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1年 第2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1-10-24
    特约专稿
    推广示范区经验 加强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王宇
    2011, 23(5):  471-472. 
    摘要 ( )   PDF (20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总结了我国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的成效和经验,阐述了作为我国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所面临的艰巨任务,以及推广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经验,对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形势与今后防治科研重点
    周晓农
    2011, 23(5):  473-475. 
    摘要 ( )   PDF (5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寄生虫病防治形势, 阐述了我国在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 围绕我国消除寄生虫病的目标, 提出了今后在寄生虫病防治和研究中的工作重点。

    论著
    我国土源性线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3年防治效果
    张倩, 陈颖丹, 许隆祺, 郑灿军, 李华忠
    2011, 23(5):  476-482. 
    摘要 ( )   PDF (13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索土源性线虫病综合防治策略, 为防治工作提供示范。方法 方法 选择8个示范区实施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对基线调查和实施干预措施后的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 卫生知识知晓率、 卫生行为合格率、 改厕覆盖率和改水受益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结果 8个示范区共覆盖农村人口2 808 141人, 接受健康教育对象 422.79万人次。新增无害化厕所259 638户, 总覆盖率为56.43%, 较2006年上升了54.35%; 新增改水受益人口790 673人,总受益率为71.55%, 较2006上升了37.20%。共完成药物驱虫643.27万人次, 人群平均卫生知识知晓率从45.18%上升至 95.92%, 平均卫生行为合格率从57.38%上升至98.78%; 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从35.88%下降到7.75%。结论 结论 以健康教育为先导、 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符合我国当前农村实际, 示范成效显著, 达到了预期目标。

    我国蛔虫病传播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王骏, 陈颖丹, 刘伦皓, 李华忠, 汤林华
    2011, 23(5):  483-489. 
    摘要 ( )   PDF (14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建立我国蛔虫病传播数学模型并用于现场预测。方法 方法 选择四川翠屏、 江西进贤和湖南岳阳3个调查点,通过现场调查获取基线、 服药后1月和1年后人群蛔虫感染率及平均虫负荷, 构建蛔虫种群动力学、 分布及感染率等传播数学模型。由现场数据获得模型参数, 代入模型后预测1年后的感染水平, 与实际调查数据比较, 针对与药物驱虫措施相关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结果 翠屏、 进贤、 岳阳3个调查点蛔虫基线感染率分别为28.79%、 20.35%和20.72%, 平均虫负荷分别为1.32、 0.65和0.48, 药物驱虫后1年感染率分别为30.10%、 7.51%和0.94%, 平均虫负荷分别为1.04、 0.56和 0.34。服药1年后感染率和平均虫负荷均在实际观察值的95%可信区间内。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服药覆盖率和治疗频次是影响疾病收益 (平均虫负荷、 感染率) 的重要因素。结论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蛔虫病传播数学模型较好地拟合了现场数据,可为制定蛔虫病控制规范和优化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我国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蛔虫病3年防治效果
    诸廷俊, 陈颖丹, 许隆祺
    2011, 23(5):  490-494. 
    摘要 ( )   PDF (11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蛔虫感染现状, 探索蛔虫病防治措施。方法 方法 在示范区实施健康教育、 药物驱虫和改水改厕等综合干预措施, 观察措施实施前后居民蛔虫感染率的变化。结果 结果 3年中示范区累计驱虫620余万人次, 服药覆盖率达81.65%, 居民蛔虫感染率由2006年的17.81%降至2009年的2.52%。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由45.11%提高到95.99%, 改水受益率达84.09%, 无害化厕所覆盖率为50.30%。结论 结论 通过3年综合防治, 示范区居民蛔虫感染率下降明显。

    防治经验
    云南省祥云县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经验
    汪丽波, 李彦宏, 李文娟, 杜尊伟, 姜进勇
    2011, 23(5):  494. 
    摘要 ( )   PDF (17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省祥云县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立健全了防治工作机制, 实现了预期目标, 探索出适合云南省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工作模式, 并取得显著成效。落实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措施, 需要政府主导、 部门协作、 全社会参与, 注重组织管理和有效协调, 突出重点、 点面结合、 开展广泛宣传教育和驱虫活动。

