2012, 24(1):  91-92. 
    摘要 ( )   PDF (9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介绍了余江县原血吸虫病疫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 产生的巨大变化, 取得的辉煌成绩, 说明生态文明建设是做好血防工作必须重视的一项重要内容。

    常山县药物灭螺承包责任制绩效评估
    徐青华, 黄兴土, 姜友华, 刘建华
    2012, 24(1):  93-95. 
    摘要 ( )   PDF (19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索山丘地区复杂环境灭螺新模式, 为制定灭螺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由政府主导实施血防灭螺承包责任制, 灭螺结束后对当季灭螺质量进行评估, 第二年春季对近期灭螺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结果 实施灭螺承包责任制后,钉螺面积下降率从承包前的53.4%上升至承包后的100%, 螺点压缩率从54.6%上升到100%。灭螺所需投入从2.03元/m2 下降至0.69元/m2 , 灭螺成本从3.73元/m2 下降至0.75元/m2 , 灭螺工效从承包前的12.0 m2 /工上升至承包后的36.7 m2 /工。灭螺药物每年使用量从7.50 t下降到3.20 t, 下降了57.3%。群众血防灭螺承包责任制知晓率和认可率均为92.5%。结论 结论 实施血防灭螺承包责任制后, 山丘地区复杂环境灭螺资金使用绩效、 灭螺质量、 灭螺工效得到大幅度提高, 节约了灭螺药物。

    综述
    旋毛虫幼虫在宿主肌组织中分布的影响因素
    李立宏, 姜文静
    2012, 24(1):  96-98. 
    摘要 ( )   PDF (13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旋毛虫幼虫在宿主肌组织中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宿主种类、 肌肉生理状况、 旋毛虫种别、 旋毛虫幼虫能否成囊、 感染量等。本文对旋毛虫幼虫在宿主肌组织分布的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抗原表位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张伟, 余传信
    2012, 24(1):  99-103. 
    摘要 ( )   PDF (11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表位是抗原诱导免疫反应的基本功能单位。在免疫学研究与医疗实践中, 表位的鉴定与选择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本文综述了当前抗原表位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疾病诊断、 疫苗研究、 疾病治疗等领域的应用。

    防治经验
    2006-2010年枞阳县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王晓可
    2012, 24(1):  103. 
    摘要 ( )   PDF (17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6-2010年枞阳县血吸虫病疫情分析显示, 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维持在较低程度, 且呈逐年下降趋势, 急性血吸虫病每年仅有散发; 但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密度维持在较高程度。提示应继续加大防治工作力度, 尤其是要加大传染源控制力度, 降低感染性钉螺密度, 减轻血吸虫病对人畜的危害。

    荆州市感染性钉螺环境分布调查及处置
    彭孝武, 李华忠, 王加松, 荣先兵, 何亮才, 张华明, 刘雄
    2012, 24(1):  104-105. 
    摘要 ( )   PDF (9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进行查螺, 对粪检阳性病人可能的感染地点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明荆州市 2004-2010年有1 721处感染性螺点, 其中94.1%的感染性螺点与最近居民点距离为500 m, 97%的粪检阳性病人自认的感染地点与最近居民点距离为400 m。采用问卷法调查粪检阳性病人有助于快速确定感染性钉螺环境。

    2005-2010年华容县东沟村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
    蔡建新, 周玉波, 黄胜文, 乐冬林, 胡红霞, 李广平, 郭凤英, 易平
    2012, 24(1):  106-107. 
    摘要 ( )   PDF (9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5-2010年华容县东沟村6岁以上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为13.34%、 9.59%、 4.81%、 3.03%、 2.35%、 2.19%。耕牛粪检阳性率为2.50%~25.92%。垸内未查出钉螺, 垸外洼地感染螺密度高。垸外为易感环境, 牛仍是主要传染源, 应加强敞放牛的管理和控制。

    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血防知识 态度和行为比较
    张刚刚, 赵安, 唐启强, 朱静, 黄潮清
    2012, 24(1):  108. 
    摘要 ( )   PDF (19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江西省南昌市3所小学留守和非留守学生就血防知识、 态度和行为 (KAP) 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表明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KAP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厦门市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特征分析
    陈健, 陈国伟, 王明斋, 陈华芳, 林敏珍, 柯雪梅, 郭志南
    2012, 24(1):  109-110. 
    摘要 ( )   PDF (9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8年厦门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6.37%, 其中钩虫、 蛔虫、 鞭虫、 蛲虫感染率分别为5.97%、 0.29%、 0.09%和 20.13%。岛外辖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和儿童蛲虫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应用密切值法综合评价疟原虫血片质量
    封永昌
    2012, 24(1):  111-112. 
    摘要 ( )   PDF (9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疟原虫血片制作、 染色和清洁度3个单指标评价基础上, 利用密切值法对连云港市8个县 (区) 16个镜检站的血片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 连云港市各镜检站血片质量较高。密切值法原理简单、 评价结果合理、 易于操作, 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肇源县防治华支睾吸虫病社区干预效果
    纪卓, 葛涛, 袁爽, 李学志, 刘国辉, 唐磊
    2012, 24(1):  113. 
    摘要 ( )   PDF (18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肇源县实施防治华支睾吸虫病社区干预后, 居民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由基线调查的67.43%降至7.12%, 居民卫生知识和卫生行为知晓率分别上升124.55%和156.03%,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5-2010年邗江区沿江村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
    马玉才, 王福彪, 曹富荣, 薛在泉, 张长林
    2012, 24(1):  114-115. 
    摘要 ( )   PDF (9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5-2010年邗江区沿江村血吸虫病监测点内螺情、 病情均明显下降, 但仍需加强渔船民等重点人群的监测。

    2010年山东省疟疾综合防治措施效果
    卜秀芹, 王用斌, 赵长磊, 陈锡欣, 孔祥礼, 张本光
    2012, 24(1):  116. 
    摘要 ( )   PDF (18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0年山东省共报告疟疾117例, 年发病率为0.13/10万。发病数最多的县 (区) 为单县, 23例疟疾均为本地感染病例; 其次为岱岳区, 6例病人均为非洲务工返回人员。全省共血检发热病人296 230人次, 阳性率为0.03%; 疟疾休止期服药101人, 服药率为95.28%, 正规服药率100%, 现症病人正规治疗率100%。处置疟疾疫点73处, 室内外滞留喷洒51.98 hm2 。山东省疟疾疫情处于稳定下降期, 但仍应加强流动人口及蚊媒监测, 防止疫情回升或暴发。

    学术争鸣
    如何看待血吸虫病的传染源控制
    丁兆军, 彭国玉
    2012, 24(1):  117-118. 
    摘要 ( )   PDF (9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血吸虫病疫区正在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本文通过对血吸虫病的传染源及其控制措施作一浅析, 认为应加强血吸虫病的传染源调查, 强化感染性钉螺作为传染源控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