    论著
    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鞭虫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王国飞, 陈颖丹, 周长海, 诸廷俊
    2011, 23(5):  495-500. 
    摘要 ( )   PDF (10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鞭虫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为改进鞭虫感染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基线调查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 结果 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 饮用水源类型、 家庭厕所类型、 农田用肥方式、 菜地用肥方式、 便后洗手、 生吃蔬菜瓜果、 检查前服用过驱虫药等7个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其中, 生吃蔬菜瓜果具有高度危险作用 (OR = 2.302); 便后洗手和检查前服用过驱虫药具有保护作用 (OR值分别为0.904和0.664); 农田和菜地施用化肥 (或混合肥) 较施人畜粪肥保护作用明显(OR值分别为0.864和0.854); 饮用井水和泉水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OR值分别为0.843和0.567); 室内简易厕和沼气池对鞭虫感染也具有保护作用 (OR值分别为0.576和0.687)。多因素分析显示, 鞭虫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吃蔬菜瓜果、农田用肥方式、 菜地用肥方式和检查前服用过驱虫药4个因素。结论 结论 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人群鞭虫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生吃蔬菜瓜果和农田 (菜地) 用肥方式, 服用驱虫药可以降低鞭虫感染率, 改水和改厕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群感染风险。

    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不同驱虫方案的防治成本?效果分析
    陈颖丹, 王聚君, 臧炜, 钱门宝, 许隆祺
    2011, 23(5):  501-505. 
    摘要 ( )   PDF (15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寄生虫病示范区实施综合防治策略中不同驱虫方案的防治成本?效果。方法 方法 根据流行虫种和人群感染率的差异, 分别在土源性线虫病和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实施全民服药驱虫和重点人群药物驱虫等不同的防治措施,并采用卫生经济学的方法对不同防治措施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结果 土源性线虫病示范区全民服药I组、 全民服药II组、重点人群服药组, 每减少1例感染者和每万人减少1%感染率的成本分别为20.73元和1 700.49元、 14.42元和1 503.19元、 14.33元和145.41元, 综合效果指数分别为76.72、 80.27、 97.64。华支睾吸虫病示范区全民服药组、 重点人群服药组, 每减少 1例感染者和每万人减少1%感染率成本分别为31.03元和3 115.10元、 37.01元和3 841.38元, 综合效果指数分别为112.93 和65.49。结论 结论 在选择防治方案时应根据当地的优势虫种、 人群差异等综合因素, 选择适合的药物驱虫方案或措施组合,以更好地科学利用卫生资源集中用于目标人群, 发挥其最佳的防治效果, 促进寄生虫病防治目标的实现。

    6个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钩虫病防治效果
    周长海, 臧炜, 王国飞
    2011, 23(5):  506-509. 
    摘要 ( )   PDF (9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6个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钩虫病综合防治效果, 为制订钩虫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将6 个示范区分成A1 (海南屯昌和四川丹棱)、 A2 (安徽桐城和湖南岳阳)、 B (江西贵溪)、 C (广西容县) 等4组, 实施综合防治措施, 并分别选用不同的药物和驱虫方案, 比较其实施前后人群钩虫感染率的变化情况, 并计算每减少1例感染者和降低1% 感染率的成本。 结果 结果 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后, A1、 A2、 B组和C组人群钩虫感染率分别下降73.36%、 93.67%、 75.95%和 59.04%; 海南屯昌、 四川丹棱、 安徽桐城、 江西贵溪、 广西容县和湖南岳阳每减少1例感染者的成本分别为17.33、 30.06、 11.50、 73.34、 31.28元和27.34元; 每降低1%感染率的成本分别为38 206.93、 28 577.55、 59 716.30、 295 074.91、 110 729.47元和202 328.80元。结论 结论 示范区钩虫病综合防治成效显著。在综合防治措施相同的情况下, 感染率越高, 每减少1例感染者和降低1%感染率的成本越低; 感染率<10%时, 防治成本较高。

    寄生虫病综合防治5种健康教育传播方式的应用与效果
    张倩, 陈颖丹, 许隆祺, 郑灿军, 李华忠
    2011, 23(5):  510-514. 
    摘要 ( )   PDF (20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的健康教育传播方式并观察其效果。方法 方法 在示范区采取雨淋式、 浇灌式、 喷洒式、 涌泉式、 滴灌式5种方式开展健康教育, 在干预前后对人群卫生知识、 卫生行为及寄生虫感染率的改变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结果 5种传播方式共覆盖504.29万人次, 人群卫生知识平均知晓率从45.11%上升至95.99%, 上升了112.80%; 卫生行为平均合格率从55.26%上升至98.79%, 上升了78.78%; 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从35.88%下降至7.75%, 下降了78.39%; 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从41.43%下降至6.99%, 下降了83.13%。结论 结论 多种传播方式的健康教育对提高人群卫生知识, 改善卫生行为, 降低寄生虫感染率有明显效果。

    贵州省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防治效果评价
    朱爱娅, 李安梅, 林广初, 徐建军, 孙良先
    2011, 23(5):  515-517. 
    摘要 ( )   PDF (14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贵州省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实施效果。方法 方法 按照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方案要求, 于2006-2009年在开阳县开展药物驱虫、 改水、 改厕、 健康教育、 人群感染调查等工作, 并收集逐年资料, 分析、 评价其防治效果。结果 结果 经过3年的综合防治, 示范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从30.25%下降至8.37%, 下降了72.32%。其中, 蛔虫、 钩虫、 鞭虫感染率分别从26.88%、 2.86%、 4.13%下降至7.43%、 0.09%和1.13%。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由44.18%上升至 93.64%, 上升了111.94%。无害化厕所覆盖率为81.29%, 改水受益率达96.31%。结论 结论 以健康教育为先导、 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符合当前农村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实际, 政府领导、 部门配合、 社会参与的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模式是控制寄生虫病的得力举措, 值得大力推广。

    综合防治模式控制土源性线虫病效果评价
    田洪春, 唐猛, 谢红, 李汉刚, 周小轲, 刘常华, 郑德福, 唐中玖, 李明惠, 吴成煜, 任义柱
    2011, 23(5):  518-523. 
    摘要 ( )   PDF (11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综合防治模式控制土源性线虫病的效果。方法 方法 在四川省选择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的丹棱县 (示范县) 和合江县 (对照县) 为观察县, 2006-2009年在示范县全面实施以健康教育、 药物驱虫、 改水改厕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防治措施; 对照县未组织实施综合防治。通过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等指标评价综合防治效果。结果 结果 2009年示范县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2006年显著降低, 随年份上升感染率呈下降趋势, 其中蛔虫、 钩虫、 鞭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91.14%、 81.65%和65.77%; 对照县人群蛔虫、 钩虫、 鞭虫感染率均不具有下降趋势性。2006年示范县蛔虫、 钩虫、 鞭虫感染率均高于对照县, 2009年均低于对照县。结论 结论 示范县通过3年的综合防治, 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显著降低; 综合防治模式可有效控制土源性线虫病流行。

    病例报道
    钩虫病致上消化道出血1例
    黄敏君, 孙岚, 郭增柱
    2011, 23(5):  523. 
    摘要 ( )   PDF (17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回顾了1例钩虫病致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被误诊误治的情况, 分析了误诊原因, 旨在加深临床医师对钩虫病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的认识, 提高诊治水平。

    论著
    祥云县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人群干预措施效果评价
    李文娟, 陈绍荣, 李彦宏, 方文, 柯春荣, 汪丽波
    2011, 23(5):  524-528. 
    摘要 ( )   PDF (16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祥云县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实施人群干预措施的效果, 为制定合理的寄生虫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方法 2006年对示范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进行基线调查后, 连续3年实施健康教育、 药物驱虫、 改水、 改厕和改造环境等干预措施, 2009年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 结果 2009年居民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6.96%,与2006年 (35.20%) 相比, 上升了147.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22.95, P = 0); 2009年居民健康行为合格率 (97.10%)与2006年 (48.00%) 相比, 上升了102.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28.27, P = 0)。2006年示范区人群寄生虫总感染率为19.14%, 2009年下降至2.47%,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62.88, P = 0)。在土源性线虫感染中, 2006年和2009年蛔虫感染率均为最高, 分别为18.74%和2.08%。结论 结论 祥云县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实施以健康教育为先导、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显著, 达到了降低人群寄生虫感染率、 增进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目的。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的研究 Ⅰ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的研制及效果评价
    戴建荣, 邢云天, 李洪军, 汪伟, 陶永辉, 曲国立, 李幼子, 魏剑英, 梁幼生
    2011, 23(5):  529-534. 
    摘要 ( )   PDF (16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制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 并探索其性能和预防牛感染日本血吸虫效果。方法 方法 对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助溶剂、 渗透剂、 乳化剂等进行筛选, 根据筛选结果配制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含量, 并观察其稳定性。通过体外杀尾蚴试验和小鼠防护试验观察其防护效果。结果 结果 筛选获得的配方为: 将1%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溶于18%二甲基亚砜助溶剂中, 加入1%氮酮渗透剂和2%司盘乳化剂等混匀, 再加入78%乙醇定量, 制成1%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为金黄色均匀液体, 含氯硝柳胺乙醇胺盐1% (W/W), pH 7.4~ 7.8, 冷、 热贮稳定。尾蚴接触1.00 mg/L喷雾剂, 2 min死亡率为100 %; 浓度为0.50 mg/L时, 5 min死亡率为100 %; 浓度为 0.10 mg/L时, 30 min死亡率为100 %; < 0. 05 mg/L时对尾蚴无明显毒性。采用0.5 ml 1%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对小鼠腹部进行喷洒, 1、 3 d后在喷洒部位贴片法感染血吸虫, 小鼠不被感染, 防护率为100%; 5 d后小鼠保护率为40%, 虫负荷下降率为65.87%; 10 d后小鼠100%感染血吸虫, 保护率为0, 但虫负荷下降率为51.98%; 5 d与10 d时小鼠虫负荷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结论 结论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是一种液体牛用血吸虫病防护剂, 理化性能稳定, 具有快速杀灭血吸虫尾蚴和预防血吸虫感染的作用。

    流动渔船民血吸虫病防治措施的研究 Ⅲ 船员区域联动查治病机制的构建与应用
    高扬, 孙乐平, 左引萍, 徐玉慧, 张正球, 马玉才, 高金彬, 朱锡广, 郑波, 杨国静, 洪青标, 杨坤, 梁幼生
    2011, 23(5):  535-540. 
    摘要 ( )   PDF (10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水上流动船员区域联动查治病机制与查病程序, 为控制长江水域水上流动血吸虫病传染源提供有效措施。方法 方法 根据水上货运船只流动性强, 但必须在船闸、 码头、 港口等地停靠的特点, 由卫生、 海事和交通部门联合协作, 在船闸、 码头、 港口设立血吸虫病查治工作点。采用快速免疫学筛查和粪检病原学确诊的工作流程, 建立区域联动工作机制, 对查出的血清学阳性者利用区域联动查治病网络, 追踪进行病原学检查和治疗。分析并比较不同类型查治病点、不同航行范围船员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结果 在扬州市6个区 (市) 12个镇设立了16个查治病点, 其中固定查治点5个, 流动查治点11个。6–8月开展查病40个点次, 共调查967艘船只、 1 225名船员, 查出血检阳性19例, 阳性率为1.55%; 追踪进行粪检14例, 未发现粪检阳性病人。其中固定和流动查治点分别检查船员820人和405人, 查出血检阳性4例和15例, 阳性率分别为0.49%和3.70%, 流动点血检阳性率显著高于固定点; 检查来自长江水域和本省内陆河道船员898人和305人,查出血检阳性3例和16例, 阳性率分别为0.33%和5.25%, 本省内河船员血检阳性率显著高于长江水域船员。结论 结论 区域联动是开展水上流动船员血吸虫病查治的有效工作机制, 其为长江水域控制水上流动传染源提供了新措施。

    Treg细胞在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BALB/c小鼠体内表达研究
    周霞, 邱玉华, 龚唯, 张静, 刘晨晨, 骆伟, 陈明中, 诸葛洪祥
    2011, 23(5):  541-545. 
    摘要 ( )   PDF (37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小鼠与正常感染小鼠体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变化差异,探讨其与致弱尾蚴免疫小鼠诱导免疫保护作用间的关系。方法 40只SPF级BALB/c雌性小鼠随即分3组:一组为辐照致弱尾蚴免疫后攻击感染组(A组),一组为直接攻击感染组(B组),每组各16只小鼠;其余8只小鼠作为空白对照。感染后6、8周剖杀小鼠,取小鼠外周血与肝脾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比较A、B两组小鼠脾细胞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CD4+CD25+Foxp3+/ CD4+CD25+ T细胞比例,分析 Treg细胞免疫活化程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Foxp3在小鼠肝脾组织中表达情况。 结果 攻击感染后第6周,A组与B组小鼠外周血细胞中CD4+CD25+Foxp3+/CD4+CD25+T细胞比例分别为(14.15 ± 2.62)%和(7.92 ± 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脾细胞中分别为(14.52 ± 2.98)%和(8.18 ± 2.84)%,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攻击感染后第8周,两组小鼠外周血中CD4+CD25+Foxp3+/CD4+CD25+T细胞比例分别为(15.92 ± 2.98)%和(13.26 ± 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脾细胞中分别为(16.42 ± 2.46)%和(13.48 ± 2.36)%,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小鼠肝脾组织IHC结果显示,攻击感染后第6周,A、B两组小鼠肝组织中Foxp3阳性细胞表达评分分别为“+”、“-” ,脾组织中为 “++” 、“+”;攻击感染后第8周,肝组织中Foxp3阳性细胞表达评分分别为“++”、“-”,脾组织中分别为“++”、 “+”。结论 CD4+CD25+Foxp3+Treg细胞在辐照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小鼠攻击感染中后期的表达高于直接感染对照组,提示CD4+CD25+Foxp3+Treg在致弱尾蚴免疫小鼠攻击感染后处于较稳定水平,并且未在日本血吸虫攻击感染后明显下调,可能与该免疫小鼠发挥免疫保护作用有关。

    病例报道
    直肠癌术后钩虫感染1例
    仝德胜, 刘一新, 唐凤, 钱益新
    2011, 23(5):  545-545. 
    摘要 ( )   PDF (22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现直肠癌术后钩虫感染者1例, 给予驱虫、 补铁治疗, 病情好转。

    论著
    安乡县淘汰散放牛控制血吸虫病传播效果
    朱绍平, 李胜明, 魏成建, 杨其云, 鲁丙坤, 廖远志, 陈均安, 贾铁武
    2011, 23(5):  546-550. 
    摘要 ( )   PDF (15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在湖沼型流行区的实施效果。方法 方法 在湖南安乡县的2 个邻近乡 (镇) 各选择7个行政村为试点村和对照村, 每年均开展人畜化疗和易感地带灭螺等常规血防措施。2005年, 在试点村淘汰所有存栏牛和羊, 并辅以封洲禁牧、 以机代牛、 改水改厕等巩固措施。2005-2011年采取统一的调查方法对人群和钉螺感染情况进行跟踪观测。结果 结果 试点村人群感染率在干预后的第3年降至1%以下, 垸外无感染螺。对照村第4年后感染率仍徘徊在2%~3%。淘汰牛等传染源控制措施使试点村近50%的人口免于感染或再感染血吸虫。结论 结论 淘汰或杜绝散放牛是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传染源控制策略的核心技术, 有助于该类疫区早日实现控制和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远期目标。

    湖北海棠叶总黄酮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杜幼芹, 冯天艳, 邓改改, 刘英, 汪鋆植
    2011, 23(5):  551-554. 
    摘要 ( )   PDF (14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湖北海棠叶总黄酮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所致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方法 随机将未感染和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昆明小鼠分成A~F 6组。即未感染空白对照组 (A)、 模型组 (B)、复方鳖甲软肝片阳性组 (C)、 湖北海棠叶总黄酮治疗高剂量[114 mg/ (kg ⋅ d)]组(D)、 中剂量 [57 mg/ (kg ⋅ d)] 组(E)、 低剂量 [28.5 mg/ (kg ⋅ d)]组(F), 每组10只。感染后第42天,C、 D、 E、 F组均用吡喹酮驱虫治疗, 500 mg/(kg ⋅ d) 2日疗法, 之后各组开始灌胃给药持续治疗60 d, A组和B组生理盐水灌胃对照。实验结束处死小鼠, 留取肝脏组织和血清, 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透明质酸 (HA) 含量, 计算肝体指数, 测定肝组织中羟脯氨酸 (HYP)。苏木素?伊红和Masson胶原纤维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变性、 虫卵肉芽肿与胶原沉积等病理改变。结果 结果 与A组相比, B、 C、 D、 E、 F组小鼠肝脏有明显虫卵肉芽肿形成、 胶原沉积与肝纤维化, 伴有不同程度肝细胞炎性损伤坏死。血清中ALT、 AST、 HA和肝组织中HYP含量均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与 B组相比, 湖北海棠叶总黄酮高、 中、 低剂量组ALT、 AST、 HA和HYP含量及肝体指数均明显降低 (P < 0.05或P < 0.01), 肝组织坏死与胶原沉积明显减轻, 虫卵肉芽肿面积减小。结论 结论 湖北海棠叶总黄酮具有抗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作用。

    防治经验
    放腹水结合白蛋白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腹水
    李庭芳
    2011, 23(5):  554. 
    摘要 ( )   PDF (17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放腹水结合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白蛋白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大量腹水42例, 有效率达100%; 除2例有轻微腹壁下淤血外, 无腹壁血肿、 内出血和内脏损伤等。小量多次放腹水结合输注白蛋白、 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大量腹水近期疗效较好。

    论著
    小鼠感染曼氏裂头蚴后组织病理学改变动态观察
    唐贵文, 陈艳
    2011, 23(5):  555-557. 
    摘要 ( )   PDF (15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动态观察小鼠感染曼氏裂头蚴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了解曼氏裂头蚴对组织的损害。 方法 方法 从黑斑蛙体内检获曼氏裂头蚴, 口服法以3条/只感染昆明小鼠, 于感染后第2~10周分别处死小鼠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 结果 在感染小鼠皮下、 肌肉、 腹腔等处发现裂头蚴, 主要位于皮下肌肉组织。组织病理学观察: 肉眼观察, 寄生处的组织有弥漫性淤血斑点, 囊包块形成;HE染色发现病变部位脂肪组织及横纹肌组织变性、 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并包绕脂肪组织, 少部分血管纤维素样坏死等。病变部位早期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急性炎症, 随着病程的进展, 局部组织的损伤程度不断加重, 炎症范围不断扩大, 并出现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表现。 结论 结论 小鼠感染曼氏裂头蚴后寄生于多组织器官, 其中以皮下肌肉处多见。曼氏裂头蚴寄生处组织随病程进展出现不同程度的以急慢性炎症反应为主的病理损伤。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细粒棘球绦虫DNA的初步研究
    徐祥珍, 金小林, 李健, 江文才, 蒋岗
    2011, 23(5):  558-560. 
    摘要 ( )   PDF (21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LAMP) 检测细粒棘球绦虫的敏感性。 方法 方法 提取细粒棘球绦虫虫卵及成虫 DNA, 根据棘球绦虫线粒体12S rRNA基因序列及LAMP法原理, 设计4条细粒棘球绦虫特异性引物, 进行LAMP反应, 反应产物经SYBR Green Ⅰ显色及1.5%琼脂糖电泳鉴定, 同时设置泡状带绦虫及空白对照。用1 000、 100、 10、 1个虫卵/200 μl 细粒棘球绦虫虫卵DNA进行LAMP反应, 评价其敏感性。结果 结果 细粒棘球绦虫检测管反应液呈混浊沉淀, 显色后为绿色;对照组澄清, 显色后为棕色。虫卵产物电泳后呈LAMP特征性梯状条带, 对照组无扩增产物。LAMP可检测到的虫卵最低数量为1个。结论 结论 LAMP法敏感、 特异、 简便, 可用于棘球蚴病病原检测和疾病监测。

    防治管理
    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的组织管理
    郑灿军, 王蓉蓉, 陈颖丹, 李华忠
    2011, 23(5):  561-562. 
    摘要 ( )   PDF (9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我国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组织管理工作及其特点。 方法 方法 对10个以土源性线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为主的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组织管理工作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 结果 结果 我国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组织管理经验可总结为: ① 建立机构, 加强领导; ② 制定方案, 加强指导; ③ 分层防治, 规范驱虫; ④ 多方筹资, 提供保障; ⑤总结交流, 逐步推广。结论 结论 上述经验可为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短篇论著
    海南省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防治效果
    胡锡敏, 王善青, 林绍雄, 黄捷敏, 李必耀, 韩强定, 童重锦, 丘宏胜, 柳坚, 陈冬燕
    2011, 23(5):  563-565. 
    摘要 ( )   PDF (16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海南省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效果。方法 方法 将示范区按东、 西、 南、 北、 中5片进行随机抽样, 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前后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Kato?Katz法) 检查土源性线虫卵和问卷调查, 分析措施实施后的效果。结果 结果 与基线调查相比, 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下降了68.66%,蛔虫、 鞭虫、 钩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95.87%、 90.00%和65.22%。男、 女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69.56%和67.73%, 儿童组与成人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70.51%和68.09%, 卫生知识知晓率上升了115.23%, 卫生行为合格率上升了51.61% 。结论 结论 海南省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效果显著。

    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成本?效益分析
    杨益超, 黎学铭, 黄铿凌, 许洪波, 万孝玲, 吴钦华, 李树林, 区方奇, 张伟尉
    2011, 23(5):  566-568. 
    摘要 ( )   PDF (10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实施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的成本?效益, 为制订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统计2007-2009年容县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经费总投入, 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 对实施综合防治措施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 结果 容县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从2007年基线调查时的30.10%降至 2009年的12.30%。3年示范区总投入969 185.6元, 人群避免发病所产生的直接效益为8 841.5万元, 成本?效益比为1 ∶ 91。结论 结论 土源性线虫感染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实施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土源性线虫病流行, 并可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6- 2009 年阳山县华支睾吸虫病示范区综合防治效果
    黄新华, 李志奇, 方悦怡, 阮彩文, 张学军, 刘狄轩, 梁时力
    2011, 23(5):  569-570. 
    摘要 ( )   PDF (17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阳山县华支睾吸虫病示范区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方法 方法 随机选择东、 西、 南、 北、 中5个片区作为调查点,实施以 “以健康教育为先导、 传染源控制为主” 的综合防治策略。采集各调查点的基线数据, 并于2009年对防治效果进行终期考核。结果 结果 阳山县示范区居民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从2006年的14.01%下降至2009年的6.87%, 总下降率达 50.96% ( χ2 = 36.37, P < 0.01), 其中5个片区调查点分别下降了33.15%、 37.86%、 55.74%、 45.91%和71.38%。结论 结论 阳山县华支睾吸虫病综合防治效果显著, 达到了国家级示范县所要求的感染率下降40%的目标。

    不同温度对江苏省嗜人按蚊发育的影响
    王伟明, 周华云, 曹俊, 杨国静, 李菊林, 顾亚萍, 朱国鼎, 刘耀宝
    2011, 23(5):  571-574. 
    摘要 ( )   PDF (23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不同温度下嗜人按蚊发育与繁殖情况, 为疟疾流行病学及适时灭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方法 在温度为 16、 19、 22、 25、 28、 31 ℃的条件下, 观察实验室饲养嗜人按蚊的卵期、 幼虫、 蛹期和生殖营养周期, 计算不同温度下的全发育历期。结果 结果 嗜人按蚊在16 ℃时不能完成全发育周期, 在温度为19、 22、 25、 28、 31 ℃时, 全代发育时间分别为31.62、 23.83、 16.00、 14.69 d和13.89 d。结论 结论 在温度范围为16~31 ℃时, 嗜人按蚊的发育期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 结果是否符合其他地区的嗜人按蚊种群, 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湖沼型疫区整县推进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效果
    王锦文, 王加松, 何亮才, 闵好, 陈仕明, 彭孝武, 荣先兵, 袁梅枝, 卢显辉, 彭又新
    2011, 23(5):  575-578. 
    摘要 ( )   PDF (93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荆州市整县推进、 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效果。 方法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收集2006-2010年荆州市9个县 (市、 区) 血吸虫病疫情资料。2010年11月抽查考核评估人群、 耕牛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结果 2006-2010年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呈下降趋势。2010年全市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2.22%, 比2006年 (5.15%) 下降了56.89%, 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病例, 连续5年未发生突发疫情。2010年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为1.87%, 较2006年 (8.04%) 下降了81.72%; 实有钉螺面积31 070.61 hm2 , 比2006年减少了1 187.15 hm2 (3.68%)。感染性螺点面积321.70 hm2 , 比2006年减少了795.45 hm2 (71.20%); 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比2006年下降了63.76%和64.74%。结论 结论 荆州市实施整县推进、 综合治理项目以来, 血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抑郁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调查
    聂永新
    2011, 23(5):  579-581. 
    摘要 ( )   PDF (15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抑郁症发生情况及其生活质量。方法 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SF?36) 对现症晚血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分析其抑郁症发生及生命质量状况。结果 结果 共调查356例晚血患者, 收集有效问卷306份, 抑郁症患病率为48.69%。抑郁症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无抑郁症患者(P均 < 0.01), SDS评分与SF?36各维度评分呈负相关 (r =-0.839~-0.182, P均 < 0.01)。结论 结论 晚血患者抑郁症患病率较高, 且生活质量较差。在积极救治患者的同时, 应加强其心理护理。

    两种抗原检测弓形虫病IgM的效果
    王亚平, 张英, 徐明, 盛青松
    2011, 23(5):  582-584. 
    摘要 ( )   PDF (9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弓形虫P30重组抗原及可溶性抗原检测弓形虫病IgM的效果。方法 方法 建立斑点免疫金渗滤法 (DIG? FA)。采用2种抗原分别包被在两条硝酸纤维素膜 (NC) 上, 与待检血清中的相应IgM抗体结合, 通过金标记兔抗人IgM直接显色, 以检测弓形虫病IgM。2种抗原的DIGFA分别检测弓形虫IgM抗体阳性、 类风湿、 支原体肺炎、 血吸虫病人和正常人血清。结果 结果 两种抗原建立的DIGFA检测试剂共检测5种血清样本166份, 其中弓形虫感染IgM抗体阳性病人血清38 份, 弓形虫P30?DIGFA敏感性为92.1% (35/38), 可溶性抗原?DIGFA敏感性为81.6% (31/3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人群对照血清63份, 检测全部阴性, 特异性为100%。检测类风湿病人血清30份、 血吸虫病人血清25份及支原体肺炎病人血清10份, 仅类风湿病人血清出现阳性交叉反应, 其中弓形虫P30?DIGFA 阳性2例, 可溶性抗原?DIGFA 阳性3例。结 结论 论 弓形虫P30重组抗原检测弓形虫病人血清IgM的DIGFA试剂可用于临床早期或急性期弓形虫病的诊断。

    综述
    国外土源性线虫感染防治概况
    孙岚, 黄敏君, 郭增柱
    2011, 23(5):  585-589. 
    摘要 ( )   PDF (9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就全球土源性线虫感染流行病学状况及防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旨在加深人们对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的认识, 加大人们对防治措施的重视,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弓形虫感染免疫诊断抗原研究进展
    卢致民, 张进顺
    2011, 23(5):  590-594. 
    摘要 ( )   PDF (11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诊断抗原历来是弓形虫病免疫诊断研究的重点。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弓形虫诊断抗原由最初的粗抗原发展成为组分抗原以及重组抗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弓形虫病诊断抗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防治经验
    健康教育在土源性线虫病综合防治中的效果
    徐辉
    2011, 23(5):  595. 
    摘要 ( )   PDF (16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徽省桐城市在寄生虫病综合防治中实施健康教育措施后, 农村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由30.53% (68/210) 上升至 99.49% (197/198), 卫生行为合格率由 36.67%(77/210)上升至 100% (198/198), 居民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由 31.76% (794/2 500) 下降到1.90% (19/1 000)。健康教育是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措施和内容。

    病例报道
    肝棘球蚴病合并胆瘘 梗阻性黄疸1例
    刘一新, 张志强
    2011, 23(5):  596-597. 
    摘要 ( )   PDF (10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1例肝棘球蚴病合并胆瘘、 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防治经验
    2009年扶余县华支睾吸虫病调查
    尹强, 杨帆, 王本贺, 王姝雅, 赵淑华
    2011, 23(5):  598-598. 
    摘要 ( )   PDF (8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9年对扶余县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和生活习惯等进行调查, 感染率为78.8%, 感染方式主要为食生鱼。扶余县必须加强华支睾吸虫病防治工作。